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990292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2007 年工作总结2007 年我会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国科协“团结和动员 广大科技工作者,立足科学 发展,着力自主 创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的七大精神的指 导 下,开展了以学术活动 、科普工作和 组织建设为重点的工作。一、工作回顾(一)学术交流。我会自 2003 年六届理事会确立了以学会综合性学术年会为主,同时由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的专题学术会议的原则,之后于 2005 年4 月在武汉召开了第十届学术年会,同时每年都组织 23 次全国性的或国际性的专业学术会议。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活跃学术气氛,推进学

2、科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 月 2730 日我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了第 11 届学术年会。这次会 议由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协办。610 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资源与环境。会前编辑出版了论文摘要集,文集共收录论文摘要 300 余篇,涉及矿物学、 矿物岩石材料和工艺矿物学,大陆岩石圈演化与化学地球动力学,矿 床地球化学,环境-生态地球化学,沉 积学及油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探讨。学术交流包括 9 个大会主题报告和 10 个分会场的学术报告,另有部分展板。与会的 6 位院士和两位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分别报告了我国乃至世界科学的前沿研究进展,

3、涉及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的重大科学研究的问题。如我国嫦娥工程应用研究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就我国深空探测问题做了“火星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 ,许志琴院士做了“中国大陆 科学钻探的 进展和展望” ,贾承造院士做了“我国油气资源前景与石油地质问题”,刘宝珺院士做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科学思考”,翟裕生院士做了“地球系统、成矿系统与勘查系统”,刘丛强研究员做了“水 库生物地球化学 过程与水电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王成善教授做了“白垩 纪大洋 红层从缺氧事件到富氧作用” 的报告。此外,会议还邀请了日本地球化学学会会长松田准一教授作了题为“Evolution of the atmosphere and t

4、he mantleIntroduction to Osaka model”的报告。10 个专题分会场分别进行了 2 天的学术交流,内容包括中国大陆岩石圈化学结构、岩浆作用及火山活动、化学地球动力学、矿物科学与技术及矿物岩石材料与环境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分会场、沉积学及油气地球化学、环境和生态地球化学、实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以及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交流报告 300 余个。会议“ 点”“ 面” 结合的学术交流方式充分反映了学科的进展,体现出会议具有很高的学术层次,广泛的代表性,显 示度较高,逐 渐与国际 接轨等特色。此外,会议在组织形式上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采用国际会议通用的注册系统,网上注

5、册、提交论文;依托有关单位协办,加强了学会与有关单位的合作。应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与昆明理工大学联合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会议于 1 月 1921 日在昆明举行,110 位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交流报告约 60 个,包括传统的勘查地球化学、构造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以及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等,以及环境生态地球化学、油气勘查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分形技术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等领域的成果,显示了 应用地球化学重视应用、理论和应用兼收并蓄的学科发展宗旨。11 月 712 日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与有关单位联合在广州召开了地质流体和流体包裹体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十五

6、届全国流体包裹体会议, 230 名代表与会,交流报告 100 余个,涉及的内容包括油气成藏包裹体,造山带、 边缘 海及沉积盆地流体, 热 液流体与成矿作用,岩浆作用与熔融包裹体,以及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新进展等方面。会间还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做了 1 天半的专题讲座。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拟于 12 月 1017 日与有关单位联合在海口召开第三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目前已收到论文摘要 300 余篇,300 余人报名。交流内容有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地幔柱成矿作用、大面积低温成矿及分散元素成矿作用、碰撞造山与成矿、地质流体与成矿、成矿作用的理论和实验模拟、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

7、示踪及成矿年代学、现代海底成矿与找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矿山开采的环境效应、区域找矿理论和方法、重要矿产和危急矿山深部找矿预测理论和方法等。(二)学术期刊出版。我会与有关研究机构共同主办的 6 种学术期刊 2007 年均正常出版,发表文章数 550 篇左右,发行约 4000 册。所有期刊都被我国重要检索数据库 CSCD、CSTPCD、CNKI 全文数据库,以及 维普、万方、台湾 华艺等的来源期刊收录,或被国外知名检索系统 CA、AJ 等全文收录,其中岩石学 报进入 SCI 的核心库,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被 EI 核心库收录。根据 2007 年中国科学技

8、术信息所公布的数据,各刊的评价指标都较好, 岩石学报和地球化学保持了前列的记录,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和古地理学报已进入全国 1700 余种科技期刊前 300 名以内。各期刊都及时为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提供数据。(三)组织建设。定期召开理事会。今年元月以通讯会议的形式召开了六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会议审议了秘书长年度工作报告、2006年工作总结和 2007 年工作计划。4 月 26 日在北京召开了六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会议就秘书长工作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并讨论和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会议决定 2008 年如期举行换届选举,同时举办学会成立 30 周年的庆典活动,为配合这些活动,决定将拟于 2009

9、年召开的第 12 届学术年会提前召开;另外会议还讨论了学术交流的情况,理事们畅所欲言,就提升学会的学术交流能力、增强学会凝聚力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议。2007 年共发展新会员 49 人,其中外籍会员 1 人。会员数据库基本实现了与中国科协会员管理系统的对接。(四)科普工作。2007 年我会主要开展了科普讲座、全国科技活动周的宣传活动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组织科普报告 10 场次,1800余人次到场。我会名誉理事长欧阳自远院士共作了 20 余场报告,听众达 2 万余人。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与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了第五次“开放日 ”,接待参 观人员 1000 余人。这些科普活动的

10、开展,对于宣传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同时科研人员的积极参与,增强了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五)人才举荐。4 月 30 日在第 11 届学术年会上颁发了第 11 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10 名获奖的年青学子获此殊荣,他们 是我国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在相关领域都作出了突出成绩, 为报效国家起到了楷模作用。我会还参加了中国科协系统的有关推荐活动,如两院院士的初选工作,推荐了 10 名初选候选人;推荐出两个项目参加 2007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初选;由第九、十届侯德封奖获奖人中遴选出的两名推荐为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其中 1 人获奖。(六)信息化建设。今年就学会

11、网站在运行两年后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正,对主页界面、链接和域名空间等进行了更新和扩容。为提高学术会议的管理水平,建立了学术会议系统,实现了在线注册和管理。通过第 11 届学术年会和一些专业委员会会议的试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及时修正了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会在网站建立之初就对接了中国科协会员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会员的在线申请,但还不够完善,与系统的对接还存在一些问题,为做好这一工作,我们申报了会员管理系统的再建设项目并得到了中国科协的支持,目前该项目基本完成。二、存在问题和不足(一)学术会议是我会主要的活动形式。在第六届理事会基本确立了学术交流的原则,并成功举办了两次全国性的综合学术年会以

12、后,也发现 了一些问题。虽然学术年会调动了各专业委员会的积极性,扩大了影响,但在会议的主题设置、 专题 分会场的设置上还有一些不足,如分会场交流内容上的重叠,会议主题创新不够,在会议主题报告的安排上年青学者与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科学家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另外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方面还缺乏经验,一些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如每年一次的哥尔德斯密特地球化学会议)尚未在我国召开过。学术会议内容与国家需求还有一些差距,如何将国家需求转化为学术问题,并组织交流与讨论?这几年虽然一直在探索,但在力度和面上的工作还不够。(二)学术期刊质量有待提高,国际化进程亟待加快。由于目前国家一些政策的导向,使一些好的稿源流

13、向国外,国内学术期刊在吸引优秀稿源时困难重重;办刊经费困难,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理想;发行量低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尽管有的期刊已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但其发行量也不过几百份,远不能达到“ 以刊养刊”的要求,经济效益往往成为社会效益后的一个附属。另外,办刊人员不够也是制约期刊提高质量的一大问题。据了解,我会主办的 6 种期刊,各编辑部人员均在两人(包括两人)以内,编辑人员的职称等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受限制。(三)科普工作覆盖面不够。我会这几年开展的科普工作主要是与挂靠单位和有关对口省学会一道组织,在贵州省境内开展较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科普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有待创新,农村科普队伍的建设需要加强;科普活动经费短缺;我们挂靠在西部的学会在中国科协的西部科普工程项目中难以立项。(四)由于学科和人力物力、信息等条件的限制,接受政府职能转移的工作尚未开展。(五)会员的发展和会费的收取方式有待改进。目前主要是由学会秘书处直接发展会员、收取会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会员的覆盖面。(六)发挥理事会的领导作用还有待落实。一些理事长期不参加学会的活动, “理事不理事” 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学会尚未有约束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