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3 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 1 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2008211594 李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 )说明植物向光性的可能机制。(3 )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2.过程与方法尝试设计科学探究实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探索、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2 )关注生活细节,养成严谨细心的科学研究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 )实验设计和结论的分析和评价。2.教学难点(1 )植物向光性的机制。(2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教具准备:1.投影机和电脑。2.PPT。课时安排:
2、1 课时教学进程:2教学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及目标导入在第二章我们学习了任何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那么人和高等动物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是什么呢?(神经调节)我们都知道,植物并没有神经系统,那么,植物如何对外界环境各种刺激做出反应的呢?对,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从今天起,我们开始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学习。教师一边板书标题“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边说:我们都学过一首诗“满园春色关不住”对!那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红杏是怎样出墙的!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回忆第二章内容并回答: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学生回答:植物也可以有激素调节的。学生一齐
3、回答“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生齐笑复习前一章节的内容,让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有一个系统而连贯的体系。轻松的联系实际导入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简述向光性的定义回答问题阐述观点目标: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设问:科学家是怎样注意到植物的向光性的?PPT 演示 1880 年达尔文的向学生活动:观看 PPT 演示实验3光性实验:达尔文实验:向光性现象。达尔文实验: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达尔文实验: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生长部位是尖端下面一段(伸长区) 。让学生思考回答 P46 左下角思考题: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呢?你怎么解释实验的结果?提示:分别遮盖
4、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总结: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分析实验设计和结论回答问题4某种影响。2.设问:胚芽鞘产生的刺激是某种物质吗?科学家怎样通过实验来探索?(1 ) PPT 演示 1910 年詹森实验: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向下运输。(2 ) PPT 演示 1914 年拜尔实验: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
5、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弯曲生长。(3 ) PPT 演示 1928 年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生长素。(4 )讲述:1934 年郭葛首次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PPT 图示吲哚乙酸结构式,说明吲哚乙酸是一种有机物) ;1942 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吲哚乙酸。拓展:植物体内的其他生长素。3.回顾解释植物向光性奥秘的过程中一系列实验,总结出实验设计的两条原则:(1 )单一变量原则;(2 )对照组原则。设问:根据实验设计原则,观看 PPT 演示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5詹森的实验能够证明他的结论吗?为什么?让学生分析,说明理由。 (不能。因为没有排除琼脂本身对去尖胚芽鞘
6、的影响。 )4.得出发现真理的途径:设计实验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循环) 。5.总结植物向光性的奥秘:(1 )植物向光性的机制:光改变生长素的分布;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细胞生长快(2 )植物激素的含义:植物体内产生、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等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拓展: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有什么不同?解答:动物有专门产生激素的腺体。完善实验设计在教师的提示下回答问题目标:1.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思维习惯;2.尝试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3.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4.复习动物激素的有关知识。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生长素的产生:主要合成部位:胚芽鞘尖端、幼芽、幼叶和发育着的种子。拓
7、展:图示生长素的多条合成途径(都从色氨酸开始) 。2.生长素的运输:学生活动:读图理解6(1 )运输方向:PPT 演示实验: 得出结论:生长素只能从 a端(形态学上端)运输到 b端(形态学下端) 。解释形态学上端和下端的含义。单向的运输成为极性运输。例外:植物的成熟组织中生长素为非极性运输。(2 )运输方式: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非极性运输决定于生长素的浓度差。3.生长素的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观看实验演示指出一株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和下端目标:1. 了解色氨酸合成生长素具有多条途径;2.辨别形态学上端和下端;3.了解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的区别。总结回顾1.总结胚芽鞘尖端与下面一段(伸
8、长区)作用上的区别:教师板书:画图分析。2.回顾思考:让学生回答关于“出墙红杏”的几道问题。学生活动:分析对比回答问题目标: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习题巩固导学大课堂P35-36 迁移训练、例 3学生活动:完成练习题目标:提高解题的能力。7课外拓展寻找生活中体现植物向光性的现象,并与同学分享。试一试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解释你发现的现象。学生活动:课后完成目标:1.提高对生物学习的兴趣;2.提高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板书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实验(实验过程见 PPT) 现象 结论1880 年达尔文 1910 詹森 1914 拜尔 1928 温特 1934 郭葛 1942 植物的向光性:光改变生长素分布;背光侧生长多;细胞生长快。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产生、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等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产生:胚芽鞘尖端、幼芽、幼叶和发育着的种子。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方向2、运输 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韧皮部(决定于浓度差)方式:主动运输3、分布:集中生长旺盛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