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公”“私”涵义抽象化演变的过程、背景及其意义.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99263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公”“私”涵义抽象化演变的过程、背景及其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公”“私”涵义抽象化演变的过程、背景及其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公”“私”涵义抽象化演变的过程、背景及其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公”“私”涵义抽象化演变的过程、背景及其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公”“私”涵义抽象化演变的过程、背景及其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汉字的“公”、“私”之分 “公”“私”涵义抽象化演变的过程、背景及其意义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摘 要 “公私之辨”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倍受关注的核心命题之一, “公”、“ 私”问题历来就是学者们所关注的难点。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了“公”和“私”丰富的意义, 对“公”、“私”涵义由具体到抽象对举演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不同时期的公私文化,并且有助于我们用正确理性的眼光看待公私问题,从而更好的处理公私关系。 关键词 “公”;“私”;构型释义;涵义演变 Chinese characters “publi

2、c“ and “private“ cent “public“ “private“ meaning abstraction evolution proces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Abstract: “The bian“ private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one of the core proposition attract close attention, “public“ “private“ problem has always been scholars concern difficul

3、ty.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 given “public“ and “private“ rich meaning, to “public“ and “private“ meaning from the concrete to the abstract to lift evolution of research,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public or private culture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helps us to use correct public rational

4、 perspective, thus better handle public or private relations. Key words: Public ; Private ; Configurational interpretations ; Meaning evolution 1 “公”与“私”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特别密切的范畴,因为每个人既是“私人”的存在,也是“公共”的存在。“公”、“私”的关系从来就是人们难以逃脱的。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以象形作 为字形构造的基础的文字,首先可以从字形构造上去分析汉字,继而探其本意。因此对汉字公私问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公”、“私”的构形及

5、文字释义, 对“公”、“私”二字的基本含义进行深入的了解。 一、“自环为私,背私为公”说 在“公”“私”字义构形及释义问题上,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当为“自环为私,背私为公”之说。 1 “自环为私,背私为公”之说首见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谓之厶,背厶谓之公,公厶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知之矣。” 2 可以理解为:古代仓颉造字时,用象征着为自己打算的,自相环绕的图形 表示“私”,而用与“私”相反的图形表示“公”。 许慎沿用了韩非子的解释,认为“公”由“八”和“厶”两字构成。说文解字中指出:“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韩非曰:背厶为公。” 2 “八”字两笔向着相反的方向,古人取相

6、背之义。“八,别也。”从“八”的字多有“分开”的意思,“分开”就是相背离、相对立。无论是表示“相背”或是“分开”,“公”较“私”字多了一个“八”,因此“公”与“私”也就具有了截然相反的意义。而“私”的古字为“厶”,像往自己身边环绕之形,即一切为自己打算为私。“八”、“厶”合起 来的意思是与私相背、相对立。反对私,即不为自己打算,一心为公。说文中又指出:“厶,奸也。”韩非曰:仓颉作字,自营为私。凡厶之属皆从厶。”即“私”有奸邪的意思,是邪恶的一方,而与之相对的“公”就代表了公正公平的正义一方。 在韩非与许慎看来, “公”、“私”二字是同时产生的,二者构造相辅相成,无所谓孰先孰后。并且“公”、“私

7、”二字一开始就是作为一对意义相对的字出现的,在形成之初就被赋予了“公平”、“自私”等抽象意义。 二、“公”、“私”最初并无对立的抽象意义 其实,在“公”、“私”二字形成之初,并没有“ 公平”和“自私”等这些抽象意义,也不是相互对立的。 (一)、首先看“公”字。 在商周时期才出现了 比较完善的文字制度, 通过商周时期的已知的最早的文献如诗经、尚书、周易等文献可以看出,其中的“公” 字几乎无一不是指涉诸侯、君王、上层贵族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权力机构,而无任何公正、公平、共有或“平分”等抽象意义。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关于“公”字的字义和构形主要有以下几种主张: 1“公”为“瓮”之意。 方舒鑫通过对甲骨文

8、的研究认为“公”指瓮器。 3 在甲骨文中的“公”字是瓮字的雏形。从形态上看,土陶烧制的巨 型酒坛子,小口大腹尖底,与“瓮”字的形态相似;另外,附耳坛口之上,能听见嗡嗡的混响声,于是“其名自呼”,就用瓮来命名酒坛子。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徐中舒先生也认为:“公象瓮形,在古代大家经常要围在瓮旁去就共饮,古公引申为公私之公。” 4 在喝酒谈天时,瓮中的酒是大家所共享的, 久而久之“公”便引申为公私之公,具有了公共的意思。 2“公”为容貌之意。 任学礼先生曾指出“公”字:“ 它象征了人之鼻子居中,双眼左右对称,其造型极具意象2 之美。” 5 人的“容貌”,不仅鼻、口居中,而且以鼻、口为中

9、心线,双目 、两耳以及两鼻孔左右对称,两唇上下对称,五官端正,不偏不倚,以 “ 公 ” 来表示尊者之面容,可以说是形神兼备。清代著名文字学家王念孙的读书杂志也释曰:“公与容同 ”。由此可以说,“公”的最初意义可能是“取象于容貌,表意于尊称”,是对位尊和年长者之容貌的象形。 “公”作为容貌讲,古文献资料例证极少,淮南子齐俗训有一例曰:“ 望君而笑,是公也 ”。 3.“公”与国家的人和事有关。 “公”为爵位 甲骨卜辞中有“三公”“多公”“王公”,指商朝已故的先公先王。赵诚在甲骨文专著中指出:“多公当时一种习惯 性用法。与多妣、多父、多母之类近似,应是指先公,即一种爵位。” 6 郭沫若也持这种看法,

10、认为“与多后同例”。 7 “公”作为王公贵族之意在诗经中可以找到诸多例证: 如 召南采蘩 “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中的“公”字,就有王公贵族之意。 孟子尽心上“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公也表示爵位。 “公”为与王室相关的事物 如大雅瞻卬“妇无公事,休其蚕织”,朱熹注曰:公事,朝廷之事也。 左传文公二年“禽之以公乘”,“公乘”是指王室用的兵车。 无论是表示容貌抑或是瓮,在商周时期的“ 公”字,其应用看不出有关道德伦理方面的抽象意义。 8 (二)再看“私”字。私的古字为“厶”,在甲骨文中几乎找不到“厶”字存在的痕迹,只出现一例,即李亚农殷墟杂释:“有厶字,与丁同形”,而其具体的构造意义都不明确。

11、 对“厶”的本义,学术界说法较多: 1、“厶”为农具。 独立学者唐汉认为,“私”字来源于古代绳套文化。古人狩猎时,常常会安置绳套来捕获猎物,甲骨文的“厶”字就是画了一个类似绳套的形状。 徐中舒先生也认为,“私是农具,从厶,象耒耜之耜形,是农夫用以耕作,作为自己私有的工具。” 9 2 “私”为庄稼之意。 私 ,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段玉裁注 :“ 盖禾有名私者也 。” “厶”的后起字“私”,是由“禾”和“厶”组成的一个形声兼会意字。安子介先生认为,“只有对禾谷的过分自私才算自私,所以加了一个禾字。”按照安先生的解释,“私”是古人在“厶”旁加了一个“禾”构成,其意思是把公家的禾谷据为已有。

12、“私,禾也。从禾,厶声。”照许慎的说法,“私”本是一种禾谷的名称,后假借为“厶”,便有了公私之“私”的意思,取代了“厶”。其后“私”字流行,而“厶”则被弃而不用。 如“雨我公田 ,遂及我私。”“骏发尔私 ,终三十里。”其中的“私”字,皆表示为禾谷之意。 “私”字表示田里的禾类作物,但同时私田中的作物收获了归人们自己所有,“私”也开始具有了私有财产的意思。 3“私”为人之意。 “私”字较早的涵义是指人物,是指地位低贱的卑微的人。今文尚书“私”字仅一见,3 “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 10 这里的“私”“指听狱之人,当无疑义。” 诗小雅大东:“私人之子,百僚是试。”毛传曰:

13、“私人,私家人也。” 小雅崧高:“王命傅御,迁其私人。”毛传曰:“私人,家臣也。” 4. “私”为特 定称呼或衣物。 在西周金文和典籍中, “私”字也常用于称呼贵族间对姐妹之夫或指衣物。 如在诗经国风周南 葛覃 中 :“ 薄污我 私 、薄浣我衣 ”,其中的“私 ” 即指的是衣服。 在 诗经 卫风 硕人 中:“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孔颖达疏引孙炎曰 :“ 私 ,无正亲之言。 ” 这里的“私”就用来称呼姐妹 之夫。 虽然在“私人”已经明显表现出与“公人”先对的上下尊卑的内涵,但其中的“公”和“私”都是具体意义,而并无抽象意义。 而且,虽然当时“公”字已经具有了“中

14、正无私”的含义,具有明显的褒义色彩,但“ 私”多用于指人和物,并无与“公”对立的意思存在。 (三)另外。根据古文字学的资料可以发现,“公”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并且可以找到明显的母型。而“厶”字在甲骨文中仅出现过一次, 其具体的构造意义都不明确。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可以方便地检索出古代典籍中全部带“私”的句子,一共有 1500多段。周易和今文尚书中没有“私”字,诗经中“私”字出现了 8次,老子有 3次,论语有 2次,墨子有 13次,庄子内篇有 5次,孟子有 10次,荀子较多,有40次,左传则有 89次,而韩非子最 多,达 203次。 由此可见,作为有据可查的“厶”字,要到春秋战国时代

15、才得以出现,其出现的时间晚于“公”字。既然“公”、“私”二字不是同时出现的,并且“私”出现的更晚,韩非的仓颉造字“自环为私,背私为公”的说法就显示出明显的缺陷,更不用说二者是以对立的含义出现的了。 三、“公”“私”对立抽象涵义的出现与政治文化 通过对“公”、“私”本原的追溯研究可以知道,“公”、“私”反义对举是后起之意。可以从二字的构型和当时时代背景两方面来分析它们对立含义出现的原因。 首先,从构型上看,“公”相对于“厶”多了一个“八”,古 时候人们皆认为“八”字两笔向着相反的方向,表示相背离、相对立。因此“公”与“厶”也就具有了截然相反的意义。而 在早期伦理观念中,“公”等同于伦理纲常之理、

16、礼、仁,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与“公”相对的“厶”字 是邪恶的代表,是被人们所厌恶的。 其次,还可以从时代背景上来看。“公”、“私”二字价值判断层面的意义的广泛使用,即真正公私观念的逐渐形成,主要是从战国中后期才开始出现。 1 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开始准许土地买卖,为了确立自己对土地的私有权,他们与天子争夺土地,这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土地归周王或者 说国家所有相矛盾,从此以后,“私”字的含义开始出现变化,开始具有了贬义的色彩。另外,随着家庭个体生产力的明显提高,财产的私有化趋势迅速发展,人们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动,言论也逐渐开始有了一种自由的气氛,私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这些现象引起了诸子

17、百家的重视,他们对“私”的危害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分析,无一不认为“立公灭私”是治国和修身的核心要求,于是各家纷纷采取不同的角度方法开始“灭私”。统治者和社会舆论有意地将具有抽象的价值观方面的意义赋予“公”和“私”,将“私”凸显出来,使“私”越来越呈现出其丑陋的一面,表现4 出与 “公”的高尚相对的意义。 如尚书主张“举公灭私,民允其怀”,韩非子主张“私行立则公利灭”,墨子主张消灭私怨,礼记反对人拥有私财,管子反对办公事行私利等等。于是,在众多舆论的作用下,形成了当时社会的“尚公”性,人们越来越认为“私”是与“公”相对的,是可耻。 由此, “公”、“私”二字 的含义不断的上升扩大,由最初的大体

18、在具象范围内扩大到道德伦理范畴,进入社会价值领域,从此越来越表现出对立的态度,并最终成为一对矛盾的概念 。而 歧视“私 ” 则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处理“公”“私”关系的基本特征。 四、“公”、“ 私”涵义的演变是时代的产物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 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了“公”和“私”丰富的意义,也就是说, “公”、“私”涵义的演变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息息相关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对“私”过分关注,他们惧“私”、厌“私”、灭“私”的传统,并没有把握“公”与“私”的真正关系,或者说刻意回避去真正把握公私的真正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说法,是为了统治阶级的名教而服务的,

19、他们需要有这样的声音。 正如“侠 ” 的盛行与没落,盛行是因为这些侠客的无私,先秦如此多的侠客被冠名为“刺客”,他 们的行为往往是因为某人的刻意的“知遇之恩”。眼见恩人有难,挺身而出,舍己为人,不可谓不无私。他们认为自己是心有苍生,胸怀天下,殊不知只是沦为了有些人的私利。没落也是因为这些侠客的无私。上位者成功的成为了统治者,他们开始害怕这些侠客,害怕这些无私的侠会为了他们的“侠道”而匹夫一怒,君王血溅五步。于是开始鼓吹“侠以武犯禁”,大范围打压侠。他们不愿意看到这些无私的人的存在。简单来说,当处于劣势的时候,他们希望有人能无私帮助他们,当处于统治阶层的时候,他们见不得这些无私奉献的人的存在,一

20、切只为了巩固统治。 事实上, 春秋战国正是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阶段。从奴隶私有制中走出来后,为了巩固封建制度的中央集权,统治阶级需要有这样的声音来为他们摇旗呐喊,证明“私”是不好的,是不对的,从思想上对人民进行管理。所以春秋时期盛行的“养食客 ” 的行为也开始在主流声音中渐渐式微,统治阶级不愿意看到领地中有人私人拥有如此多的能量。 因此,虽然从构型释义上看,韩非等人的“自环为私,背私为公”之说对于“公”、“私”的解释有着明显的缺陷,但它体现的是一个时代的主流思想文化观念,也是有其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的。 而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对“公 ”、“私”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人民公社”的出现让我

21、们看到,不再像曾经的农民起义时期一样鼓吹“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而是生产资料全部收归国有,然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在那个时候,农民的有所生产活动都有生产队和生产队以上的公社支配,“藏私”不但是道德上的不对,更是法律上的不对。这个时候的国家,百废待新,国家需要把生产资料最大化的利用起来带活经济建设,那么公有制便必然是最佳选择,公是崇高的代表,私甚至是让人羞于提及的无比可耻的字眼。也就是说,在“人民公社”时期,整个社会的主流就是崇尚“公”,并且完全否认“私”的 。虽然历史证明“大锅饭”制度太过于激进而未能让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有实质上的改变,但不可否认,公有制是当时历史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如今,经过

22、长时期的历史、文化的变迁,我们再次看到了“公”、“私”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和文化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尽管“私”在本质上仍然代表5 不了主流思想,在大多数时候,还是具有贬义色彩的,但是现在的人们已经学会了以正确的、理性的眼光来看待“私”的问题,已经正确的认识到,在目前的历史时期里,私是不能够完全被消除而实现公有的,因此,在看到“私”丑陋的一面的同时,不再一味 的对其进行否定,而“公”也开始走下神坛,开始更多的代表大众。 一个字或者词语的意义与它们所处的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会对同一字或词语产生不同的理解。同样的,从一个字或者词语在不同历史时期

23、的不同含义,也可以反观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发展状况。 汉字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其实也是一种社会问题。公私观念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且是“中国历史过程全局性的问题之一。它关系着社会关系和结构的整合,关系着国家、君主、社会、个人之间关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关系着社会意识形态的规范 和社会道德与价值体系的核心等重大问题。” 11 因此,以正确的、合理的眼光看待“公”和“私”的问题,对于我们更好的处理公私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公私观念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注释 : 1刘畅 .“自环为厶,背厶为公”辨析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3) 2王先慎 .韩非子集解 .北京

24、 :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1954.321 3方舒鑫 .甲骨文口形偏旁释例 .四川:四川大学学报丛刊, 1982.( 10) 4徐中舒 .甲骨文字典 .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0.71 5任学礼 .欲 知“公”之形,察之尊者容 .陕西政协报, 1988.( 1) 6赵诚 .甲骨文简明词典 .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0.227 7郭沫若 .殷契粹编考释 .东京:求文堂, 1937.63 8李亚农 .殷契杂释 .考古学报, 1951( 5) 9徐中舒 .甲骨文字典 .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0.72 10尚书正义 .北京: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1980.139 11刘泽华 春秋战国的“立公灭私”观念与社会整合 .南开大学学报, 2003.( 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