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构建成语浸润式学校文化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摘 要: 依托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杜威“儿童中心说”等理论,以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为研究方法,开展学校成语“润物”德育体系的建构、成语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成语研究性学习、提高成语素养平台的搭建等方面的研究,以期达到构建成语浸润式学校文化,提高师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成语 学校文化 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提高初中生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开放世界的八面来风,使人类各民族文 化互相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地球村”越来越“小”。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以怎 ?拥淖颂 ?参与“地
2、球村”的合作与竞争,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马克思说:“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的,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中国文化,就是我们“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是影响中国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传统,借助他,历史才得以延续,社会的精神成就和物质成就才得以保存和发展。 成语,作为汉语 和汉文化的“活化石”和“全析原”(莫彭龄)。默默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进程,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吃穿住行,都可以2 从成语中找到时代的烙印、先哲的智慧,具有全面性和准确性。同时,以成语为窗口认识传统文化,切入
3、点小,学生有抓手,容易从千头万绪中找到“线头”,进而“顺藤摸瓜”,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再者,成语作为词语的一种高级形式,与初中生学习、生活距离近,有一定的学习基础,生活中使用也较为普遍,入门“门槛”低,容易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慢慢培养兴趣,达到化难为易、“四两拨千金”的效果。因此,注重成语、将成语融 入初中学校教育,对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十分必要。 (二)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达到初级中学教育目的的需要。 从 1957 年毛泽东提出“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中国的教育目的一直都
4、贯穿着全面发展的基本精神。 1992 年 8 月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规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总的培养目标是: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小学和初中对儿童、少年实施全 面的基础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的发展关键期,只有始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素质教育为准绳,建立起正确的基础教育价值观,才能改变把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学校唯一目标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二、研究现状、研究价值 (一)研究现状。 3 1.国内研究
5、现状。 根据常州图书馆汉语成语文化研究文献综述的研究显示,1950-2010 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语与成语文 化相关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共计 800 篇,其中期刊论文 684 篇。各家对成语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在“相沿习用、意义完整、结构稳定、多为四字格”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关于成语文化的定义,在检索到的文献中涉及较少,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为专家学者普遍认同的明确定义。成语文化不仅全面展示了汉民族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汉民族的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等艺术形式,还集中反映了四书五经的儒家思想,蕴含着佛教、道教等丰富的宗教智慧和人生哲理,以及留给后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等。 江苏省
6、中华成语研究会(以下简 称“省成研会”)在研究成语文化、成语与教学的结合方面的不断尝试与实践,给同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会长莫彭龄提出了成语“资源论”、成语“文化论”等观点,在出版的专著成语联想教学法初探中提出了“成语联想教学法”,对成语与识字教学、成语与作文教学、成语与汉语教学、成语与素质教育、成语与汉文化教学、成语与创新教学、教材教法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与论述,是富有理论创新价值的全新而系统的教学方法。常州中天实验学校进行的成语作文教学研究给传统初中作文教学以十分有益的启示。 2.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能 力所限,在查阅的资料中,未查阅到国外对汉语成语的研究。其他语言自身的成语研究,
7、如英语成语、俄国成语等大致都从本体论研究向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转向。由于认知语言学的历史不长,用该理论研究成4 语的论著仍然不多。 (二)研究价值。 1.现实意义:提高初中生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于五四青年节到访北京大学,在与师生进行座谈时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 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传统文化并非仅仅滞留于博物馆的陈列品和图书馆的线装书,还活跃在今人和未来人的实践
8、中。每一个有志于为民族的未来贡献心智和汗水的中国人,都应当努力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成语,就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以成语为窗口认识传统文化,切入点小,生活中使用较为普遍,学生有抓手,容易从千头万绪中找到“线头”,进而“顺藤摸瓜”,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2.理论价值:为成语与师生综合素养的关系提供理论支撑。 在查阅的文献中,关 于成语与促进师生综合素养的关系研究甚少,如成语对课改的作用、初中生成语研究性学习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或可以丰富成语文化功能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支撑。 3.实践价值:提高学校师生综合素养,为同类学校提供实践经验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指导。 三、主要观点、可能的创新之
9、处 (一)主要观点。 成语不仅是一种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造句材料,而且是具有极大开发潜力的语言文化资源,涵盖人文与科学各方面的文化。找到成语与德育、5 成语与教学、成语与人文、成语与科学、成语与物质的结合点,提高师生综 合素养。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1.突破成语属于语文学科范畴的禁锢,从传统国学文化的视角,构建语文化浸润式的学校文化,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浸润,提高师生综合素养。 2.构建成语浸润式“润物”德育体系,以校园电视台为辅助媒介,自然生动地引领学生精神品质的发展。 3.使成语向以政史地等人文学科为测重点的全科延展渗透,利用成语言简意赅、含义深刻的语言形式,提高师生表达能力,突破课改瓶
10、颈 ;以“教材”和“教法”的意 ?x 渗透教学,提高学科能力,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4.将成语与研究性学习结合 ,以灵活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提高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研究成果可以从学生视角促进成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依托“省成研会”等资源搭建校内外平台,以成语考级为目标推动,切实提高师生成语素养。 四、概念界定 (一)成语。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本课题研究中涉及的成语以商务印书馆新华成语大辞典( 2013 年版)收录的
11、26000 余条成语为标准。 (二)浸润。 6 浸润,原指一种物理现象。本课题中的“浸润”指“浸染熏陶、逐渐渗透”的意思。 (三)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体现的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 五、理论支撑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 说。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这种理论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提出的。这种片面发展一
12、方面指人因分工关系、阶级关系等,固定、狭小的活动范围、交往的局限,造成人的片面、局部发展。另一方面,在私有制社会异化劳动的分工条件下,人类创造的整个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条件与人的现实状态脱节,表现为人与物的对立。人们为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事劳动和各种活动,而结果这种异化了的劳动和活动反过来限制和否定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和人的发展。因此,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体力、智力、能力 、精神等多方面既相统一又自由充分的发展。 (二)杜威“儿童中心”说。 反对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别需要,更没有激发学生思维。他主张要把学生作为一7 个有极
13、强生命力和活跃思维能力的个体看待,良好的教学过程应该以儿童活动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按照学生的思维发展而实施。本课题中成语文化的构建,不管是成语文化在德育还是教学中的渗透,都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生命个性、重视学生在成语浸润中的熏陶感染。 六、研究目标 (一)形成初中学校成语文化 氛围,提高师生综合素养,包括精神文化、知识体系、能力方法等。 (二)形成成语浸润式学校文化对提升师生综合素养的理性认识。 (三)形成成语浸润式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科学、可操作的经验。 (四)形成成语浸润式“润物”德育体系构建的经验。 (五)形成搭建培养师生成语素养平台的成功经验。 七、研究内容 (一)构建成
14、语浸润式“润物”德育体系的实践研究。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同时具有很强的叛逆性,抽象空洞的说教往往适得其反。德育需要有目的、有计划 、有艺术性地对学生施加思想影响,引导道德实践,德育的形式与内容同样重要。内容上,中学德育大纲规定的初中阶段德育内容基本可以在成语中找到相对应的合适表达 ;形式上,成语以生动形象的故事阐明道理,以古人的经验教训规劝、现身说法,更加有理有据有节,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自然而轻松。 本课题构建成语浸润式“润物”德育体系,即指将成语渗透于德育的活动育人、管理育人、校园环境育人三大系统,构建协调一致、生动活泼、8 “润物细无声”的成语德育体系。
15、将成语渗透德育活动育人系统,构建成语主题式 德育。通过主题活动月、活动周的形式,开展或以成语为内容、或以成语为形式的课外活动、学生集体生活和劳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 将成语渗透“学校班级”的管理育人系统。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用成语诠释,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成语文化,可以制作班级成语名片、成语主题班会课等,提高学生参与校园管理、提高班级凝聚力。 同时,以学校成熟的校园电视台为载体,开设成语专题栏目,扩大成语文化的辐射作用。如开播“成语有约”栏目,宣传学校成语文化建设,强化学生校园建设的主人翁意识 ;开播“成语讲坛”栏目,面向全体学生定 期开设成语专题讲座,传播成语文化 ;分主题录制成语故事
16、“微”短片,形成系列,在公共平台播出,使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点击观看,在趣味中学习成语、启迪心灵,并积累而成长期长效的教育资源。 (二)成语浸润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1.依托成语提高师生语言表达能力,突破课堂改革瓶颈。 杜威的“儿童中心”说,提出了教学活动应当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生本理念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语言表达能力是制约学生表达、展示的瓶颈,学生往往具备理解力,却无法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表达 清楚。同时,“生本”的课堂要求教师少讲、精讲,同样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成语以其简明固定的形式、约定俗成的意义,可以清晰生动地表情达意。因此,本课题将
17、成语作为突破表达瓶颈的突破口,将语文课堂作为培养能力的主阵地,抓住教材相关成语,以及相9 关的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活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学生领会成语内涵的同时积累成语,并将成语恰当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2.成语以“教材”和“教法”的意义渗透教学,提高学科能力,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成语不仅是语言,而且是 文化,不仅保存了大量中华民族古代社会的人文信息,而且很多科学信息同样可以在成语中找到诠释。如“海市蜃楼”可以解释物理折射的知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以解释生物学食物链现象 ;“真金不怕火炼”解释古代的化学冶炼,等等。因此,将成语作为资源,以“教
18、材”和“教法”层面的意义渗透各科教学,充分利用成语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和学生生活中使用较多的亲切感,帮助学生理解久远的历史、陌生的地理、抽象的思想政治、深奥的科学知识,缩短学生与学科知识的距离,降低难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业水平。甚至可以一个成语带一类的思路,用成语 打通有关联性 ?热莸慕萄 ?使学生学习零散的知识更有抓手,抓住“线头”重组教材。历史学科,可以利用典故型成语勾连相关内容 ;地理学科,可以利用成语文化中的地域元素组建相关内容内部体系。以恰当的成语适时“点染”理科教学,可以达到文理兼修的效果,发挥汉语的作用,提高文化素养。 (三)成语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传统文化使命感
19、的实践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 ;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 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10 体 ;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 ;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成语以其包罗万象的内涵、数以万计的数量,从成语本体、成语文化、成语资源、成语功能各个不同的层面给学生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和可能。将成语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在实现研究性学习“知识的自主建构”的灵魂
20、的同时,更能够提高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和传承的使命感,甚至可以从学生的视角,为成语自身的 传承和发展提供材料和依据,尽学生的绵薄之力。 剪纸是我校的传统特色课程,将成语与剪纸研究性学习相融合,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学成语”、“剪成语”的层面,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找到两种古老传统文化的结合点,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搭建师生成语素养培养平台的实践研究。 1.依托学会、高校等专业平台。 本校是“省成研会”理事单位,依托“省成研会”、苏州大学、常州理工大学的专业平台,借鉴学会成员的已有研究和经验,以邀请专家讲座培训、组织 参观学习等形式,提高师生对成语的认识。 2.搭建校本培训平台。 教师层面,搭建成语论文评比、成语主题论文交流论坛、成语演讲比赛、成语课堂运用等展示平台,与教师的继续教育相结合 ;学生层面,搭建成语讲坛、成语短剧、成语读书节等平台,让师生学习成语、运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