余姚海塘文化散论【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6519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姚海塘文化散论【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余姚海塘文化散论【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余姚海塘文化散论【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余姚海塘文化散论 一 . 选题理由 海塘 的 历史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主要分布在 江苏 、 浙江 两省。 前人对 海塘 虽有些研究,但 都 主要局限 于介绍钱塘江海塘,因为 其 江口北岸一带的 海塘 工程最为险要 ,并且 主要集中于阐述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 前人 亦或是笼统 地介绍 整个中国 沿海地区 的 海塘分布状况,亦或是在一些地方志中有所 阐述 。 而余姚作为沿海海塘重要集中地区, 自古以来,傍海而生 的余姚 先民 运用智慧创造生产生活, 筑塘 防潮、 围涂, 发展生产, 海塘 是 余姚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关于余姚海塘的 资料分散,缺少系统的研究,我国

2、 前人并未深入 ,而国外研究更是寥若星辰 。因此, 多方面、多角度论述余姚海塘文化, 对余姚海塘 的 历史文化 、 海塘称名文化、 民俗文化 、 审美文化 、 旅游 价值 文化等方面 做一浅析 ,可以使我们较全面了解余姚海塘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状况, 现实意义 重大而深远 。 二、研究 现状 目前学术界对于 余姚海塘 的研究还比较少,笔者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对 余姚海塘的 研究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鉴于余姚与慈溪自解放来多次更改区域管辖范围,文中所指余姚均为解放前的余姚区域。 其 一 ,地方志记载的史料。 写作前本人 查阅了 余姚市水利志 1姚江志 2余姚市志 3慈溪县 志 4等地资料,都有相关

3、方面的历史记载。 1992 年出版的余姚市志第七编 “ 水利 海塘 ” 节,未对近现代余姚海塘的地域归属变迁进行说明,写作上也沿袭旧县志重东部地区海塘、略西部地区海塘的方法,对今余姚市境内的海塘介绍 显得过于简略。 姚江志介绍了部分古塘和散塘的分布及历史演变,提到 “姚江流域北部濒临钱塘江口和杭州湾。海堤是流域的北部边界,也是流域的北部屏障。钱塘江口和杭州湾潮汐涨落常侵蚀沿海涂地,淹没庐舍、禾稼。为预潮保地令海水之潮汐不约冒其旁田,汉唐即在流域北部沿海局部修建散漫不一的堤塘”。 散塘因 “ 其制随地形上下,散漫不一 ” 而得名 ;其他 大 多历史记载的资料,海塘民俗文化方面的资料较少。余姚水利

4、志附录中则收录有关于海塘方面的诗词歌赋。 其 二 ,碑 文 记载的资料。 在素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的杭州西泠印社,珍藏有一方慈溪 周巷(原属余姚)泥坵塘出土的唐开成五年( 840)唐故徐处士故朱氏夫人墓志铭。在宁波,见诸刻石的唐代墓志殊属难得,各地馆藏更是极为稀少,何况以往一向习称“唐涂宋地”的慈西周巷,其所出土的唐代墓志铭,应该值得关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墓志中明确其墓地“北去海塘一百余步”。经查阅六仓志 5,清末民初,周巷并无墓志铭出土地点 “ 泥坵塘 ” 这一地名,亦无此塘名;同时,随着海岸线外移,唐宋以来的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墓志所称海塘的具体位置已无从考证。但是,至少表

5、明在余姚县令谢景初于北宋庆历七年( 1047)率 众在云柯以东大规模筑捍海土堤之前 300 年,云柯以西已筑有捍海堤坝,从而印证了历史文献中“旧 有长堤,蔽遮民田”的记载。同时,充分说明至晚在唐开成年间,勤俭质朴的 余姚 先民就已经生业其中,为进一步廓清周巷发端史提供了新的史料 , 志铭具有重要的存史和地方文史研究价值。而最近出版的由我国著名学者傅璇琮先生主编宁波通史,特别引用了该墓志铭,并作为在唐代通过筑塘围涂,开垦种植,从而兴起平原聚落的有力佐证。两浙海塘志记载:“(余姚)前代作堤御海所从来久,文字残缺莫可考,功之见者始此云(指谢景初筑塘)。” 其 三 , 走访 调查的资料。写作前 去过一

6、些居住于海塘边的人家,做过一些 地方调查, 以了解相关方面的民俗民风 。 所获 部分资料 ,是 通过民间民众口口相传的口碑资料与通过对民俗事象的观察而获得的, 在 某些方面难免存在应深入而未能深入调查发掘 , 乃至语焉不详等不足, 需要多方考证。 另外在 地方性书籍 上也有部分可用资料 。 如 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戚建江主编的 百年新浦6中有关于海塘方面的文章。如七塘话今昔北拓记跨域海涂 。又如 慈溪海堤集7等等 。 都或多或少涉及海塘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作参考 。 三、总结 海塘的 修筑,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 是沿海人民在经济开发中智慧的结晶 。 修筑海塘捍潮,是人与自然的大搏斗,尤其是在

7、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的当年,这场搏斗的艰巨程度是可以想见的。往往是成千上万的人花了几年工夫才修筑起来的海塘,在几个小时里就会被汹涌的潮水冲毁。海塘屡修屡毁,屡毁屡修,沿江两岸的先民自强不息,前仆后继,锲而不舍,众志成城,修筑海塘的技艺也在这样的反复较量中得到了一次次的提高,这一带因此而形成了修海塘捍潮的独特传统, 可见 海塘景观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内容 。 本论题是站在学科交叉点上进行思 考与研究,属于跨学科研究的范畴,因此研究方法方而将兼容多学科的研究方法。 总的来看,学术界在 余姚海塘文化方面的研究是分散的,不成系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基于以上研究现状,笔者 认为

8、研究 余姚海塘文化 很有必要 , 因此定下这个题目,以期能够借此 引起更多学者同人的兴趣和讨论。 注释: 1余姚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余姚市志 .杭州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1993年 12月第一版 . 2干凤苗 . 姚江志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2003 年 12 月第一版 . 3余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余姚市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年 3月第 1版 4徐长源 .慈溪县志 .杭州 :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2年 5中国 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 上海书店 江苏古籍出版社 巴蜀书社, 1992年 7月 6戚建江主编 .百年新浦 .河北:新华出版社 .2007年 . 7王清毅主编 .慈溪海堤集 .北京:方志出版社 .2004 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