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年中考,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颁布前的最后一次中考,为下一轮中考命题改革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笔者搜集了 120 套中考语文试卷,对其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了重点研究。总的来说, 2010 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仍然以能力、素养为先,以知识、基础为重。纵观各地的中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往往要占全卷的一半篇幅,分值大多要占到四分之一,但据部分地区中考现代文阅读评卷的数据统计,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平均得分率总在 56%左右,低于文言文阅读,更低于作文。那面对现代文阅读,如何对题亮 剑?笔者认为应该引导学生从明确中考现代文考点类型、角度以及答题的方法着手,
2、夯实现代文阅读基础。 (一)现代文考点夯实之“整体感知” 近年来,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有个显著的特点,即十分注重对文本的阅读,要求考生在阅读中感知、在阅读中理解。众所周知, 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设置,是一个由总到分、由分而总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 备考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摒弃“伪阅读”,引领学生走进阅读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所谓 “ 伪阅读 ” 是违背阅读认知规律忽略阅读基本能力的虚假阅读。据对不同 学校 学生的调查,作现代文阅读题时,先看 题目后读文章的学生大约有五分之二,匆匆看一遍文章就开始做题的为大多数。 “先看题再找文”的阅读方法必然导致心中只有“题”而不会有“文”。可以说
3、这些考生在备考阶段的大量阅读其实只不过是伪阅读。 学生没有真正进入文本,不去认真阅读,缺乏真实的阅读积累和体验,是学生阅读能力不强,阅读训练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 初三这个学习阶段,学习科目多,任务重时间紧,这些都是事实。可是要做阅读理解的训练,却不舍得在读懂文章上花时间,是不会收到实效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认真阅读就是“利其器”,是理解的前提和基础。 再退一步想,通 常用来考查初中生的阅读文章,字数大致都在 1000字左右 ,静心专注地读两三遍,所需时间并不长。因此,“磨刀不误砍柴功”,必须让学生要养成先读懂文章才做题的习惯。 2.掌握高效阅读的方法,提高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考场
4、现代文阅读通常强调高效阅读,要求学生能迅速筛选信息,理解并能概括主题。其具体操作方式是:首先定序。读者快速阅读课文,画出关键词,从而寻找行文的线索,了解全文大致内容。其次是定位。就是对全文所叙信息进行精练化,然后进行筛选,理清主要信息。既可以分条列出主要信息,也可以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同时还也 ”等方式来表达自已的阅读结果。筛选整合信息的技巧就是“摘”、“合”、“写”。有的题目要提取的信息清晰、简明,涉及的范围狭小,可采用直接摘取的方法,把文中重要的词语或短语摘取出来即可。有的题目涉及的信息含蓄、复杂,涉及的范围宽大,干扰的信息也比较多。这种“云里雾里”的信息,极易让考生上当受骗。在这种情况下,
5、要采用“对比”“求同”“求异”等方法去伪存真、去繁存简,然后再加以组合概括,提炼出所需要的信息。 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或者试题明确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作答,这就需要考生认真审读题目,整体把握段 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用自己的话写出答案。 如 2010 年曲靖市中考阅读选文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第 24 题 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 本题考查的就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和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在答题前要快速浏览全文,迅速捕捉信息,不难发现第 24 题的答案信息主要包含在选文第( 12)段和( 13)段中,采用“摘”引文中原句的办法即可。 3.分析文章结构,把
6、握文章思路。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而对写作材料进行的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 分清文章层次,必须首先对全文、全段有大体的了解,在做题时,应该在整体把握住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段弄清文章的段意、层意,这样就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具体来说有一下几点方法: 1.理清线索脉络 。 文章的内容是由线索或脉络将其有机地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那我们就可以沿着线索或脉络去探寻作者思维的过程。如: 2010 年浙江舟山中考让子独立一回试题:“ 请以史工程师的口吻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 ” 2.抓住关键词句 。 句子对我们理解文章思路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关键
7、句子包括:中心句,过渡句,表达方式明显不同的句子(比如,记叙文里的 抒情或议论句) 3.抓文体特点。记叙文的结构可从故事情节的变化,情感的变化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入手;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分析;议论文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 因此无论是阅读还是解题,都必须坚持整体性、坚持全局观念,唯有如此,方能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提高应答的正确率。 (二)现代文考点夯实之“语言品味”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并且“能理解关键词语
8、在文章和含义和作用”和“能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已经成为中考现代文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考点了。备考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辨析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 所谓“重要的词语”,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词句,它们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在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下,结合语境,寻找和它们相关的对象和范围。“对词义进行辨析”,既要瞻前,又要顾后,词语在文中使用的含义,有可能是它的本意,也可能是引申义、比喻义或者其他修辞 义,甚至可能是临时产生的某个具体义,为此,更要综合全文,做出正确判断。结合题目要求寻找和它们相关的对象和
9、范围,有时相关信息比较隐蔽或比较零碎,则需要我们综合概括。如 2010 年甘肃兰州中考阅读选文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第 18 题。体会下列加点词语 撩拨 的含义及作用。“撩拨”一词单独存在,可能有多种含义,一旦置入具体语境,含义就唯一了。理解“撩拨”的含义,既瞻前 “干活的农人”,又要顾后 “沉静的心思”,如此不难理解为“吸引”“招惹”“挑逗”之意,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大人们被我们的欢乐与感染吸引的情状。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的一项基本能力,命题人一般会选择一些有丰富内涵的词语或结构复杂的句子来设题。“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10、。如在开头就有设置悬念、激发兴趣的作用;在中间则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有总结点题的作用。其次要重视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含有修辞手法的词句一般是考察的重点,弄清词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常常能破解这些词句的真正内涵。因此,答题要明确常见修辞手法的基本作用。如比喻、夸张、拟人等描绘类修辞能使所写内容生动形象;对比、排比、反复等结构类 修辞能突出强调所写内容的特征;反问、设问等表达类修辞可以增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如 2010 年黑龙江大庆中考阅读选文四月醉芳菲第 19 题。赏析下面句子“ 草坪也在一夜之间布满了嫩绿色,用恬淡清晰诉说着季节的生动 。”的表达效果。“一夜之间 布满了嫩绿色 ”运用的是夸张
11、的修辞手法,表现草坪的生机盎然;“草坪”“诉说”用得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富有情趣;另外“嫩绿”“恬淡清晰”属于细致传神地描写。值得注意的是,作答时,一要避免想当然地只解释其表面意思,而不联系文本中心内容地断章取义;二是要避免就事论事,要揭示其“弦外之音” 或“深层内涵”,要有目的地抓关键抓要害来说,进行深层次解释;三是要注意把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段落的关系结合起来思量。 (三)现代文考点夯实之“写法探究” “分析、归纳文章的主要写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考点之一。中考命题针对阅读文本写作技巧的辨识及其作用的赏析,一般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布局、描写运用等角度考察。如:表现方式或手法上设题
12、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结构上设题 辨明语句在上下文及其全文中的作用;细节处设题 这段文字刻画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或何 种心理,与前后文的关系。可以说知识储备是辨识写作技巧和赏析作用的前提,识记常见写作技巧并理解其一般作用,方便“对号入座”,不致于在答题时说“外行话”。其中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联想、想象、象征、衬托、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描写手法主要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如: 2010 年河北中考阅读题,第 23 题 .“ 选文重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
13、写法结合选文做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的就是对写作手法的鉴赏能力。答题时注意这种写法与人物 、情节和主旨的关联,如果写法有多种作用,应从表现手法、谋篇布局、表达效果等多个角度思考。答题的一般模式为“写法 +作用 +具体分析”,必要时根据题目要求加以调整。 (四)现代文考点夯实之“感悟表达” 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的要求,现代文阅读重视对阅读个性化和独创性的解读,这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亮点。这种题目渗透着较深的课程理念,具有开放新、综合性、拓展性的特点。下面就以2010 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为例解读一下此类题型的表现形式、分析思路和答题技巧。
14、 1.评析感悟型 。高层次的理解、评价题型在阅读压轴题中所占分量最重, 考点包括文意理解、内容评析、结构安排、语言品味、表达方式 或 表现手法 的 鉴赏 和感悟。 2010 四川成都现代文阅读选文 龙应台的 怎么跌的有尊严第 10 题 对文中作者历数的现实教育中的种种缺失,你怎样看待?如果说生活即教育,那我们又该在生活中获得怎样的智慧呢?请你结合你的生活感悟,谈谈自己的看法。 回答此类题要指导考生除了要从整体上解读文本,理解作者在文句中隐含的感情,同时更重要的是必须准确的传递出自己独特的观点或看法。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两个问题要求分别从 教育和自我两个角度去谈,观点要明确,阐释需清晰,言之成理即
15、可得分。这样开放性的题型,无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在张扬个性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2.读写结合型。 阅读题 的最后一道题有时也会是 读写结合题, 这种题 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是考查 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心组织好语言是正确答题的重要一环。这实际是写作训练与阅读相结合的综合题型,答题时语言要尽量做到: 1.简明、顺畅、准确;2.条理清晰,通俗易懂; 3.表达富于美感和感染力。 2010 年山东济南现代文迟子建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第 20 题 文中第段 (C)处画线线的句子属于一般性描写,请从“树、花、鸟”中任选一种,展开你的想像,进行捕写。 回答此题,
16、首先是针对“ 能描写出所选景物在原句中的特征”的要 求,细读选文,对文段的景物特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助修辞,细心描绘。 3.链接探究型 。这种题型是在阅读材料之外链接新闻热点、相关素材或考生的生活积累,在选文阅读的基础上或归纳求同,或同中寻异,或另开新篇,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其解答有以下特点:一是答案是开放的,多样化的;二是可能要用到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学 科的知识;三是答案不是浮在表面,需要深入思考、分析、求同存异才能表达出来。例如大连市 2010 年中考阅读冬日北国鸟第 24 题:结合本文和下面一则或多则材料,对“ 它们会站在我的手上吗? ”这一问题,作出你的回答。这类试题既是对于文本整体阅读的深化,也有助于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这一问题的作答,不仅仅是理解,还包含体悟。能否由文章体悟人生,能否以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我们自身行为的主人翁意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与综合性。这类试题的解答,关键是进入阅读语境,理解作者对冬日孤独的舞者 麻雀的 特殊情感,联系三则材料中传递出的人类对待鸟类的截然相反的举动,借助主观体验,充分展开想象,做出自己的答案。 以上是我们在多年的中考备考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答题经验,现与同仁们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中学语文教学 2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