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银鲳主要生物学特征研究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农业资源与环境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 1 -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1.前言 1 2.材料与方法 2 2.1 工具 2 2.2 材料 2 2.3 方法 2 3.结果与分析 3 3.1 长度特征 3 3.2 重量特征 5 3.3 几个主要形态特征间的相关关系 6 3.4 生长与发育 11 3.5 繁殖与死亡 11 3.6 洄游分布 12 4.讨论 14 4.1 总重与纯重的代表性 14 4.2 鱼体重量与年龄的线性式 15 4.3 鱼体长度与年龄的线性式 15 4.4 银鲳可量
2、性状与耳石重的关系 15 5.结论 15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摘要 银鲳 (Pampus argenteus)隶属于鲳科、鲳属,为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 2 - 的渤海、黄海、南海、东海等水域,是我国重要经济鱼类。本次研究样本为 2010 年 10 月 23日在 东海 3222N , 12628 E 12652E 海域 随机采集的 273 尾银鲳,利用体重、体长、年龄及耳石之间的关系进行生物学研究。本文通过运用 Word 软件对样品全长、叉长、体高、总重、纯重的组成结构的研究得出,这几种生物学特征大小均整体呈现正太分布,且在1-2 龄时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速率的拐点在时间 上
3、有所提前。 本文 针对银鲳几个 主要形态 特征总重与 全长、 纯重与 叉长、总重 与叉长 、纯重 与全长 之间 的关系, 运用 Excel 软件中线性、对数、乘幂、指数 4 种类型的相关系 性 的分析, 以相关系数大小判定其相关性强弱 , 并以此作为依据,构建相关关系式。全长、叉长、总重、纯重各组样本均呈正态分布;银鲳的纯重与叉长之间呈乘幂关系,关系式为 W=0.0159 L1.74,相关系数 R=0.725;体重随着全长的增加而增加;纯重和叉长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全长、叉长、总重和纯重与耳石重的相关性均很低。 关键词 银鲳 生物学特征 资源 Abstract Silver pomfret
4、 (Pampus argenteus) families under the pomfret section, pompano categorya,the warm water pelagic fish, widely distributs in the Bohai Sea, - 3 - Yellow Sea, South China Sea, the East China Sea and other waters,and its an important economic fish. The 273 study samples were randomly collected from the
5、 East China Sea 32 22N , 126 28 E 126 52E waters in October 23.Study in body weight, body length, age, and between otolith Biology of the relationship. By using Word software, the sample length, fork length, body height, total weight,sheer weight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research derived, which are t
6、he size of several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 and when the growth rate in the 1-2 age the fastest growth rate of the inflection point in time has been advanced. In this paper, several key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silver pomfret like total weight and overall length, sheer weight and
7、 fork length, total weight and fork length,sheer weight and lengt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e study in linear, logarithmic, power, index 4 type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correlation strength by the use of Excel software, and as a basis for constructin
8、g the relevant relationship.Each group samples of overall length, fork length, total weight, sheer weight are normal;pure silver pomfret between weight and fork length was a power relationship, relationship is W = 0.0159 L1.74,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 0.725 ; weight increases with the length
9、; Sheer weight and fork length were increased with age; length, fork length, total weight and sheer weight and otolith weight were very low correlation between. Key Words Silver Pomfret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sources 1. 前言 银鲳 (Pampus argenteus)隶属于鲳科、鲳属,为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 4 - 渤海、黄海、南海、东海等水域,从朝
10、鲜 日本的西部海域、中国诸海、太平洋 印度洋区及印度的孟加拉湾、阿拉伯湾等海域都有分布,为我国最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 银鲳的研究及其报道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威特、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家。早期对银鲳的研究主要在分类、资源、年龄、生长、摄食习性和饵料组成等方面 。 20 世纪 80-90 年代 ,邓思明等 32,以及 朱元鼎 33、 山田梅芳 34及 Liu 等 35对鲳属鱼类的鳃耙、 幽门盲囊、耳石、侧线管、 头颅、 脊椎骨等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研究 , 确 定了鲳属鱼类的基本特征。 银鲳资源研究 和报道 主要在资源分 布、 监测与评 、 资源利用 、 种群结 构等 , 这些研究 对 银鲳
11、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 科学依据;在银鲳的生长与年龄、摄食习性和食物组成方面,国内外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报道; 研究结果对银鲳在野生环境下的分布和资源分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生物化学水平上, 赵峰 等、 彭士明 、施兆鸿等 21从生物化学角度出发,利用对银鲳肌肉组织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从而分析银鲳的各种关系及营养价值。 经资料查询,历史上有过一些学者做过一些相关的研究,如东海水产研究所的林龙山、程家骅、凌建忠、张寒野 1,根据 1997-2000 年东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东海区的18 种经济鱼类的资源做过开捕规格的研究,得出银鲳的生长曲线的平均曲率为 0.33,自然死亡系数
12、为 0.35,捕捞死亡系数为 0.78,渐近体重为 1,补充年龄为 30,渐近年龄为 5 等一列数据。南海水产研究所的 陈丕茂 2 31992-1993 年时就“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 17 种鱼类最佳开捕规格和多鱼种拖网最佳网目尺寸 ”进行过调查研究。福建水产研究所的卢量等 41991 年时进行过“闽南一台湾浅滩渔场主要中上层鱼类可捕规格的探讨”。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何正侃等 5对上海市长江口南岸水域银鲳成鱼资源进行了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 2003-2005 年春汛期间,银鲳的成鱼资源呈现逐步恢复的态势,成鱼平均体重达200g 以上,平均叉长达 160mm 以上,基本符合
13、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体重 150g 以上的可捕标准,说明对银鲳的保苗措施取 得了一定成效。对银鲳幼鱼资源同步监测的结果表明, 1998-2005 年银鲳的幼鱼资源变动很大,幼鱼的首次出现日期逐年提早, 2002 年的发生时间最早,为 5 月 8 日, 2003-2005 年稳定在 5 月 20 日左右。为此,建议将保苗休渔的起始日期提前 1 个月。 2006 年在上海科技情报发表长江口南岸水域银鲳及幼鱼资源动态监测论文 1995 年 12 月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曹正光,赵利华 6在水产学报发表了长江口沿岸水域银鲳资源监测及渔业经济分析,提出渔业管理的生物学方面应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除限制
14、总捕捞量 (包括江苏、浙江省沿海 ),控制渔船、渔具、渔法的捕捞努力量,渔具类型外,规定网目大小、最初进入性成熟的补充群体等等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以前有关银鲳的研究及其报道多为资源生物学特性、资源动态监测、捕捞规格、管理政策制定等。近几年来,有关银鲳的主要生物学特征研究及其报道较少见,但生物学特征数据对渔业管理政策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试图通过银鲳主要几个主要生物学特征的研究,结合以往学者对银鲳及其它鱼类的生物学特征研究的有关成果,揭示东海区银鲳资源结构现状及其变动特征,为浙江省海洋银鲳的保护措施修订,科学渔业管理和合理利 用,实现海洋其最佳经济效益、最大生态效益、最大持续产量
15、和最大社会效益等最佳综合效益,以最终为实现浙江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工具 - 5 - 量鱼板,精确度 1mm;电子秤,型号 F998D,精确度 0.1g;分析天平,型号 AB204-S/FAC,精确度 0.1mg;解剖盘,规格 300mm 500 mm,分析天平;解剖刀,解剖剪,镊子,烘箱,型101A,规格 663 660 430,体视显微镜: NiKon SMZ1500,最小可视 0.01mm; 2.2 材料 样本采集:本研究所采用 的样本采自 2010 年 10 月 23 日在 东海 3222N , 12628 12652E 海域 作业的群
16、体 , 严格按照海洋调查技术规范生物采集技术要求 7进行样品 。 2.3 方法 2.3.1 实验方法 叉长测定:从鱼头开始到鱼尾开叉处得出叉长。将吻端对顶量鱼板顶端,将鱼体自然伸长平铺于量鱼板并平行于刻度尺,读出开叉处的读数得出叉长,用铅笔记录于记录表。 全长测定:从吻端到尾鳍末端的水平长度。将吻端对顶量鱼板顶端,将鱼体自然伸长平铺于量鱼板并平行于刻度尺,读出尾鳍末端的读数,得出叉长,用铅笔记录于记录表。 总重测 定:用电子秤对鱼的总重进行测量。放上解剖盘,按去皮置零,将银鲳鱼体表明水分用吸水纸吸干,然后放于托盘上,得出总重的读数并记录于记录表; 纯重测定:把银鲳从托盘中取出,去除内脏,将电子
17、秤去皮然后将银鲳放于托盘上,得出纯重的读数并记录于记录表。 耳石的采集与测量:使用解剖剪、镊子对鱼体头部进行解剖,取出矢耳石,取出包膜,洗净,烘干后放于分析天平读出耳石重,取出磨平使其透明光亮,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鱼类的生长记录。 年龄的测定: 将耳石放在金砂石上平行于长轴进行两面打磨 ,用力均匀,小心磨碎 ,直至能看到清晰的轮纹中心为 止 。 洗净耳石磨片置于载玻片上,在 NiKon SMZ1500 体视显微镜上进行观测, 通过判断出各样本的年龄,记录数据。 2.3.2 数据处理方法 软件运用:运用 Excel 2003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进行数据的处理,求得各因子间相关系数,并判定其相关性,以
18、此为依据决定建立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式; 表格的制作运用 Word 2003。 所有的数学公式都是运用数字编辑器 Math Type V6.7 平均(总重、纯重、全长、体长(叉长、肛长)、 体高 )的计算,运用公式n xxxxx n .321,且算出 x 值,得出其修正值,置信区间, n 为鱼体数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长度特征 3.1.1 全长 表 1 全长数据 Tab.1 Distribution of overall length data 全长( mm) 180 181-190 191-200 201-210 211-220 221-230 231-240 241-250 251-
19、260 大于260 尾数 百分比 ( %) 平均1 0.4 3 1.1 11 4.0 57 20.9 60 22.0 86 31.5 39 14.3 11 4.0 3 1.1 2 0.7 - 6 - ( mm) 170 186.3 195.5 205.5 215.1 223.9 233.6 242.9 251 269.5 表 1在 181-260mm数值间以 10mm为一组距对数据进行分组,小于 180mm设一组,大于 260mm为一组。银鲳的全长最短 170mm,最长 271mm,平均长度 219.3mm。从表 1 可得,全长为200mm-240mm 的鱼数占总数的 88.7%,其中全长为
20、221-230mm 的鱼数占 31.5%,为优势全长范围。小于 180mm 与大于 260mm 的鱼数之和仅占总数的 1.1%。各组样本数百分比呈现正态分布特征,见图 3-1。 图 3-1 全长正态分布 Fig3-1.Normal distribution of overall length 3.1.2 叉长 表 2 叉长数据 Tab2.Distribution of fork length data 叉长( mm) 140 141-150 151-160 161-170 171-180 181-190 191-200 201-210 大于 210 尾数 百分比 ( %) 平均( mm) 1
21、0.4 132 1 0.4 146 3 1.1 155.7 47 17.2 165.7 129 47.3 174.7 73 26.7 183.4 25 9.2 193.5 2 0.7 202 2 0.7 214.5 表 2 在 141-210mm 数值间以 10mm 为一组距对数据进行分组,小于 140mm 设一组,大于210mm 为一组。银鲳的最 小叉长为 132mm,最大叉长为 219mm,平均叉长为 177.5mm。叉长为160-190mm 的鱼尾数占总数的 90.2%,其中叉长为 171-180mm 的鱼数占 47.3%,为优势叉长范围,小于 140mm 与大于 210mm 之和仅占
22、1.1%。当以 5mm 为一组距时,各组样本数百分比呈现正态分布特征,见图 3-2。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平均全长( g) 百比例 % - 7 - -0.0500.050.10.150.20.250.30 50 100 150 200 250平均叉长(mm)百分比 %图 3-2 叉长正态分布 Fig3-2.Normal distribution of fork length 3.1.3 体高 表 3 体高数据 Tab3 Distribution of body length data 体高( mm) 70 71-80 8
23、1-90 91-100 101-110 大于 120 尾数(尾) 百分比 ( %) 平均( mm) 3 1.1 67.3 0 0 0 4 1.5 88.0 133 48.7 95.7 112 41.0 103.5 21 7.7 112.7 表 3 在 71-110mm 数值间以 10mm 为一组距对数值进行分组处理,小于 70mm 设一组,大于120mm 为一组。银鲳的最小体高为 66mm,最大体高为 118mm,平均体高为 99.8mm。体高为91-110mm 的鱼数占总数的 89.7%,其中 91-100mm 的鱼数和 101-110mm 的鱼数所占总数的比例相当,分别占总数的 48.7%
24、和 41.0%。体高为 71-80mm 的鱼数并没有出现。小于 90mm 与大于120mm 的鱼数只占总数的 10.3%。 各组样本数百分比呈现正态分布特征, 见图 3-3。 图 3-3 体高正态分布 Fig3-3.Normal distribution of body length 3.2 重量特征 3.2.1 总重 0 10 20 30 40 50 60 0 20 40 60 80 100 120 平均体高 ( g) 百比例 % - 8 - 表 4 总重数据 Tab4 Distribution of total weight data 总重( g) 100 101-120 121-140
25、141-160 161-180 181-200 201-220 大于 220 尾数(尾) 百分比 ( %) 平均( g) 3 1.1 92.4 11 4.0 114.3 86 31.5 130.6 100 36.6 148.6 52 19.0 167.0 17 6.2 186.8 1 0.4 212.4 3 1.1 223.8 表 4 在 101-220g 数值间以 20g 为一组距对数 值进行分组处理,小于 100g 设一组,大于220g 为一组。银鲳的最小总重为 82.9g,最大总重为 230.2g,平均总重为 147.4g。总重为121-180g 的鱼数占总数的 87.1%,其中总重为
26、141-160g 的鱼数占总数的比值最大为 36.6%,总重为 121-140g 和 161-180g 的鱼数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31.5%, 19.0%。小于 120g 与大于200g 的鱼数紧占总数的 6.6%。当以 10g 为一组距时,各组样本数百分比呈现正态分布特征,见图 3-4。 00.020.040.060.080.10.120 50 100 150 200 250平均总重(g)百分比 %图 3-4 总重正态分布 Fig3-4.Normal distribution of total weight 3.2.2 纯重 表 5 纯重数据 Tab5 Distribution of she
27、er weight data 纯重( g) 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大于200 尾数(尾) 百分比 ( %) 平均 ( g) 6 2.2 93.1 54 19.8 113.5 116 42.5 130.2 70 25.6 148.3 24 8.8 167.4 2 0.7 196.0 1 0.4 204.4 表 5 在 101-200g 数值间以 20g 为一组距对数值进行分组处理,小于 100g 设一组,大于200g 为一组。银鲳的最小纯种为 79.2g,最大纯种为 211.4g,平均纯重为 135.0g。纯重为101-160g
28、的鱼数占总数的 77.9%,其中纯重为 121-140g 的鱼数占总数的 42.5%,有绝对优势。小于 100g 与大于 180g 的鱼数仅占总数的 3.3%。当以 10mm 为一组距时, 各组样本数百分比呈现正态分布特征, 见图 3-5。 - 9 - 00.020.040.060.080.10.120.140.160 50 100 150 200 250平均纯重(g )百分比 %图 3-5 纯重正态分布图 Fig5.Normal distribution of sheer weight 3.3 几个主要形态特征间的相关关系 3.3.1 重量与年龄关系 3.3.1.1 总重与年龄关系 图 3-
29、6 总重与年龄关系 Fig3-6. Total weight with age 由图 3-6 可知,虽然样本基本为 1 龄和 2 龄鱼,其对应的曲线也仅能代表总重生长曲线的一段,经 EXCELL 软件以指数、乘幂、线性、对数等四种曲线拟合,求得两者相关系数最高值仅为 0.28,显示 两者相关性不大,但是曲线仍然显示总重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总重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的特征。 3.3.1.2 纯重与年龄关系 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0 0.5 1 1.5 2 2.5 3 3.5 年龄(龄) 总重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