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 教 新 课 标 高 三 1 04-05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综合练习 (附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问 雨 中 的 紫 荆 关 水 荻 想紫荆关,想了很久很久。 那个落英缤纷的日子,车轮伴着不期而至的春雨送我到紫荆关。长城众多关隘,我选择了紫荆关,选择了宁静和恢宏,古老与淳厚,选择了辽远天际下一缕挥不去的静静情思。 雨雾里,下车前行,满眼黄土地黑石头的冀北,一如睡狮。 攀着紫荆岭黑石头的山路向上走。山风怡人,树木葱郁。丝一样的雨帘里,一座古老的小村庄依山而卧 ,尽展朦胧恬静之美。我问路边一个脸色黝黑眼睛很亮的男孩:“知道紫荆关吗 ?”他用手一指:“那就是。” 我急步奔跑。刹时间,我
2、看到一副苍老却精神矍铄的面庞,不朽的身躯。我兴奋。 人迹罕至,留给紫荆关一份固有的宁静。辽如天界,令紫荆关气势宏大。长天里,高峻巍峨的城墙兀自挺立,硕大的墙砖叠印着历史的絮语。一望无际的绵延山岭,填满寂静空旷的情怀。高远里,只有我与古老城墙的对话在山谷中回荡。“你姓什么 ?”“中国。”“你叫什么 ?”“中国人。”“你为何而来 ?”“寻根。寻一种精神。” 梦一样的紫荆关,在母亲宽 阔的脊梁上,历经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仍一身傲骨,几世威名。 雨中的紫荆关多了一份空蒙灵秀之美。我久久地立于城墙下,深情地抚着一段段伤痕累累的城墙。我分明触到了历史的沧桑,摸到了荡气回肠的画面:“风萧萧兮易水寒”,我似乎
3、看到壮士荆轲大步出关;似乎听到无数抗日志士冲出关去的呐喊,我动情了。我摸到了身心从未有过的感觉。强大。自尊。高贵。 强大,给中国人以公平。 自尊,给中国人以志气。 高贵,给中国人以正义。 我们需要落叶和鲜花,和平与安宁,我们更需要不屈的民族意志,不死的民族精神。我看到天际之下,一股博大淳厚的民族之魂在这里弥散。 我忽然想起一首歌,很美的词:“走过了四季如风,走过了岁月匆匆,寻到梦的家园,不再沉寂的中国” 紫荆关停下脚步,停下时间。细雨里,古老的紫荆关,复苏了我的生命。我的心醉了,随着那雨丝轻快地飘荡,飞翔。 站在雄伟秀丽的紫荆关,遥望远方逶迤的山脉。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你我恋守的家园。我的根在这
4、里,生死相依的精神在这里。 随轻飘飘的雨下山,我陡然间开始讨厌我自认清高的一点点文人雅士的淡淡伤感开始崇尚一种磅礴之美。旷达的紫荆关令人心也 旷达。 紫荆关,雨中的紫荆关,我清晰地听到你独对长天震惊世界的雄壮吼声。 1 问:文章开头说“想紫荆关,想了很久很久”,联系全文内容看,作者为什么这样“想紫荆关” ? 答:这样“想紫荆关”的原因是: 一、 _ 。 (不超过 10 个字 ) 二、 _ 。 (不超过 10 个字 ) 人 教 新 课 标 高 三 2 三、 _。 (不超过 20 个字 ) 2 问:第六自然 段中说“硕大的墙砖叠印着历史的絮语”,这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 答: _ 3 问:第十三
5、自然段中作者引了一首歌词,引用这首歌词的作用是什么 ? 答: _ 4 问: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写雨中的紫荆关,不仅使它多了一份空蒙灵秀之美,而且春雨滋润、雨丝轻飘,为抒情营造了很好的意境。 B作者选择寻访紫荆关,是因为这里人迹罕至,有一份固有的宁 静,可以抒发思情。 C写荆轲出关、抗日志士冲出关去的呐喊,如见其人,似闻其声,含蕴着对民族之魂的礼赞。 D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热爱祖国山河和赞美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E作者用了拟人手法把紫荆关写得有人格、有生气,很好地表达了向往、敬爱之意。 答案: (1)、紫荆关雄伟壮美、紫荆关经历历史沧桑、它是不屈的民族意志、不死的民族精神的象
6、征 (2)叠砌的墙砖体现古老而悠久的历史 (3)借助它点明文章主旨,抒发思念祖国和看到了祖国振兴希望的欣喜之情。 (4)B、 D 阅读下面的文字 隐 身 衣 杨 绛 我们夫妇有时说废话玩儿。 “给你一件仙家法宝,你要什么 ?” 我们都要隐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遨游。我们只求摆脱羁束,到处阅历,并不想为非作歹。可是玩得高兴,不免放肆淘气,于是惊动了人,隐身不住,得赶紧逃跑。 “ 阿呀!还得有缩地法!” “还要护身法!” 想的越周到,要求也越多,干脆隐身衣也不要了。 其实,如果不想干人世间所不容许的事,无需仙家法宝, 凡间也有隐身衣;只是世人非但不以为宝,还惟恐穿在身上,像湿布衫一样脱不下。因为这种
7、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我记得我国笔记小说里讲一个人梦魂回家,见到了思念的家人,家里人却看不见他。他开口说话,也没人听见。家里人团坐吃饭,他欣然也想入座,却没有他的位子。身居卑微的人也仿佛这个人身的幽灵,会有同样的感受。人家眼里没有你,当然视而不见;心上不理会你,就会瞠目无睹。你的“自我”觉得受了轻视或怠慢或侮辱,人家却未知道有你;你虽然生活在人世间,却好像还未具人形,还未曾出生。这样活 一辈子,不是虽生犹如未生吗 ?谁假如说,披了这种隐身衣如何受用,如何逍遥自在,听的人只会觉得这是发扬阿 Q 精神,或阐述“酸葡萄论”吧 ? 儒林外史二十六回里的王太太,津津乐
8、道她在孙乡仲家的席上,坐在首位,一边一个丫头为她掠开满脸黄豆大的珍珠拖挂,让她露出嘴来吃蜜饯茶。而堂吉诃德十一章里的桑丘,却不爱坐酒席,宁愿在自己的角落里,不装斯文,不讲礼数,吃些面包葱头。 人 教 新 课 标 高 三 3 我国古人说:“彼人也,予亦人也。”这不过是勉人努力向上,勿自暴自弃。西班牙谚云:“干什么事,成什么人。”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 你自己的成就。我乡童谣有“荠菜开花赛牡丹”的话。我曾见草丛里一种细小的青花,常猜测那是否西方称为“勿忘我”的草花,因为它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见。不过我想,野草野菜开一朵小花报答阳光雨露之恩,并不求人“勿忘我”,所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
9、折”。 苏东坡说:“山间之明月,水上之清风”是“造物之无尽藏”,可以随意享用。但造物所藏之外,还有世人所创的东西呢。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做书读,可当戏看。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 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不过这一派胡言纯是废话罢了。急要挣脱隐身衣的人,听了未必入耳;那些不知世间也有隐身衣的人,知道了也是不会开眼的。平心而论,隐身衣不管是仙家的或凡间的,穿上都不便 还不止小小的不便。 仙家隐身衣下面的血肉之躯,终究是凡胎俗骨,耐不得严寒酷热,也经不起任何损伤。穿了凡间的隐身衣也有同样不便。肉体包裹的心灵,也是经
10、不起炎凉,受不起磕碰的。人生几何!凭一己的经历,沾沾自以为独具冷眼,阅尽人间,安知不招人暗笑。因为凡间的隐身衣不比仙家的法宝,到处都有,披着这种隐身衣的人多得很呢,他们都 是瞎了眼吗! 但无论如何,隐身衣总比国王的新衣好。 注 本文是作者散文集将饮茶的后记,有删节。 “国王的新衣”指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骗子为皇帝“制作”的“新装”。 1文章开头写作者夫妇“说废话玩儿”,意在表明作者怎样的观点 ?这些文字对后面的行文有什么作用 ? 2为什么说“隐身衣不管是仙家的或凡间的,穿上都不便” ? 3文中引用儒林外史和堂吉诃德的细节,讲述家乡的童谣,各自蕴涵什么道理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 (每项概括
11、不超过 10 个字 )。 4作者认为“但无论如何, 隐身衣总比国王的新衣好”,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简要解说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 1做人应当坦白、真诚,想靠“隐身衣”掩饰自我的想法和做法都要不得。这些文字让人读来饶有兴味,自然引出下面对所谓“仙家的或凡间的”隐身衣的评说。 2即或真能穿上“隐身衣”,也改变不了自己血肉之躯和心灵思想,甚至招致更多的伤害、打击,使自己与社会隔膜难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3人的志趣各不相同。用自己的成就完美自身。 4想穿。隐身衣”的人是追求自己的处世方式,无意欺骗、危害他人 拉萨的天空 王宗仁 40 多年 间,我曾数十次到过日光城拉萨,每次看到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
12、,好像用一种特制的清水洗过的宝石一样清爽。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触摸到蓝天。有人在描述拉萨的天空时讲了这么一句话:“掬蓝天洗脸。”说得实在精妙。我则常常这样想,也许有帖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拉萨天空的湛蓝才越发显得深邃、纯净;也许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它的湛蓝也更加鲜活、美丽。 拉萨天空的蓝色是属于那种纯粹得沐漓尽致、无拘无束的色彩。它蓝得可以发出声音,它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使之长久地凝固在天幕的某个地方,让你尽情而贪婪地享受人间 的碧蓝所带来的无限宽阔。我站在这个城市里任何一条并不讲究的街头或陋巷中,都会看到许多人在荧屏上和书本上看到过的那座高大的、依山而建的气势磅礴的房子 布达拉宫,
13、它人 教 新 课 标 高 三 4 头顶的天空在一年四季中不管是深冬还是盛夏都净蓝净蓝地发亮。有了这蓝天,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变得更加神秘、诱人!于是,我有了这样的猜想:拉萨的天空之所以这么湛蓝,就是因为有这座独特的圣殿,如果少了它,拉萨的天空就会冷得像结了冰,寂寞得像一所空房子。 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空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就在浮云碧空下石块砌成的通往大昭寺的路上,我不时地能看到一些磕着长头的虔诚的信徒,他们全身伏地,朝圣拜佛,一步一磕头,用即使伸长了仍然佝偻的身体丈量着大地。衣褶里雪霜搅和着沙尘和满脸的沧桑告诉人们,他们是从遥无的山那边河那边匍匐而来的。这些朝觐
14、者的手上戴着皮套,两个膝盖上扎绑着护膝,他们做好了应付旅途上一切艰险磨难的准备,然而他们心灵上因急切企盼而聚集的灼痛,因极度寂寞而结痂的伤痕,却是什么也难以抚慰和弥合的。漫长的朝圣路上,他们只知道磕头,从不说话。没有话语反而显得他们说了许多话。现在大昭寺就在眼前了,这 是他们此行的终极目的地,也是极辉煌极鼓舞人心最后一段里程。据说,磕长头到“圣地”来朝拜,一个人一生中只有一次。我没有想到在这些朝拜者的队伍里,竟然有一个藏族少年,他认真磕长头的动作却怎么也掩盖不了他的笨拙。只剩下最后一个长头的距离,他就到大昭寺了,他却没有磕这个长头,突然站起来,大喊一声:“拉萨!我的亲娘!”喊完后,他觉得肚子好
15、像饿空了,静静地伏卧在地上,舒展着四肢,倾听着日光城从地心里传来的呼唤藏家儿女的声音。 藏族少年的头不偏不倚地正朝着布达拉宫的方向。他从阿爷的嘴里就知道,这圣殿的墙上彩绘着文成公主当 年进藏的故事,他此次进日光城就是为了亲眼看看这位祖祖辈辈受到藏家人尊敬的公主的铜塑鎏金像。 就在藏族少年全身伏地在大昭寺前虔诚地朝拜时,布达拉宫的金顶在蓝天下格外耀眼,闪金闪银。有一朵白云飘飘而来,打扫着天空的灰尘 1、从第一段来看,日光城拉萨的天空有什么特点?( 3 分) 2、第三段尾句“这湛蓝的天空就是“圣地”的窗帘了”,联系上下文,说明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5 分) 3、文章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生动形象地刻
16、画了两幅民族风情?( 6 分) 请概括这两幅画的内容。两幅画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情? 4、选出下列 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 4 分) ( )( ) A“掬蓝天洗脸。”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了拉萨天空的魅力 B对朝圣拜佛信徒的描述,作者含蓄地揭示了他们的愚昧和笨拙。 C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思路清晰,由天空写到人,由上写到下,由点写到面。 D文章最后两段揭示了全文的主旨:正是民族文化的交流,民族间的融合,在促进自身民族发展的同时,也汇铸壮大了绚丽的中华文明,这才使得拉萨的天空具有独特的魅力。 E本文语言清丽、俊逸,却又不失厚重;想象丰富、奇特,笔法灵活多变,并综合运用了比喻、比拟、夸张等多种修
17、辞手法。 参考答案 1、湛蓝,透亮。低矮(或:伸手可及)。 评分标准:只答对一点给 1 分,两点全对得3 分。 2、帖切的比喻,形象揭示了天空和拉萨相互映衬的和谐。( 1 分)有了这块“窗帘”,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就显得更加神秘、诱人;( 2 分) 3、众信徒虔诚地前往大昭寺朝觐;( 2 分)藏族少年朝拜大昭寺(或:藏族少年朝拜文成公主)。( 2 分) 两幅画共同体现了藏族人民虔诚的宗教信仰。( 2 分) 人 教 新 课 标 高 三 5 4、 BC( 4 分) 评分标准:对一个给 2 分,全对得 4 分,答案超过两项,该题不给分。 解析; B 项中“揭示了他们的愚昧 和笨拙”错,原文无此意。
18、C 项中的“由点写到面”应为“由面写到点”。 界河 希腊 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 200 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 3 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就停顿下来,对岸就是敌军 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 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
19、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 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 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 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
20、,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脱光了衣服,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 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他裸露在她面前,她正待他奔来 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 ,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他时而仰泳,时而匐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
21、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 他毕竟只有 23 岁。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 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约在 30 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 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人 教 新 课 标 高 三 6 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
22、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 游向对岸。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 20 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 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
23、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1. “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从全文来看,文中画线的这句话有何作用?( 4 分) 答: 2. ( 5 分)文中画线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 1)请补出这句话蕴含的潜台词。( 3 分) 答: ( 2)这句话在作品中有何作用?( 2 分) 答: 3. 请找出文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简要分析它们的作用。( 5 分) 答: 4. 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 这篇作品写战场交锋,没有枪林弹雨和弥漫的硝烟,代之以双方的对峙与两个人的交手,读来却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在同类
24、题材的作品中可谓别出心裁。 B. 年仅 23 岁的“他”,将“河”想象成恋人,对其神往之情就不再是洗去污秽这般简单,同时寓有对爱的渴望、对家的思念,作品流露出士兵在特定环境中真实的心理。 C. 界河曾夺去了三个人的生命,以“他”为代表的士兵们,甚至怀疑这条河是否真的存在,作品通过大兵们的想象与普遍的幻觉,表现出界河带给将士们的痛苦与折磨。 D. 作品善于将人物置于复 杂的矛盾中去塑造,以“他”为代表的士兵,徘徊在军纪与人愿之间,既有普通人的情感,又须履行军人的职责,人物形象丰满,富于感染力。 E. 这篇作品最大的悲剧性在于,一个战士的心中若是人性占了上风,给了对手以喘息之机,必会为自身酿成灾难
25、。在对敌斗争中,这是一个我们应当记取的教训。 参考答案: 1. ( 4 分)与前文照应,强调禁令对士兵的钳制使其失去自由;为后文引线,预示着在战争这场噩梦中,士兵将失去生命。 2.( 5 分)“为什么要剥夺他人的生命呢?”“为什么一定要有战争呢!”“为什么生而平等的人一定要拼个你死我 活呢!”激起士兵的反战情绪,揭示作品的主题。 3. ( 5 分) 人 教 新 课 标 高 三 7 天气由春寒料峭突然放晴,眼前是一派明媚和煦的春色! 那条界河水流滔滔、水声潺潺,表露出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界河两岸的鸟群在自由飞翔,与人类友好相处,与自然和谐共存。 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无不表现了对生的渴望,对美的讴歌,对爱的珍视,既衬托出一个 23岁充满生命力的士兵形象,又侧面烘托了战争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主题。 4. ( 4 分) 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