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聊斋志异》中的情痴形象.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99352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聊斋志异》中的情痴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聊斋志异》中的情痴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聊斋志异》中的情痴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聊斋志异》中的情痴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聊斋志异》中的情痴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论聊斋志异中的情痴形象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1 摘 要 清代 作家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这其中,一群为情而狂、由情而痴的情痴形象显得尤为 鲜活饱满。他们有着共同的痴情本质,却又在各自的爱情世界里形成了独有的气质和魅力。这众多的情痴形象不仅在当时的社会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对我们当今的时代也具有别样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聊斋志异;情痴; 理想爱情;审美意义 On the “Strange Tales“in the devoted lover image Abstract:

2、 The Qing scholar pu song ling in the “Strange Tales“ successfully created a series of diverse characters, of which, a group for love and crazy, crazy for devoted lover by the image of the situation and it is particularly fresh and full. They share a common love is nature, but in their world of love

3、, the formation of a unique temperament and charm. This image is not only a large number of devoted lover society at the time of special aesthetic value to our current era has a different kind of soci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Strange Tales; devoted lover; ideal lov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2 一、情痴含

4、义解读 聊斋志异是一部极富创造性的文学著作,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批判吏治黑暗;揭露科举弊端;歌颂纯真爱情;记载一些奇闻轶事。其中歌颂纯真爱情的故事具有相当部分的比重。爱情可以称得上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而在这众多的描写爱情故事的作品中,聊斋志异脱颖而出。其中的爱情故事描写层面广,反应社会现实深,描写爱情故事本身细腻真挚,脍炙人口,它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纷繁复杂,奇妙万千的爱情世界。在这个爱情 世界里的相爱双方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更有人与神仙,人与精灵,人与鬼怪之间的爱恋。在这一段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中,蒲松龄不惜重墨塑造了许许多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痴形象。谈到“情痴”

5、一词,我们绝不可简单将其定义为“为爱情而痴傻”。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痴”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指傻、愚笨;第二层指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第三层指由于某种事物影响变傻了的。我们说情痴的“痴”应当采用第二层意思,那么“情痴”就是指对某个人产生爱情而极度迷恋某个人 。 1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痴”为“不慧也” 2,那么情痴者即 因迷恋爱情而变得不慧,但此“不慧”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聪明,愚笨。此“不慧”具有两重含义:一方面在外人看来,性痴者其行为不符合社会既定标准,不可理解;另一方面各位痴子不谙世情,唯心事问。 3这样看来,情痴是因迷恋爱情而做出了不符合社会既定标准(可能是社会习俗,可能是礼教规矩

6、,亦可能是法律制度)的,不被世人理解的行为,或是情痴心中唯有情,一切行为以情为导向。又如张潮在幽梦影中道:“情必近于痴而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4即说情痴也是情真的体现。而马瑞芳的狐鬼与人间 解读奇书 说:“以 痴或癖的强烈个性出现者,不仅比圆滑“完美”者更令人喜爱,且实质不是痴,反而是聪明绝顶。” 5在马瑞芳看来,情痴的“痴”完全是个褒义词。痴不再与“痴傻”、“发痴”联系在一起,反倒成了聪明与智慧的另一个代名词。只因此“痴”非彼“痴”,乃“情痴”也。一个“情”字让“痴”寄予了美好的寓意。那么情痴又可解释为因爱情而变得聪明绝顶的人。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本人在作品中也曾写道:“性痴则其志凝,故

7、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且如粉花荡产,卢雉倾家,顾痴人事哉!却以是知慧黠而 过,乃是真痴,彼孙子何痴乎!” 6蒲松龄先生说那些随机应变却一事无成的人和为了女人而倾家荡产,为了赌博而造成败家的人,才是真正的痴傻和愚笨,而为了爱情而痴狂的人其实是一点也不痴傻的。看来不论是今人还是古人对情痴者都抱以高度欣赏赞扬的态度。因而所谓的情痴表面看来是因情变得呆滞,甚至完全不顾社会既定的标准,不管世俗的眼光和世人的说辞,做出一些令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实则是被情所动,为情所感,愿意为情付出一切却无怨无悔,这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完全释放。这是一种以内心最真挚的感情为出发点的表现,

8、这是真正能读懂爱情真谛, 了解自己灵魂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知道自己所要的是什么的智慧的表现。情痴者是无畏无惧,流露真性情的智慧者。 二、各具魅力的情痴形象 聊斋志异中勾勒的情痴形象以男性居多,当然也不乏一些精彩的女性情痴形象,他们凭着无畏的勇气和执着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爱情颂歌。 (一)一见钟情忠贞不渝的“情痴” 一见钟情的恋爱模式在聊斋志异的爱情故事中屡见不鲜。如阿宝中的孙子楚初次遇见阿宝“ 审谛之,娟丽无双。少顷,人益稠。女起,遽去。众情颠倒,品头题足,纷纷若狂。生独默然。 及众他适,回视,生犹痴立故所,呼之不应 ”, 7阿宝的绝美容颜已然将3 孙子楚的魂魄摄了去,很显然,孙子楚对

9、阿宝是一见钟情。青凤中,耿去病在见到狐女青凤后竟大呼:“得妇如此,南面王不易 !” 8将娶得青凤为妻与南面称王相提并论,而且还认为南面称王也不能交换青凤,足见耿去病对青凤的钟情程度。王桂庵中大名府富家公子王桂庵南游时泊舟江边,忽见一容貌艳丽的摆渡女子,便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为吸引女子的注意,他便“ 吟洛阳女儿对门居,故使女闻 ”, 9见女子无反应,他又“ 以金锭一枚遥投之,堕女襟上 ”, 10女子仍旧没有理睬他,他“ 又以金钏掷之,堕足下 ”, 11一系列的举动皆未能吸引摆渡女,在女子的父亲将船撑走后,王桂庵竟立刻追赶,没赶上,便沿江寻找,没找到,却害上了相思病。初见摆渡女子,王桂庵就能不顾忌

10、尊贵的身份,降尊屈贵地向她示爱,对其真可谓一见钟情。也许这样一见钟情的爱情会因缺乏稳定的感情基础而变得单薄无力,但巧妙的是,蒲松龄在这种一见钟情的感情模式中添加了新的内涵:即男女主人公最初是因对方的容貌而坠入爱河,在对彼此进行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后,达到了心灵的契合,最终成就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孙子楚对阿宝一见钟 情后,两次离魂追随阿宝,竟连自己都浑然不知,对阿宝的爱与日俱增,至死不渝。而阿宝也被孙子楚所打动,深深爱上了他。后孙子楚因病离世,阿宝没有产生过转嫁的念头,反而希望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求随夫而去。这样忠于爱情,将最初孙子楚对阿宝的一见钟情升华到了极致。耿去病对青凤一见钟情后,由于老狐阻挠而未能

11、如愿娶得青凤为妻。尽管他知道青凤非人类,多年后,他也没有爱上别的女人,唯独对青凤念念不忘,忠贞不二。这份不因时间流逝而改变的感情终使得他与青凤成就了美好的姻缘。再看王桂庵,他也是最先未能抱得美人归。但对爱情不放弃信念的他花 了漫长的时光来寻找所爱之人,一次次的失望并没有令他气馁,反使心中的爱火愈烧愈烈,苦心终未白费,他如愿找到了心上人,尽管最后还是因犯了一个小错误而再次痛失爱人,但这并没有抹杀掉他一见钟情忠贞不渝的情痴者形象。孙子楚,耿去病,王桂庵以及其他许多情痴形象都由一见钟情开始,经历相识、相知、相许到忠贞不渝的过程,这样由最初的两性相吸到最终的两情相悦也正是蒲松龄所欣赏与赞扬的。 (二)

12、为爱甘愿自我牺牲的“情痴” 有人说:“真正的爱情是可以为所爱的人牺牲一切的”。聊斋志异中就有一群为了爱情做出牺牲,甚至牺牲自我的情痴 者。阿绣中青年刘子固迷恋上复州杂货铺少女阿绣,但还没来得及追求阿绣,他却得到了阿绣已故的噩耗,这令他悲痛不已。当他再次来到复州,却见到了魂牵梦绕的阿绣,然此阿绣非彼阿绣,而是一个深爱着刘子固的狐仙幻化而成的。刘子固知道真相后,竟起了杀心。其实,此狐仙阿绣接近刘子固是“悉君心事”,他了解刘子固对阿绣的一片痴情。看到刘子固心痛的样子,她内心更痛苦,因此她宁愿做一个阿绣的替代品来爱刘子固,而全然没有想过自己的感受,未曾考虑过自己的幸福。在自己的爱遭到刘子固的决绝时,她

13、也没有心生怨恨,反而历险助真正的阿绣与刘子 固成就美好姻缘。在狐女阿绣的身上,体现着人性的光辉:爱是奉献而非索取,爱是无私而非利己,爱是主动而非被迫,爱是成全而非占有。又如宦娘中的女主人公宦娘,她倾心于 秦地的名门之后 温如春,但奈何自己是异物,无法相伴 衣衾 ,她只能把这份爱深埋心中。尽管自己不能与爱人长相厮守,但宦娘依然希望爱人能得到幸福。于是,她暗中想办法撮合大家闺秀葛良工和温如春,使二人喜结连理。能够牺牲自己的幸福来换取所爱之人的幸福,宦娘的精神令人动容!这与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有异曲同工之处,美丽善良的美人鱼为了成全心爱的王子,放弃生的希望 ,最后纵身跃入海中,幻化为泡影。 “大多数

14、人把爱只是简单地看成被爱的问题,而不是看成爱人及自己有无爱人的能力的4 问题。” 12爱不仅仅是一种占有。当狐女阿绣救出少女阿绣,并把她交给自己的心上人时,当宦娘带着祝福离开爱人时,当小美人鱼毫不犹豫地跃入海中时,她们心中的爱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不能给所爱之人幸福,就让能给所爱之人幸福的人永远陪在爱人的身边。这样为爱甘愿自我牺牲的情痴形象,的确将聊斋爱情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情投意合知己之爱的“情痴 “知己之爱”在聊斋志异的爱情故事中表现得比较鲜明。如马瑞 芳所说:“聊斋爱情在人鬼恋上出彩,在知己恋上出众”。 13 “所谓知己,就是两人相互了解。所谓的知己之爱,是指在源源不断地天伦情爱关

15、注之外,人与人之间,以智虑、情感的重合为基础,形成的理智的认取与情感的联系。” 14最典型的篇章数连城。连城的刺绣图和乔生在图上的题诗,使两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对彼此生出爱慕之情。图与诗成了两人最好的沟通。乔生从图上了解到连城的品性,解读到连城的内心。连城亦在诗中读出乔生的才华和感情。无需过多的言语,两人俨然成了彼此的知己,没有任何的以貌取人和门第观念。因而当连 城为乔生一病不起时,乔生毫不犹豫地割下胸前肉为她治病。后连城为乔生病死在床榻上,乔生也没有顾虑地追随连城而去。乔生与连城的爱情坚持的是一种相知相赏相敬的可贵。完全不是单纯的情欲所能驱使的。瑞云篇中,贺生在名妓瑞云貌美之时初遇她,两人情投

16、意合,瑞云欣赏贺生的多才和重情义;贺生欣赏瑞云的才貌双全和高尚情操。而当贺生再次遇到瑞云时,瑞云已是面目全非,但贺生毫无半点嫌弃,毅然倾尽家财,将瑞云娶回家中。贺生显然是把瑞云当做知己看待,他了解丑陋的外表并没有掩盖瑞云那颗淳朴善良的心;他明白瑞云始终是最了解自己的女人。 有这样一位知心爱人,足矣。容貌是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改变的,但高尚的品德和灵魂是时间所无法摧残的。还有娇娜,狐女娇娜与孔生之间虽非夫妻之情,却有知己之爱。孔生患病,娇娜毫不犹豫出手相助。面对娇娜,孔生也不以异类见憎。在娇娜一家遭遇雷霆之击时,挺身而出,舍命相救。两人虽以兄妹相称,但都视彼此为知己,他们之间的感情单纯,真诚。并且

17、这种知己之爱没有因为娇娜的狐女身份变味,这更证明了他们这种知己之爱的可贵。另外,乔女里的孟生于乔女,香玉中的牡丹花精香玉和黄生等都是典型的情投意合知己之爱的情痴形象。他们不关 注彼此的外表,不考虑对方的家世,只注重心意相通,彼此理解。因为“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两人的彼此了解和认识上。” 15 古有“高山流水觅知音”,“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蒲松龄正是把这种中国传统的交友之道放置在了爱情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知己之爱模式。知己难觅,何况是红颜知己!聊斋志异中的情投意合知己之爱的情痴是幸运而幸福的。 三、情痴形象的意义探析 (一)寄托作者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了那么多美

18、好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系列的情痴形象,他必定是在其中寄予了自己对感情的美 好向往的。 对蒲松龄来说,人生和爱情在他心中一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他数十年守着的,是不识字或识不了多少字的糟糠之妻 ; 数十年向往的,是出口成章吟诗作赋的风雅女性;他数十年对着的,是寻常面貌的荆钗布裙,数十年向往的,是环佩叮当妖娆可爱的国色天香;他数十年过着的,是粗茶淡饭的百姓生活,数十年向往的,是娇妻美妾富贵神仙的逸乐生涯。 16 蒲松龄本就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他学识渊博,个性浪漫,但现实对他的打击是残酷的。 蒲松龄小时候家境还比较宽裕,蒲氏四兄弟中数蒲松龄最为聪颖,且勤于攻读。但是,他没有料到此后的人生之 路会如此

19、坎坷多难。先是诸嫂不贤,家事不宁,蒲父被迫于康熙四5 年 (1665)给四兄弟分家。这次分家很不公平,蒲松龄只分到少量粮食、二十亩薄田与几间破旧老屋,蒲松龄夫妻两口却默然不争。 从此 生活便渐渐陷入困境。才华横溢的蒲松龄终于背上了家庭的重担。穷困潦倒中,他只得以设帐教学来养家糊口,并且终其一生也没有摆脱穷塾师的身份。 在感情方面,蒲松龄一生也只娶过一任夫人,他在 述刘氏行实 一书中 写妻子为人低调,决不是剑拔弩张的泼妇 。 17刘氏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其在蒲松龄长年游学在外的情况下,支撑起整个家庭。应该说,蒲松龄 对刘氏是心存感恩的。但蒲松龄毕竟是个浪漫的文人,而妻子刘氏却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妇人

20、。蒲松龄很难在妻子身上寻找到理想中的爱情。现实的残酷无奈,让蒲松龄无暇顾及生计之外的其他事物,更别说谈情说爱,风花雪月。于是,他只得把美好的爱情理想通过其它途径表达出来。跟历代文人墨客一样,当现实无法满足自己的渴望时,就需要寻求精神的寄托,或寄情山水,或将全身心投入文学,更有甚者遁入空门。蒲松龄选择了文学创作 撰写聊斋志异。 大半生的寂寞生涯成全了他,也成全了聊斋志异,使他得以在贫困的境况中摆脱柴米油盐等家庭琐事的干扰, 拥有一个个安静的夜晚集中精力进行构思与创作。 蒲松龄向往 出口成章吟诗作赋的风雅女性 ;妖娆可爱、国色天香的 娇妻美妾 ,于是便有了阿宝、瑞云、小倩、连城等一个个美丽的女性。

21、他自己则化身为孙子楚、贺生、宁采臣、乔生等一些为了那美丽女性而忘却自我的情痴形象。由此可以看出,聊斋志异中的情痴形象绝不是蒲松龄为写爱而写爱的单纯创作。里面藏着作者本人内心深处的最真实的自我,承载着作者对理想爱情的最美好追求。 (二)对传统爱情观、婚姻观的挑战 孟子曰: “ 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钻穴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 18意思是说, 男孩子一生下来,父母便希望给他找一个好的妻室, 女孩子一生下来,父母便希望给好找一个好的婆家。父母这样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是,如果不等父母的安排,媒人的介绍,就自己钻洞扒缝互相偷

22、看,甚至翻墙过壁私会,那就要受到父母和社会上其他的人鄙视。 在中国古代封建文化的大背景下,恋爱的男女双方总是受到一系列封建礼教的限制与束缚,无法根据自我的意愿寻求真爱。媒妁之言的婚姻让夫妻双方在婚前无法对对方有深层次的了解。到了洞房花烛之夜,才有了第一次的碰面。而 此时,无论对方长相如何,都没有反悔的余地。这种缺乏相识相知相许过程的婚姻和爱情不能说必然没有幸福,但可以说充满了无奈与心酸。尤其是女子,一旦嫁入夫家,就要三从四德,忍受丈夫纳妾,与别的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甚至一不留神,被丈夫一纸休书逐出了家门,那是何等的不幸!一切伟大的作家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浪漫主义者,当传统的爱情婚姻观不断制造爱情

23、悲剧时,蒲松龄这个浪漫主义者便站了出来!他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情感、性格、爱好一致的基础上,不能以貌取人,更不能把婚姻建立在钱财、权势和其他世俗的关卡上,这是以往同类作品中所没有,至少没有明确写到,因而他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情痴形象,他们的行为思想对传统的爱情婚姻观做出了极大冲击。如小二篇,男女主人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而由于女方父亲百般阻挠,不能成百年之好;后来两个人又多年不得相见,踪迹全无,但男主人公始终对女主人公念念不忘,冒着危险找到意中人,最后双方设法以“私奔”的方式争取到了婚姻自主。再如鸦头中,鸦头在母亲的威逼下,沦落勾栏,当她与家境贫寒、秉性憨厚的王文相遇相爱后,遂将向往自由的意

24、愿化成了反抗命运的行为,主动勇敢地和自己的情人私奔,为了争取自己的婚姻,她不怕 过贫困拮据的生活,也不怕母亲的毒打与软禁,真正做到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9,最后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换来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在6 作者笔下,凡是男女自主,不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约束的婚姻,可以说没有一桩不是得到美满的结局。这类描写很多,诸如青凤、阿宝白秋练、连城、阿绣等等都是。 翻阅前人的文学作品 , 其中跨越 封建礼教束缚、超越等级、门第等陈腐观念率情相恋的例子并不鲜见。 生长在封建礼教的大环境下 ,蒲松龄依然难以脱俗,他笔下的爱情故事当中依然继承前人否定封建传统婚姻观念,依然以才 子 佳人 、俊男美女为

25、爱情载体,但他高于先人和时人的是大胆地提出了灵与肉相统一的平等爱情 、 肯定了爱情力量的伟大 以及赞扬为爱牺牲一切的痴情者 。其心至情至真也正在于他在肯定这种观念后的无畏无惧 。 真正健康、完美的爱情,其本质是双方思想价值的统一和感情的和合。但在蒲松龄以前的古代爱情题材的戏曲小说,这一点表现得都很薄弱。不管是父母包办或是媒人促成,还是男女的一见钟情,都基本以郎才女貌为婚姻标准。西厢记中的张生旷世奇才,莺莺倾国之貌,二人一见倾心,可以说是体现这种爱情标准的典型。至于唐传奇中的李益和霍小玉,宋之话本中的范 二郎和周胜仙,明代拟话本中的周廷章和王娇鸾等青年男女,他们之间的相爱,主要原因是被对方的容貌

26、所吸引,他们追求的不过是一见倾心式的享受,暂时欢快的爱恋。除了揭露阴暗的一面,此外看不出还有多少更进一步的要求。而在聊斋志异所描写的爱情故事中,当事人双方选择爱人的标准已有了变化。蒲松龄提出的理想的爱情要求男女双方必须先有“情”。因为“貌”是天生的,貌美固然能够引起异性的爱慕,但不能成为真正爱情的主要内容。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知心的基础上的。他反对财神当月老,认为男女双方的结合不应该顾及贵贱贫困, 不应掺杂金钱门第观念。吕无病写女鬼吕无病“微黑多麻”并不漂亮,而孙公子却“ 终嬖爱 ”她。瑞云写贺生与妓女瑞云相爱,但无力为她赎身。后来瑞云被仙人施了法术变得“丑状如鬼”,贺生依然痴

27、情地爱着她,将她赎回作妻。瑞云不以妻子自居,说自己愿当婢妾,以便贺生另娶美妻。贺生却说:“人生所重者知己,卿盛时犹能知我,我岂以衰故忘卿哉?” 20遂不复娶。作者高度赞扬了贺生这种忠于爱情的高贵品质,他借仙人之口说:“天下惟真才认为能多情, 不以妍媸易念 也。” 21以“ 妍媸易念 ”,这在人类的爱情生活中造成的悲剧真是千千万万 。在蒲松龄生活的那个封建时代,更是把女子以色事人,男人以色择偶,视为当然。在这里蒲松龄提出了爱情上不能以美丑择人,不以妍媸易念 的观点非常可贵,更包含了对女子人格的尊重。 聊斋志异给古老的故事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借以表达作者对爱情、婚姻的看法。 在这个爱情世界里,男女双

28、方互相平等,自由恋爱,没有外貌的界定,没有封建等第,世俗观念的束缚。蒲松龄生活的年代,能够有这样的观念是非常具有进步性的。能够塑造这么多反传统的情痴形象,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蒲松龄进步的爱情婚姻观就在那一篇篇聊斋爱情中,在那一个个动人的情痴形象 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在我们这个物质与精神高度发达的时代,男女早就实现了自由恋爱。就算是所谓的朋友介绍、相亲等恋爱形式,也需要男女双方达到共识。一旦感觉不对,则两人就没有继续谈下去的必要,完全尊重男女双方的个人意愿。但即使是这样的高度自由,现代人的爱情观还是变了质, 出现了异化 。 在一些人的心 里 , “爱 ”已不是纯真的

29、情感,即不是男女双方情感的亲密融合与相爱,而是爱钱、爱物、爱色的亲密结合 。在许多人的爱情婚姻观里,这些成了衡量对方的首要标准,成了感情的基础。单纯、真挚的爱情被金钱、权势、 地位等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当然,社会在进步,在发展,对择偶标准的界定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7 这本无可厚非。但若一味地强调物质,追求欲望,这样的爱情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可悲的。 在这样的爱情被逐渐腐蚀的社会环境下,再来看聊斋志异中的情痴形象,就犹如在污水中不断注入清泉。他们向我们展示的爱情是可以生死相随的,是可以超越一切物质利益的界限的,是可以将神仙鬼魅都深深打动的! 在连城、香玉以及聊斋志异的其他很多篇章中,蒲松

30、龄以自己至情至真的心以及对真、善、美的热烈向往,淋漓尽致地唱出了一曲曲 真挚 爱情 的颂歌。 尽管在一些篇章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二女或多女侍一夫的情况,也有友情与爱情难分的情况,如 香玉篇中偏偏要多出一位 多情的 耐冬仙子绛雪。 这其中也让人看到了蒲松龄爱情婚姻观中的局限性,但他毕竟是生活在一个几千年封建文化礼教沉淀下来的清代社会,能大胆表达心中对真爱的向往与追求,谱写出诸多的自由恋爱故事,塑造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情痴形象,实属不易!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缺少的正是这种可以超越物质欲望的真爱! 莫说聊斋志异只是一部小说,它的人物形象可能是虚构的,它的故事情节也可能并不真实存在。但它所呈现的真挚爱情一

31、定是真实的!“情”这种东西,无关乎金钱,无关乎利益,无关乎物质欲望。唯关乎一颗真心。 蒲松龄建构于自己灵肉统一、平等、自由、知情、诚挚、坚贞爱情观基础上的这一个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还是让人看到了世间真、善、美的存在,感受到真情的伟大、希望的可实现、理想的可触摸! 四、结语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 ” 22蒲松龄早在几百年前就向我们一次次展示了“爱情”这特殊而又美好感情的巨大魅力。为情痴狂,绝不可笑,更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样执着追爱的情痴者越来越少。相信聊斋志异中的情痴形象绝不会只存在于小 说之中,他们将会更多地活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注释 :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

32、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167 2 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 ,2004.68 3 翁童 .情痴与物痴 聊斋志异痴者形象分析 . 青年文学家 ,2009( 14) 4 张潮 .幽梦影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28 5 马瑞芳 .狐鬼与人间 解读奇书聊斋志异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37 6 蒲松龄 .聊斋志异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0.66 7 蒲松龄 .聊斋志异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0.65 8 蒲松龄 .聊斋志异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0.31 9 蒲松龄 .聊斋志异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

33、.2000.473 10 蒲松龄 .聊斋志异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0.473 11 蒲松龄 .聊斋志异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0.473 12美 弗罗姆爱的艺术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56 13马瑞芳 .马瑞芳讲聊斋北京:中华书局 ,2005.96 14兰拉成 试论聊斋爱情描写中的知己之爱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05( 4) 15法 西蒙 波娃 第二性 女人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6.25 16 蒲松龄 .聊斋志异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0.66 8 17 蒲松龄 .聊斋志异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0.65 18孟轲 .孟子 .西安:

34、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3.119 19 孟轲 .孟子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3.287 20 蒲松龄 .聊斋志异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0.400 21 蒲松龄 .聊斋志异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0.401 22元好问 .元好问集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8.112 【参考文献】 1 马瑞芳 .狐鬼与人间 解读奇书聊斋志异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 2 马瑞芳马瑞芳讲聊斋北京:中华书局 ,2005 3 刘亚萍 .人鬼情未了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描写 . 山东文学 .2010(下半月 ) 4 张锡梅 .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超前的爱情之思 . 现代

35、语文(文学研究) .2012 5 曾伟 .感天动地的知己之爱 读聊斋志异连城 .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2009.( 2) 6 鲁民禹 .由爱萍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题域浅论 . 延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7 王建平 .乐晶 .从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形象看蒲松龄的矛盾心态 .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 2004.( 4) 8 魏霞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情爱观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6) 9 杨萍 .浅析聊斋志异中情痴形象的审美情趣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10 刘艳玲 .从阿绣看蒲松龄的浪漫主义爱情观 .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 2010 1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M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