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把握主题主线 全面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后危机时代资本加速流动,产业快速转移;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更加科学地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郑州都市区建设为载体,以富民强市和建设幸福郑州为中心任务,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保障,坚持 “ 四个
2、重在 ” 实践要领,深化落实跨越式发展战略,努力把郑州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好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河南发展的重大机遇。郑州作为省会城市,我们必须全力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率先走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 “ 三化 ” 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建设郑州都市区,要坚持左右逢源、上下衔接,加强与中原城市群各 城市的合作,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进程,实现互动互补发展。要把握 “ 一区两城 ” 的战略定位,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最佳人居环境城市。要构筑 “ 两核
3、六城十组团 ” 的发展格局,以中心城区和郑州新区为核心,以周边卫星城六个新城和城市区十个组团为支撑,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实现新型城镇化先行突破。要坚持组团发展、产城互动的发展理念,以便捷的交通为纽带,统筹规划建设城乡一体的大郑州都市区。要高标准谋划和推进综合交通、现代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能源资源等支撑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省会城市的辐 射带动作用。要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推动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着力促进产业升级 大幅度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做强做优产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是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着力推进高成长性产业、高成长性区域、高成长性企业优先发
4、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服务业优先、都市农业提升的产业优化升级战略,坚持要素保障优先、政策扶持优先、项目推进优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我们必须着力做强做优汽车及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等四大战略支撑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到 2015 年,力争实现 “ 三个两千亿、三个一万亿 ” 目标,即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销售集散地,整车生产能力达到 100 万辆以上,销售收入达到 2000 亿元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基地,销售收入达到 2000 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 2000 亿元以上;全
5、部工业销售收入突破 1 万亿元、重点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突破 1 万亿元、工业累计投入突破 1 万亿元。我们必须着力做强做优现代服务业,加快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 建设,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坚持用工业的、景观的、生态的理念,加快现代高效农业和都市农业发展。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机制,支持国家和省市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建设,开展重点科技攻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到 2015 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0%以上。 着力推进组团发展 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 “ 三化 ” 协调科学发展,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根
6、本路径。要按照 “ 两核六城十组团 ” 的格局,坚持规划先行,加快编制实施城乡一 体的都市区规划、产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统筹推进概念性总体规划、区域性修建详规和局部城市设计,努力实现规划全覆盖、城市设计动态全覆盖。加快郑州新区建设,到 2015 年建成区面积达到 264 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 230 万左右。加快中心城区保护改造提升,推进大遗址保护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推动三环内市场外迁和业态升级,完善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加快周边卫星城新城建设和城镇融城发展,推进城区五环、沿市域大外环、轨道交通、高速路、快速路建设,形成环状加放射的都市区现代交通体系,加速各组团融城步伐。加快宜居城市组团建设,
7、拓宽城 市发展空间,打造城市发展的新亮点。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产城互动新高地。加快城郊村合村并城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合村并镇、合村并点。加快城市公交、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农村公路、公交、广播电视、安全饮水和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努力实现农村居住环境城市化、就业结构城市化、公共服务城市化、消费方式城市化。强化综合交通通讯枢纽体系建设,加快国内大型枢纽机场建设,支持和配合 “ 双十字 ” 铁路交通枢纽建设和中原经济区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建设,实现航空、铁路、 公路枢纽联动发展。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水平决定着建设的档次。我们必须
8、用高水平的城市规划设计为指导,借鉴郑东新区的开发建设经验推进新组团建设。要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和指导性,决不能让新的城市组团成为局部设计的堆积、成为简单的开发企业设计方案的堆积。建设再好的城市也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管理。城市三分在建、七分在管。我们要下大决心改善管理滞后问题,让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精细化、人性化、专业化成为郑州城市管理的特色,决不能再有随意性的破路施工、决不能再有脏乱差的不断反弹、决不能再有废气和污水肆 意排放、决不能再有违法建设肆意存在。对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建管并重的城市发展理念,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大城市长效管理投入,培育和引进专业化城市管理人才,加强城管、交警等执法
9、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全方位、全天候的市容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加大市政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市综合保障能力。 着力承接产业转移 更加积极地推进对外开放 扩大对外开放、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实现借力发展,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和现实选择。富士康郑州科技园项目 2010 年 9 月 16 日奠基,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正式投 产,目前累计生产整机 500 万部,全世界引为时尚的 iPhone 产品以每天 10 万部的产量在先进的生产线上涌流。随着东风日产郑州工厂的投产,东风日产、郑州日产今年前七个月销售收入完成 163 亿元,是去年的 3 倍多,今年底将具备 38 万辆整车生产能力, 2015 年将
10、达到 80 万辆的产能。格力电器郑州产业园项目已引进关联企业 22家,完成投资 30 亿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 200 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今后五年,我们必须争取有更多如此规模的富士康科技园、东风日产第二工厂、格力电器产业园,全面提升郑州的产业水平和对外开放 水平。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更加积极地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大招商、招大商。要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调整结构、培育集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相结合,善于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机遇招商,善于利用综合保税区的优惠政策选商,善于利用产业集聚区和现有项目、现有标准化厂房、现有土地选商,按照 “ 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在国内有辐射力、对
11、国内外资源有整合力 ” 的要求,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央企以及省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在郑州建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信息中心、营销中心和生产基地。坚持 “ 走出去 ” 战略,建立完善服务支撑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合作 竞争,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培育外向型优势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0 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 500 亿美元以上。 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2015 年 GDP 比 2010 年翻一番 在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战略的引领下,我们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是: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升在全省的首位度,到 2015 年地区生产总
12、值比 2010 年翻一番,占全省的比重达到 20%左右;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达到 70%以上 ;大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核心区;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全社会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大力推进民生改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打造民生优先的幸福郑州;大力推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展望未来十年,到 2020 年,全市城镇化的构架应当基本形成,建成区面积达到 1000 平方公里以上,城镇化率达到 80%。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首位度进一步提升,地区
13、生产总值 在 2010 年基础上翻两番以上,占全省的比重达到 25%左右,在全国大中城市的位次持续前移。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明显提升,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城市地位更加巩固,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创新中心、国际旅游名城和更具美誉度的历史文化名城。 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文化越来越成为区域综合竞争重要因素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跨越式发展实践中 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危机我们都有信心和能力去战胜,但我们必须着力解决
14、的问题是道德的提升、诚信的提升、法制和秩序的提升、素质和文明的提升。现在,我们巨大的管理成本常常是在为少数人的不道德行为、不文明行为、不诚信行为、不守法行为埋单。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必须重视发展大文化、必须重视文化大发展。因此,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挥中原文化独特优势,使郑州成为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核心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 传教育,创新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大力弘扬 “ 博大、开放、创新、和谐 ” 的郑州城市精神,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弘扬 “
15、三平 ” 精神,大力彰显 “ 八种 ” 河南人形象,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做好精神文明建设 “ 五个一工程 ” ,推出更多体现时代精神和郑州特色的文艺精品。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深入推进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城乡公益性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的投入,开展好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突出加强市民教育,着力提升市民素质。扎实开展以 “ 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创建文明城市(城区)、文明社区、文明景区 ” 为内容的 “ 三优三创 ” 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
16、文明程度。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面推进幸福郑州建设 民生关 乎民心民力。在民生问题上,大家都有着强烈的共识和强烈的责任感,也都在积极努力。但我们不能忽视市区还有一半左右的中小学每班平均人数都在 55 人以上,多的近百人;我们不能忘记各大医院排队候诊那么长的队伍,楼道里、电梯旁扎堆那么多病床,病人及家属渴望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我们不能忘记大量的大学生、 4050 人员急盼就业,需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我们不能忘记那么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在城中村的合租房里,每天乘坐拥挤的公交车来回奔波。所有这些,我们每一位党代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肩上承载着的让人民 幸福的重大责任!
17、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多样化、全方位的民生需求,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强力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让省会人民生活得更安全、更舒心、更有保障、更有尊严,让郑州成为民生优先的幸福郑州。我们要大力实施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计划,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到 2015 年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 85%以上。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优质医疗资源促进计划,省属、市属医疗机构床位由现在的 2.4 万张增至 6 万张,完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安居保障工程,建设保障性 住房 28 万套以上,逐步形成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为
18、补充,覆盖全市中低收入、外来务工人员和新近就业人员的住房保障体系。积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 32 平方米以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以创业带就业,推进全民创业振兴工程,力争五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50 亿元,累计城镇净增就业人数 65 万,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深化社会保障提升工程,持续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水平和标准。大力发展养老事业,探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贴制度,实现有集中供养需求的老人应保尽保。 持续实施 “ 畅通郑州 ” 工程,完成城市出入市口互通立交和京沙、三环等主干线快速路建设,加快城市地铁、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市区支路微循环和城市公交体系,
19、明显提升城市交通畅通水平。大力实施 “ 菜篮子 ” 工程,扎实推进 “ 两店 ”进社区工作,切实做好市场供应和监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方便、更安全的购物消费环境。加大对革命老区和贫困村的扶持力度。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巩固社会和谐稳定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要坚持 “ 稳定是硬任务 ”要求,树立 “ 负责必稳、防范必安、为民必和 ” 的理念,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社会管理目标责任和绩效考
20、核。加强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接访、信访稳定例会等制度,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我们必须要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着力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城乡社区党组织、社 区服务中心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长期坚持市直、县(市)区直机关联系农村和社区制度,全面提升社区建设和服务水平。加强和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发挥党组织、群众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加强网络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注重发挥网络作用,正确引导网上舆论,促进网络文明健康发展。加强对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服务与管理,建立心理
21、疏导和社会关怀机制,切实解决好特殊人群的生活困难。大力推进平安郑州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构筑人防、物防、技防 “ 三位一体 ” 的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 ,注重发挥驻郑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体制机制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活力源泉。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快战略重组和企业上市步伐,探索建立国有资本预算制度,强化经营业绩考核,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毫不动摇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和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向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社会事
22、业拓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各 种公共资源优势,以政府投资激活和带动社会投资。加快公益性事业发展,由政府投资为主向政府投资、控股、参股和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转变。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公益性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公益事业的公益性质,增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积极推进新闻宣传、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研究建立单位性质和人员身份相分离的多元化人事管理机制,建立规范的身份转换办法,激发事业单位内部活力。深化产权制度、土地流转、户籍管理等综合配套改革,加快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合理流转。 着力提高发展质量 实现可 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 “ 两型 ” 社会建
23、设、推进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持节约发展,完善促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严格执行项目节能、节水、节材评估制度,严格实施生态保护工程,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积极运用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技术改造传统落后产能。坚持清洁发展,加快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实行严格的环境评价、市场准入、达标减排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狠抓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环境综合整治。坚持安全发展,深入推进安全郑州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强化生产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公共安全隐患排查、督办制度,建立健全安全措施平时暗访和失职失察责任调查制度,依法严厉打击一切违法违规
24、生产和经营行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生产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工程质量、产品质量、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这些是我们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的红线、底线、生命线。以牺牲安全、质量、环境、生态、土地为代价的发展不是发展,是犯罪。在这些领域,我们有完善的法规制度和章程,但问题是存在着严重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极个别甚至是保护违法、徇私枉法,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加强政府监 管和社会监督。只要我们是负责任的监管而不是流于形式,是廉洁的监管而不是被 “ 摆平 ” 、 “ 买通 ” ,是长效的监管而不是一阵风,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而不是排斥社会监督,这些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我们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确保让人民群众
25、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鲜空气,享受到安全保障。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增强区域发展新优势 8 月 19 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长篇通讯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须担责 武汉不容庸懒散。武汉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对照,值得我们借鉴。庸、懒、散,小 则阻碍事情办理,大则影响发展大局,损坏党和政府形象。公职人员的状态和作风,也是生产力,更是公信力和竞争力。一个拖拖拉拉,办事要靠 “ 官 ” 和 “ 关系 ” 的地方,注定难以又好又快发展;一个民呼不应或怠民懈政的地方,老百姓注定不会幸福。我们每一个公务人员都要在岗知责、在位知为,主动地、情愿地、积极地落实各项提高执行力的规定。我们要围
26、绕打造 “ 最佳投资环境、最佳就业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旅游环境 ” 城市,按照 “ 三具两基一抓手 ” 和 “ 两转两提 ” 的要求,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联审联批、限时 办结、首问负责、首席服务官等制度,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诚信郑州建设,强化各级党委、政府信用意识,坚持依法依规承诺,坚持有诺必兑,提高公信力。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诚信评估体系,构建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严厉打击各类扰乱市场秩序和破坏生产经营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滨黄河生态景观带、南水北调生态景观带等生态环境工程和城市水系建设,扎实推进卫生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文明城市
27、等创建活动,把郑州建设成为山水融合、森林环抱、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生态城市。 着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加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增强监督工作实效,健全和完善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工作机制,规范干部人事任免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参与决策、监督协助、桥梁纽带和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创新有效履职载体,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努力打造 “ 同心 ” 品牌
28、 。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做好侨务和对台工作,巩固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扩大基层民主,扩大政务公开,使广大群众的意志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持续开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 “ 弘扬社会公德、劝阻违法行为 ” 活动,坚决打击一切违法行为。强化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管理,规范自由裁量权,确保司法公正。深入开展 “ 六五 ” 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其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 开展工作。加强党管武装工作,落实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建立军民融合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支持驻郑部队和武警部队建设,做好优抚安置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