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从伤逝到上海宝贝 中国女性悲剧命运探讨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 2 - 【 摘要 】 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历来是众多作家的写作焦点,自“五四”以来不断有反映女性命运与生存状态的文学作 品问世。本论文通过女性在社会压力下的自我缺失、经济压力下的生存困境、两性关系中的女性依附、消费时代精神的匮乏四个方面探讨不同性格、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女性原因,从而让当代女性以此为戒,避免悲剧命运的再次上演。 【 关键字】 女性悲剧;社会压力;女性依附;精神匮乏 from“Shangshi“ to “Shanghai Baby“
2、-probe into the tragic fate of Chinese women Abstract: Concern over womens fate has always been Many writers focus since the May 4th movement during which period manny literatures reflected womens fate and status of living have been published constantly. The paper is going to proble into causes of t
3、he differences between women in character and background from four perspectives i.e.the perspective of lack of self under social pressure, the perspective of personality loss under economic pressure, the perspective of female attachment in gender relationship and the perspective of spiritually poor
4、in consumption era, which the contemporary female may take as a warming to avoid tragic fate on again. Key words: womens tragedy, social pressure, women attachment,spiritually poor - 3 - 对女性命运的探讨历来是众多作家写作的焦点,自“五四”以来,文坛上出现了不少关注女性命运、探索女性悲剧原因的作品。从五四时 期以鲁迅为代表的男性作者从男性的角度解读女性悲剧的根源,到 20 世纪 40 年代,张爱玲独树一帜,对都
5、市女性生存状态的剖析。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以王安忆、铁凝为代表的女性作家以女性视角重新诠释女性命运,到20 世纪末,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身体作家”,从当代女性的精神状态出发,重新阐述新时期女性的新悲剧。为何时代背景完全不同,个性差异如此之大的作家,隔着岁月河流依然热衷于中国女性难以逃脱的悲剧宿命,探讨造成百年来中国女性悲剧的根源?纵观“五四” 以来的文学作品,可将造成女性悲剧的原因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压 力下女性自我的缺失 辛亥革命前,封建礼教占中国社会的主流地位,统治着中国人民长达三千余年。女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是封建礼教下受压迫最惨重的对象,她们几千年来在中国历史上无
6、言也无史。以男性为代表的封建强权可以掌控女性的一切,甚至包括女性的生命。男尊女卑的传统远比长城古老,中国女性的苦难远比大海要深。纵观 “五四”以来,描述中国女性的作品,可从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程度分为以下两类: (一)封建礼教压迫下女性自我的缺失自。这类女性虽然生活在辛亥革命后或者经历过辛亥革命,但往往出生底层,没有进过学堂,没有受过新思想 的洗礼,骨子里是不折不扣的封建时代之人。如生长在 30、 40 年代的小团圆媳妇,在古老的呼兰河畔,在破旧的东北农村,被封建礼教捍卫者们活活折磨而死,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如金锁记带在曹七巧脖子上的金锁正是封建主义的枷锁,牢牢锁住了她的思想,也锁住了她的一生
7、。在无性婚姻下,她性格极度扭曲,由一个受害者变为一个疯狂的迫害者,窥探儿子的私生活,诱导儿女抽鸦片,迫害儿女的婚姻,折磨儿媳致死三十年来, 她 用那象征封建主义的 黄金的枷 ,“用那 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 ” 1 (二)新时代下女 性自我意识的不够坚决。伴着 辛亥革命的改革大浪潮,一场以解放思想为主导的启蒙运动,席卷中国大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声巨雷,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女性,她们接受先进的教育,又有着传统思想的影响,东西方文化在他们脑中激荡。他们寻求解放,力图冲出封建礼教的牢笼,成为反叛旧社会的战斗者。从此以后,她们以自己的独立姿态,开始向几千年的传统挑战,打破男性一统
8、天下的局面,争取自我与自由。但这第一群觉醒的女性,因社会环境的压制而最终被顽固的封建观念与封建势力扼杀。但其觉醒程度亦有不相同, 一类为:心甘情愿回归封建牢笼。深 陷玫瑰门的司猗纹,年轻时与革命青年华致远热恋,这场爱恋激起了她强烈的自主意识,气急败坏地顶撞父亲,抛开所受的全部家庭教育,向深爱的男子献出做姑娘的无比坚贞。但她的追求更多的来自于一种启蒙思潮热情而下的冲动,远远未上升到女性独立人格的追求上来。因此激怒了专制的父亲,在专制的父亲的干涉下,在新旧道德的极力交锋下,司猗纹终究向父亲向家庭妥协,用嫁给父亲满意的男人换取家庭的原谅,并为自己的爱情生出后悔的情绪,一个曾有新追求的女子自此将自己带
9、进了人生悲剧。 王安忆长恨歌里精明世故的王琦瑶一边在探索着新女性的小 资生活,学着去电影院看电影,去照相馆拍小照一边却又想借着男人的力量去实现新式的优雅生活。“最终- 4 - 在对未来生存问题处心积虑思考过后,在世俗面前低下了头,心甘情愿地依附李主任,成为李主任的外室,这一刻, 中国的伦理道德体系对她的束缚不复存在了。” 2这是她自愿的抉择,然她选择的是悲剧。世俗之欲是她在真爱与物质面前,放弃了真爱,放弃了一个执着的追求者 程先生。一个充满希望的的女性,重回男权社会,带上枷锁与镣铐,陷入了自己选择的悲剧轮回。 另一类女性无奈地被现实硬生逼回。 从伤逝中出走的子君曾经高喊 着“我是我自己的,他们
10、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3 走出封建家庭。新思想的启蒙开启了她对幸福,平等、自由的期望与追求。这个封建大家庭里的富家小姐,公然举起反抗封建家长制的大旗。在涓生纯真热烈的爱情宣言下,子君勇敢地只身逃出沉滞、腐朽的封建大家庭;毅然与阻挠她的叔叔闹开;大无畏地面对旧社会一切“探索,极小,猥亵和轻蔑的眼光”, 4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但这仅仅是腐朽的文化土地上开出的一朵奇葩,即使经历了辛亥革命,但封建思想仍有极大残余,社会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话语权仍为男性所主宰。女性的 命运并未因为时代的改变而有了质的变化。女性仍旧处于弱势地位,女性不公、受屈辱的悲剧并未因此而幸免。在强大的社会压
11、力面前,子君的反抗就好像是蚍蜉撼树。单纯的个人终究无力与强大的封建势力抗衡,个人的大无畏在精神气氛和思想观念依旧封建主义式的时代,在愚昧与麻木弥漫的时代,实在显得太过渺小。像子君这样追求新生活的女性,违背社会旧习的大胆行径使其的亲朋与她们断绝,完全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在吃人的封建礼教面前,爱情也是牺牲品,同居更是无法为社会容忍,所以子君只能在严威和冷眼中负着虚空的重担来走所谓人生的路,在男权文化下 ,即便是子君与涓生在一起也是不平等的,子君只是把对父辈的衣服转移到了涓生的身上,以至于被涓生抛弃,无路可走,终究走回了封建的牢笼,被父亲带回家,在牢笼里死去。子君的死在拔贡嘴里成了谈资,如同小团圆媳
12、妇的死成了宴请二叔等帮忙人的客宴,社会的扭曲与变态跃然纸上,人性的麻木可见一斑。 二、经济压力下的生存困境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人要生存经济是基础。在男权社会里,性别上的社会地位的不同也造成了经济地位的不可能平等。没有主体地位的女性,面对生活不得不依附男性,甚至成为男性的消遣品,这是作为客体的悲哀,却也是女性悲剧的 根源之一。因为经济压力造成的女性悲剧又可分成三类: (一)无自我生存能力,无任何经济来源 伤逝中毅然出走的子君强烈地追求爱,经济上却不得不依附涓生,涓生被解雇,使他们的生活拮据陷入困境。经济不独立,即使赢得了爱情,谁又能保证爱情的稳定长久呢?爱情和面包永远是互相依存的,没有了面包的爱
13、情很快就濒临毁灭的边缘, 涓生迫于生活 的淫威而退缩,这无疑是把子君送往死亡之路。鲁迅在南腔北调集关于妇女解放一文中指出:“一切女子 ,倘若得不到和男子同等的经济权,我以为所有好 ,就都是空话。” 5子君没有独立的经济 地位,也就没有独立的人格地位,在经济压力面前,子君被迫低了头,从而回到封建牢笼,并很快死于封建牢笼。迫于生活的压力无力出走的还有雷雨中的繁漪,周朴园用“爱”的名义把她拐到周公馆后,没有给她自由和爱情,她的生活像是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 6寂寞、郁闷,长年独守空闺,鲜活的生命只能无力地在寂寞中渐渐枯萎。她目睹了周公馆的罪恶,看清了周朴园的丑恶面目,受够了周朴园的专制与压榨,她不
14、- 5 - 甘心像个傀儡一样受制于无爱的婚姻,不甘心做一个家庭的奴隶。生活的现实摧毁了她所有的幻想与憧憬,磨灭了她的热情与期望,她渴望有自 己的个人幸福,渴望被人重视,渴望自己的生理需求与精神需求都得到满足。但她是被周朴园圈养起来的“金丝鸟”,她的经济地位限制了她的反抗,她仍无法彻底从周公馆出走。而 正如当鲁迅所说: “ 笼子里的小鸟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走 ” 7所以即使精神饱受折磨,她也无力走出周公馆。她夹着报复周朴园的心,爱上了周朴园的儿子,她的继子。为了得到周萍的爱,她毫无顾忌地付出了自己的一
15、切,她把真情,性命和命运通通都托付给了周萍,心甘情愿成为 “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 8的人。渴望自由的希望破灭,她变得疯狂,她的绝望和怨恨使她变得冷酷和狠毒,她要不折手段地毁灭周萍与四凤的幸福尽管报复的手段疯狂、变态,却仅限于周公馆之内,在周朴园的势力范围下,她从未想过能靠自己的力量离开周公馆,离开周朴园,独自生活。 (二)拥有财富,却成为金钱的奴隶 金钱是一把双刃剑,没有它,就等同于被剥夺了生活与生存的权利,寸步难行。而一沉溺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的物质享受而却又很容易迷失自我,或者患得患失,永无宁日,生怕金钱在指缝底下溜走。 拥有一股与生俱来的精明劲 与一颗对金钱的算计之心的曹七巧,尽
16、管守了十年活寡,情欲得不到满足,但对财力的占有欲却非常旺盛。一把明晃晃的金锁曾锁住了曹七巧的自由,也赠与她足够保障一生的钱财。但她却最终在钱财中沦陷,迷失了自我。七巧爱钱, 是因为她 内心的自卑,使她产生了不安全感,她哥哥为了钱将她卖给了一个残废,她的青春换来的只是一点钱。为了那些钱,她的付出太大。又为了钱,哥嫂才会一次次的登门看她,姜公馆买她也是因为有钱。 即便是扶正坐上二奶奶后,因为出生低下, 姜公馆上上下下对她 充满了鄙夷与漠视, 连下人都没有正眼看过她。 终于,在长期的压抑与煎熬 下,她意识到只有金钱不会鄙视她,而她也只有掌握 了 金钱,才会让别人瞧 得 起。 好不容易等到 分得了家产
17、,她日防夜防,防婆家的人,防娘家的人,生怕家产被人掏空。当七巧与小叔子季泽的爱情幻想破灭后,她便彻底套上了黄金的枷锁,拼命护卫着她的金钱,由一个被迫害者变成了一个地道的疯子,她逼迫她的女儿不再去学堂上学,她窥探、嘲笑儿子与儿媳的闺房隐私,她粗暴干涉女儿的婚事,她把社会施予她的不幸报复给儿女,她用杀死她人性的武器去摧残儿女的人性。她性格剧烈扭曲,心灵逐渐变态,最终落得个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怨她 。 金钱 成 为她摆脱自卑、摆脱不安全感的筹码, “ 当一个人的一切幻想都集中在钱上,这种欲望也成了一种吞噬别人 , 吞噬自己的 可怕的力量 。” 9 三、两性关系中的女性依附 女
18、人似乎是为爱而生的,爱情之于女人就好比呼吸之于生命般可贵。女人爱做梦,爱幻想,对爱情有着无比绚烂的想象与憧憬。爱情是女人的天性,为了这种天性,她们可以冲破封建礼教的阻拦,不顾社会习俗的束缚。但是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即使赢得了爱情,谁又能保证爱情的稳定长久呢? 受“五四”思潮影响的女性,新思想,新人物,新知识开拓她们的视野,唤醒她们的天性,滋润 她们心中反抗的幼苗。自由平等的思想燃烧着她们的心灵,她们追求理想,憧憬光- 6 - 明,吸取着反对父权制度的精神力量,勇敢地冲击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她们试图探索新女性所面临的问题 出路与走向。在她们的意识中,新女性的出路有两种,要么进入自己创造的家庭
19、,湮没于日常生活中,从而磨灭“我是我自己的”闪光个性。一如子君,奋起反抗,挑战传统婚姻制度,只身逃出封建家庭,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涓生私奔并同居,在她的小家庭里,她的反抗精神驻足了,同居后的子君像是换了一个人,从前聆听涓生“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 伊孛生 , 谈泰戈尔 , 谈 雪 莱 ” , 10“面对鲇鱼须的老东西的脸和加厚雪花膏的小东西的脸,目不斜视骄傲地走了 ,” 11而是同居后的子君却终日沉浸在“凝固的安宁与幸福中”, 12像个家庭妇女一样,专注于饲油鸡,饲阿随,与官太太斗嘴,张罗吃食等无聊的琐事上。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了,更何况读书和散步。同居后,涓生成了她
20、的天,她的主宰,所以获知涓生收到一张“毋庸到局办事”的油纸条后 ,一个无畏的子君也变了色。子君变得越来越无异与传统的妇女,所有的功业都建立在这吃饭中,似乎把先前所知道的事,所获取的新知识,新思想 全都忘掉了,思想是再也无法与涓生比肩,见识也似乎愈发浅薄起来,生活的压力压垮了涓生,麻木了子君,即使涓生给她点怒色,她总是不改变,仍然毫无感触似的。她不明白, “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 。 13面对生活的压力,烙印在子君身上的自身的性格弱点与传统思想暴露无疑。 同居后的子君心甘情愿地围着涓生一个男人转,曾经大胆叛逆封建礼教,毅然私奔的子君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依附男人为一世保障的观念从来都盘踞
21、在她的心中,无法根除,灵魂深处仍然固守着传统女性的唯一价值归属,子君不过是从一种对父辈的依附转移到了对丈夫的依附。 而关于新女性的出路,第二种则是与第一种截然相反,她们拒绝家庭,放浪人间,游戏人生,拒绝承担社会角色,逃避社会责任,过起寄生生活。日出中的陈白露以旅馆为家,肆意挥霍, 债台高筑 ,她以“ 舞女不是舞女,娼妓不是娼妓,姨太太不是姨太太 ” 14 的角色换得 一个丰厚的物质生活,而她的精神生活却是苍白一片,她厌倦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糜烂生活,但又无 力抵御物质生活的诱惑。她想摆脱醉生梦死的状态,但当代表新生活的方达生出现时,她又断然拒绝他的温情召唤。因为她无力自拔,离不开光怪陆离的丑恶
22、世界。陈白露,一个美丽,聪明,有 才气的女人, 曾经是女校的高材生, 受过新思想洗礼的新女性,个 性解放的哲学种子 牢牢 播进了她的心田。 在生活上,她曾奉行 个人奋斗哲学 ,父亲死后,失去经济来源而独立闯荡,但现实将她狠狠打击 , 走入社会,她 发现 “ 社会并不是平等的,青春、艺术、美貌不过是按价出售的商品,是通往物质享受的捷径 15。” 残酷的现实击溃了她信奉 个人奋斗的信念 。在爱情上 ,她奉行 个性解放 ,婚姻自由,她 有着 一个女孩子的纯洁心灵, 渴望有一个意中人和幸福的家庭, 但与诗人的婚姻失败, 最终给她留下一生的阴影,加速了她沉沦的步伐。 她失去了“竹均”时代 的信仰,没 有
23、了思想,没有了灵魂, 在金钱的世界里沉沦。 但 作为陈白露 她又能清醒地看透现实, “她想热爱生活,但生活的丑恶却一再提醒着她,她 无力改变现状, 只得承受着 绝望 的 堕落 。” 16她逃不开命运的悲剧,所以当 银行家潘月亭破产, 她明白她的寄生生活陷入了困境, 巨额债款无法偿还时,她只得在日出前服毒自杀。 王琦瑶亦是一个不按轨迹生活的女性,高中生时便透着股精明与世故的她,有着制胜的决心,也有认清形势的冷静,不动声色向来是她的拿手好戏。在对生活形势深远估量后,放弃一个痴心的爱慕者,放弃一个女人安分守己的生活,被李主任的威武与权势 牢牢地攫住了,- 7 - 她心甘情愿,甚至迫不及待地沦落,满心
24、期待地成为了李主任的外室,在爱丽丝公寓过起无名无份,金屋藏娇的生活。在平安里时,面对康明逊,王琦瑶又一次不安牌理出牌,她待康明逊竟到了什么都愿意的地步,甚至甘愿为他诞下私生女。在她老年时期遇到与她投缘的“老克猎”,不管不顾巨大的年龄差距,一颗心如少女般待老猎克。为了挽回老克猎,竟不惜拿出自己的老底 李主任留给她的金条,那些在饥荒年代都不曾动过的老本,并因此而葬送了性命。 四、消费时代下的精神匮乏 在女性没有自主权与社会地位的年代,女性的命运无法自我掌控,一 个个悲剧由此造成。然而在进入新中国后,尤其在改革开放后的 90 年代,甚至 20 世纪末,仍有不少作品折射出女性精神的匮乏或思想的空虚。
25、在消费时代的女性 从她们懂事起 , 就生活在一个经济、观念、文化、性全方位开放的社会。她们接受的是与她们父辈完全不同的教育。在她们步入青年的时候 ,正是我们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 ,社会的转型和人格的再造在她们身上同时经历,于是在她们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的同时 ,崇尚金钱、重视价值、追求时尚、摆脱性压抑、强调个人化、忠实于内心感受等各种观念也铺天盖地向她们涌来。” 17比旧时代 女性多了独立与决绝的新新女性却在物欲横流,消费扩张的喧嚣年代失去了精神寄托。 改革开放使西方物质与文化迅速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但是,市场经济带给人们的并不只是
26、经济的腾飞,伴随而来的还有对传统道德的丢弃和价值观念的混乱。在价值缺失的时代,部分女性在富足的生活下开始思索精神的寄托。她们流连酒吧,迷恋重金属摇滚与派对,在暴力、自虐、滥交、吸毒、自杀等混乱的生活迷失了自我。如棉棉的糖中“我”与赛宁的生活充满了性爱,滥交,抽烟,吸毒与自杀。卫慧床上的月亮中张猫 深爱着有家室的情人马儿,表妹小米又与马儿暧昧,最后怀孕,自杀。在卫慧的上海宝贝里 COCO精神上爱着性无能的天天,身体却与已婚的德国人厮混。她们生活长期处于混乱,处在信任危机中,她们试图从物中找到寄托。糖中的我“不相信所有人的话,除了吃进嘴里的东西,我觉得没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 18在赛宁离开后的日
27、子,我沉迷于吸毒,仿佛这样才能感到我未曾失去赛宁。上海宝贝中 COCO穿的是 CK的内裤 , chanel 衣裙,打的是 ZOI 牌领带,用的是宜家的家居。浑身上下充斥着名牌,充斥着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她们的生 活完全物化,除了对物质的追求,她们看不到生活的本来面目,她们做事并不为挣钱而是为某些微小的附带价值。糖中的小上海她不缺钱,被拐到广州,看到别的女人在做“鸡”,赚很多钱,交给自己的“鸡头”老公,她好胜的性格便激起来了,她也去做“鸡”,尽心尽力,把所有的钱一份不拉地交给“鸡头”老公。她们以为爱一个人,有时只因为她们主观臆想的一些感觉,她们甚至不明白感情的意义,正如小上海爱她的“鸡头”老公,只
28、因为她第一次做完生意回房被他抱住的那一刻,她感觉被安慰。她需要这感觉,她为这一刻而发疯。 这些生活在物质时代的女性们, 已完全被这个消费时代物欲化,她们似乎都是为个人的欲望而活,她们行为前卫,却又生性敏感,她们放荡不羁,却又时常孤独茫然。她们追求肉体的刺激与瞬间的欢愉,她们沉迷喧嚣的迪厅酒吧,她们纵情在暴力,滥交,自恋,自虐的虚无享乐里。她们没有崇高的理想,她们失去了对家庭和社会应有的责任感,她们无所事事,- 8 - 她们到处闲逛,她们过的是一种感官或者就是性器官的畸形生活,并在这游离常规的畸形生活里堕落,腐化,枯萎。尽管她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尽管她们完全可以主宰自身的命运,尽管她们在这个
29、社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话语权,她们从男性社会的 控制中解脱出来后,却又像是被突然释放的风筝,在广阔的天空中,游离在自由之外,失去了方向,这是新时代女性最典型的悲剧。 五、结语 伤逝、雷雨、日出、金锁记、长恨歌、玫瑰门、上海宝贝、糖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百年来中国女性的抗争之路。中国女性从最初的麻木不醒到受“五四”思潮冲击下的女性意识初步觉醒,开始以独立的姿态,公然向男权社会挑战,但因为 社会压力、经济限制等原因而被迫重回封建牢笼或在反抗道路再次沉沦。女性意识初步觉醒,但在中国女性骨子里的依赖心理却根深蒂固,不少女性的反抗之 路只是从依附一个男人转移到对另一个男人的依附,这也是造成女性悲剧的最大根源
30、之一。到了消费时代下,社会思想解放,女性意识日臻成熟,终于雄霸天下,中国女性也可以与男人坐在同一桌上,同享一杯羹,随着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现代女性的精神却在日益匮乏,她们像是突然被释放的风筝,失去了方向,游离在自由之外,不知所措,最终又走向了心的沉沦。所以,中国女性的百年抗争之路告诉我们女性要拥有独立地位,不仅仅是需要敢于抗争,迈好抗争男权社会的第一步,也需要实现掌握独立生存的技能,做到在经济上独立,同时也要扭转心理上对男性的主动依附 ,女性更从心理上站起来,不断充实自身的精神与内涵,从思想上武装自我,拥有明确的人生规划,使自己真正能与男性平起平坐,同享权利与自由。 【注释】 1张爱玲 .金锁
31、记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第一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7 2白晓华 .论王安忆小说 中王琦瑶的悲剧命运 .小说评论 .2010(5) 34101112 13鲁迅 .伤逝鲁迅小说全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6 5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妇女解放 鲁迅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 2006.6 6 8曹禺 . 雷雨曹禺戏剧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 7 鲁迅 .鲁迅全集 论秦理斋夫人事 第五卷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第 390 页 9试析金锁记中曹七巧扭曲的人性 李华玉 百度百科 14曹禺 .日出曹禺戏剧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 第 56 页 第 78 页 15 16周柳琴 ,邓杏华 .精湛的创作艺术和令人潸然泪下的两位妓女 J.辽宁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4 期 . 17张静也谈卫慧、棉棉小说的精神空间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