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98506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行政管理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1 目 录 摘 要 . 2 Abstract. 2 前 言 . 3 一、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一)数量庞大,但质量低下 . 3 (二)结构严重不合理 . 4 (三)农村现实可用人力资源匮乏 . 4 二、形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问题的原因分析 . 4 (一)农民传统的思想观念是导致农村人力资源问题的根源 . 5 (二)教育问题是影响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主要因素 . 5 (三)工业化、城镇化引发的人口转移是导致农村人力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

2、. 5 (四)东西部政策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是造成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 . 6 三、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的对策 . 6 (一)转变农民思想观念 . 6 (二)建立完善农村的教育机制 . 7 (三)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度 . 8 (四)完善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9 结束语 . 9 参考文献 . 10 2 摘 要 我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村人力资源数量丰富,但是总体质 量较低,农村人力资源的利用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时期,合理地开发、利用和配置好我国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能否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能否优化,农业增长方式能否顺

3、利实现转变,也关系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因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最主要的问题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发掘和充分利用潜在的人力资源,而教育显然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和根本途径。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发展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country , The rural human resources quantity is rich , But the overall quality is low , The rural human resources also exists significa

4、nt weakness . Our country is in the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m agriculture transformation period of history , Reasonable land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configured rural rich human resources , Whether Chinas rural econom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 struct

5、ure, whether optimization ,Agricultural growth mode achieving transformation , Also in relation to the our country to realize industrialization . The rural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the main problem is to make full use of existing human resources , Key words: The rural human resources ;constru

6、c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3 前 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目标不只在于要改变农村目前贫穷落后的状态,还在于实现农村今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富裕的社会。 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农民的参与,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农民 ,作为现代化最广大的建设者 ,我们必须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认识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把开发人力资源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首要任务。 【 1】 只有通过不断学 习、实践、再学习和再实践 ,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才能最终成为适应时

7、代要求的现代化的优秀建设者 ,成为学习型、技能型、合作型的新型农民 ,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国 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 如何把农村地区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优质的人力资源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呢?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势在必行。 【 2】 一、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民是主体 , 要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 , 就要从农民着手。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极为丰富,截至 2006 年年底占全国全部人力资源的 56%,大约 7.37亿。尽管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较多

8、,但因历史、经济等多种原因,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偏低,层次较为低下。 (一)数量庞大,但质量低下 首先,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庞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总人数超过了 13 亿,是世界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了较大的部分。我国农村人口存在着人力资源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随着农业科技技术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源中富余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大。其中有一部分人口长期闲置在家,无所 事事,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度的不合理利用。第三次人口普查之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有所控制,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数量还是十分庞大的。 其次,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低下。 主要体现在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思想观念、科技水平和适

9、应市场经济能力等方面。 一方面, 文化素质不高。一直以来,农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是很高。虽然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这种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村里文盲和半文盲的所占的比例仍然十分大。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子女在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便走上了社会,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教育都不能 完成。另一方面,思想观念落后。农村劳动者受到传统的封建思想观念的束缚及其文化素质的制约 ,因而相当一部4 分的农民存在着落后、狭隘、保守的观念和心态。同时 ,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内容和形式又比较贫乏 ,一些封建迷信活动还在农村盛行。农村人力资源中这些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严重阻碍了农民自身的进步和农村经济、

10、社会的发展。 【 3】 再一方面, 科技水平不高。大部分农村的地理位置都比较偏僻,其交通和信息都比较闭塞,一些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难以引用,大部分农民从事农业工作还和封建时期一样,属于体力型,导致了同样的工作量,在没有技术的情况 下,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去完成。 最后, 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差。由于缺乏一定的文化知识以及获得市场信息的途径,农民很难适应现今市场经营管理的模式。从而限制了农民的经济收入,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结构严重不合理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不仅质量低下,而且结构极不合理。从地区分布上看,由于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环境不同,农村人力资源受教育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东部农村受教

11、育的程度明显高于西部受教育的程度。但是无论东部还是西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只占了相当小的比例;从产业结构分布上看,绝大部分的农村人力资源从事的是 第一产业的工作,也就是种植业、畜牧业等,劳作人群过于集中,在农业淡季里,大多数农民闲置在家,没有很好的利用资源,而第二第三产业在农村地区并不发达;从人力资源的性别年龄结构上看,在有劳动能力的闲置人员中,所占比例较大是妇女。 农村女性劳动力却由于种种因素,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和浪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由于封建时期对妇女获取知识的束缚,使得农村妇女文化素质较低,与男性人力资源相比,其身体条件较差,不能适应现代就业的需要。 (三)农村现

12、实可用人力资源匮乏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是我国逐步走向工业化时 代背景下的必然现象。农村劳动力资源过剩以及城乡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是造成大量农民工外流的根本原因。农村群众是农业生产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降低了农业生产能力。农村外流人员当中,大部分人是有一定文化知识和素养的,其中青年男性占了很大比例,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低成本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填补了城市经济要素的空缺,加快了城市物质的流通,推动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但是 由于受户籍、住房、教育等歧视性政策的约束,进城农民工要携家带口在城市立足并非易事,由此导致大量农民工不得不把家人留 在农村,长期以往,农

13、村便形成了一个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体的庞大留守群体,也就是俗称 的“ 386199 部队” 群体。 【 4】 年老的没法走,年少的还没走的,男人走了,女人只能留下。这支“部队”的劳动能力较差,只能进行基础农业的耕种。由于农田耕种缺乏现实可用的人力资源,农田只能成为农村留守“部队”生存的工具, 大大降低了农业资源的价值,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形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民的自我意识不高,积极5 性调动不起来就很难融入到农村经济建设的革命中 去。新农村的建设,作为主角的农村群众都不能参与其中的话,那么这场革命又有什么意义,又怎么

14、会成功呢。为了让这场革命更好、更全面、更有效的进行,就要针对造成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方案,更好的将建设社会主义新村这场战争打的漂亮。 (一)农民传统的思想观念是导致农村人力资源问题的根源 目前农村封建、落后、愚昧的思想观念还有不少残余,与今日改革开放的形势极不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形势极不适应。我国几千年来一直处于封建半封建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上的思想道德水准 较低。 在现实的建设过程中,各地由于区域位置、资源、人口素质等存在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特别是城市和农村 。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质文明建设相对落后,直接影响了精神文

15、明建设,农村成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薄弱环节,农民思想文化水平不高,对封建迷信抵抗力不高 。农民长期生活在农业耕种模式单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方式下,思想守旧,目光短浅, 缺少开阔的视野 ,远大的目光 ,更看重眼前利益而难有长远打算 。 (二)教育问题是影响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主要因素 教育是人类获取基础知识很经验的基本途径,通过学习,受教育者可以获得从事 劳动所必需的知识,促进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是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必要手段。当前我国农村教育水平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人力资源普遍存在受教育时间短,质量低下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义务教育政策实施的主要目标是

16、让所有儿童能够接触最基本的教育,接受最基础的知识,尤其是让经济困难的家庭也能供得起孩子读书。可是事实与目标背道而驰,真正需要义务教育政策扶住的贫困偏远山区却没能享受到应有的教育,优质的更优质,弱的更弱,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让山区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其次,中国教育 采取的是应试教育,往往是以成绩来考量进入高中的资格。过分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贫困地区接受教育的水平本身无法跟城镇相比,这种录取制度显然将很多学子挡在了门外。少量成绩优秀被录取的孩子,也会对高中几千块钱的学费望而却步,更何况高等学校的要求更高,学费更贵。对于贫穷的家庭来说,接受高等教育就成了奢望了。另外,农村教学工资低,工作条

17、件差,很多老师都流向更好的学校。好的老师不愿离开好的学校,山区学校的好老师又想尽办法想往城里跑。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师资力量配置也慢慢趋向于两级分化。 【 5】 最后,大多 数数农村地区没有设立专门的成人学校提供给没有受过教育的成年人一个学习的机会,使得这些农民一辈子摆脱不来文盲。 (三)工业化、城镇化引发的人口转移是导致农村人力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 从 1953年开始,我国工业生产迅猛发展来,大大加快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以第二、三产业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乡经济发展程度极度不平衡,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农民收入悬殊。 6 表 2 1996至 2006年,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家庭人

18、均总收入 年份 农村居民 家庭人均总收入城镇居民 家庭人均总收入 1996 2807 4838.9 1997 2977 5160.3 1998 2996 5425.1 1999 2987 5854.0 2000 3146 6280.0 2001 3307 6859.6 2002 3432 7702.8 2003 3582 8472.0 2004 4040 9421.6 2005 4631 10493.0 2006 5025 11759.0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 由上表可以看出 ,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收入, 差距越来越大, 城市居民还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良好的基础设施、 便捷的交

19、通等等。而且农业收成往往还取决于天气等因素 。不管从物质角度还是精神角度,都诱惑着农村人力资源向农村转移,造成了农民工大量外流,大大减少了农村现实可用人力资源,剩下“ 386199部队”留守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四)东西部政策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是造成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 我国东西部发展存在差距,西部发展落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和平均主义条件下,东西部差距并不大;改革开放之后,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指导下,东部地 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被视为重点发展地区,东西部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第一产业呈现出东低西高,第二

20、、三产业则呈现出东高西低特点。 西部大开发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 “ 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 西部地区 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 固国防。 在国家政策实施下, 西部经济有所提高,但东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仍然有很大差距显然,西部仍然是我国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东西部的经济差距也直接影响的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 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 近年来,随着中央连续几年把“农业、农村、农民”视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相应地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确立了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战略和新的农村工作方针,来促使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政策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实为罕见。基于此,要认识到

21、农村人力资源对于农业生产的主要性,充分挖掘其内在潜力,积极转变生产观念、生活观念和思维观念,将有利于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从而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 6】 7 (一)转变农民思想观念 农民是农业建设的主力军,传统农民安于现状,耕种模式单一,生产工具简单落后,自身素质也较为低下。要想打好新农村建设这场战役,首先必须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向现代化农民转变,成为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农民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充分发挥我国农村人口压倒其他农业大国的优势,从而增强国力,巩固国本。 【 7】 首先,传统农民在思想上要积极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改变传统思想中的一些落后观念与习性,如墨守

22、成规,重男轻女, 安土重迁,固守传统,缺乏进取心等。其次要挖掘保留在农村中的传统文化精华,用作加强农村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应该充分重视挖掘保留在农村中的传统文化精华,用作村民喜闻乐见的乡土教材,弘扬高尚和谐的文化理念,引导人们树立知耻的观念,自觉远离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第三,要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能够适应开放、文明的生活,才能强烈冲击农民的封闭、狭隘意识,造就农民竞争、开拓、进取的精神。 积极融入城镇化的或新村落的生活方式,改掉农民身上的一些如惰性、愚昧、落后,不讲卫生、不讲效率、因循守旧等不良习性,改善 农民群众的生活,使之丰富。最后,农民自身要尊重知识,利用知识改善农村

23、落后的思想。农村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没有经济头脑,缺乏管理知识,不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农民自身素质能否提升决定着“三农”问题能否得到最终解决。因为政府出台的对于心农村建设的所有有效措施最后还是要通过农民自身能否接受,并且有效的去实施政策的有关规定从而最终决定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农村人力资源的建设能够有效的改善农民落后的思想,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以及生产效率,加速新农村的建设,提高农村生活小康水平的普及程度。 (二)建立完善农村的教育机制 农村教育必须坚持农科教结合的办学方向,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民素质的提

24、高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事。对于当前农村的劳动力来说,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加大投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加强农村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加强农村教育的发展,同时鼓励进城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励优秀人才向农村流动,从科技文化素质、经济知识、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等各个方面提高农民的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奠定最厚实的基础。 首先,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只有他们的文化素质整体提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才能得到长久的维护。因此,要重视对农村教育的软件、硬件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的质量,保证农村人口的素质一代一代能得到提高。 【

25、 8】 农村教育是社会公共事业的一部分,确保其运转所需的投人,是政府的责任。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农村教育工作的重心,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费用的投入,保障九年义务教育能够深入山区,落实到每家每户,合理分配师资力量,加大农村教师的激励制度,让所有农村孩子都可以 与城市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享受同等教育。 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是保障未来农村人8 力资源质量的基础。 只有改革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标才有可能成为现实。近年来,农村地区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已成为学者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 9】 其次,如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费用经过调整后

26、,有了很大幅度的降低,使得更多的农村家庭有这个能力支付这笔费用,大多数青少年能够完成基本教育。但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基本教育是不够,农村的发展还需要一批有较高水平专业技能的人才。而这笔费用的支出对于农民家 庭来说才是真正的沉重的负担。因此,国家还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扶助,例如对每个考上大学的农村子女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助学贷款的最高限额,放低助学贷款的资格要求,延长还款期限;有学生所在学校优先提供实质性的勤共助学岗位,并保障学生在勤工助学阶段的权益等等。最后,眼下农村大多数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更有的连九年义务教育也没有接触。他们自身的素质很难达到社会竞争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

27、对于知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要提高农民目前的自身素质,以便更好的迎接新农村建设中将会遇到的困难等,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就要重视眼下农民的培训,及农民成人教育。有了成人教育这个平台,才能提升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更多的现实可用的人力资源。 【 10】 农民的成人培训关系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能否快速的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当中,各个地区应高度重视,从现在做起,放眼与未来,毕竟这是一场长久的战争。 建立、健全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农村教育发展主要是依赖于政府财政投入,而地方政府财政的匮乏又制约了农村教育投入,从而形成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巨大潜力与实际开发能力偏低的反差。不加大教育投入,特

28、别是重点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的人 力资源素质只能是一句空话。 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源价值的一种手段,一种投资。而农民则是文化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我们所说的“扫盲”、义务教育普及制度等等主要针对的就是农村地区的农民,如果偏离了农民,那么这些制度的建立岂不是成了空话吗?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 11】 (三)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度 我国 传统发展型农业的 人均 收入 低且 途径单一,收入一般来源于种植业 。现在大部分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了人们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生产工具落后、科 技含量低、零星分散经营、对

29、自然的依赖性强、注重短期效益、远离市场和满足于自我消费。 要提高劳动人民的收入, 改变农村生产方式,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耕种方式转变,就要让农民积极主动运用现代科技,现代劳动分工方式等 发展生产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给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以及人力资源的利用率。首先,要改变农民在第一产业的比例以及单一的生产模式,既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又能利用现代化生产要素为农业带来新的活力,向现代化农业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升了农田的价 值。更重要的是,可以以此来刺激外出务工的农民,促使他们返乡经营农田,降低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从而保障了社

30、会更稳定、快速的发展。 另外,可以聘请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专家,在一定的时期前往农村去指导农民生产者,传授一些有用的种植技术,也可以选取一些知识水平较高或者接受能力较强的村民代表定期的去参加一些农业9 知识方面的培训。当这些人能够熟练的运用这些知识,并能够通过这些知识取得一定成绩后就可以去指导其他的村民。 【 12】 最后 ,大力做好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实施者和推广者。大量的历史经验证明,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有力支 持。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仅通过重新配置传统农业内部的资源要素并不能带来生产效率的显著增长,只有通过农业的技术进步,才能真正发展农业。要实现这一转变,必然要求广大农民成为农业科技

31、的实施者和推广者。 (四)完善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具有基础性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持续进行。要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动态最优配置及发展人力资本的渠道畅通就要进行各项制度创新,创建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制度体系,严格按照相关法规,配套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条例,以此促 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带动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良好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体系。 【 13】 我国农村妇女劳动里资源十分丰富,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气领导职能和服务职能,在社会各界共同的关注下,提高

32、妇女在社会上的经济地位,充分发挥这一批人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农村效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另外 农忙的时候,农民可以回到田地中耕种收割,农闲的时候就可以去城里打工做生意。既打通了农民的第三产业,使之接触更宽广的世界,享受更丰富的生活,又能够不荒废农业。一举两得。 政府要鼓励农民回乡,鼓励人才由城镇向乡村流动。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从农村流入城市打工的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已达到 1.2 亿 1.4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从农村流向城市打工的人口中,青壮年和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劳动力居多。这些人流出后,导致留在农村的人以老幼病残为主,他们基本没有劳动能力,文化素质也较低,家庭承包的土地多有抛荒,使用

33、推广新技术就更谈不上,这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很不利的。 鼓励一部分农民回乡搞建设,进一步采取措施,比如加大补贴力度等,提高农民从事农业、建设农村的收益,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大农村对农户的吸引力。同时推动农村管理制度的革新,向农村引进一些城镇管理人才,成为强化农村与城市之间关系的一座桥梁。 【 14】 最后,要充分发挥农村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加强他们的领导能力,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让广大农民群众有一个学习的对象。 结束语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农村发展问题,也是目前困扰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主要是农民收入相对较少。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之后带来的障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既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 农业可持续的需 要、 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新人才。 【 15】 农村丰富的是广大的土地资源和劳动人口,但是对于劳动人口的合理利用、教育基金的投入、政府政策落实以及科技农业的发展都存在着巨大的不足之处,因此农村人力资源的建设对于新村的发展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