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7.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979416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模式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模式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模式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模式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模式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秦晖:中国的崛起和 “中国模式 的崛起 ” 什么是 “中国模式 ”? 现在议论 “中国模式 ”变得很热闹。有人说已经有了 这么个模式,有人说还没有。在说有的人中,有的说这是个好模式,有的说它是个坏模式。而在说好的人中,有人说它可以推广,有人说它只适合我们的特殊条件, 不宜到处鼓吹。而所有这些争论的前提,就是所谓中国模式究竟是什么? ( http:/ ) 我 觉得中国当然不是事事特殊,它的增长有些因素是共通的。比方说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这世界上都不只中国有,就是什么两者结合的 “第三条道路 ”、 “中 间道路 ”、 “中左 ”、 “中右 ”乃至 “混合经济 ”,也几乎可以说是普遍现象 -毕

2、竟现在 “纯资本主义 ”或 “纯社会主义 ”在这个地球上可以说都找不到,各国都 可以说是混合经济,而且从更多点资本主义到更多点社会主义的各种不同混合比例都可以见到,我们谈不上有什么特别。 ( http:/ ) 但 是中国当然也有一些特点,无论叫它 “中国特色 ”、 “中国道路 ”、 “中国经验 ”还是中国模式,总之就是那么回事。其实就是个比较出来的概念。而这个比较的主 要参照系,应该说就是西方。无论是所谓 “华盛顿共识 ”和 “北京共识 ”的对举,还是 “中国走出了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的说法,说的都是中国与西方的不 同。 ( http:/ ) 问 题在于其实 “西方 ”内部也千差万别。前

3、不久北大的姚洋教授总结中国模式的特点,一是比较注重平等,二是有个 “中性政府 ”。这 第二条容俟后述,至于第一条, 如果说我们比美国 “注重平等 ”,这虽有争议,至少有人还可以这么说。但是与瑞典相比呢?即便按他的定义,我们好意思说比瑞典更 “注重平等 ”吗? ( http:/ ) 所 以,如果我们要说 “中国模式 ”体现了与 “西方 ”的不同,那当然不是说与西方某一个国家例如美国的不同,而是与所有西方国家、至少是主要的西方国家的不同。 如果我们在所谓的西方、即从美国到瑞典的那些国家归纳出某些他们共有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中国恰恰没有。同时中国又有一些东西是那些国家 -从美国到瑞典 -都没有的。那大

4、概就是中国模式了。 ( http:/ ) 这 次危机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这些 “特点 ”的难得机会。我们知道所谓 “西方 ”其实是个万花筒,其中既有像瑞典那样比中国还要 “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共同富 裕) ”得多的 “左派 ”国家,也有像美国那样讲究自由竞争、市场开放的 “右派 ”国家,而且他们每个国家内部也是万花筒,都有各自的左右派在那里争论。但一个 共同点是他们现在遇到了难题,而且说实在的,两派都没有万全之策。 “金融危机 ”以来国外左右两派吵翻 了天,左派说这是右派自由放任造成金融监管不严之过, 右派说左派搞凯恩斯主义赤字膨胀弄得国家财政破产了。 ( http:/ ) 其 实摈除派别的

5、偏见,左派和右派所主张的那些理论各有优缺点,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种情况不是这两种毛病的任何一种。现在西方,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这次爆发 危机的核心问题就是民间和国家借债太多,窟窿太大,弄得资金链断裂了。民间借债比较复杂,但根源和国家负债的根源是一样的,对此我另外写了文章讨论,这里 从略。而国家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负债呢?不管是左 派主张的高税收高福利,还是右派主张的低税收低福利,尽管各有缺点,但理论上都是账面平衡的嘛,凯恩斯主义 承认赤字财政,也是要可控的嘛。为什么会搞成现在这样? ( http:/ ) 其 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的左、右派都处在一个民主的平台,双方都要为老百姓说话。左派说高福利

6、理直气壮,说高税收就吞吞吐吐的;右派说低税收理直气 壮,说降福利他们就吞吞吐吐的。如果是高福利、高税收,或者低福利、低税收都不会有这种情况。但是如果你搞成低税收、高福利,当然就成了财政大窟窿了 。他 们的左派一上台就说国家要为老百姓花更多的钱,右派一上台就说国家不能向老百姓收那么多钱。这么折腾几次,国家财政不破产才怪,而且左右互相埋怨管什么用 呢?这本来就是你们两家共同造成的嘛。如果民主制度都这样运作,早就破产了。 ( http:/ ) 我 当然认为民主比专制好(用更为低调的说法,也可以讲作为一种制度,民主比专制的坏处小)。但民主的问题我从来不回避。那么为什么民主制度以前一直可以成功 运作?其

7、实老百姓也不是不懂道理,如果财政真要出了一些问题,本来很快就 会反映到社会上,造成一些小危机,老百姓感受到了,觉得这是个问题了,那么无论是 税收增加,还是福利减少,老百姓也不是不能接受。其实民主制度一两百年税收就是明显增加的,如果民主制度一建立就不能增税,岂能维持到现在?福利也是一 样,民主制下老百姓接受福利降低也是不乏前例的。 ( http:/ ) 那末这几十年为什么不这样呢,尤其是最近二十年为什么不是这样呢?这与全球化在深度与广度上的大幅进展有关,同时更与这种全球化在性质上的扭曲有关。 ( http:/ ) 所 谓深度,就是经济全球化深化了,尤其是深化为金融的全球化,原来在全球做买卖,问题

8、不大,现在可以全球借钱、全球透支,这就有问题了。因为债务窟窿通过透 支来填补,就反映不到社会上,老百姓感觉不到危机,自然会把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的游戏玩下去。尤其是美国,凭借美元的地位就透支得更厉害。但 是这当然不是长久之计,拖得越久窟窿越大,最后一旦烂包,就不是小危机了。 ( http:/ ) 所谓广度,就是原先玩全球化的只是西方和他 们的殖民地,现在发展中国家加入进来,冷战结束后 “前计划经济国家 ”也加入进来,全球透支的对象就多多了。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更是他们的最佳透支对象。 ( http:/ ) “中国模式 ”的特点不在 “主义 ”而在于那个平台 因 为中国正好跟他们相

9、反,这就是 “中国模式 ”了:中国也有左、右派,而且中国的左右两派理论,比如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也都是从西方传来的,老实说谈不上什么 “特色 ”。中国的特色不在于 “主义 ”,而在于那个平台:西方的左右派都是 在民主的平台上玩,而中国的左右派却是在一个相反的平台上。于是中国的左右派首先 都是在为 “皇上 ”考虑,而不是为老百姓考虑 -我这并不是进行 “道德谴责 ”,中国的左右派也许良心不比西方的左右派差,问题在于他们生存的平台不一样。于 是他们无论左右,所扮演的角色就都与西方截然相反:咱们的左派鼓动国家向老百姓拼命收钱,不收就是该死的 “新自由主义 ”;而咱们的右派就说国家不必为老百 姓花钱,否

10、则就是可恶的 “福利国家 ”。过去说我们的做法是 “打左灯,向右拐 ”。其实西方也有类似的问题。只不过方向相反:咱们的政府拥有 “社会主义式的 权 力 ”却只承担 “资本主义式的责任 ”,而他们的政府只有 “资本主义式的权力 ”,却要承担 “社会主义式的责任 ”。 ( http:/ ) 用我们以前的一句话来讲,市场经济改革就是要让老百姓 “不找市长找市场 ”。这句话很有意思。其实理论上讲,市场经济应该要限制政府权力,是 “市长不找,市场找 ”,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下 “市长 ”不能随便找老百姓的麻烦。他要想支使老百姓,常常要借助市场。 ( http:/ ) 比 方说 “市长 ”喜欢官办企业, 计划

11、经济下他可以找民营企业的麻烦,把它灭了。但市场经济下不行,官办企业只能在市场上与民企竞争。计划经济下哪张报纸惹了 “市长 ”,他就可以 “找 ”上门去把它灭了,但市场经济下不行,你不喜欢它,你就得自己办一张老百姓更爱看的报纸,在市场上把它竞争垮嘛。这就叫 “市长不找 市场找 ”!这就是西方的市场经济。 ( http:/ ) 但 是在我们这里,这样说, “市长 ”不爱听。于是只好捡他爱听的说:计划经济下老百姓什么柴米油盐生老病死都要你管,烦不烦?现在搞市场经济,就可以让他们 自 生自灭,不会 “找市长 ”您的麻烦了 !于是 “限权 ”就这样变成了 “卸责 ”!责卸了,权还不受限; “市长 ”可以

12、找百姓,而百姓不能 “找市长 ”,多好! ( http:/ ) 可 是,问题在于市场经济下要你这个市长干什么?就是给老百姓提供服务的,怎么老百姓就不能找你呢?老百姓找你你就把他推出去叫他 “找市场 ”? “市长 ”可以随 便找老百姓收税,而老百姓不能 “找市长 ”要福利,如果是这样的话,哪个国家不富的流油呢,我讲的富的流油是讲国家财政,不是指老百姓的钱包。我们现在看到 中国模 式的特点是什么?就是政府特有钱。他们的政府捉襟见肘到处化缘,我们的政府花钱如水挥金如土。我们一个镇政府的豪华大楼比人家大城市市政厅还阔的 多,我们的城市充满 “形象工程 ”,奢侈得让那些 “富国 ”来的游客目瞪口呆。 “

13、大裤衩,水煮蛋,别人不敢,咱们干! ”就这样钱还花不出去,正好美国要透支, 不借给他,藏着掖着咱们也不放心呀! ( http:/ ) 这 就有了咱们的 “模式 ”!其实中国并不比别的国家更左或者更右。只不过,中国 “左 ”起来给政府扩大权力很容易,但追问它的责任却很 困难;中国 “右 ”起来呢? 那推卸政府的责任很容易,但限制它的权力却很困难。这样搞,当然也有优越性,那就是原始积累的速度快,此外应付事态的能力也特别强,手中集中了巨量的钱, 要搞刺激经济计划当然容易,要摆平什么人什么事,出手也特别阔绰。可是这样搞的后果是什么?通常人们都会说像这样加速投资会不会加剧产能过剩,垄断部门谋 取利益会不

14、会导致两极分化的加剧,人为压低居民消费导致内需不足,以及权力集中的种种风险等等。这些我们就姑且不论。现在我要讲的是:假如这样的模式,以 及以这种模式和前面说过的西方那种模式的互动为特征 的、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种全球化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话,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将会怎样。 ( http:/ ) “共识 ”的背后: “左 ”“右 ”派经济学家为什么都夸奖中国? 现 在国际上社会学界、政治学界对中国批评还是有的,但是在经济学界我所看到是一片赞扬声,一开始是 “左派 ”、凯恩斯主义者赞扬,说中国不搞自由放任,真好! 后来 “右派 ”也跟上来,说中国不搞福利国家,真行!奈斯比特( J.H.Naisbitt) 1

15、997 年在中国出了一本书叫亚洲大趋势 ,后来有人写了书评 题曰:亚洲是自由主义的典范吗?。这本书说全世界现在都给福利国家搞坏了,只有中国政府完全不管福利,百姓只能靠自己和家庭的奋斗,因此特别吃苦耐 劳,创造了经济奇迹。其实他当年写这本书是专门跑到中国即时让人给他翻译成中文本出版,在中国炒成畅销书大赚一笔,却没有先出英文本。那时他发表这些言论 还不太有底气。但是最近他又写了本中国大趋势以英文在法兰克福书展上高调推出,又把这观点进一步膨胀,这时是信心满满了。中国的确行,在世界上开创了 一条冲破福利国家的道路。张五常先生最近也一再讲中国创造 了人类最好的体制,就是既不搞福利也没有工会,还说世界的趋

16、势是欧洲学美国,美国学中国 -高福 利国家要学低福利国家,低福利国家要学负福利国家。总而言之现在西方经济学的左右派都觉得中国模式的确有吸引力,左派表扬中国低自由,右派表扬中国低福 利,出现了一场大合唱。 ( http:/ ) 可 是老实说,他们表扬归表扬,要学中国都学不了,除非他们废了民主制度。道理很简单,在他们那个平台上要既降福利又降自由,几乎根本做不到。而且他们就真想 这样?其实他们左右两边不过是拿 “中 国奇迹 ”当自己的论据来敲打对方:左派夸奖中国低自由是要证明福利国家有理,右派夸奖中国低福利是要证明自由放任有 理。可是既低自由又低福利的可能性,他们是不去想的。 ( http:/ )

17、当 然既低自由又低福利而体现出 “竞争优势 ”,这是在加入了全球化以后才出现的。如果两个模式关起门来竞争,我不认为这种模式有什么优越。北朝鲜就是一个例 子,中国改革前也是一个例子。但是如果打开国门,在一个市场、投资行为都高度全球化,金融也高度全球化、但是人权标准没有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竞 争,那这种 模式的 “优越性 ”就体现出来了。因为自由经济真正的优势是它的创新激励,要讲让人玩命地干活它就未必敌得过铁腕体制。福格尔( R.W.Fogel)曾经论 证过内战前美国南方奴隶制比北方有 “效率 ”,多马( E.D.Domar)也曾论证过 17 世纪以来东欧 “二度农奴化 ”经济比自由农民经济有效率。

18、当然那都是 在大市场背景下(福格尔讲的是在全美经济一体化情况下,多马讲的是向西欧市场出口的东欧商业化农奴制庄园)。其实奴隶制下也可以有 “物质刺激 ”,并非 “干 多干少一个样 ”,主人完全可以重奖奴隶中的 “劳动模范 ”。人们经常 谈论的监督成本问题,如果说在福格尔与多马探讨的农业中都可以解决,制造业应当更有可 能。自由经济不是凭人们拼命干活、而是凭它活跃的不断创新去胜过铁腕体制的。而在融入全球化的条件下,前者创新出来的东西后者可以学,后者的铁腕却是前者 没法学的。于是后者不仅在一定意义上有 “优势 ”,而且我认为的确有一种可能,即在目前全球化的运作中会形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这里我

19、只讲可能, 我从来不认为历史有什么 “必然性 ”,我甚至也不认为这种可能有多大的实现概率,因为毕竟这种做法的积弊明显可见,其可持续性很成问题 -但是西方的 民主模 式也的确面临困境,很难说哪一边的问题先爆发,所以这种可能是不能排除的。 ( http:/ ) “纵向有进步,横向有落差 ”与 “低人权优势 ” 当 然相反的趋势也存在。中国如今这种 “模式 ”的积弊,识者也已讲的够多了。尤其这一波危机发生后,外需萎缩了。转而靠投资拉动,投资形成产能后又会造成更严 重的产能过剩。去年提升内需据说是颇有进展,但是很多人都指出这主要是政府消费而非居民消费、是“官内需 ”而非 “民内需 ”的提升占了很大比重

20、,也 潜藏着隐 忧。总之,如今 “转变增长方式 ”(其实就是转变体制的委婉说法)已经势在必行。 ( http:/ ) 同 时这种转变也不是没有条件。华生先生说他不同意我刚才的分析,他认为改革以来自由与福利都是进步的。当然,我在自己的文章中也指出中国的人权是 “纵向有进 步,横向有落差 ”。 “低人权优势 ”主要是横向比较而言,这种 “优势 ”与纵向比较人权仍有进步并不矛盾。中国改革 30 年来无论自由还是福利两个方面,人权无 疑都是有进步的。改革前中国的人权状况肯定比现在差,因此我对改革 的进步性是肯定的,而对于那种认为改革后不如改革前的“左派 ”理论是不赞成的。但这并不 排斥对如今我们的人权

21、水平持批判态度。 ( http:/ ) 其 实就是我最近提到的南非也何尝不是如此?种族隔离时代比更早的黑奴制时代,乃至种族隔离时代的晚期比之前期,人权状况都是有改进的。尤其是 1978 后的几 年间,这种改进还很大。再往前追溯也是如此:人们批判 “流动工人 ”制度,但也知道此前的征发劳工制更糟糕。人们批判 “宿舍劳工 ”制度,但也知道到种族隔离 晚期黑人劳工家居化程度已经 很高,至少比今天的中国高。就经济高增长而言,在指出黑白悬殊的严重不平等的同时,也不能说黑人从增长中丝毫没有受益。南非黑 人的收入纵向比以前增加、横向比南部非洲周边各国黑人更高,甚至与白人的差距也在缩小。其实南非 1994 年

22、民主化,也不是一个早上的突如其来,它也是个积 “量变 ”为 “质变 ”的过程。而且这也是此前黑人民权运动渐进推动的结果。但是所有这一切,并不排斥人们对整个这一时期的南非人权状况持批判态度。 ( http:/ ) 而 所谓横向比较意义上的 “低人权优势 ”, 也并不是要否认纵向人权进步对经济增长率的正面作用(对经济增长质量或增长分享性的正面作用几乎无争议,这里就不谈 了。)中国改革时代相对于改革前的人权进步对经济增长当然有正面作用,正如我们说 “流动工人 ”这种低人权劳动方式对南非经济增长有作用,但从 “流动工人 ” 比起黑奴制和征发劳工制而言仍算进步这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是人权进步对经济增长起了

23、作用。 ( http:/ ) 问 题在于:仅仅这样说就不能解释,为什么在横向比较中人权进步明显更大的那些国家,增长率反而 (至少在相当 一个时期 )相对较低?例如,为什么民主化了的中东 欧国家经济增长率没有中国高(尽管其老百姓的生活未必没有中国好)?为什么非洲一些民主国家经济增长率也没有种族隔离下的南非高 ?为什么国际资本不是争相 投入中东欧,而是争相投入中国?为什么巨量廉价商品不是从中东欧、而是从中国涌向世界?所以,只有把纵向比较的人权进步和横向比较的 “ 低人权优势 ”都考虑 到,才能对 “ 奇迹 ”有可信的解释。 ( http:/ ) 中国并非 “专制国家实行自由经济 ”的典型 有 些

24、“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笃信经济越自由越能带来高增长,他们说中国尽管不那么民主,但由于地方政府进行 GDP 竞争,因此往往会实行比西方更彻底的经济自由 政策。的确,一些民主国家由于更偏好社会平等和公共福利而不那么 “自由放任 ”、一些政治上的专制国家倒可以在经济上更加自由,这种现象无疑存在。因此世界 上一些不喜欢 “新自由主义 ”的 “左派 ”看到一些专制国家比民主国家经济增长快就大喜,委实有点莫名其妙。 ( http:/ ) 但 是中国有所不同。中国固然不像这些 “左派 ”想象的那样偏好福利与平等,但并不属于“专制国家实行自由经济政策 ”的典型。这并不是否认中国经济比改革前更自 由化并因此推动

25、了经济发展,而是说,那种所谓中国经济比西方更自由因此增长更快的说法违背了起码的事实。尽管中国在为公共福利和弱势者保障而限制经济自由 的方面的确远不及瑞典 -甚至在很多方面不及 “低福利 ”的美国,但是在为权贵、垄断寡头和特权利益集团而限制经济自由的方面不仅超越了美国,甚至也远远超 越了在 “右派 ”看来经济很不自由的瑞典! ( http:/ ) 举 例 而言:瑞典所谓不自由主要是指高税收高福利政策限制了财产积累,但税后的财产还是有充分保障的,不可能发生像中国司空见惯的强行 “征地拆迁 ”那样赤裸裸 的产权侵犯。瑞典的工会可能限制了雇主任意解雇员工的自由,但中国禁止自治工会和取缔罢工权利不是从另

26、一方面限制了劳资之间的自由博弈、甚至在一些地方造 成 “奴工 ”制吗?更不要说户口管制、否定迁徙自由、对进城农民搞野蛮 “城管 ”这类南非式的 “流动劳工 ”制度对正常劳务市场的干扰与冲击了,从这个角度讲, 这样的劳务市场难道比瑞典更自由?瑞典的福利性住房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商品房 自由交易的空间,但中国的 “负福利 ”住房、土地垄断和对低水平住宅的任意 “清理 ”、即 “既不给福利、也不给自由 ”的驱赶穷人政策,难道不是更加扭曲了住房市场? ( http:/ ) 上 面所说的自由主要是对穷人而言,我认为这非常重要 -因为现在认为支持自由(指经济自由)就只能 “为富人说话 ”、和认为自由只对

27、富人有利因此必须反对,这 一右一左的两种误解都很盛行。而我却认为至少在中国这样的国家,穷人受不自由(包括经济不自由)之苦不亚于富人,穷人需要自由也不亚于需要福利。而且 至少 在中国这样的 “负福利 ”国家,穷人的自由与富人(指平民富人,而非权贵)的自由并不是对立的。有些人认为的中国 “比西方更自由 ”主要是就富人的自由而言。 但即便在这个意义上这个说法也仍非事实。即便就是像瑞典这种通常认为经济自由较少、尤其是富人的自由更少的国家,他们的自由积累受到 “高税收高福利 ”的限 制,但我们的穷人虽然没有高福利,我们的广义高税收难道比瑞典少?我们的平民富人受国家聚敛、官僚勒索之苦比瑞典轻吗?瑞典富人的

28、经济行为受法律的约束, 而我们的富人也许更有本事钻法律的空子,但他们受种种官场陋规与 “潜规则 ”的限制难道少吗?瑞典的资本家也许惹不起工会,但他们不会在官员面前低三下四。 瑞典的老板固然不能随便解雇工人,但瑞典的官府更不能随便对老板搞抄家没产、 “国进民退 ”!当然这种现象一方面导致中国的 “资本外逃 ”、 “投资移民 ”现象 比所谓富人不自由的瑞典严重得多,另一方面却完全不影响中国 “招商引资 ”,因为只要搞定了政府,权贵富人或 “红顶商人 ”不要说比在瑞典、甚至比在美国都更 “自由 ”也是完全可能的。然而如果说 “穷人的自由 ”和 “富人的自由 ”未必冲突, “官自由 ”与 “民自由 ”

29、却一定是冲突的。官府不受制约,民众(无论贫富) 必 无自由!这也是无论 “ 福利国家 ” 还是 “ 自由放任 ” 的主张者都承认的吧! ( http:/ ) “中性政府 ”和 “政府公司主义 ” 这 就涉及到所谓 “中性政府 ”问题。姚洋先生最近一再把 “中性政府 ”作为 “中国模式 ”的主要特征。他认为别国的代议制政府不是代表富人实行 “右派 ”政策,就是 代表穷人搞 “民粹主义 ”,只有中国政府既不是穷人、也不是富人的附庸,所以既不怕得罪穷人(他举的例子是国企改革一下子让 4000 多万工人下岗,别的政府 都不敢), 也不怕得罪富人。这个说法倒是描述了许多事实。但他说这种 “ 中性政府 ”

30、 只是中国才有,就未免少见多怪了。 ( http:/ ) 其 实皇上 “对所有人都一样 ”,不像代议制政府总是要顾及他们的选民(左派的穷人选民或右派的富人选民) -这种 “中性政府 ”理论早在 100 多年前就被人用来 描绘不同于 “西方模式 ”的 “沙俄模式 ”特征。俄国的极右翼思想家萨宗诺夫 ()当时说:西方的 “统治机关是选举的,选出来的都是富 人,富人管事情很不公道,他们欺压穷人。俄国的统治机 关不是选举的,一切都由专制沙皇来管,沙皇高于一切人,既高于穷人也高于富人, 沙皇对一切人都是 公道的,不论对穷人和富人都一样 ”。 ( http:/ ) 然 而,问题在于这个穷人与富人都无法制约

31、的 “中性沙皇 ”自己就是个强势利益主体,他玩起自我谋利的 “政府公司主义 ”来蛮不讲理也是 “不论对穷人和富人都一 样 ”。无怪乎据说是代表富人的俄国自由派固然向往西方的代议制,自认为代表穷人的列宁当时也羡慕代议制的西方,并大骂 “中性沙皇 ”: “这种话完全是撒谎。 哪一个俄国人都知道 ,俄国统治的公道是怎么回事。 可是在欧洲其他一切国家里,工厂的工人和种田的雇农也都能参加国会:他们在全体人民面前自由地讲工人 的贫苦生活,号召工人团结起来,争取比较好的生活。谁也不敢禁止人民代表讲这种话,没有一个警察敢动他们一根毫毛 ” 。 ( http:/ ) 所 以,中国不是福利国家并不能证明中国就比西

32、方更 “自由放任 ”,正如中国垄断、管制与特权的发达也不能证明中国是个福利国家一样。事实上,陈志武、李维森等 先生近来一再指出的中国政府聚敛财富占到国民财富如此高的比率,就与所谓 “比西方更自由 ”的经济完全是相反的图景。 ( http:/ ) 的 确,中国地方政府竞相入市牟利的所谓 “政府公司主义 ”现象打破了改革前中央统制下的死气沉沉,确实是中国经济 “充满活力 ”的原因之一,但政府利用权力 “自 由牟利 ”与民间的经济自由完全是相反的东西,这应该是任何经济学尤其是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常识。中国的“资本主义 ”当然不是 20 世纪的福利资本主义或 “人民 资本主义 ”,但也不是 19 世纪的

33、“自由资 本主义 ”,如果一定要在历史上寻找相似性的话,它倒更类似于 17 世纪原始积累时代、 “重商主义 ”时代或 “旧济贫 法 ”时代的 “资本主义 ”。众所周知,那个时代的 “重商主义 ”不是民间工商业受到尊重,而是政府 “重 ”视对工 “商 ”活动的管制与垄断,甚至重视自己入市牟 利!那个时代的 “旧济贫法 ”不是穷人有权利要求政府救济(如同民主时代的 “新济贫法 ”那样),而是政府有权强行收容、圈禁、管教、惩罚穷人(因此当时又被 称为 “血腥立法 ”)。而那个时代的官办经济,无论是国家(皇家)企业还是国家(皇家)特许垄断公司(如东印度公司),都既不 是自由经济中与民企具有平等民 法地

34、位和交易权利的市场法人,也不是福利制度下公共服务的财政承担者,而就是 “公权私用 ”的聚敛机器。无怪乎不仅今天自由经济学的鼻祖重农主义者和亚当斯 密等古典学派对此反感,社会主义的祖宗马克思也认为这样的 “国家干预 ”与 “国有经济 ”比自由放任更反动! ( http:/ ) 但 是如今的全球化中的确出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似乎 “20世纪的资本主义 ”竞争不过 “19世纪的资本主义 ”, “19世纪的资本主义 ”又竞争不过 “17世纪的 资本主义 ”。这种 “劣币驱逐良币 ”现象未必可持续,但是它应当引起关注。那种以 “地方政府竞争 ”来解释 “中国奇迹 ”的说法倒是指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

35、好多地方不择手段地竞相 “招商引资 ”,其提供的条件的确具有任何民主国家(无论是福利国家还是偏重自由竞争的国家)无可比拟的吸引力,这条件当然包括低工 资低福利,但也同样包括低自由 -比如任意圈地拆迁带来的用地便利、野蛮城管驱逐穷人创造的 “高贵城市 ”、禁止工潮降低了所谓 “交易成本 ”等等。我想没有 哪个经济学家,无论 “新自由主义 ”者还是凯恩斯主义者,能够把这些谓之 “自由 ”,甚至是 “比西方更 自由 ”! ( http:/ ) “福格尔影响 ”与 “苏利文影响 ”: “20 世纪、 19世纪与 17 世纪资本主义 ”的竞争? 但 就是这些条件促进了 “中国奇迹 ”。其实在全球化的背景

36、下这并不是个太深奥的问题:如果说 “招商引资 ”方面的 “竞争力 ”在全球化市场经济背景下对增长率至关 重要的话,那么一个没有工会、可以任意圈地的国家比工会发达、圈地困难的国家(如中东欧国家)哪个更能 “招商引资 ”,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 http:/ ) 至 于血汗工厂比福利国家有 “优势 ”,就更不用说了。不要说国际竞争,国内竞争就明摆着:美国的汽车业,工会强大、福利最好的底特律三大 “社会主义汽车厂 ”现 在都陷入谷底,而美国南方那些工会弱、福利少的日韩资 “资本主义汽车厂 ”日子都还可以,要是他们再像我们那样用 “农民工 ”搞 “原始积累时代的汽车厂 ”呢? 那还不兴旺死了,能有我们

37、中国汽车业的戏?最近沃尔沃的故事更能说明问题:高福利国家瑞典的沃尔沃几年前就不行了,卖给了低福利国家美国的公司,现在美国 又不行了,再卖给负福利国家中国的公司,整 一个故事刚好坐实了张五常的那句话:天下大势是欧洲学美国,美国学中国! ( http:/ ) 过 去他们为什么行?不是因为他们的工人比我们的卖命,而是因为今天好汽车所仰赖的一切,从原理、技术、材料到款式都是他们的发明创造(这就是他们 “模式 ”的 优势)!我们如果不加入全球化,工人再卖命也只能造些没人要买的 “老牛车 ”。但是现在全球化使我们能够把他们创新的那一切都学得来,而我们能使工人如此卖 命,他们却学不来。于是我们就显得比他们行

38、了。道理不就那么简单吗? ( http:/ ) 问 题就在于:如果我们靠这种 “优势 ”真能把他们竞争垮了(前提当然是我们自己要继续为这 “优势 ”付代价,而且由此积累的矛盾不会爆发),全球汽车业就靠我们 这种 “卖命模式 ”一家独大,那今后谁来创新呢?全球汽车业的未来在哪里呢?如果全球只剩下血汗工厂,没了 “西方模式 ”下旺盛的购买力,我们的产量再大又让 谁来买?我们 “模式 ”最大的问题即产能过剩的问题到那时不会蔓延到全世界吗? ( http:/ ) 这 样的 “低人权优 势 ”的确存在着 “劣币驱逐良币 ”的逻辑。我曾征引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福格尔对美国南北战争前南方奴隶制经济 “效率

39、 ”问题的研究来说明这 一点。而相反的趋势,即全球化条件下也存在着 “高人权 ”地区对 “低人权 ”地区状况改变的作用。我曾引证当年欧美在南非的企业实行 “苏利文原则 ”(外资企业 不搞种族隔离,并引进西方式工会等)促进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瓦解与黑人权利的进步来说明。我把这两者分别称为 “福格尔影响 ”与 “苏利文影响 ”。总之,全 球化使世界各国的互相影响明显增强,但哪一种影响最终胜出,并没有一种决定论的答案。 ( http:/ ) 两种 “尺蠖效应 ”的互动:谁 “学 ”谁? 事 实上无论政治关系如何,只要经济上加入了全球化,上面两种影响就少不了。尤其像我前边讲的:今天西方那种 “左起来国

40、家要为百姓多掏钱,右起来国家要向百姓 少收钱 ”的体制形成民众高消费高透支(欧洲表现为高福利高赤字)的激励,而中国那种 “左起来国家就向百姓多收钱,右起来国家就少为百姓掏钱 ”的体制造成民 众低消费高生产、正 “需要 ”有人来透支他们。于是 “两种尺蠖效应的互动 ”就形成了所谓 Chimerica(中美互补,其实也可以看成中西互补)现象,而且 还似乎产生了某种程度的 “互相依赖 ”。西方通过透支维持高消费并缓解其债务困境,中国通过 “被透支 ”获得高增长并克服其过剩危机。但是这次危机使这样的全 球化互动方式显出其不可持续性,于是在两边都出现了变革的要求。 ( http:/ ) 由 于目前阶段的

41、危机在西方更为突出,而且西方言论自由,社会情绪也更外露,因此似乎是他们首先表现得乱了分寸。美国要加强监管,欧洲要降低福利,那种 “既要 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的好日子难以为继,而民众也深感烦躁。于是有人说,美国也要向中国 “学习社会主义 ”了。 ( http:/ ) 但 说实话,美国政府入市挽救大公司与其说是济贫不如说首先是 “救富 ”,这连福利国家政策都算不上,何谈 “社会主义 ”?至于奥巴马医改倒确实有福利国家的趋 向,说是 “社会主义 ”也可以,但这是西方固有的 “民主社会主义 ”,说是学欧洲还庶几近似。说是学 “负福利 ”的中国,岂不南辕北辙? ( http:/ ) 我 曾指出宪政

42、民主 、尤其是普选民主天然有公共福利倾向。反对民主的李嘉诚先生说 “民主将导致福利社会 ”(大陆也有因厌恶福利而反对民主的类似言论),就事实 而言不能说他错。当然民主未必一定导致瑞典式的高福利,但民主制下不论高低,肯定会导致正福利,像我下面还要讲到的 “负福利 ”,在民主国家肯定是没有的。 社会保障在西方也几乎与市场机制一样历史悠久,绝不是有了苏联式国家才开始的。所谓罗斯福 “学苏联 ”、奥巴马是 “毛巴马 ”之类说法与 1930 年代有人说罗 斯福学希特勒一样,都是反对福利国家的右派人士攻击之词,福利国家的拥护者从来竭力否认。这只 能说是极权国家的 “国家管制恶例 ”给反福利人士提供了借口,

43、 使人们对民主国家的干预也心生疑虑,因而阻碍了福利国家建设。怎能反过来以这些 “泼脏水 ”之词来证明社会保障就是学的极权国家? ( http:/ ) 恰恰相反,倒是今天中国正在出现的低保、全民医保和廉租房这类并非按特权身份分配、而就是面向贫弱者的福利制度,以及与过去的强制收容相反的、被描述为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的流浪者救济制度,才是我们改革前从未有过、如今向西方学来的东西。 ( http:/ ) 但 是,这当然不是说西方就不可能 “学中国 ”。相反,自由与福利尽管都很重要,但目前这场与西方民众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相关的危机的确使人眼热中 国:那里的马儿可以不跑,而民众还必须供

44、之以山珍海味,就像方绍伟先生最近概括的: “好政府日子难过 ”,“坏政府日子好过 ”,不学中国这日子好像没法过? ( http:/ ) 当 然,这决不是向中国学 “社会主义 ”。但 “世界大势是欧洲学美国,美国学中国 ”,老实说,张五常这话不是一点谱都没有。上 海的李巨廉教授最近戏言: 1949 年 “社会主义救中国 ”;1978 年 “资本主义救中国 ”, 1989 年 “中国救社会主义 ”, 2008 年 “中国救资本主义 ”。这最后一句其实就是:中国的 “专 政 ”可以免除 “民主给资本主义带来的麻烦 ”。如果美国真的学中国,废弃民主,铁腕治民,右手取消福利:看你还敢消费?左手取消自由:

45、看你还能消费?如此, 美国人的 “消费狂 ”症将立马消失。而美国的汽车企业不是因为 “他们工人有力量 ”而陷入困境吗?跟咱学!取消了工会自治和罢工权利,工人只会自杀但绝不会闹 事:谁闹事谁就是 “破坏招商引资 ”, “专政 ”侍候!这一下,企业还不立刻就恢复了血汗工厂的 “竞争力 ”! ( http:/ ) 但是美国人能愿意吗?!就算他们愿意,美国恢复血汗工厂来与我们竞争,对我们究竟有什么好处?我们会因美国如此向我们学习而感到很 “光荣 ”吗? ( http:/ ) 假如西方 “学习中国 ”:关于 “昂纳克寓言 ” 说实话,中国无论政府还是民众倒确实没有输出 “中国模式 ”的动机,因为我们的血汗工厂就是在别人学不来的条件下有 了竞争力的。别人不学我们,我们尽管吃苦还能赚个 “竞争力 ”和高增长,别人要学了我们,我们连这也赚不到,这苦可真是白吃了! ( http:/ ) 我 们并不愿意别人也这么干。但问题是全球化竞争中 “劣币驱逐良币 ”的压力客观存在。民主国家民众并不是当代才想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但只有中国这 个特大型的冤大头可供他们透支后他们才被惯成了这样。 “福利国家病 ”并非今天才有,但只有中国这个特大型国家发挥 “低人权优势 ”后,娇生惯养的福利国家才 真正遇到了过不去的坎。近来一 些欧洲国家由于危机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