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毕业设计论文:浙江东极岛夏季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8300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5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科学毕业设计论文:浙江东极岛夏季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环境科学毕业设计论文:浙江东极岛夏季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环境科学毕业设计论文:浙江东极岛夏季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环境科学毕业设计论文:浙江东极岛夏季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环境科学毕业设计论文:浙江东极岛夏季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浙江东极岛夏季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环境科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本科毕业论文 目录 目录 摘要 .错误 !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引言 . 1 1 材料与方法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 站位设置与样品采集 . 3 1.2 数据统计分析 . 3 2 结果与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1 种类组成和优势种 . 3 2.2 生物量与密度 . 7 2.3 群落多样性指数 . 8 2.4 ABC 曲线分析 . 8 3 讨论 . 10 3.1 东极岛岛礁生物分布现

2、状 . 10 3.1.1 定性 . 10 3.1.2 定量 . 10 3.2 影响东极岛 生物 分布现状的主要原因 . 10 3.2.1 物理因素 . 10 3.2.2 生物因素 . 13 3.2.3 人为因素 . 14 3.3 生态保育 . 15 3.4 东极潮间带生物保护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小结 . 18 参考文献 . 21 本科毕业论文 中文摘要 I 浙江东极岛夏季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 摘要 本文分析了 浙江东极岛 夏季岩礁 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分布和多样性指数等 群落 特征。 3 个潮间带断面定量采获的 大型底栖动物 标本共有 36 种,其中软体动物 20

3、种,节肢动物 8 种,环节动物 3 种,纽虫动物 2 种,多孔动物、棘皮动物和腔肠动物各 1 种。 3 个断面总平均生物量为 30845.0 6766.8 g/m2, 总平均密度为134963560 ind./m2,其中,平均生物量以节肢动物居首 (21792.4.02646.7 g/m2),平均密度以软体动物居首 (64833574 ind./m2)。同时,定性采获 的 大型底栖动物 共有 83 种,其中软体动物 45 种,节肢动物 17 种,脊索动物 10 种,腔肠动物 5 种,环节动物 4 种和棘皮动物 2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分布范围分别在 1.805-

4、2.027、 1.793-2.255 和 0.603-0.638, 平均值为 1.8890.121、 2.0720.246 和0.6250.019。 东极岛 大型底栖动物 ABC 曲线状况正常,表明底栖动物群落未 受到污染或扰动 。 但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建议政府适当采取措施,做好生态保护与生物保育工作,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持东极 岛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关键词 潮间带 ;大型 底栖动物;群落 特征 ;东极岛 本科毕业论文 英 文摘要 II Macrozoobenthos community patterns in the rocky interti

5、dal zone in Dongji island of Zhejiang in summer Abstract Macrozoobenthos community patterns in the rocky intertidal zone in Dongji island of Zhejiang in summer, including species composition, quantity distribution and diversity index, were analyzed in the study. The results of qualitative samples in

6、dicated that there were 36 species in the three sampling sections, including 20 species of Mollusca, 8 species of Arthropoda, 3 species of Annelida, 2 species of Nemertina, and 1 species of Porifera, Echinodermata and Chordata. The average biomass and density in all stations were 30845.0 6766.8 g/m2

7、 and 134963560 ind./m2, respectively. The arthropoda were the first in average biomass, and the mollusca was the first in average density among all macrobenthic fauna. Meanwhile, the results of the qualitative samples there were 83 species in the three sampling sections, including 45 species of Moll

8、usca, 17 species of Arthropoda, 10 species of Chordata, 5 species of Chordata, 4 species of Annelida and 2 species of Echinodermata,. The value of Shannon-Weaner index, Margalefs species richness index and Pielous evenness index were 1.805-2.027, 1.793-2.255 and 0.603-0.638, and the average was 1.88

9、90.121, 2.0720.246 and 0.6250.019, respectively. The Abundance/Biomass curves in Dongji island showed that the marcozoobenthic communities were not disturbed by all kinds of pollution. However,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take suitable measures, complete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biologi

10、cal conservation work .we should develop local economic, at the same time, it is suggested to maintain Dongji island good biological survival environment and accomplis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tertidal zone; Marcobenthic fauna; Community structure; Dongji island 本科毕业论文 引言 1 引言 潮间带是海洋和陆地

11、生态系统的生态交汇区,是是陆地边缘的一个狭窄地带,每日交替地暴露于空气和淹没于海水之中, 对潮间带生态学的研究一直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1-6。 潮间带是海 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 , 处在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 , 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 , 并且受到海洋与陆地两大生态系统的影响 , 因而水温、光照、波浪、潮汐、盐度等生态因子和人为干扰都直接影响着潮间带的生物群落 , 使潮间带的生态类型极具代表性。 由于生境的复杂多变,潮间带生物都是对恶劣环境有很强适应性的种类,它们不仅适应广湿性和广盐性 , 而且对周期性的干燥有很强的耐受力 7。此外 , 潮间带生物在不同程度上都适应于昼夜期间生活环境的交替

12、变化,因此,它们在潮间带的分布是非常有规律的。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迅速发 展,许多学者对潮间带生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8910。 早在 18 世纪,欧洲科学家就对海岸带的底栖生物进行了观察研究。 18 世纪 40 年代,英国海洋生物学家在爱琴海发现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随水深而变化 11,形成不同的分布带;后来,他根据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地理分布特点,将欧洲海域划分为若干个动物地理省。此后,各国海洋生态学家对不同硬底(岩底)和软底(泥、沙底)的底栖生物群落作了大量调查研究。 20 世纪 60 年代,已积累大量世界海底生物分布的资料。 20 世纪 70 年代起,较广泛地利

13、用数学手段、现代化仪器研究海 洋底栖生物群落中各营养层次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转换过程,进而研究特定海域的整个生态系统;开始计算、预测生物群落结构在环境参数改变后的变化,其主要成员特别是经济种资源的数量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间的动态关系。 20 世纪 70 年代末,海底热泉生物群落的发现,为海洋底栖生物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的工作主要是对生态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将海洋生物的研究与海洋物理、海洋化学及海洋地质等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结果表明:影响垂直分布的生态因子有底质、潮区、海岸开敞度和浪击度;影响水平分布的生态因子有底质、盐 度、海岸开敞度及海流等。潮间带生物垂直及

14、水平分布常有一定的特征,通常以优势种、特征种或代表种作为标志。 我国沿岸潮间带的大型底栖生物的研究开展的较早 , 从上世纪 50 年代就已经起步 , 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对小型底栖生物的研究起步较晚 , 始于 1970 年代。国内学者关于潮下带陆架浅海的小型底栖生物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 , 而对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 , 始于 1980 年代中期 , 主要是张志南等在秦皇岛 、 大连、青岛、厦本科毕业论文 引言 2 门、香港等潮间带做过的工作。在主要类群的分类鉴定和区系生态方面主要是从黄渤海域的潮间带和浅海陆架开始 启动。我国已开展的小型生物分类学工作 , 促进了小型底栖生物多样性、

15、粒径谱、实验室培养、摄食和生活史等方面的研究。在主要类群的分类鉴定和区系生态方面主要是从黄渤海域的潮间带和浅海陆架开始启动。群落生态学的研究 , 是目前潮间带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在国内 , 潮间带生物群落的研究可以说是刚刚起步。 潮间带以其复杂多样的生态因子和大容量的物流与能流,使其成为生物多样性高、区系成分复杂和群落类型多样的生态系统。我国学者近年来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但遗憾的是,相关的文献相对较少。庄树宏等对长山列岛南部三岛岩相潮间带多样性格局 进行了研究 12,林炜等报导了大亚湾潮 1314间带软体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15。我国对潮间带多样性的研究内容包括:群落多样性格局;多样性、均匀

16、性的时间格局;相似性比较和聚类分析;丰度和生物量;群落中种群的优势度、主要优势种及其群落的年纪变化等。 潮间带生物群落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群落之一,潮间带生物研究将有助于深刻了解潮间带生物种类组成、分布和数量、潮间带生物与环境 (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因子的相互作用,为海岸带生态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浙江东极 岛是 中街山列岛的主要岛屿之一,地处舟山 群岛的东部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该海域潮汐类型为正规半日潮, 海流较为复杂,既受长江、钱塘江等径流控制,又受 黄海南下的沿岸流 黄海水团和北上台湾暖流的交汇影响,给该海区带来了大量营养物质。本文在东极岛岩礁潮间带底栖动物的调查基

17、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该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等群落结构征,旨在为 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和 海洋环境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 本科毕业论文 材料与方法 3 1 材料与方法 1.1 站位设置与样品采集 调查时间为 2009年 7月 3日 -5日, 在浙江东极岛共设岩礁潮间带底栖动物调查断面 3条,即东 极北 (N28000.72/, E122046.65/)、东极南 (N27045.09/, E122038.45/)和东极养殖区(N28041.22/, E121026.45/)。潮区划分按 Stephenson(1949)的生物学原则来确定,各断面共设

18、7个采样站,其中高潮区 2个,中潮区 3个,低潮区 2个。定量采样用 25cm25cm的取样框随机取样,同时每站广泛采集定性样品,并采样时用手持式 GPS(美国 Garmin eTrex Venture)定位。 用小铲子细心取下样方内所有底栖动物,将获取的大型底栖动物样本 用体积分数 为 5%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带回实验室以供分析鉴定。室内样品的称重(FA2104N电子天平 )、 计算和分析整理均按海洋生物生态调查技术规程方法进行16。 1.2 数据统计分析 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采用以下公式: 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 (H/): H= Pi lnPi; M

19、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 (D): D (S-1)/lnN; 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 (J): J H/lnS; 优势度 Y=(ni/N) fi; 式中, N为所有物种的个体总数; S为 总物种数 ; ni为第 i种的 个体数; Pi为种 i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出现率 fi为该种出现的站位数占总站位数的百分比 17, 18。同时,对丰度和生物量数据通过二次方根标准化以后,用 Primer 5软件制作丰度 /生物量比较 ABC曲线 (Abundance/ Biomass curves),以分析检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污染或扰动情况 19。 结果与分析 2.1 种类组成和优势种 对

20、东极岛岩礁潮间带采样调查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进行鉴定、分类、统计,结本科毕业论文 结果与分析 4 果如表 2.1-1 和表 2.1-2 所示。其中,以 表示该底栖动物种类出现在 各调查断面。定量采获的 大型底栖动物 标本共有 36 种,其中软体动物 20种,节肢动物 8种,环节动物3 种,纽虫动物 2 种,多孔动物、棘皮动物和腔肠动物各 1 种 (表 2.1-1)。同时,定性采获的 大型底栖动物 标本共有 83 种,其中软体动物 46 种,节肢动物 17 种,环节动物 4种,脊索动物 10 种,棘皮动物 2 种和腔肠动物 4 种 (表 2.1-2)。由此可见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是构成

21、底栖生物群落的主要种类,这与中街山列岛潮间带生物调查的历史资料相比变化不大 20-22。 根据陈亚瞿等 23的优势种标准,当物种优势度 Y0.02 时 ,该种即为优势种,由此可知东极潮间带优势种有 6 种,即 岩虫 (Marphysa sanguinea)、 鳞笠藤壶 (Tetraclita squamosa)、短滨螺 (Littorina balteata)、 节蝾螺 (Monodonta labio)、条纹隔贻贝 (Septifer virgatu)和紫贻贝 (Mytilus edulis)。 门类 Phylum 种名 Species H M L 门类 Phylum 种名 Species

22、H M L 环节动物 Annelida 短毛海鳞虫 Halosydna brevisetosa 软体动物 Mollusca 朝鲜鳞带石鳖 Lepidozona coreanica 麦秆虫 Caprella kroyeri 齿纹蜒螺 Nerita yoldi 岩虫 Marphysa sanguinea 大连湾牡蛎 Crassostrea talienwhanensis 异足索沙蚕 Lumbriconeris heteropoda 单齿螺 Monodonta labio 棘皮动物 Echinodermata 马粪海胆 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 斗嫁 虫戚 Cellana

23、 grata 紫海胆 Anthocidaris crassispina 短滨螺 Littorina brevicula 脊索动物 Chordata 八部氏鳚 Blennius yatabei 覆瓦小蛇螺 Serpulorbis imbricatus 豆娘鱼 Abudefduf sordidus 隔贻贝 Septifer bilocularis 竿虾虎鱼 Luciogobius guttatus 龟嫁虫戚 Cellana testudinaria 褐菖鲉 Sebastiscus marmoratus 龟足 Pollicipes mitella 美肩鳃鳚 Omobranchus elegans 海

24、月 Placuna placenta 锐齿蟳 Charybdis acuta 函馆锉石鳖 Ischnochiton hakodadensis 鮻 Chelon haematocheilus 花斑锉石鳖 Ischnochiton comptus 五带豆娘鱼 Abudefduf vaigiensis 黄口荔枝螺 Thais luteostoma 细刺鱼 Microcanthus strigutus 基氏隔贻贝 Septifer keenae 棕刺虾虎鱼 Acanthogobius luridus 棘刺牡蛎 Saccostrea kegaki 节肢动物 Arthropoda 长腕寄居蟹 Paguru

25、s geminus 假主棒螺 Crassispira pseudoprinciplis 刺巨藤壶 Megabalanus volcano 嫁 虫戚 Cellana toreuma 东方拟银杏蟹 Paractaea orientalis 金刚螺 Sydaphera spengleriana 本科毕业论文 结果与分析 5 东方小藤壶 Pollicipes mitella 寇氏小节贝 Collisella kolarovai 丰年虾 Eubranchipus vernalis 粒结节滨螺 Nodilittorina radiata 光辉圆扇蟹 Sphaerozius nitidus 粒屋顶螺 Tec

26、tarius muricatus 海蟑螂 Ligia exotica 鳞笠藤壶 Tetraclita squamosa 锯齿长臂虾 Palaemon serrifer 瘤荔枝螺 Thais bronni 平背蜞 Gaetice depressus 麦氏偏顶蛤 Modiolus metcalfei 肉球近方蟹 Hemigrapsus sanguineus 日本花棘石鳖 Liolophura japonica 四齿大额蟹 Metopograpsus quadridentatus 日本菊花螺 Siphonaria Japonia 特异大权蟹 Macromedaeus distinguendus 日本

27、宽板石鳖 Placiphorella japonica 天津厚蟹 Helice tridens 日本笠藤壶 Tetraclita japonica 跳钩虾 Orchestia gammarella 史氏背尖贝 Notoacmea schrenckii 下齿细螯寄居蟹 Clibanarius infraspinatus 条纹隔贻贝 Septifer virgatus 小相手蟹 Nanosesarma minutum 小笠原锉石鳖 Ischnochiton boninensis 中华绒鳌蟹 Eriocheir sinensis 星状帽贝 Patella stellaeformis 腔肠动物 Coe

28、lenterata 等指海葵 Actinia equina 锈凹螺 Chlorostoma rustica 桂山厚丛柳珊瑚 Hicksonella guishanensis 咬齿牡蛎 Saccostrea mordax 黄海葵 Anthopleura xanthogrammica 疣荔枝螺 Thais clavigera 绿海葵 Anthopleura midori 渔舟蜒螺 Nerita albicilla 纵条矶海葵 Haliplanella luciae 指甲履螺 Cerpidula onyx 软体动物 Mollusca 矮拟帽贝 Patelloida pygmaea 中间拟滨螺 Lit

29、torinopsis intermedia 白笠贝 Acmaea pallida 紫贻贝 Mytilus edulis 滨螺 Littorina littorea 布尔小核螺 Mitrella burchardi 红条毛肤石鳖 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 ( H: 高潮带 High-tide zone; M: 中潮带 Middle-tide zone; L: 低潮带 Low-tide zone.) 表 2.1-1东极岛岩礁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状况 (定性样品 ) Table 2.1-1 n the rocky intertidal macrobenthos i

30、n Dongji island(Qualitative samples) 门类 Phylum 种类 Species 优势度(Y) Dominance 东极北 North Dongji 东极南 South Dongji 东极养殖区 Culture zone of Dongji H M L H M L H M L 多孔动物 Porifera 海绵 Phylum Porifera 0.00075 环节动物Annelida 短毛海鳞虫 Halosydna brevisetosa 0.00035 岩虫 Marphysa sanguinea 0.04610 异足索沙蚕 Lumbriconeris hete

31、ropoda 0.00053 棘皮动物 马粪海胆 0.00299 本科毕业论文 结果与分析 6 Echinodermata 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 节肢动物 Arthropoda 刺巨藤壶 Megabalanus volcano 0.00004 东方拟银杏蟹 Paractaea orientalis 0.000003 海蟑螂 Ligia exotica 0.00373 鳞笠藤壶 Tetraclita squamosa 0.16387 平背蜞 Gaetice depressus 0.00351 绒毛近方蟹 Hemigrapsus penicillatus 0.000

32、70 肉球近方蟹 Hemigrapsus sanguineus 0.00079 扁跳虾 Platorchestia platensis 0.00448 纽虫动物 Nemertina 无沟纽虫 Baseodiscus quinquelineatus 青 纵沟纽虫 Lineus fuscovirids 0.00018 0.00035 腔肠动物 Coelenterate 绿疣海葵 Anthopleura midori 0.00145 软体动物 Mollusc 扁玉螺 Neverita didyma 短滨螺 Littorina balteata 0.00013 0.01897 布尔小 核 螺 Mitr

33、ella burchardi 0.00070 单齿螺 Monodonta labio 0.00536 覆瓦小蛇螺 Serpulorbis imbricatus 0.00035 嫁虫戚 Cellana toreuma 0.00022 黄口荔枝螺 Thais luteostoma 0.00408 节蝾螺 Monodonta labio 0.02325 笠原锉石鳖 Ischnochiton boninensis 0.00004 麦氏偏顶蛤 Modiolus metcalfei 0.00624 拟蜒单齿螺 Monodonta neritoides 0.00162 青胡魁蛤 Barbatia vires

34、cens 0.00018 日本宽板石鳖 Placiphorella japonica 史氏背尖贝 Notoacmea schrenckii 条纹隔贻贝 Septifer virgatus 咬齿牡蛎 Saccostrea mordax 疣 荔枝螺 Thais clavigera 紫贻贝 Mytilus edulis 纵肋织纹螺 Nassarius variciferus 红条毛肤石鳖 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 0.00009 0.00184 0.03728 0.00018 0.00382 0.02081 0.00022 0.00790 ( H: 高潮带 High-tide zone; M: 中潮带 Middle-tide zone; L: 低潮带 Low-tide zon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