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新农村建设视阈的新型农民培育.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8504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新农村建设视阈的新型农民培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新农村建设视阈的新型农民培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新农村建设视阈的新型农民培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新农村建设视阈的新型农民培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新农村建设视阈的新型农民培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新农村建设视阈的新型农民培育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行政管理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目 录 摘 要 . 1 Abstract . 1 引 言 . 2 一、新农村建设视阈的农民素质的内容 . 2 (一)新型农民是有文化的农民 . 2 (二)新型农民是懂技术的农民 . 2 (三)新型农民是会经营的农民 . 3 二、新农村建设视阈的农民素质存在的问题 . 3 (一)农民文化程度偏低 . 3 (二)农民科学素养普遍偏低 . 4 (三)农民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非常低 . 4 (四)思想道德素质较低,观念意识滞后 . 4 (五)农民法律意识、法制观

2、念淡薄 . 5 (六 ) 农民经营管理素质不高,市场风险意识差 . 5 三、国外农民开发的经验及对我国新型农民培育的启示 . 5 (一)以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农民的开发 . 5 (二 )政府通过立法和大力投入以支持农民开发 . 6 (三)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健康保障体系 . 6 四、新型农民培育的路径选择 . 7 (一)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 发政策法规建设 . 7 (二)强化农村教育,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 7 (三)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 9 (四) 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提升农民民主法律素质 . 10 (五 ) 改善农村环境与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农民身体素质 .

3、 10 (六)充分发挥农技协等组织在新型农民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 11 五、结语 . 12 参考文献 . 12 1 摘 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是农民。为此,党中央发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关键。本文在对目前农民素质认真阐释的基 础上,分析了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要求间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农民素质;农村教育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co

4、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 the key is in the countryside, the key is farmers. Therefore,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issued the construction “production development, life well-off, local custom civilization, clean and in order, democratize management “ 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 call. The farmers a

5、re the main body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of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ng well-off society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arget. Based on the current peasantsqualit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between farmers quality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to foster a

6、 cultural, and understan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of new farmers. Keywords;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New farmers; Farmer quality; Rural education 2 引 言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为中国农村的崛起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调动农民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家园。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方面的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 容整洁、管理民

7、主。关键是发挥新农村建设主体即农民群众的作用,这就对我国农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迫切、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即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知识缺乏,思想观念落后等造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困难,无法实现合理利用。如何有效地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和突出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视阈的农民素质的内容 党的十六届五中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民应当是“有

8、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不仅深刻指出了新型农民的基本内涵,更重要的是对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提出了明确要求。即“新型农民”应该是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相当的生产开发与经营管理能力、较强的技术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民。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农民不再只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更是各种综合要素的新生产者,是集生产示范、技术服务、经营管理为一体的农村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经营的新一 代劳动者,是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也是市场经济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因而,新型农民的“新”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出发,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行为特

9、征,着重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新型农民是有文化的农民 文化素质是新型农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素质。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知识和基本生活常识、听说读写和计算等基本技能。新型农民是生活在 21 世纪的农民, 21 世纪是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知识资本则是最重要 的资本。谁拥有了知识,就等于拥有了最重要的资源和资本,就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价值观念及其生活方式,以及一个社会的文明开化程度从深层次上决定着人们的命运。 1可以说,拥有和掌握知识不仅是农民物质生活上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更是农民精神生活上脱贫致

10、富的根本保证。同时农民自身所学知识的多寡、以及对新政策、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等的接受程度和学习进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后期教育培训的成效大小,也决定着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更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提高农民的文化基础知识 和水平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基本要求。 (二)新型农民是懂技术的农民 3 科技素质是指农民必须具有一定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以及将其应用到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能力。新型农民是生活在新科技时代的农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阶段,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特征的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日益渗透于人们的

11、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之中,并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成为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和促进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积极因素。现代农 业的发展过程,本质上也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和发展的过程。在新科技时代农民只有通过学习和掌握了农业生产的知识和技术,才能具备相关的能力,最终满足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归根到底取决于科学技术,客观上要求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因此,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举措。 (三)新型农民是会经营的农民 新型农民是会经营的农民,即是指农民在农业生产

12、生活中必须拥有一定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市场理念和经营管理知识。新型农民是生 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也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民。这就要求农民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观念、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市场风险意识等,能够充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有关方面的知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农业生产的结构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的建设想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求农民在市场经营管理方面必须和现代化社会接轨,遵循市场运行规律,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如果农民光靠“面朝黄 土背朝天”

13、地“土里刨食”,是不可能致富的。许多先富起来的农民都是靠办企业,搞经营,闯市场而实现致富的。因此,提高农民市场经营能力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靠保障。 总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三个互为促进的有机整体,在突出经济要素的同时,也蕴涵了对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既为培育新型农民界定了具体内容,又为广大农民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做出了正确的导向。 二、新农村建设视阈的农民素质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 业,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我国农民素质有了很大提

14、高。农民低文化程度现象明显减少,实际技能水平也有所提高,身体健康状况得到一定改善。同时广大农民继承和发扬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等传统美德,民主参与意识和权益意识也不断增强。但由于诸多原因造成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不高,还无法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 (一)农民文化程度偏低 我国现有 13 亿多的庞大人口,每年大约新增 1500 万人,将近 70%的人口仍然生活在4 农村,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 约是 1.5 亿人。全国 4.97 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 13%,初中的占 49%, 小学及以下的占 38%,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 7 年 , 全国

15、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 2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我国大部分农民的文化程度处于初中以下水平,并且多数受教育年限较短,导致我国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二)农民科学素养普遍偏低 一般来说,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所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就越高。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和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依次为 1.5%, 6.2% , 10.7% 和 13.5% 。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公众所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零。与我国农村人口较低文化程度相适应,农民的科学素养普遍偏低。 2003 年全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 4.1%,农村居民的科学素养达标率仅

16、为 0.7%。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 0.3%。 3 (三)农民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非常低 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因此,决定了农业劳动者必须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目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农民主要是通过祖辈言传身教来获得知识 和技术,其中绝大多数农民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农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从而缺乏现代专业技能。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一些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都通过各种途径大量流入城市和非农产业,导致现在留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大多是文化水平偏低、思想滞后的妇女儿童和老年人,致使农业生产后备力量严重不足,这对本来总体水平就不高的农

17、业劳动力素质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也极大地限制了农业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专门的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培训,无法从事复杂工作 , 只能从事简单劳动 , 而其中大部分是 脏活、累活、苦活。所以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普遍都是干重活拿低薪。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整个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 4 (四)思想道德素质较低,观念意识滞后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受浓厚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当今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有很多方面无法适应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首先,农村因为长期受落后生产力的束缚,导致许多农民对新的生产理念、技术、产业结构及发展模式的认识和理解不够,而且从观念上不能充分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科

18、学种田意识不强,同时思想保守陈旧,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开拓创新的意识均较差;其次,相当一部分农民 依然深受腐朽的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致使在农村经常形成一些与现代文明极不协调的畸形社会现象,如驱邪逐鬼、求神拜巫等,致使农民选择信奉神灵而抵制科学,观念意识极度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严重影响着农民的现代科学意识和开放进取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极大地阻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最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道德水平等出现严重滑坡,一些青壮年拜金主义泛滥,追崇金钱,注重物质享受,社会公德等严重缺失,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精神日益欠缺。同时不少农民之间消费

19、攀比心理严 重,为挣5 面子不惜一掷千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农民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公民首先应做到学法、知法、懂法。然而我国农民对法律的认识远远不够,法律意识、观念淡薄,法律知识严重欠缺。有的甚至对有关涉及自身利益的政策和措施都知之甚少。另外,由于历史上我国农民长期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当前广大农民依然保留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狭隘观念,在面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维权,普遍缺乏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大多数农民因受制于种种原因,不能有效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致使乡村民主名不符实,农村民主化进程缓慢。 (六 ) 农民经营管理素质

20、不高,市场风险意识差 由于我国绝大部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导致其信息和市场观念比较淡薄,不能及时准确地捕捉市场信息、预测农业市场走势,不懂得市场经济运作的规律,不会根据市场需求去合理配置劳动资源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驾驭市场能力较差;不能应对突如其来的一些市场变化,市场风险意识较差。另外,我国农民经营管理知识极度欠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由于长期受自然经济及小农经济的影响,我国很多地区农业生产依旧停留在小规模、低层次上。再加上大多数农民 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经营管理方面的教育或培训,导致其缺乏现代化的经营意识和经营能力,缺少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方法,不敢承担风险,也无法适应现代化经营管理。 由上

21、分析可知,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现状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方略的实施。这就意味着我国对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三、国外农民开发的经验及对我国新型农民培育的启 示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彼此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促进农民开发、提高农民素质的经验对于我国来说无疑是一条捷径。当然,这种学习应以我国基本国情为基础和前提。 (一)以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农民的开发 不

22、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将普及义务教育作为发展农村教育的第一要务。很多发展中国家政府通过给予农村学生不同形式的帮助和不断改进农村学校的分布状况来提高农村教学服务质量。而各发达国家在其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尽管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基础教育从始至终都是其教育事 业的基点。在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各国政府都相当重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并都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注重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导向性。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均以提高技能、就业和转业等为目标进行专门教育,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对其授课内容、专业设置等具有较强的指示和引导作用。比如,在澳大利亚,其农6 村职业教育的课程都是建立在对市场的调查与分

23、析的基础上。二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手段上实践性突出。例如,英国的农村职业教育通常就采取“一年学院全日制,一年农场实践,一年学院全日制”的“夹心面包”式的教学方式,确保农民有足够的 实践时间,并能实现学以致用。 当前许多国家都已形成了以政府组织培训教育为主、私人企业培训组织和社会资助相结合的农村教育体系。同时国外的农民教育一般由专门的政府机构进行领导和管理。例如美国的农业部推广局、法国的农业部和日本的农民研修所等;此外,很多国家还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机构网络,包括农业刊物、农村教育网、农民培训中心、培训学校、培训农场、农业广播学校、函授学校等。这些都有效地实现了对农民的教育和开发,为增

24、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推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二)政府通过立法和大力投入以支持农民 开发 国外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与其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农业教育的法律规定等密切相关。政府的农业教育法令是发展农民教育的可靠制度保障,能充分调动农民学习农业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积极性。比如,美国于 1917 年通过的史密斯 休斯法案规定,在公立学校中必须开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 1997 年通过的食物和农业法规定,联邦农业部要负责培养、管理和使用农科毕业生。英国于 1967 年颁布的农业教育法对农业经营者的资格及文化程度做出了详细和严格的规定:农业学校的学生必须经过 11 年义务教育培训,学生入校学习 1

25、2 年毕业后方可 成为农业就业人员。 5 在教育投入方面,德国政府从农民教育培训的经费着手就收到了显著成果,一方面将农民教育培训的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安排专款专用,国家按计划拨发经费;另一方面通过立法规定,让企业和个人以纳税形式缴纳培训费用,并且要求,凡初中毕业者想要成为农场主的,必须参加两年以上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并只有获得了毕业文凭才能得到政府的资助和相关政策优惠。 (三)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健康保障体系 二战后,发达国家已陆续将其社会保障体系从城市扩大到农村。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健康保障制度和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 国民健康状况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比如,英国的农村居民就可以加入到和城

26、市统一的国民健康保障体系中免费获得医疗。像哥伦比亚、智利等许多的拉丁美洲国家,也开始将其社会健康保险的范围从城镇地区扩展到农村地区。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农村人口的健康状况总体来说比城镇居民要差,农村地区的健康保障机制缺乏、卫生服务落后是普遍的现象。鉴于各国基本国情的不同及其采取的措施的差异,其农村健康保障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例如,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和农村人口众多,即便建立了更广泛的国民健康保障制度,也很难真正 照顾到农村居民。总之,到目前为止各国的农村健康保障都还在摸索探寻阶段,还没有形成一种成熟有效的发展模式,因此,各国的农民开发在医疗健康保障方面都是任重而道远的

27、。 6 7 四、新型农民培育的路径选择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因此培育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是现阶段做好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借鉴国外农民开发在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医疗健康保障等方面的经验,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从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指导与启示。 (一)加强农 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法规建设 从国外的农民培训经验来看,众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农民教育培训的立法,通过立法形式保证农民教育培训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有力地推动国家农民教育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1、完善农民教育政策法规 国家应进一步完善中华人

28、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在义务教育中各自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各级政府也要重视对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立法,在不断总结国内外农民培训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依据教育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和职业教育法等制 定适合本地农民的职业教育的专门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使农民培训工作在法制保障下正常有序地开展。 2、建立教育执法监督管理机制 各级政府要按照农业法、教育法、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等建立教育监督管理机制,定期对农村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农村教育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真正落到实处。制定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如遇到教育经费不到位、辍学率居高不下

29、、教师待遇不落实等问题,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杜绝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随意谎报数字,防止弄虚作假。同时要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现象,使学校、教师、学生三 方的权益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7 3、建立资金投入保障和监督机制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把培育新型农民纳入财政预算,并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培训工作;同时,鼓励企事业等直接参与投资,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其次要严格资金使用制度。投入和筹集的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私自侵占、挪用。 (二)强化农村教育,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国外农民开发经验表示,各国都将落实农民教育放在对农民开发的首要位置,并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因此,强化农村教育,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成为培育新型农民的重点和关键。而我 国农村教育主要可以从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农村成人教育等三个方面来进行落实和发展。这些均可以提高农民的基础文化素质、职业技术素质等。但是教育不应分阶段性,应该是终身的,因此还应整合资源,建立长期有效的教育机制,使农民素质的提高可持续发展。 1、切实落实农村基础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