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部分1、按照总局规定,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信息每(B)上报一次。A 月 B 季 C 半年 D 年2、总局口岸反恐防范督导检查工作方案规定,直属局至少()年完成一次对所辖分支机构进行督导检查。分支机构每年至少进行(A)次反恐防范自查。A 2,1 B 4,2 C 3,1 D 4,13、 口岸核与辐射监测设备配置及技术功能规范中规定,便携式 X 和 剂量率仪的剂量率量程为:(B)A 10Sv-10mSv B10nSv-10mSv C 10nSv-10Sv D10Sv-10Sv4、对于人员通道式核与辐射监测仪,要求其通过速度不低于(B)m/sA 1 B 1.2 C1.5 D 2 5、1995 年月日
2、,日本东京地铁毒气事件中,释放的毒气是(D)A 氯气 B 光气 C 双光气 D 沙林6、化学恐怖事件发生后,确定紧邻事件污染现场危险区域隔开的标志线的颜色是(A)A 红色 B 黄色 C 绿色 D 黑色7、窒息性毒剂伤害人体的主要途径是(A)A 呼吸道吸入中毒 B 皮肤吸收中毒C 眼睛吸收中毒 D 消化道吸收中毒8、全身中毒性毒剂伤害人体的途径有(A)A 呼吸道吸入中毒 B 皮肤吸收中毒C 眼睛吸收中毒 D 消化道吸收中毒9、属于失能性毒剂的毒剂有(D)A 沙林 B 塔崩 C 芥子气 D 毕兹10、现场急救中,首先必须迅速对病人进行检伤分类。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按国际统一标
3、准对伤病员进行统一分类。分别用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A)A 蓝、黄、红、黑B 黄、红、黑、白C 红、黑、蓝、黄D 黑、红、黄、蓝11、受到毒气攻击后的人员中毒症状特点是呼出气有苦杏仁味,皮肤粘膜呈红色,抽搐严重时瞳孔放大。据此判断,他(她)受到的是哪一类毒剂的攻击(D)A 糜烂性毒剂 B 失能性毒剂 C 窒息性毒剂 D 全身中毒性毒剂12、受到毒气攻击后的人员中毒症状特点是瞳孔缩小,出汗,肉跳,抽筋。据此判断,他(她)受到的是哪一类毒剂的攻击(B)A 糜烂性毒剂 B 神经性毒剂 C 窒息性毒剂 D 全身中毒性毒剂13、受到毒气攻击后的人员中毒症状特点是瞌睡、眩晕、反
4、应迟钝,行动不稳,产生幻觉、全身乏力等。据此判断,他(她)受到的是哪一类毒剂的攻击(B)A 糜烂性毒剂 B 失能性毒剂 C 窒息性毒剂 D 全身中毒性毒剂14、受到毒气攻击后的人员中毒症状特点是皮肤发红,起泡,溃烂。据此判断,他(她)受到的是哪一类毒剂的攻击(A)A 糜烂性毒剂 B 失能性毒剂 C 窒息性毒剂 D 全身中毒性毒剂15、受到毒气攻击后的人员中毒症状特点是强烈刺激呼吸道和眼睛,流泪,打喷嚏,流鼻涕。据此判断,他(她)受到的是哪一类毒剂的攻击(A)A 刺激性毒剂 B 糜烂性毒剂 C 失能性毒剂 D 窒息性毒剂16、根据危害源性质和扩散情况等进行现场分区,危害源周围核心区域为( )区,
5、用( )色警示线隔离. (A)A 热;红 B 温;黄 C 冷;绿 D 热;绿17、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在( )区内划定救援区域(B)A 温 B 冷 C 热 D 红18、当化学有害因子为神经性毒剂时,防护等级应达到()防护要求 (A)AA 级 BB 级 CC 级 DD 级19、当化学有害因子为糜烂性毒剂时,防护等级应达到()防护要求 (A)AA 级 BB 级 CC 级 DD 级20、当化学有害因子为全身中毒性毒剂时,防护等级应达到()防护要求 (A)AA 级 BB 级 CC 级 DD 级21、当化学有害因子为窒息性毒剂时,防护等级应达到()防护要求 (A)AA 级 BB 级 CC 级 D
6、D 级22、现场检测可判明化学因子不属神经性、糜烂性、全身中毒性或窒息性毒剂以外的其他不挥发的有毒固体或液体时神经性毒剂时,防护等级应达到(B)防护要求AA 级 BB 级 CC 级 DD 级23、在化学涉恐事件中,对不明毒源事件的现场救援人员,应达到(A)级防护要求。AA 级 BB 级 CC 级 DD 级24、下列不属于常备化学毒剂防护器材的是(A)A N95 口罩B 全面罩空气过滤呼吸器;C 全封闭气密化学防护服; D 防化手套和防化长靴25、化学防护中防护等级为 A 级的个人呼吸防护器材应该选用(D)A N95 口罩B 半面罩空气过滤呼吸器C 全面罩空气过滤呼吸器D 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2
7、6、化学防护中防护等级为 B 级的个人呼吸防护器材应该选用(D)A N95 口罩B 半面罩空气过滤呼吸器C 全面罩空气过滤呼吸器D 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27、化学防护中防护等级为 C 级的个人呼吸防护器材应该选用(C)A N95 口罩B 半面罩空气过滤呼吸器C 全面罩空气过滤呼吸器D 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28、直属检验检疫局接到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化学涉恐报告后应进行初步的调查和核实,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事件性质后( )分钟内,以最便捷的方式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B)A5 B10 C30 D6029、现场检测中,如化学有害因子为气体时,不可用(B)来进行检测。A 便携式化学气体检测仪B 化学侦检纸C
8、 化学毒剂检测箱D 以上均不可30、口岸化学涉恐事件中,在划定的分区中,急救应设置在()区.(C)A 温区 B 热区 C 冷区 D 以上均不对31、在神经性毒剂中,毒性最强的毒剂是(D)A 沙林 B 塔崩 C 梭曼 DVX32、在有足够的时间向群众报警,进行准备的情况下,撤离是最佳保护措施。一般选择从(A)离开。A 上风处 B 下风处 C 都对 D 无所谓32、污染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的成分、浓度都不确定,测得存在高浓度蒸、气体、粉尘环境;对呼吸系统、皮肤、眼睛可能形成极大威胁,有可能意外溅到,浸入或暴露于蒸汽、气体和粉尘,作业环境通风差,此条件下应采取的化学防护等级为(A)AA 级防护 BB 级
9、防护 CC 级防护 DD 级防护33、污染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成分和浓度不需要很高的皮肤防护等级的场合,例如已知环境中气体化学物对皮肤无害或不经皮肤吸收,仅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的场合。污染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成分、浓度不需要很高的皮肤防护等级;只涉及到液体而不是蒸气的场合。此条件下应采取的化学防护等级为(B)AA 级防护 BB 级防护 CC 级防护 DD 级防护34、污染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的成分、浓度对皮肤无影响的场合;污染源空气中的毒性物质的成分和浓度都被确定的场合;污染环境中的毒性物质的所有特性都被确定下来的场合。空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已知,过滤器可有效过滤;氧气不低于 19.5%;低于 IDLH(
10、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的气体环境。此条件下应采取的化学防护等级为(C)AA 级防护 BB 级防护 CC 级防护 DD 级防护35、属于神经性毒剂的是(A)A 沙林 B 芥子气 C 氢氰酸 D 路易斯气36、属于窒息性毒剂的是(A)A 光气 B 芥子气 C 氢氰酸 D 路易斯气37、属于全身中毒性毒剂的是(C)A 沙林 B 芥子气 C 氢氰酸 D 路易斯气38、属于糜烂性毒剂的是(B)A 沙林 B 芥子气 C 氢氰酸 D 双光气39、发生化学涉恐事件的现场要采取隔离措施,常用的隔离器材有(D)A 隔离带 B 隔离墩 C 警示标识 D 以上都对40、以下不属于糜烂性毒剂的是(D)A 芥子气 B
11、氮芥气 C 路易斯气 D 毕兹核与辐射41、放射性活度的单位是( A) 。A.Bq B.Sv C.Gy D.rem42、以下射线中,哪一种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A ) 。A.、 射线 B. 射线 C.X 射线 D.中子43、当人体在短时间内受到 1000-2000mSv 辐射照射剂量,临床反应为( B )A. 产生严重辐射疾病:骨髓和骨密度遭到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极度减少,内出血、腹泻等症状。B. 轻微辐射疾病,疲劳、呕吐、食欲减退。C. 没有疾病感觉,但血液中白细胞含量减少。D. 死亡。44、以下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的是(C )。A. 射线 B. 射线 C. 射线 D.X射线45、在口岸通道的总
12、卡口处设置通道式放射性监测系统,实行实时监测。该系统设定报警阈值为本底值的(C )倍。A.1 B. 2 C. 3 D.4 46、目前使用的各类放射源中, 的穿透本领最强。(D)A. 射线 B. 射线 C. 射线 D.中子47、放射性物质经过三个半衰期后,剩余原来的 。(C)A 1/3 B 1/6 C 1/8 D 1/948、以下哪种射线不必考虑外照射(A)A. 射线 B. 射线 C. 射线 D.中子49、下列哪种探测器可以用来测量中子 ?(C)A.GM 计数管 B.NaI 探测器C.He-3 计数管 D.高压电离室50、 用探测效率为 10%的气体探测器测量一种衰变常数为 1min-1的放射性
13、核素,在一个半衰期内总计数为 1105(每次衰变释放一个粒子),计算在计数区间的开始时刻该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是 ?(B)A.1105衰变/分 B.210 6衰变/分 C.2105衰变/分 D.110 7衰变/分51、在人类活动产生的辐射源中,对人类照射剂量贡献最大的是 ?(C)A.核电厂运行 B.大气层核试验C.医疗照射 D.氡及其子体的吸入52、在考虑内照射情况下,、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程度排序为 ?(A)A. B. C. D. 53、固定表面污染对人体具有 风险。(C)A. 外照射 B. 内照射C. 外照射和内照射D. 既无外照射也无内照射54、辐射工作人员在从事辐射工作时,个人剂量计应佩戴在
14、该工作人员的 ?(B)A. 右胸前 B. 左胸前C. 头部 D. 腹部55、按照 GB18871-2002 要求,人体皮肤的 放射性表面污染限制浓度为 。(B)A. 0.04Bq/cm2 B. 0.4Bq/cm2C. 4Bq/cm2 D. 40Bq/cm256、辐射防护的目的之一是要防止 的发生。(B)A. 随机性效应 B. 确定性效应C. 躯体效应 D. 遗传效应57、辐射防护的目的之一是把 的发生概率限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以内。(A)A. 随机性效应 B. 确定性效应C. 躯体效应 D. 遗传效应58、下列选项中属于随机性效应的有 (A) 。A. 肺癌 B. 不育C. 白血病 D. 射线灼伤
15、59、滞留在人体内的某种放射性核素,由于放射性衰变和生物代谢减少至原来的一半所经历的时间称作 ? (C)A. 生物半衰期 B. 物理半衰期C. 有效半衰期 D. 半衰期60、下列哪个描述辐射的物理量只能用于空气 ?(A)A.照射量 B.比释动能 C.吸收剂量 D.比转换能61、下列哪种元素对中子的屏蔽效果最好 ?(B)A.Pb B.H C.Fe D.O62、下列哪种核素发射 粒子 ?)(C)A.Cs137 B.Co60 C.Am241 D.I13163、剂量率与点状放射源的距离的关系是 ?(D)A.正比 B.平方正比 C.反比 D.平方反比64、在相同吸收剂量的情况下,对人体伤害最大的射线种类
16、是 ?(D)A.X 射线 B. 射线 C. 射线 D.中子65、放射性活度是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的 ?(B)A.核反应次数 B.核衰变次数 C.核减少的数目D.核发射粒子的数目66、下列可以进行核素分析的探测类型是 ?(C)A.GM 计数管 B.塑料闪烁体 CNaI(Tl)探测器D.He3探测器67、电离辐射是指 ?(B)A. 射线装置在通电状态下放出的射线 B. 可导致物质电离并产生离子对的带电或非带电粒子射线C.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带电粒子辐射 D.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非带电粒子辐射68、放射性衰变是指 ?(C)A. 被加速的带电粒子作用于靶物质产生电离辐射的现象B. 一些稳定的核素受到中子
17、的照射后变成放射性核素的过程 C. 原子自发地发生核的结构转变或内部能量变化并放出射线的现象D.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质量为同一量级的原子核的现 象69、组成 粒子的是 ?(D)A.1 个质子和 1 个中子 B.1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C.2 个质子和 1 个中子 D.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70、放射性活度 10Bq 表示 ?(B)A. 每秒 1 次核衰变 B. 每秒 10 次核衰变 C. 每秒 100 次核衰变D. 每秒 3.710 10 次核衰变71、下列辐射量中 , 既能反映不同种类射线引起不同生物效应 , 又考虑了不同器官或组织对发生辐射随机性效应的不同敏感性的是 ?(D)A.
18、 吸收剂量 B. 照射量 C. 当量剂量 D. 有效剂量 72、GB18871-2002 规定了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放射工作人员连续 5 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是 ?(D)A.1 mSv B.5mSv C.1OmSv D.2OmSv73、GB18871-2002 规定了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放射工作人员连续 5 年中任何一年不应超过 ?(D)A.5 mSv B.1OmSv C.2OmSv D.5OmSv74、GB18871-2002 规定了公众照射的剂量限值:年有效剂量是 ?(A)A.1mSv B.3mSv C.5mSv D.1OmSv生物部分75、为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核和辐射、生物、化学有害因子
19、的危害、破坏,加强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使口岸工作人员能够科学、有效、妥善应对口岸核生化恐怖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口岸公共安全,总局制订下发了 。 (A)A 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技术方案B 口岸核辐射与生物恐怖因子监测技术方案C 口岸核辐射恐怖因子监测技术方案D 口岸生物恐怖因子监测技术方案76、 国际卫生条例(2005) 管理的范围从 3 种检疫传染病扩展到由 因素引起的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 (A)A 生物、化学和核放射危害 B 自然灾害 C 核与辐射 D 生化恐怖77、适用于日常现场监测、发生可疑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应急处置时在清洁区的处置人员防护的是 。 (C)A、A 级防护 B、
20、B 级防护 C、C 级防护 D、D 级防护78、适用于日常现场监测、发生可疑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应急处置时在半污染区的处置人员防护的是 。 (B)A、A 级防护 B、B 级防护 C、C 级防护 D、D 级防护79、适用于日常现场监测、发生可疑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应急处置时在污染区的处置人员防护的是 。 (A)A、A 级防护 B、B 级防护 C、C 级防护 D、D 级防护80、对可疑生物恐怖袭击事件进行应急处置时,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用于哪一级防护 。 (A)A、A 级防护 B、B 级防护 C、C 级防护 D、D 级防护81、对可疑生物恐怖袭击事件进行应急处置时,16 层棉纱口罩用于哪一级防护?(C)A、A
21、 级防护 B、B 级防护 C、C 级防护 D、D 级防护82、穿戴防护服的程序为 。 (A)(1)戴呼吸防护用具(防护口罩、半面型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检查气密性(2)戴防护目镜,带第一层防护手套,穿防护服,使第一层手套包在防护服袖口内(3)穿防护靴或靴套(4)带第二层防护手套,将手套扎在隔离衣之外A、(1)(2)(3)(4) B、(1) (3) (2) (4) C、(2) (1) (3)(4) D、(1)(2) (4) (3)83、脱下防护服的顺序 :(D)(1)将戴着手套的手在消毒液中浸泡,脱下防护靴或靴套,(2)脱去外层手套,脱下防护服,然后脱去防护目镜、呼吸防护用具(3)脱去的鞋罩、
22、防护服、手套等放入双层塑料袋内密封,移送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眼镜用消毒液擦拭。 。 (4)脱掉内层防护手套A、(1) (2) (3) (4) B、(1) (3) (2) (4) C、(2) (1) (3) (4) D、(1)(2) (4) (3)84、口岸生物有害因子监测对制备好的样品实施现场快速检测时当控制线和检测线均出现 沉淀线时为阳性。 (A)A、紫红色 B、紫色 C、红色 D、蓝色85、口岸生物有害因子监测对制备好的样品实施现场快速检测时,当控制线和检测线均出现沉淀线时,表示 结果。 (A)A、阳性 B、阴性 C、免疫层析试纸条失效或实验失败 D、强阳性86、口岸生物有害因子监测
23、对制备好的样品实施现场快速检测时,当仅控制线出现沉淀线时,表示 结果。 (B)A、阳性 B、阴性 C、免疫层析试纸条失效或实验失败 D、强阳性87、口岸生物有害因子监测对制备好的样品实施现场快速检测时,当仅检测线均出现沉淀线时,表示 结果。 (C)A、阳性 B、阴性 C、免疫层析试纸条失效或实验失败 D、强阳性88、在开展口岸生物有害因子监测时,对不流动的暴露水源的表面水采样数量为 。 (D)A、50ml-100ml B、100ml-200ml C、200ml-500ml D、500ml-1000ml89、在开展口岸生物有害因子监测时,对泥土可采取其表层约 ,装入小瓶或塑料袋内。 (C)A、2
24、-3g B、3-5g C、5-10g D、10-20g90、口岸发现可疑生物恐怖事件后,省局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分钟内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反恐办。 (B)A、5 B、10 C、30 D、6091、生物恐怖相关病原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除外, (C)A、拉沙热病毒 B、马尔堡病毒 C、天花病毒 D、胡宁病毒92、鼠疫病原体为鼠疫杆菌,腺鼠疫与通过传播,后者为呼吸道传播。 (B)A、水源 B、媒介 C、接触 D、空气93、鼠疫病原体为鼠疫杆菌,肺鼠疫可以通过 传播。 (D)A、水源 B、媒介 C、接触 D、呼吸道94、土拉菌病又称 ,由土拉弗兰西斯菌感染引起。 (A)A、兔热 B、犬热 C、禽热 D、风
25、湿热95、 是犯罪者和恐怖份子最常用的生物毒素。是一种蛋白质毒素,可由蓖麻子植物的蓖麻子豆萃取产生;其毒性是神经剂 VX 的 30 倍(以重量计)。 (B)A、黄热病毒 B、蓖麻毒素 C、拉沙热病毒 D、胡宁病毒96、正压防护服的内部压力应 外部压力(A)A、高于 B、等于 C、小于 D、不大于97、对制备好的样品实施现场快速检测。取包装完整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一个,撕开外包装,吸取样品检测液,滴加 34 滴(约 150L)于试纸条圆孔中,2 分钟后开始观察结果, 分钟终止观察。(A)A、 15 B、20 C、10 D、 2598、肉毒杆菌毒素属于 类毒素。(A)A、神经毒素 B、呼吸道毒素
26、 C、肠道毒素 D、血液毒素99、为了合理用药,在生物战剂已侵入人体而尚未被检出时,应对易感人群及高风险人群给予 。(A)A、 广谱抗菌药 B、抗病毒药 C、保护神经系统类药物 D、镇静类药物100、生物战剂的药物预防通常在 天有效。 (A)A、3-5 B、5-6 C、7-8 D、2-3101、芽孢杆菌在度土壤周可以存活 年以上。 (B)A、15 B、10 C、20 D、5102、疑似生物恐怖事件现场处置措施基本完成时,由 进行处置效果评估。 (D)A、总局领导小组 B、省局领导小组 C、现场工作人员 D、专家组103、疑似生物恐怖事件现场为露天口岸时,应将人群撤离至 。 (B) A、下风向
27、B、上风向 C、通风口 D、排查室104、对生物恐怖事件现场处置时,要引导 到临时隔离室(B)A、生物战剂受染人员 B、密切接触受染环境的人员 C、交通工具员工 D、其他旅客105、生物战剂释放物为媒介生物时,以 为污染区。 (B)A、媒介活动的一般范围 B、媒介活动的最大范围 C、媒介活动的明确范围 D、整个口岸106、霍乱的潜伏期一般为 天(B)A、0-1 B、1-3 C、3-5 D、4-7107、判定为 疾病的生物恐怖袭击时,要封锁污染区。 (B)A、疟疾 B、鼠疫 C、甲流 D、登革热108、一个人一次性吸入 炭疽杆菌孢子可能致命。 (D)A、500 B、1000 C、2000 D、8000109、呼吸道传播的生物战剂主要以 方式传播。 (A)A、气溶胶 B、接触 C、食入 D 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