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引导学生用心灵感受美 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摘 要 情境教学是现代教育家对新课程改革教育方法的一种探索,又是对语文课堂教学形 态的创新。 本 文以初中语文经典篇目济南的冬天的课堂情境创设为案例 来 探讨自己对情境教学的认识 ,阐述如何 合理运用情境教学 以 激活课堂,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从而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 提高教学质量 。 关键词 情境教学;情境创设;济南的冬天;学习兴趣 Guide The Students To Enjoy Beauty Wi
2、th Soul Take “The Winter In Jinan” As An Example To Show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Situation Abstract: Situational teaching is a 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education method that put forwarded by the modern educators, and also an exploration of 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form. Based on t
3、he Chinese classic essay “The Winter in Jinan”, it tries to explore its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The essay also discusses how to reasonably use the situation teaching to activate the class and build a lively teaching atmosphere, thereby enhancing the students interests in study and
4、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situational teaching, situation creation, the winter in Jinan, learning interests 1 情境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受到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何教好一篇语文课文,如何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这是每一位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所以打破常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合理运用情 境教学是一个好方法。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情境教学的创设效果,从而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5、呢?本人学习了国内外有关情境教学的文献,同时结合初中语文课文济南的冬天,从课堂情境创设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对情境教学的理解。 在我国最权威的古老教育经典论语中,孔子的“相机教学”、“启发教学”都说明着情境对教学的重要性 课堂是有情有境的,孔子对学生们的许多施教行为发生在大自然和社会诸多情境中,不仅循循善诱地鼓励、启发弟子,营造和谐互通的授课氛围,而且还借助音乐渲染气氛等诸多方式,创设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 1 中国古代文论家刘勰所著文心雕龙中就有关于 “情境”的论述,提出了“心物交融说”。他认为“情以物兴”、“物以情观”,“辞以情发”,肯定了“物”、“情”、“辞”三者的关系,说明了人的情感总是产
6、生于一定的情境,人们 观察外物只有带 着 深挚的情感 , 并使外物染上强烈的感情色彩 ,这样才会使人产生内心情感想象活动。反之,人的情感想象活动也会影响人对可观景物的观察感知,从而产生体现情感想象的景物形象。 2 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更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便是我们提出的“情境”的“ 根” “意境说”,精辟地阐明了“情”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3 一般教育理论认为杜威是最早提出“情境”这个概念的,他认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正是情境的内在、独特的不确定性才使得探索得以存在。除杜威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教育家,比如美国的克伯屈,他根据杜威的思想,进一步提
7、出了创设情境的问题。 4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并得出结论,也同样说明了情境对教学的重要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 5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 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6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意,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变为更具吸引力、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法专家李吉林老师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通过潜心研究语文教学,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创造了所谓“情境教学”思想。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
8、创设典型场景,以教师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把学生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进入 90 年代,李吉林老师又将情境教学从语文学科拓展到其 他学科,乃至整个教育领域,建立了“情境教育”体系。 7 李吉林老师首倡的情境教学使用的“情境”概念是多元化、多功能、多结构的。它不仅用在教学的开头阶段,而且还辐射、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不但指外部环境、内部环境,而且在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间进行推广。它从一开始就把语言训练与智力发展相结合,提出以“思”为核心、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儿童实践”为手段,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起来,把客体和主体统一起来,把美育引
9、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出来。 随着新课改大潮 涌进课堂,作为主力军的教师更要调动学生,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学生就会产生强大内驱力,就会主动去探索去学习。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 虽然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最先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但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对以2 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进行了超越,在各学科各年龄段将教学与学生活动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一 旦 出现 “ 心有灵犀一点通 ” 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10、。 纵观不同教育研究者对情境教学内涵的界定,“情境”无疑是语文学科情境课程的核心理念。怎样进行情境创设?如何有效地在情境中实现师生互动? 因此,必须创设适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生理发展特点的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降低教学难度,减少学生的疲劳程度,激发、保持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学生认识事物是有一定的过程和规律,总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而且这一阶段的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在诸多思维能力中占相对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即思维活动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具体、直观的 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同时,随着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长,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更
11、加主动、独立地去学习,渴望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情境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体验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发展的积极活动。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严格坚持这样几条情境原则:一是有效性,形式要确实是表现内容所必需的,应更好地为内容服务,不哗众取宠,真正起到画龙定睛和锦上添花的作用;二是简约性,即呈现方式便捷而灵活,追求神似,有意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充分想象,同时付出人力、财力尽可能少,而收效却很大,事半功倍;三是美感 性,即教学手段和方式应符合学生的审美趣味,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焕发热烈的学习情绪,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在审美追求中不断激发智慧和情感活动。 9 本人通过借鉴其它教学理论
12、中的方法并总结教学实习中的经验,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性质和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上 第三单元的课文济南的冬天,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的前提就是了解情境创设的原因,即教材的内容。济南的冬天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以写美丽的四季为主题 ,向我们呈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诗文优美句子来把握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 本篇课文 节选自老舍长篇散文一些印象 。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英 国 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
13、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来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 感受非常强烈, 故而写下这篇饱含深情、诗意盎然的美文。 文章以 “ 济南的冬天 ” 为题, 明确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西部,自古以来就有“泉城”之城, 清人 刘凤浩 咏湖有 “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 的名句。 它南有 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南临 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 285 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文章通过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
14、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语言准确生动, 表达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 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突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 新课标中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概括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语文课程的性质,3 其实质就是在人文精神熏陶中学习语文、感悟语文、欣赏语文,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和谐统一,其联结点就是语文教学的魂 “情”。而每一篇语文课文所选取的是生活中或大自然中典型的形象,都是
15、以语言为中介,以抽象的符号来呈现教学画面。从宽泛的意义上讲,每一篇课文它本身就是一部文学作品,文学与艺术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渊源,因而 语文教学的美育不仅能从“教美的语文”中获得,还应该在“美美地教语文”过程中体现。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都应以美为中心,以美育德,以美怡情,以美激智。正如李吉林老师指出的,“教学实践已表明,无数成功的教学,一切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也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心灵需要美的滋润,智慧需要美的激励,教学的高效需要美的推动。一句话,孩子的发展不能没有美”。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手段如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运用信息技术等来创设有利于学
16、生语文学习的情境。 “让艺术走进课堂, 走进语文教学”,情境创设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怎样使“让艺术走进语文教学”在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中具体化?参照李吉林老师总结的创设情境教学的 6 条途径,我作了如下的探索。 (一)生活再现情境 苏联作家尤邦达列夫说“当一个人打开书的时候,他可以仔细端详第二种生活,就像是看到一面镜子的深处。他惋惜、懊恼,他哭、他笑,他同情,他参与主人公的活动 书的影响在这里产生了。” 10 引导学生读书,就是在引领他们徜徉生活。生活再现情境一般都是为了帮助学生从生活的源泉中获取丰富的题材。生活的场景是广阔 的,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学校所处环境、时令季节特点,
17、把学生带入社会、大自然中,节选其中具有典型性的社会生活景象,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通过教师精炼、丰富的语言描绘,把鲜明的生活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亲切感知和体验,产生想象,营造课堂教学形象性、生活化的氛围。 七年级的学生都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一种急于追问的心理。 学习源自于疑问 , 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结合课文, 可以设计一个语文活动“的冬天” ,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 在 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 , 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时,最好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
18、,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 “ 看吧,我们冬服已上身了 , 操场上的榕树却迟迟不愿卸下绿衣裳。我们赞美南方可贵的冬绿 , 可老舍先生要咏颂 一个不一样的 冬天 。那是一个怎样的冬天呢?就 让我们随老舍先生 走进课文 吧! ” 寥寥数语,再配以多媒体投影出的多张展现济南冬天美景的图片, 如投石击水,激发 起 学生求知的浪花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听课,化“苦学”为“乐学”,这样有助于学生体 会到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独特喜爱之意。 而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创设悬疑式情境。 朱熹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1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一个好的问题情
19、境,能引发他们积极思考,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事先提出这样一个疑问:“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并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对大自然的感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是一个理想的 境界 温情的天气;整个济南被包围着,犹如一个安静的睡熟婴儿;小山穿上了花衣裳;城外的远山就如一幅水墨画;水澄清醒目: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幅温馨的画面就这样缓缓地出现在学生们眼前,学生独特的感官触摸着大自然抑或是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场景,都有着不一样的4
20、 观察和理解 ,并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心理品质的发展。 (二)实物演示情境 实体情境即以物体原型为主的情境 ,一般知识性课文涉及的物体学生倍感陌生,实物一出,学生便会幡然领悟。实物演示可以是 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 领略 的山川田野,风云雨雪,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 ; 也可以 在课堂出示实物、标本,如珊瑚、指南针、松果等。 由于一系列外在因素,在教授济南的冬天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将学生带到济南,不可能将真实的济南冬天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构筑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课文第 3 自然段这样写道: “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象些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
21、,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 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 教师采用科学课上干冰制造雪的方式制作一座小纸山,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现雪景覆盖下的小山独特的情境:在制作的矮松的树尖上撒上一些薄薄的“雪花”,样子秀美得就像一位戴着顶别致的白色工作帽 的日本护士 。 再用水粉颜料描绘 山坡上写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 , 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
22、将冬天和秋天的 枯草色彩 形象展现,就好像是穿了 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为了更好地表现出小山像是“忽然害了羞”,用小手电筒包裹不同的 彩纸照射到小山模型上,来表现出 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色彩的灵活运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突,深切体味老舍笔下济南冬天小山的秀气。 同样,讲授第 5 自然段济南的水就像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教师给每一位同学发一块小棱柱玻璃球,让学生仔细观察棱柱玻璃球在阳光照射下的美丽景象,再结合本篇课文中“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
23、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 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 蓝汪汪 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 黄草山 ,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 新课程 要求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交流和分享获得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之间愉快地交流、协作, 来品味济南冬天水的奇特景象。 (三)图画再现情境 课文本身就是有情有景,我们用图画的目的是使课文内容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图画再现使课文形象鲜明,符合学生对形象易于接受、 易于理解的认识
24、特点。不过,用图画再现情境,需要教师以语言加以指点、启发、描述,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让学生把画看“活”。同时语文课文的字里行间总是隐含着动人的画面,有景有境,有声有色,也渗透着美的感受。画图再现加上教师成功的描述,不仅引导了学生的认知活动,而且渲染了教学气氛,有利于师生间情感交流。 针对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采用录像切入法,播放十分钟的济南的冬天录像,录像的解说词就是课文,配上济南冬天不同景点的图片,给学生听觉、视觉的刺激,5 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感受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尤其在指 导学生品读课文第 1 自然段时,学生们可以分析把握 老舍先生以 “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
25、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 迹” 引发 学生 的想像,让 学生在 脑海中 自然而然地 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 感受 这画面中的 以“ 寒 ” 色衬托济南冬天的 “ 暖 ” 色;又以 “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 调动 学生们 的 画面 想像 感 ,使 学生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 明确 这幅画面中的 “ 暗 ” 色衬托济南冬天的 “ 明 ”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 “ 热 ” 色衬托济南冬天的 “ 温 ” 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 “ 以色赋形 ”的烘托
26、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也可以采用是图片切入法。在授课前,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一幅济南冬天全景图,画面上有山有水有人物。教师先指导学生读图看图,这样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在看图的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画,画面上画的是什么季节?通过哪些景物得知这一季节的?你能借助画面展示的景象,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一幅你心中的冬天景象吗?”学生描述之后,再打开课本对照,这就激发了学生 学习新课的兴趣,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写作技巧。也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之前,通过网络查找有关济南冬天的图景以及老舍先生的旧照,自主学习了解老舍先生写作意图和济南冬天独特的景
27、色,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能力”的要求。 (四)表演体会情境 长期的课堂教学习惯于把学生看作接纳的对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专心”听讲,思维活动无形中产生一种依赖和定式,学生成了单纯吸收的被动角色。学校教育远离社会生活,舍弃学生积累的经验。教师的主导作用被过度强化、夸大,从而造成一个教师掌握牵制整个集体而忽略学生 活动的现象。情境课程主张与儿童生活相连、相通,使学校呈现出贴近儿童的生机勃勃的生活场景。在优化教育、教学特定情境中,使学生的“有我之境”产生一种巨大的导引效应,通过角色的扮演、对白、情感交流,让教育教学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 李吉林老师指出,“角色的出现,使
28、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学习课文,或朗读复述,或报告见闻,或演示操作,或描绘表演,或主持裁决,都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 12 济南的冬天在分析济南的山这一小节,按照常规课程逐句讲解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单调,笼统地 以听听讲解、记记笔记应付了事。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文中说,“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引导学生了解 作者仍然从 山城 上方俯瞰, 交代了 济南的地理环境 和 冬天温晴的原因。 一个“ 特别 ” 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小摇篮 ” 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 小摇篮 ”
29、 的 “ 小 ” 正照应了小山的 “ 小 ”,“ 安静不动 ”其实 是写 婴儿的 神态, “ 低声 ”其实是写 慈母哼着摇篮曲的 声调 , 这两个修饰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如此温 馨的画面让学生能让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晴,了解作者为什么将济南的山比喻成小摇篮,为什们说是暖和的小山了。教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去感受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感情,并且安排男女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角色的出现,不仅仅是文本中人物、景色的模仿,也可以从文本整体来引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
30、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6 方式。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也是一篇游记文,可以采用“小导游”的体验 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能力,挖掘学生素质潜力。创设导游情境,教师可以做个示范: 尊敬的各位游客: 您好!欢迎来到风光秀丽的 “ 泉城 ” 济南观光游览,我 是本次带队的 导游员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城市,她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有 590 多万人口, 2600 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四季如春的昆明被誉为 “ 春城 ” ,有着北国风光的哈尔滨被誉为 “ 冰城 ”。 济南,因为有着众多的天然涌泉自古以来就被冠以 “
31、泉城 ” 的美誉,以其独特的泉水魅力享誉海内外。 文人墨客都说,“ 若到济南行乐处,城西泉上最关情 ” 。我们也知道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身处北方的济南却有着不一样的魅力。 就请您跟随我的脚步,走进这个充满齐鲁文化的老城吧! 教师采用用假想旅行的方式把学生带入温晴的济南,这样就会激起学生一游为快的欲望。老舍先生从纷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采用“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取景方法描绘济南的大地, 顺着 “ 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 这条主线,紧扣着 “ 山 ” 和 “ 水 ” ,作品接着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第二幅是血厚出晴图,第三幅是城乡水墨画,第四幅是
32、空灵的蓝水晶。而画城,不画它的东南西北,画的是冬天济南城的秀 美睡态;画山,不画它的上下左右,画的是阳光下、穿花衣裳的秀气模样;画水,不画它的冰冷凝固,画的则如一块空灵的蓝水晶;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画的则是和谐的人情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按范例进行小组间的合作讨论,例如介绍“小山摇篮图”:“现在,各位游客们,我们正站在老城边上一座山顶。您看,冬日的阳光多么美好,这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给人感觉如一位老人暖和安适地睡着。您在看看周围 ,此刻所站的地方就是其中的一座小山,所有小山把济南围成了一个圈儿,只有那个北边缺点口,这像不像小时婴儿睡的小摇篮?看看远处 的水,近处的山草,您的
33、心里一定是暖和、欣喜。怪不得,济南的人们在冬天脸上总是含笑啊!好了,请再跟随我的脚步,向山下走去,领略济南冬天其他独特的风景吧。”这样特殊的情境创设是为了鼓励学生在认真学习本篇课文的基础上,借鉴文中优美的句子写写导游词,扮演一位导游介绍你眼中的济南冬天,带领其他同学一同浏览不一样的风景。学生们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定乐于团队合作交流,更好地在教师所营造情境中把握对文本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五)语言描述情境 以上五种途径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而在情境教学中,直观手段必须与语 言描述相结合,才能把学生带入情境。因此,教师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讲述教学内容,以情激情,创设教学
34、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通过语言 的意义、声调、形象、感情色彩激起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想象活动,从而体验情境 。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随笔性的散文,作者的情感把握可以从多角度、多元化来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在分析课文或者导入课文时利用学生自我创造性和好奇心激发他们讨论更多的问题,教师既然创设了课堂教学情境,自然要合理利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例如导入课文时可以采用优美的语言开门见山: 著名法国雕塑家罗丹曾 说:“美是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13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美到处都是,当然,大自然的美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也不同于充满青春活力的人体
35、美,然而大自然的美又似乎融合了所有美,尤其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情文并茂、描写季节特色的散文,来领略祖国大自然的美景。 7 导入课文的时候还可以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方式,比如 中国传统诗词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情境 , 运用与课文相关的诗词做铺垫, 采用朗读或者诵读的 方式 创设一种 诗意 的情境 ,能 最快 地 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 春, 大家感受到了春天朝气蓬勃,鸟语花香,老人小孩都那么地富有青春活力。大家都喜欢春天,可有人却要大胆地说:“我喜欢冬天。”同学们,你们的知识宝库里有这样的大胆告白
36、吗?不妨说出来。 优美的文章需要学生的感情去体验 , 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 冬天 的诗。上课时我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的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在老师的提示下, 冬景 仿佛一幅幅的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通过诗句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们进入了 冬天的环境中 , 自然能够较好 理解课文。 济南的冬天作为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其语言文字富有独特的韵味,而品味优美的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 济南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这样美的形象如何画出 ?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7、第 5 自然段:“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 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不难发现 作者舍弃了济南冬水的种种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鲜明形象,在鲜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 围绕 一连串 的 五个 “ 绿 ” 字,不仅让人 自然联想到滋养出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 怪不得,作者 用了全篇最鲜亮
38、明丽的色彩给泉城留下了一个倩影 :“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古语说的“读书百遍其 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不单让学生把握文字表层的含义,更要深入挖掘文本所表现的情感,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逐步培养学生将自我情感转移到教材中的对象。情感体验的加深,有利于认知活动的提高,推动整个教学过程的行进。 (六)音乐渲染情境 情境的创设,其独特之处在于通过人为创设情境或优选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以特有的旋律、节
39、奏,塑造出音乐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古代的哲学 家认为音乐的陶冶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标准、审美情趣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此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董仲舒认为,人的性情“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音乐来渲染情境是一种理想的手段。 因此,在教授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事先准备好适合济南的冬天的背景音乐,如班得瑞的初雪或者石进的夜的钢琴曲等轻音乐。在抒情优美的轻音乐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济南冬天别样的风景 温晴的天气,暖暖的阳光下小山那么地安静,就像睡在小摇篮的婴儿一样讨人喜欢;山上的小雪好像随着舒缓的音乐翩然起 舞,一片一片地飘洒,不一会儿给整座小山穿上了一
40、件花衣裳,在夕阳的照射下越发显得动人;济南老城著名的泉水,如蓝水晶般空灵、神秘,澄清的水滋养着世间的绿色,到处蓬勃的生8 机,到处洋溢着绿的精神。教师精心营造的这样一个舒适淡雅的世外桃源,既让学生在理解文本上有了视听享受,同时又是对他们内在修养的提升,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一种“未见其身先闻其声”的感觉,在情境交融的氛围中接受了别样的教学。 综上所述, 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实验体验法、游戏法等,但课堂情境是变动不定的,因为教材内容、学生、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等都是发展 变动,没有固定状态的。因此,创设教学情境,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用各种方法甚至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设置。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个
41、教师智慧、能力等素养的体现,是教师长期积累和实践的成果。只有长期积累,勇于探索和实践,善于发现和运用,在教学活动中才会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本文对情境教学的阐述只是一个初步的研究。情境教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有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但还存在不足:在情境教学实施策略方面,对实施情境教学的应用型方法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比如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情境模式的转变,师生互动效率不 高和情境的创设难以把握等。对于这些问题,笔者希冀在未来的教师生涯中继续进行探索。 注释: 1 李吉林 .情境教育实验与研究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2.23 2 刘勰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研究 .北京:北
42、京大学出版社 .2010.9 3 王国维 .人间词话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6 4 李吉林 .情境教育实验与研究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2.26 5 捷克 夸美纽斯 . 傅任敢译 .大教学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7.14 6 赞科夫 .教学论与生活 .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 .2001.21 7 李吉林 .情境教育实验与研究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2.290 8 杨伯峻 .论语译注 .北京:中华书局 .2007.53 9 李吉林 .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72 10 陈敬咏 .邦达列夫创作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98 11 童雪 .语录四种 .上海:崇文书局 .2004.265 12 李吉林 .李吉林文集卷一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55 13 李吉林 .情境教育实验与研究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