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新版电视剧《三国》人名读音探析.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9323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新版电视剧《三国》人名读音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新版电视剧《三国》人名读音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新版电视剧《三国》人名读音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新版电视剧《三国》人名读音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新版电视剧《三国》人名读音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新版电视剧三国人名读音探析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摘 要 三国演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而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第二次社会分裂、多个政 权对峙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上古音与中古音之交界时期,因此,对这一时期出现的语词的古音,其判定标准存在一定争议。例如,三国演义中提到的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的名字,受其古音影响,今音究竟该怎么读,就存在着一些争议。新版电视连续剧三国在剧中人物姓氏读音上缺乏考据,出现了一些姓氏读音欠妥现象。如“曹操”的“操”、“钟繇”的“繇”、“韩遂”的“遂”、“

2、许褚”的“褚”、“周处”的“处”等。 关键字 新版电视剧三国;读音;人名;上古音;中古音 Pronunciation correction for Names in TV Series Three Kindoms- new version Abstract:Three Kingdoms is one of Chinas “four famous” and the historica lnovels of the classic.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a special period of confrontation over political power i

3、n Chinese history ,is occurred to second social division .This period is also the the junction time of Middle sound period and Archaic sound period in ancient china.So,the words of this period about the ancient sound have some certain disputes.For example, by the effect of its ancient sound,how the

4、modern pronunciation of a Chinese character should be read ?The answer is controversial. TV Series Three Kindoms- new version in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characters lack of textual names, there have been some defect in the phenomenon of name pronunciation.Such as “Cao(操 )”of“Caocao(曹操 )” “Yao(繇 )”of

5、 “Zhongyao(钟繇 )”、 “Sui(遂 )”of“Hansui(韩遂 )”、 “Zhu(褚 )” of“Xuzhu(许褚 )”、 “Chu(处 )”of“Zhouchu(周处 )”,and so on. Key words: Three Kindoms-new version Pronunciation name Middle sound period Archaic sound period 1 引 言 四声,汉语字音的声调。古汉语字音的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总称“四声”。南史陆厥传:“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沉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

6、腰、鹤膝。” 1新唐书权德舆传:“ 德舆生三岁,知变四声。” 2 罗常培 汉语音韵学导论:“以平上去入为四声,自齐梁之际始。” 3 宋人称隋朝陆法言切韵以前汉语音韵为古音,对切韵以后各韵书称今音而言。现称前者为上古音。隋、唐、宋语音为中古音,统称古音。 杨树达 古声韵讨论集序:“峻既遵余教,益以师授,遂於古音颇有省悟。” 4 今天的古代音韵,大体可以分为上古(先秦两汉)、中古(魏晋至唐宋)、近古(元明清)三个时期。由此可见三国时期正处于上古音与中古音的交界时期,上古音以先秦两汉韵文、谐声字、重文、异文、假借、古书注音、声训等为研究材料;中古音主要以隋陆法言切韵(宋广韵的前身)为研究材料;中古音

7、系的声调,体现为四声和平仄。由此,我主要以广韵为主要查阅的辞书,辅以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唐韵、切韵及其音韵学知识参考各类文献原文,联系新版 三国电视剧读音原话,以探究三国时期姓氏读音为切入点来探究三国时期的音韵特点。梁书沈约传 :“周舍答梁武帝萧衍天子圣哲 暗合平、上、去、入四声。 ” 5 广韵久已散佚,但根据陆续发现的残本及该书的增订本广韵可以看出它的轮廓。全书按韵目编排,而韵又按声编排,因此一部切韵,可以分为平、上、去、入四部分。再参考现代方言材料,不难得出结论,中古汉语即有这四个声调。至于具体调值,现已难于确考。唐代处忠和尚元和韵谱:“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急而促。”顾

8、炎武音论认为:“上古几乎 没有声调差别。” 6段玉裁六书音均表:“认为上古有平、上、入三声,但无去声,去声备于魏晋” 7 。王念孙古韵谱、江有浩唐韵四声正断定:“古实有四声”,且古四声有严格区分。” 8 黄侃音略:“上古只有平、入二声。” 9 王力汉语史稿认为:“上古声调在分平、入两大类的前提下,平声又分长平 (即中古平声 )、短平 (即中古上声 );入声又分长入 (中古已变去声 )、短入 (中古仍为入声 )。” 10 音形义自古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音韵学与训诂学的结合为我们研究三国时期姓氏读音带来了方便、提供了依据。 段玉裁说:“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

9、其音,因音以得其义。治经莫重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 11 王念孙说:“窃以训诂之旨,本于声音。故有声同字异,声近义同;虽或类聚群分,实亦同条共贯。今则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 12 戴震在转语二十章序中亦说:“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以义正之。” 13白虎通姓名曰 :“人必有名何 ?所以吐情自纪,尊事人者也。” 14 作为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标志,命“名”之初自然要考虑“吐情自纪”和“尊事人者”。左传桓公六年 载申糯论述的五种命名原则,其文曰 :“名有五 :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 15 王引之在春秋名字解诂

10、中概括了春秋时期名与字的五种关系 :“一曰同训,予字子我,常字子恒之属是也 :二曰对文,没字子明,堰字子犯之属 ;三曰连类,括字子容,侧字子反之属是也 ;四曰指实,丹字子革,启字子间之属是也 ;五曰辨物,针字子车,鳍字子鱼之属是也。” 16 萧遥天在王引之基础上又增加了六种,将古人名与字的关系归纳为十一种 :“一是同义互训,互为训释,如诸葛亮字孔明,法 正字孝直,亮与明,正与直,都是互训释的 ;二是反义相对,如韩愈字退之,徐退字进之 ;三是连义推想,如关羽字云长,萧鉴字宣彻,由羽而推想到云,由镜2 鉴而推想到明彻 ;四是连义指实,如黄清芬字菊田,卢见曾字抱孙,由清芬之气而想到清芬的实体菊田,由

11、思见曾孙而指出抱孙的实事 ;五是辨物统类,如范泰衡字宗山,李淡字景珍,泰、衡为山类,瑛是珍物一类 ;六是原名加辞,如谢安字安石,谢重字子重 ;七是取干支五行的关系,如郑石癸字甲父,天干相合,郑印癸字子酉,天干地支相配 ;八是形体离合,如宋玫字文玉,卢文昭字召弓 ;九是名字增省,如叶堤字子 是,顾媚字眉生 ;十是运用典故,有照抄经典诗文成语者,如魏哲字知人,本“知人则哲”有照抄经典诗文的成文,如薛玉壶字冰心,本“一片冰心在玉壶”,字面有增省者,如陈鹤龄字鸣九,取于“鹤鸣九皋” ;十一是表明仰慕,如顾祖禹字景范,名直取仰慕者,字作注释,名字皆表白仰慕者为谁。” 17 这几种命名原则体现了人的名字与

12、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语义的角度把握人名中蕴含的生命特质,从另一个角度帮助我们审视当时的名字读音,揭开历史的面纱。同时名字是受多种文化因素浸染的,名字又代表了长辈对后辈的厚望与期许,如 三国志王 传中有一段讲述了王 替儿子取名的故事,其中大费周折、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字里行间体现了一个长辈想用名字警戒后辈的拳拳之心。同时,伦理学说、道德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儒家思想对于伦理学说讲得最多,且在中国古代社会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国时期也不例外。从三纲到五伦,从克己复礼为仁到仁义礼智信五常,这些纲常名教时时制约着人们的言行,以至汉代举士有贤良方正、经明行修、孝廉等科

13、,均以道德标准来衡量人才。 对于三国时期的音韵研究,其主要的研究人物及其作者有吉常宏父子的古人名字解诂、萧遥天 中国人名研究等,另王引之的春秋名字解话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是专门研究三国时期人物姓氏读音的参考文献较少,尔偶有提到的更多的是浅尝辄止,或者比较分散。国外尤其是日本不乏对三国演义的研究,但是多停留在文学、政治、游戏等层面,缺少对三国时期音韵学的研究。在此篇论文当中,我参考了很多具有高价值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所学,选取了新版电视连续剧三国中误读或有争议的人名读音,运用音韵学知识、训诂学、历史学、伦理学和古人取名与字的原则与历史依据、四声别义、音义互推等的相关知识初步探究了这几个比较有争

14、议的姓氏读音 的历史原貌。 一、曹操的“操” 对于“曹操”二字,新版三国中演员的念法各不相同:例如第一集曹操跟向所有公卿大臣都通报过信的小太监说:“小公公,我都等你半天了,你就没有什么信儿要传给我吗?你刚刚对所有人都窃窃私语了一番却为何不对我说呢?你是瞧不起我曹操(此处念为平声)吗?”同时第一集 曹操对袁太傅说:“今日可是司徒王大人的寿诞吗?你说那个替司徒大人传话的小黄门为什么吧你们都请了去,单单没有请我曹操(此处念为轻声)呢?要知道我是最敬重你们这些先朝旧臣了,尤其是司徒王大人”第六十三集张永年卖主献地图中张永年对刘备说:“我以为曹操(此处念为第四声)才是天下雄主,今日才知皇叔才是盖世英雄啊

15、!皇叔兵锋所向,曹贼束手,大汉天下早晚必归皇叔!”第六十二集中张飞提起曹操时称曹操的操为轻声,接近于 co。那么“曹操”的“操”究竟该怎么读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呢?目前学界对此是有争议的。 (一)赞成:“ co”的读法 持此观点的有湖北大学的朱绍臣、宋本广韵等。他们认 为: 湖北大学的朱绍臣认为: “第一种,就姓名来说,赞成读操 co这种念法不符合普通话的一般习惯,也不符台全国各方言 (包话北方话在内 )的惯例。即使是在北 京口语里,也只3 限于这么一个名字。因此,应当按照通行的念法,确定读音的原则是,每个字 (音节 )都重读:co,曹操也不献例外。第二种,实行两个曹操以。一对一的政策 :作为

16、正面历史人物的曹操,应重读曹操: co。按前面说的第一种意见发音 ;但是当谈到三国演义和传统戏曲中的典型人物时,依照北京口语里带轻声的念法: co,从而表示轻蔑的语气例如说曹操,曹操就到。对此,我们应该更赞成第一种意见。” 18 根据宋本广韵卷四十五:“操,操持。七刀又七到切。为下平声。” 19 (二)赞成:“ co”的读法 持此观点的有主要有清代许慎说文解字和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他们认为: 说文解字卷十二:“手部:操,把持也。从手喿( zo)声。七刀切。” 20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把持也。把者,握也。操重读之曰节操,曰琴操。皆去声。从手。喿声。七刀切。二部。” 21 根据四声别义这一

17、语法规则,曹操的操应该读作去声,读去声时为名词,如:汉书 张汤传 “汤客田甲,虽贾人,有贤操( co)” 22 读平声时为动词,又如:左传襄三十一年:“犹未能操( co)刀而使割也。” 23 此处念 为平声为名词。王筠说文句读指出“动静异读,已萌芽于汉。” 24 而三国时期始于东汉末年,这一规则用在此处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笔者认为:首先,古代的姓名字号有着一定的文化与历史内涵,特别是名和字之间存在有很大的渊源,通常被称为互训。字是名的补充解释,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叫做“表字”名与字含义大都有联系,如苏轼字子瞻,轼是车前横木,乘车人可凭轼瞻望,又如赵云字子龙取云从龙之义。同理,曹操,字孟德。而“

18、操”:操守、志节,鹃冠子道端 :“夫仁者,君之操也 ;义者,君之行也 :忠者,君之政也 ;信者,君之教也 ;圣人 者,君之师傅也。” 25 吕不韦吕氏春秋任数:“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 26 王充论衡知实:“欲观隐者之操。” 27 汉书张汤传 :“汤客田甲虽贾人,有贤操。颜师古 :“操谓所执持之志行也。” 28德,操守,德行。论语 .述而 :“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9 荀子不苟 :“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 30 名“操”字“德”义相呼应。孟义为勉力:勉晋(勉力求进)又广韵:“勉也。” 31 班固幽通赋:盍孟晋以迨群,辰倏忽其不再。注:孟晋 ,

19、勉进也。又大也。” 32 管子任法篇:“高言孟行,以过其情”。 33 所以孟德即勉德与操字相关联。根据萧遥天的中国人名研究曹操的名与字之间的关联应为同义互训,即王引之在春秋名字解诂中所述同训。亦即左传桓公六年所载申糯论述的五种命名原则中的“信”。 同时,伦理学说、道德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儒家思想对于伦理学说讲得最多,且在中国古代社会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国时期也不例外。从三纲到五伦,从克己复礼为仁到仁义礼智信五常,这些纲常名教时时制约着人们的言行,以至汉代举士有贤良方 正、经明行修、孝廉等科,均以道德标准来衡量人才。曹操在东汉末年亦是举孝廉出仕,其时代的道德标准影响着人们的取

20、名,而名字多是长辈所命,体现了良好的希冀与祝愿。在此,曹操字孟德就是生动鲜明的体现。不论是从名与字的关联还是从伦理道德观念上体现的时代特性上看,都符合 co 音的标准。故“曹操”的“操”应读 co。 二、钟繇的“繇” 钟繇这一人物在新版三国精简的戏份中较少,但在第五十八集中曹孟德大宴铜雀台中由司马懿分别展示完二公子曹丕和四公子曹植的作品后,曹操见钟繇作揖,便对他说:“钟繇(此处念作 yu),你有什么 话说?”而外界也有声音说应该念作: yo。那么,“钟繇”的4 “繇”究竟该怎么读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呢?目前学界对此是有争议的。 (一 )赞成:“ yo”的读法 赞成繇: yo 的读音的有:康熙字

21、典、民国学者李详世说新语笺释稿、姚范援鹑堂笔记等。 广韵卷四十一:“于由也。喜也。诗云我歌且繇。” 34 康熙字典未集中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竝馀招切,音遥。说文作 ,随从也。徐铉曰今俗从 。又书禹贡厥草惟繇。传 :茂也。释文:抽也。前汉古今人表咎繇,即皋陶 。又与谣同。前汉高帝纪注师古曰:繇,读与徭同。古通用。又文帝纪省繇费以便民。又与陶同。” 35 世说新语排调:“司马昭, (生前未称帝,其子司马炎篡魏建晋后,追尊为文帝 )与二陈 (指陈蓦、陈泰 )共车,过唤钟会 (钟繇次子 )同载,即驶车委去。比出,已远。既至, (文帝 )因嘲之日 :与人期行,何以迟迟 ?望卿遥遥不至。会答曰 :矫然懿

22、实,何以同群 ?帝复问会 :皋拜何如人 ? (会 )答曰 :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 36 陈蓦的父亲的名为矫,晋文帝的父亲即司马懿,陈泰的祖父名为寔 ,“寔”同“实”,父亲名群。这里的“矫然懿实,何以同群”,隐含着陈蓦之父、司马昭之父以及陈泰祖父和父亲的名字,其中有隐含、反讽的意味。古人对于名字避讳,大至国讳,小至家讳。因父亲的名讳与人逗趣,经常有之(当然不能直白地表述,否则则违反家讳,有不尊敬的意味在里面)。钟会是钟繇的少子,晋文帝司马昭,其父即为司马懿,按照古代对尊长之名应避讳德社会约定,这里,他们每人故意将对方父亲的名字同音字相谑。晋文帝用“遥遥不至”来戏钟会,从这

23、里可以看出,钟会的父亲钟繇的“繇”字与“遥”同音,所以应该读作: yo。 民国学者李 详在他的世说新语笺释稿中说 :“钟会父繇,魏时自音“遥”,非如今时音“由”也。”礼檀弓 :“咏斯犹。郑注 :犹,当为摇声之误,秦人犹、摇声相近。” 37 清姚范援鹑堂笔记卷十说 :“盖旧读繇为遥,用钟会父亲 (钟繇 )的名字为戏,现在都读作“由”音。” 38 (二)赞成:“ yu”的读法 赞成繇: yu 的读音的有:康熙字典、吉常宏父子编著的古人名字解诂等。 康熙字典:“集韵韵会夷周切,竝音由。与由同。易坤卦其所繇来者,渐矣。左传昭二十六年繇朐汰辀,匕入者三寸 。注:繇,过也。前汉文帝记列侯亦无繇教训其民。注

24、:师古曰:繇,读与由同。又与猷同。尔雅释诂繇,道也。疏:小雅巧言云:秩秩大猷。猷繇音义同。又与犹同。尔雅释诂繇,喜也。注:礼记曰: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即繇也,古今字耳。 又与悠同。前汉韦贤传犬马繇繇。注:师古曰:繇与悠同。悠悠,行貌。又与游同。前汉班固敘传陆子优繇。按文选作优游。” 39 当代学者吉常宏、吉发涵父子编著的古人名字解诂 40 一书,从“钟繇”这个人名与字的关联上作了深人的考证,从而得出 “繇”字的另一个读音。钟繇,字元常。释名释兵 :“常,九旗之名,日月为常,画日月于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 繇”“常”义近,故以“常”应“繇”吉先生认为:“钟繇的“繇”通“游”。“

25、游”是指族旗上的飘带,而“常”是指画有日月的旗帜。钟繇的名和字都与旗相关,因此 “繇”字应读“游” (yu)。” 41 笔者认为:钟繇,名繇,字元常。“繇”是一个多音字,如果读作“ yo(遥)”时,意义为“花草盛貌”的意思 42 。其“名”与“字”出自老子:“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5 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 。河上公注曰:“芸芸者,华叶盛。” 43 句,取“万物繁盛循环恒久不易”之义。于是可知,“繇”的义与“芸芸”之义相符合。也符合萧遥天所归纳的古人取名成语贯串的原则。可以说,他的“字”是对“名”的相辅。因而名“繇”与字“元常”有着意义上的关联。若读“ yu(游)”时,则与“字”的意义没

26、有多大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钟繇与皋陶(即咎繇)同名,符合古人景慕古昔圣贤的寓意。如汉代司马相如崇敬蔺相如的为人便直接用他的名字。钟繇与咎繇也是一样的道理。对于当代学者吉常宏、吉发涵父子关于钟繇名字与旗帜有关的观点,我认为还有些 疏漏。战旗的种类,据周礼大司马、司常所载:“战旗主要有常、旂、旗、旐、旌等。天子之旗叫做“常”。縿纯朱色(深红),画日月,杆高九仞(古有以尺代仞之制,车上建旗,高九仞实际即高九尺),十二斿。诸侯所使用的旗叫做“旂”。縿纯赤色(浅红),画交龙。诸侯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之分,斿数有差。上公有九斿,侯伯七斿 ,子男五斿,杆高七仞。军吏所使用的旗叫做“旗”。縿白色画熊

27、虎。从军将至伍长都称军吏,尊卑悬殊。其级别用颜色、斿数、杆高来区分。斿数、杆高亦按爵级而有别。” 44 由此可见,古代对于战旗的分类还 是极为讲究的各个级别从天子到卒士的旗帜都有尊卑与贵贱之分,这也与古代纲常理论相符合,两位学者的也从古人取姓与名的关系的角度来论述,取“常”旗帜的本意,其说理论证比较严密,但似与封建纲常相违背。而汉朝,包括处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尊纲常礼教甚深,同样从伦理的角度来说欠妥。名字是一个人完整的代名词,寄予着长辈期许与厚望,而以旗为名则较为少见。至于据此推断,钟繇的“繇”应读作“ yo(遥)”,不能读“ yu(游)。 三、韩遂的“遂” 对于“韩遂”的“遂”字新版三国演员

28、均读作:“ su”:三国第六十集马孟起兴兵报父仇中马腾对韩遂说:“我今日就上表谢恩并禀报朝廷,说你韩遂(此处念为 su)为得封赏,妒恨在心不服我的调度而后你又上表说我马腾屠戮羌人,引起民变请朝廷下旨罢掉我的官职推荐马超统领各部而后我再上表说你韩遂勾结马超策动兵变,阴谋夺权要求朝廷罢你的官再后你有上表说我率军攻打你的城池数日之内你我连上数表,一表比一表危急,到那时曹操一定以为西凉大乱了,哈哈哈”。六十二集曹孟德抹书间韩遂:一小卒入帐禀报军情:“报 禀丞相:韩遂率五万西凉军赶到与马超合并一处。”曹操与通报的小兵的扮演着均称呼韩遂为韩遂( su) 那么“韩遂”的“遂”究竟该怎么读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

29、呢?目前学界对此的看法基本一致,皆认为应读作: su。持此观点的有: 说文解字:“遂,亾(即亡)也。从辵 ( su)声。“ ”,古文遂。徐醉切。广韵:达也。进也。成也。安也。止也。往也。从志也。按皆引伸之义也。从辵。 声。徐醉切。十五部。” 45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竝徐醉切,音穟( su)。广韵达也。礼月令庆赐遂行,毋有不当。注 :言通达施行,使之周徧也。前汉王陵传上佐天子理阴阳,下遂万物之 宜。又进也。易大壯不能退,不能遂。书仲虺之诰显忠遂良。注 :良则進之也。又成也,从志也。礼月令百事乃遂。诗卫风言既遂矣。又称也。前汉陈平传吾闻先生事魏不遂。又尽也。礼曲礼有后入者,阖而勿遂。注

30、 :遂,阖之尽也。此,又充备也。礼乡饮酒義节文終遂焉。” 46 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相应的解释为:“顺利地完成 ;成功。如:上无乏用 ,(仲秋之月)百事乃遂。(礼记月令)注 :言通达施行,使之周徧也。四者无一遂。 (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令遂前功。 (后汉书班超传 )介 子推之从晋公子 ,既反国而隐焉 ,又范君之所有6 志而不遂者也。 (明 顾炎武复庵记 )。 ” 47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亡也。” 48 此处为本意。 笔者亦认为应读作 :su音,而非本意“亡”之遂( su)音。根据现代汉语的读法应为 su,因为当“遂”意思为“半生不遂”时才称作 su。古代注释家亦认为 su这一种读法最为

31、贴切。文,亦谓文才、才华。说文解字 :“约,缠束也。从糸勺声。于略切。” 49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50 :缠束也。束者,缚也。引申为俭约。从糸。勺声。于略切。二部。说文解字 注约,节也。一曰美也 后引申可为简要。如:读书一事 ,要由博而返之约 ,总以心得为主。(儒林外史)。古代汉语词典中合适的意思为: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此,遂,又充备也 ,如:礼乡饮酒義节文終遂焉。此一意义比较贴切。而屈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51 大意是:他(屈原)的文章完备,言语含蓄,志向高洁,品行端正。韩遂,字文约。根据古人取名与字之间的联系我们可知“遂”之“达(完备)”、

32、“美”、“进”、“成”、“安”之义与在“文约”之义相关联,根据连义推想这一原则(如关羽字云长,萧鉴字宣彻,由羽而推想到云,由镜鉴而推想到明彻符合古人取名与字之间的关联为其文笔才华,美好成功)并由韩遂字文约我们可知韩遂的遂读音为: su。 四、许褚的“褚” 许褚为三国时期魏国曹操的爱将,一辈子对曹操忠心耿耿。在新版三国电视剧第三十集曹孟德辽西战乌桓中许褚义愤砍下酒后辱骂曹操的许攸的头颅向曹操请罪。大堂之上曹操问许褚:“许褚,你又闯祸了?”“许攸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主公我令他住口这小子竟然把头伸过来让我砍他如果我不砍他我就成他孙子了”曹操大怒:“说得好把许攸给我推出去斩首示众 ”曹丕求情道:“许褚他

33、久经沙场屡立战功啊父亲饶恕他吧。”荀彧说道:“禀丞相,许褚他确实有罪但许攸在城关前狂妄叫嚣在下也是亲耳听到的确辱丞相太甚”第六十一集 许仲康裸衣斗马超:“许褚,我何惧你,因坐骑乏力你我皆回营换马再战三百回合,你敢吗?”曹操见状对身边士卒说:“快,给许褚备好坐骑。”以上剧集中三国演员众口一词认为许褚的褚应读为: ch第十集假受禅吕布诛董卓:许褚对曹操说:许褚 (此处念成了 zh)愿率精兵五万,取刘备、吕布首级。这一集中演员皆念为:那么究竟该怎么读才能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呢?目前学界对此 是有争议的。 (一)赞成:“ ch”的读法 赞成: ch的读法的有:宋本广韵、说文解字等。 康熙字典:“丑吕切,

34、音楮 (ch)。又姓。潜夫论:褚师氏,皆郑姬姓也。通志氏族略褚氏即褚师氏,汉梁相褚大,元成间有褚先生少孙, 竝 以儒学称。” 52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53 :“褚,卒也。从衣者声。一曰制衣。丑吕切。” 宋本广韵 54 :装衣。而“禇”(衣字旁):姓出河南本自殷后宋公子石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也。又张吕切。我们要区别这两个 ch。 (二)赞成:“ zh”的读法 赞成 zh的读法的有:康熙字典、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吉常宏古人名字解诂等。 康熙字典申集下:“唐韵张吕切集韵展吕切,竝音貯。裝衣也。” 55类篇:囊也。前汉南粤王赵佗传: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遗王。师古曰

35、:以绵装衣曰褚。又蓄也。左传襄三十年取我衣冠而褚之。又覆棺之物。礼檀弓褚幕丹质。注:以丹幕为褚。一曰装也。裝各本作制。误。今依玉篇,广韵正。左传。郑贾人將置荀罃褚中以出。此谓衣装也。凡装绵曰著。 7 贾谊弔 屈原赋:“宝康瓠。又与穅通。说文穅或省作康。又与漮通。尔雅释诂漮,虛也。诗小雅酌彼康爵。箋:康,空也。漮康音义同。” 56 吉常宏古人名字解诂:“许褚 (zh),字仲康。汉书南粤王赵佗传 58 :上褚 (zh)五十衣,中褚 (zh)三十衣,下褚 (zh)二十衣,遗 (wi)王。颜师古注:以绵装衣曰褚 (zh)。上中下者,绵之多少厚薄之差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9 :斡弃周鼎兮宝康瓠。司马贞

36、索隐:康,空也。衣中空始可褚 (zh)绵。又,装绵则实,应以康, 反义相协。” 57 (三)赞成:“ zh”的读法 赞成:“ zh”的读法的有: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等。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60 :“卒也。方言云。卒或谓之褚是也。郭云。言衣赤褚。音赭。从衣。者声。丑吕切。五部。卒,兵卒。许慎说文解字衣部:褚,卒也。又集韵止野切,音者。衣赤也。扬子方言卒谓之褚。” 笔者认为,许褚,字仲康。按 :褚,储存。左传襄公三十年 :“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 :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 ,杜预注 :褚,畜也。 61 ”康,丰足 。诗周颂臣工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高亨注 :康

37、年,即丰年。” 62 仲为排行字。因储存而丰足,因丰足而又储藏,名“褚”字“仲康”,义相补充。根据古代姓氏名与字有内在联系的规律,我们这样推测:“仲康”上字声纽为端纽,下字韵部为阳部;“褚”古属端纽鱼部,鱼部阳部为对转关系。可见“仲康”合音与“褚”近。因此,许褚之“褚”当读“ zh”,吉常宏先生的说法可从。 五、周处的“处” 周处虽然在新版三国精简的剧情中中没有出现过,但是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姓名的读法极易误读,故笔者也将其列出。 (一) 赞成:“ ch”的读法 赞成:“ ch”的读法的有:宋本广韵、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青海师专的朱积孝等。 宋本广韵七三上:“上声 ,语部。居也,制也,

38、留也,定也,说文又作処,” 63 朱积孝青海师专学报:“周处字子隐,处字不读作处所的处 (ch),而应读作处置的处 (ch),即隐退,这才与“子隐”的隐意义相关。” 64 根据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处的本意为暂时停下来,停止。这里引申为形容词词性:定 ,常。读上声。如:吕氏春秋诬徒:喜怒无处。注 :处 ,常也。 ” 65 (二)赞成:“ ch”的读法 赞成:“ ch”的读法的有:康熙字典等。 康熙字典 :“广韵昌据切。所也。诗邶风爰居爰处,爰丧其马。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竝居御切,音锯。鲁语五 刑 三次。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也。又集韵居御切。通据。人名,齐有梁丘处。又通杵。公羊传僖十二年

39、陈侯处臼卒。注:左传作杵臼。说文作処。 ” 66 Ch的读音多见于现代汉语中如:地方:处处。处所。点,部分:长处。好处。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处。筹处。 笔者 认为,周处的处应读为 (ch)。周处字子隐。“处”为会意字,金文的处字,状似一个头戴皮冠在凳子上坐着的人。“处”即“處”的古字 ,于六书为会意。金文加声旁“虍”变成了形声字。本义 :中止 ;停止,如:日月不恒处 ,人生忽若离。(三国 魏 曹植浮萍篇);8 処 ,止也。得几而止。(说文) 67 ;君子之道 ,或出或处。(易系辞上)处者处。 说文解字卷十四 :“隐,蔽也。从 声。于谨切。注: ,古文。” 68说文解字注:“蔽

40、也“ 69 。艸部曰。蔽茀,小皃也。小则不可见。故隐之训曰蔽。若孟子隐几字则当 为 。部曰。 ,有所据也。从 。 声。于谨切。十三部。戌集中:隐唐韵正韵于谨切集韵韵会倚谨切, 竝 音隐。尔雅释诂隐,微也。注:微谓逃藏也。易乾卦龙德而隐者也。又礼礼运大道既隐。注:隐尤去也。又说文蔽也。玉篇匿也。论语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礼檀弓事亲有隐而无犯。鲁语 刑 五而已,无有隐者,隐乃讳也。” 根据古人取名与字的“连义推想”原则 70 ,如关羽字云长,萧鉴字宣彻,由羽而推想到云,由镜鉴而推想到明彻 ;周处字子隐。由居住推想到隐者隐居,故周处的处应念为 : ch。 注释 : 1唐 李延寿 .南史 .湖南 :岳

41、麓书社 . 1980:121 2宋 宋祁,欧阳修等 .新唐书 .第二版 .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社 . 1975:147 3罗常培,刘复,钱玄同等 .汉语音韵学导论 .北京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9:12 4杨树达辑录 .古声韵讨论集 .北京:北平好望书店出版 1933:11 12 5唐 姚思廉 .梁书 .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 .1975: 2 3 6清 顾炎武 .音学五书 .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8: 110 111 711 清 段玉裁 .六书音均 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520,522 8清 江有浩 .唐韵四声正 .上海:仓圣明智大学出版社 .1785: 13

42、9黄侃 .音略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273 275 10王力 .汉语史稿 .第二版 .北京:中华书局 .2003: 219 12清 王念孙 .古韵谱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237 245 13清 戴震 .戴震集 .第二版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23 25 14季乃礼 .白虎通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4 152328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修订本) .第三版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1736,45,455 16清 王引之 .春秋名字解话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2000:32 1770萧遥天 .中国人名研

43、究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07:121,124 18朱绍臣 .一个“曹操还是两个“曹操” ? 关于作为姓名读音的意见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公科学版 ).1988.(2).3 5 1931333463宋 陈 彭 年等 .宋 本 广韵 永 禄 本韵 镜 .南 京: 江苏 教 育出 版社 .2002:23, 46,37,31,58 2045496768东汉 五代 徐铉校 .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 2004: 21,39,52,19 2148505960646669 清 段玉裁 . 第二版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社 .1988:121,30, 23,20,486,78,7

44、8,90 223358唐 颜师古注 .汉书 .北京 :中华书局 ,962.3540,234 24清 王筠 .说文解字句读 .北京:中华书局 .1988: 563 252627283042475065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1123, 678,890,678,777,543,353,433,264 29杨伯峻译注 .论语译注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72 323334何凌霞 .三国志专名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 . 古代汉语研究学院 . 2009: 27 29,44,56 35394654刘书玉等 .康熙字典 .广东:同文书局 .1997: 111 121,32,65 3666陈天玄等 .世说新语文学精释本 .北京:京华出版社 .2009:256,4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