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我国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平衡探讨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行政管理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目 录 摘 要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前 言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一、 公平与效率关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一)公平与效率关系理论 . 2 (二)促进我国公平与效率关系平衡的现实意义 . 2 二、 我国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发展历程 . 3 (一) 改革开放到十七大:重效率、轻公平、促发展 . 3 (二) 十七大以来到十七届五中全会:重公平、保效率、促和谐 . 4 三、 当前我国分
2、配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现状分析 . 4 (一)我国处理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取得的成效 . 4 (二)我国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存在的问题 . 5 四、 优化我国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建议 . 6 (一) 弘扬政治公平正义理论 . 6 (二) 加大分配体制改革 . 7 (三)促进 城乡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7 (四) 建立必要的程序性机制 . 8 五、结束语 . 9 参考文献 . 9 1 摘 要 现阶段我国传统的分配体制的弊端逐渐显现,开始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公平与效率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是完全对立的,在特定条件下它们也可以相互 作用形成一个平衡机制。就目前来看将平衡机制引入我
3、国的分配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要在我国分配领域做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加大分配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必要的程序性机制;弘扬政治公平正义理论。 关键词 分配公平;社会正义;效率;人本公平观 Abstract: Current shortcomings of Chinas distribution system is gradually emerging,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has been caused by the imperfect or slowly evolving threat of social stability an
4、d harmonious. Between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is a trade-off relationship, but that does not mean that the two are diametrically opposed, an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y can also interact to form a balanced mechanism. It is essential for china to introduce the balancing mechanism to chinas distrib
5、ution system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field should to balance the allocation fairness and efficiency.We should do the following: To increase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Develop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s.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cedural mechanisms . To develop the p
6、olitical fairness. Key words: Distribution Fairness; Social Justice; Efficiency; Humanistic Fairness 2 前 言 在我 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迅速腾飞 的过程中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 ,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就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 ,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社会矛盾突出 ,进而 影响 了 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 ,正确理解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一、 公平与
7、效率关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公平与效率是社会主义制度所追求的两大目标。一般认为,效率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平有利于社 会稳定。 二者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但如果平衡好二者的关系就能够使社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一) 公平与效率关系理论 公平与效率 不可避免的 是一对矛盾:要使经济运行有效率,就必须对能力和贡献不同的分配保持一定的差别,以刺激效率的提高;而要提高社会公平的程度,国家就要对收入的财富进行再分配,建立 健全 社会保障体系,扶持救济弱势群体,使收入分配 尽可能的实现 均等化,缩小以至消灭差距。 1这 样虽然增加了社会公平但却也 影响 了 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最终会导致国家用于维护社会公
8、平付出的代价太大从而造成政府财政赤字的加剧。北欧 高福利国家正是在维护社会公平上投入的成本过大从而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但二者也并不总是一对矛盾体,它们二者的关系 是辩证统一的 , 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最优化。 一个有效率的社会 , 其资源配置、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应该是合理的、公正的 。 2同样 , 一个公正的社会 , 其资源一定能得到合理的配置 , 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 的 发挥。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实现 , 社会的公平也有助于效率的提高 。所以两者并不总是矛盾的,它们也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面 。 只 是在现实生活中效率与公平没有能 得到 很好 的 协调 ,因
9、此它们更多展 现给我们的是矛盾的一面 。 人本公平观 是指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的发展效率。 按照人本公平观的内在要求,公平与效率之间根本就不会出现很大矛盾, 促进 效率和避免两极分化 是可以 兼得 的 , 但其前提是效率可以在兼顾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情况下自由发展 并 保证社会达到一定程度 的公平 ,这 种 公平完全可以依靠政府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方面予以完善 。 只要达到了相对公平,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不会受到影响,社会的效率就不会降低。此外, 人本公平观并不反对追求效率。社会公平是把改革始终定位在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类本质性存在的 正确方向,效率则把重点放在了促进
10、社会的发展, 而只有在效率得到了有效发展后国家才有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社会公平环境的营建。 (二)促进我国 公平与效率关系平衡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由于社会分配不公平导致了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一方面,社会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这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阻碍了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给国家和社会造成3 了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失衡直接导致了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减弱,这会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步伐。 目前 我国 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引起社会成员普遍不满的主要原因是现阶段市场经济不规范、 不公平竞争所形成的各种非法收入和不合理收入。特别是一些掌握和控制社会公共资源的地区、行业、部门和单位,凭
11、借其垄断的社会公共资源,采取入股分红、集资建房、免费提供各种补贴和福利待遇、优先解决内部子弟就业、甚至变相瓜分国有资产、搞权钱交易等方式,而获取超额垄断利润,是造成当前社会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 可见,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失衡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国家或者社会都是有着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的。因此 ,改善现有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失衡状态迫在眉睫。 如果通过政府和全社会的努力使公平与效率关系始终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那么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得到激励,社会整体效率也就自然而然会提高,最终对社会和个人都是十分有益的。 而要解决好因社会分配不均引发的公平问题,政府应通过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 规范市场经济体制 、 加
12、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等措施,确保社会整体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公平,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 我国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历程 贫富差距问题作为影响社会和谐的民生问题是自改革开放后逐渐显现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出现失衡引起的。因此,怎样正确处理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使之达到最终平衡,进而使其与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便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突破口。想要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失衡就必须要对我国社会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历史进行深入的了解。 (一) 改革开放到十七大:重效率、轻公平、促发展 在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迅猛,社会生产效率达到了较以往的历史最高水平
13、。国家主要是通过税收手段来完善分配体制,进而调节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不可否认这产生过比较大的影响,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社会公平存在的问题,反而使之更加凸显。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政府逐渐开始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分配体制进行了改革,克服了平均主义,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在这一时期社会效率不断提高,同时社会公平也未出现大的问题,因而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挑战的需要,党中央在 1993 年 11 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规定进一步加快了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进程。首先,在坚持按劳分
14、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制度前提之下,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第一次明确提出把竞争机制引入劳动者个人报酬的衡量因素之内。其次,建立国家对职工工资的宏观调控机制。十 五大在收入分配方面也提出了要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前提条件下,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同时,要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通过税收手段调节过高收4 入。十五大明确了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体制。收入分配体制三十年的改革再一次证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收入分配体制的社会发展
15、规律。 (二) 十七大以来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重公平、保效率、促和谐 自十七大以后党和政府 逐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的各方面投入,陆续出台实行了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农田给予补贴,而且补贴的标准越来越高,这就激发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广大农村的面貌也由此焕然一新,农民的收入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国家继续推行个税改革,通过税收杠杆加速政策向农村和低收入群体倾斜的步伐。在 2007 年12 月举行的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第二次个税改革方案,这次调整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原来的 1600 元提高到了 2000 元。受十
16、七大以后国家扶助农业 政策的影响,据统计 2009 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了 5000 元大关,实际增幅达到了 6%以上。 3这意味着农民收入已连续六年以超过 6%的幅度增长,这是20年来的第一次。从上述国家政策能够看出政府近几年正在不断注重对社会公平的把握。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同时也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出于国家全局发展的考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央财政重点向中西部落后地区倾斜,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给予了包括经济、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对口援助。近年 来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中西部地区有了很快的发展,国家投资
17、的一些重点工程项目如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的建设等不仅对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能源进行了有效的开发,同时也对中西部地区落后的交通条件进行了大范围的改善,这些措施为中西部地区增加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也有利于落后地区人民的增收。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在 2010 年 3 月 26号召开的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 明确 指出,要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积极推动西部地区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 这 些方针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是适应中西部地区发展需求的,必将会起到显而易见的推动作用,这是令人欣慰的。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单靠
18、政府政策支持并不能使中西部地区得到最有效的发展,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只有在中西部地区营造起一个拥有自我造血功能的系统才是确保中西部地区未来发展的根本所在。 三、 当前我国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党和政府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提法越来越引发全社会的关注。与此同时,社会也出现了很多有违和谐这一主旨的民生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5 (一) 我 国处理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取得的成效 现阶段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激励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但随着发展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我国分
19、配公平与效率关系也开始出现问题,这主要集中表现在:社会成员间 、城乡居民间、不同行业间、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陷入了一个困难的局面;大部分的社会财富 被极少数的人所掌握,社会的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出现了失衡;居民收入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较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高;增加劳动收入的发 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促进机会公平;分配秩序不够规范,通过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的力度不够。在二次分配领域,尚未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够广阔,且保障标准较低。以上问题都急需通过政府和全社会的努力予以解决。 (二) 我国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
20、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实际上处于一种失衡状态,由于二者关系的失衡,许多社会问题不断凸显,给国家和社会的正常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找出造成这种失衡状态出现的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去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是有利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就我国当前的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现状来看,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政治公平存在不平等 虽然我国的经济始终保持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我国现阶段政治民主体制却没能进一步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机制和监督反馈体系,这就使得民主政治被局限于一定范围内,从而难以保证社会政治公平的实现。一方面,政治活动缺少群众参与,难以集思广益发挥群众的
21、智慧,因此也导致政府出台的有些政策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另一方面,人们参加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与我国传统独断专制的政治作风不无关联。政治上 的不平等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急需对其进行纠正。 2.分配体制改革缓慢且力度不够 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迅猛,但却仍沿用十五大制定的分配方式,这一不合理的行为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稳定。这主要表现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占中国极少数的富人占有了社会总财富的 90%以上,而占社会极大多数的人只占有了不到 10%社会财富,社会主义国家财富的天平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倾斜,这是
22、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本质的。虽然我国先后两次对 个税起征点进行了调 整,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成效甚微,并没能从本质上解决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这个趋势,反而愈演愈烈。因此,只是通过个税改革来促进社会和谐是不现实的,必须要不断探索寻求其它方法。 3.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投入不足且监管不力 目前就我国总体来讲,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明显不够,而且不同地区之间财政对这方面的支出又存在很大差异,这样就使部分公民无法或者较少享受到公共服务带来的好处,这从侧面加剧了社会不公平的程度。此外,政府对公共服务投入的资金监6 管力度不够,部分资金无法被运用于相关领域,一方面造成了有限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助 长了贪污腐败
23、等不正之风。 4.我国分配缺少程序性公平机制 在我国社会之所以存在分配不合理现象,有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性分配机制,缺乏程序的公正。一方面,在整个分配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透明机制,人们无法了解分配的具体考量标准;另一方面, 政府对于分配过程的公平性提及较少,而只是单纯地把分配的结果作为实施和考察的重点,缺少必要的程序性机制。这样便可能使整个分配过程处于非透明的状态,缺乏有效的监督,无意之间也为一些人的徇私枉法提供了便利。这一点是政府急需要完善和改进的。 四 、 优化我国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建议 力求社会公平与效率关系达到一个良性状态进而使其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水
24、平相适应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我们对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下面对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失衡现状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一) 发展政治公平 ,推动分配领域公平与效率关系良性发展 政治公平就是指在符合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民的政治要求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政治公平在实现社会公平过程中具有核心价值地位。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公平的核心调节器,是社会稳定的价值轴心。 5作为社会公平的一部分,在人们经济地位得到提高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对自己的政治地位越来越感兴趣。而且,政治公平的实现与否也直接影响到分配公平能否实现。因此,维护好社会各阶层的政治权利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
25、的关键。 一个融洽和谐的政治环境可以给社会带来诸多益处:一方面,良好的政治环境是激发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积极性的基础条件,只有为民众提供一个广阔的参政议政平台,才能让社会各阶层的群众都有为维护本阶层利益表达诉求的机会,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杜绝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出现。另一方面,发动民众参与民主政治可以集思广益,充 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把好的想法和建议提供给政府做参考。此外,政治公平的实现还可以起到社会监督政府工作的作用,从而避免或减少政府工作中的失误。 2.现阶段我国政治公平发展方向 随着当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与传播,更多社会有识之士认识到了维护政治公平的重要性。一方面,政治权利作为公民的
26、一项基本权利应该予以尊重,这样方能体现我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另一方面,政治公平的保障可以激发人们参政议政的热情,为每个人表达内心诉求提供渠道,以达到减少社会摩擦,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6 作为维护政治公平的一个典型事件, 为 亿万人关注的选举法修正案 终于 在今年 3 月14 号召开的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上 获得通过。 由此 城乡选举 从 1953 年的 8 比 1, 1996 年的 4 比 1,到此次 1 比 1, 首次 实现了 “同票同权 ” 。 这次修改选举法,使7 得城乡居民选举的实质平等和形式平等更加统一,这样更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积极性。 同时这
27、也是国家和政府对农村政治民主发展的关注的体现,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虽然国家在立法上对政治公平作出了法律规定,但在日后的实施执行中我们仍要在细节和程序上确保政治公平落实到位。 7 只有从立 法与程序上肯定公民享有公平的政治权利,才能使他们在参与到分配社会财富的过程中更有话语权,掌握主动权。 (二) 加大分配体制改革,促社会公平与效率平衡 分配体制应与社会发展现状相适应。就我国目前发展状况而言, 1993 年提出的以“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为原则的分配体制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了,取而代之的应是在确保效率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机制。改革开放前无论是城市与农村之间还是东部与中
28、西部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不明显,那时更注重的是想方设法把社会整体效率搞上去,但随着时代发展这种状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稳定,但社会公平机制确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1.分配体制的制定应考虑不同阶层的利益,地方应根据发展情况适时适度进行调整。 目前,在全国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仍实行统一的分配体制这显然是不明智的,体制的运行应与地方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做到灵活性和现实性的有机统一。这就需要我们在立法和具体的执行中有区别的予以对待。本人认为中央政府在具体的分配制度上应下放某些权力,允许地方政府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但这并不
29、意味着这种权力可以被无限制 下放,中央可以制定一个基本的框架,在不违背大政方针的情况下允许地方自行进行改革。为保证这项措施的切实可行,政府可以从制度层面构建相关的监督体系,以便对措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协调和规制。就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这一权力最适合下放到地市一级。通常地市一级管辖的地域范围不大,其辖区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别不明显,因此较易统筹,操作性比较强。 2.政府也可以通过试点的方法进行分配体制改革的探索。 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充分运用起税收这根强有力的杠杆 ,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适当提高针对高收入人群的个税起征点。 8从目前来看这也是调节贫富差距扩大的最有效方法。此外,针对下岗
30、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政府应出面进行引导,可以通过 制定和实施鼓励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再谋生计。 (三) 城乡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公平与效率平衡 1.政府应 在二次分配 时 下苦功夫,不断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各级预算中的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 。 政府可以 通过减持国有上 市 公司的国有股比例,和扩大彩票发行等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继续加大对 “三农 ”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此外,就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医疗改革,8 政府应加强对医药医疗领域的改革力 度,逐步提高大病重病的报销比例,真正做到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看得起病。 与此同时,从根本上解决分配差距大的问题,除目前的以上几
31、点外,还必须加大二次分配领域的调控力度,将公共支出和基本公共服务的重点,逐步而坚定地转向广大农村和农民,明确承诺政府确保财政的公共性并满足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有关方面的需求。 9此外政府应在初次分配领域加大打击垄断,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以及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力度。政府和政治运作应致力于保障弱势群体的一切正当权益,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参与改革的发展进程,激励他们寻求自已 解决自身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向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2.政府要对落后地区和农村加大财政投入,并在国家大政方针上给予更多支持。 针对目前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的现实差异,政府不仅应在财政和政策
32、上给予倾斜,还应在立法和制度上予以保障。国家出台多年的支援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就目前为止来看没在实质上起到什么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中西部地区的人才都涌向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呈现“孔雀东南飞”的状况,很少有扎根家乡的。所以从这一侧面我们也可以 看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最缺少的是人才。此外,东部发达地区可以通过对口援助,大量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等手段来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 ,而东部地区可以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品研发 、 服务业 为主的第三产业。这样就整个国家而言,社会整体资源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这不仅能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也能使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实现调整,对国家的整体发展有重
33、大意义。 而城乡之间存在的差异主要应通过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目前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江浙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近几年来有了特别快的完善 ,在收入 、生活质量方面与城市居民几乎已无明显区别。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江浙地区乡镇企业比较发达,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充分利用,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要想缩小城乡差距首先就要发展农村经济。围绕这一点,政府首先 要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 加大对重点贫困村骨干增收产业的培育力度,强化针对贫困农民的培训和转移工作,提升农民的劳务技能水平。 其次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企业进入落后农村进行投资开发,吸收农村劳动力进入
34、企业工作,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总之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各地农村 要坚持因村制宜、 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连片开发的原则,不断改善 农村地区的旧面貌,努力提高农民的 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 ,从而加快缩小城乡差距。 (四)政府与社会应通过建立程序性机制促公平与效率二者平衡 1975 年 锡博特 (John W.Thibaut)和华尔克 (Lanren walker)首先提出了程序公正的观点。与其他方面的公正相比较, 程序 性 公正更强调分配资源时使用的程序、过程的公正性。他们发现,当人们得到了不理想的结果时,如果认为过程是公正的,也能接受这个结果。换句话说,假如争执者认为他们能控制做决策的过程(如可以提出自己的证据 、有机会表述自己的意见),他们的公正感就会提高。 他们认为在分配制度的制定上一定要遵守代表性规则、道德伦理规则。 10在分配制度的执行上要遵守 一致性规则、避免偏见规则、准确性规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