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我国渤海环境保护探究.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9379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我国渤海环境保护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我国渤海环境保护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我国渤海环境保护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我国渤海环境保护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我国渤海环境保护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我国 渤海 环境保护探究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行政管理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目 录 摘要 . 1 Abstract . 1 前 言 . 1 一 、渤海污染现状及污染源 . 2 (一)陆源污染 . 2 (二)固体废弃物 . 3 (三)海上油气勘探、海上事故 . 3 二 、渤海环境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3 (一)渤海环境的保护现状 . 4 (二)渤海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 1.缺少具有权威性的海洋管理机构 . 4 2.临河地区政府治理不力,大量污水入海 . 4 3.海洋执法部门执法力度不强 . 4 4.沿海地区居民

2、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 5 三、加强渤海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 5 (一)加强海洋管理,促进海洋环境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 . 5 (二)不断加强海洋执法部门执法、监督和处罚管理力度 . 6 (三)环渤海地区以及各地方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海洋环境 保护的责任 . 6 (四)调整渤海地区产业格局,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 6 (五)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引导和教育公民积极参与海洋保护 . 7 (六)各级政府要树立海洋 “ 绿色 GDP” 观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7 结语 . 8 参考文献 . 8 附录 1:外文文献原文 . 9 附录 2:译文 . 12 后记 . 14 1 摘要 从 70 年代开始,随着

3、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渤海遭到严重的污染。陆源污染 , 旅游生活垃圾,海上油气勘探以及海上事故等是造成渤海污染 的 主要原因。在海洋环境的保护中,政府部门的权威性不够,海洋管理部门的执法力量不强等使渤海环境治理 形势严峻 。 因此,通过不断加强 海洋管理 部门 的 权力,加大执法力量 杜绝陆源污染, 调整产业结构并且不断提高公民的海洋保护意识来保护渤海,以加强我国近海环境保护。 关键词 渤海 ; 海洋环境 ; 保护 Boh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plored Abstract : From the 1970s that starts with link bo

4、hai sea area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bohai sea suffered a serious pollution. Land-source pollution, travel living garbage, sea oil exploration and sea accidents are caused by the main cause of bohai sea pollution.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uthority is not eno

5、ugh,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Marine power is not strong.The situation of Bohai environment treatment is grim. Therefore, through t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Marine power, strengthen the law enforcement power eliminate land-source pollution, adjust the industrial

6、structur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Marine conservation consciousness to citizen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our country to protect the bohai sea offsho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 Bohai,Sea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 前 言 渤海是一个半封闭的内海,西靠大陆,南北由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环抱,东面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整个海域由中央主体海区和辽东湾、渤海湾、莱洲湾及渤海

7、海峡五部分组成。渤海具有丰富的渔业、港口、石油、旅游、海盐等资源及其宜人的自然环境条件,而且渤海周围有辽宁、天津、河北和山东三省一市 , 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渤海在第一产业、海洋化工、修造船、水产加工、石油化工、纺织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有着长足的发展。渤海地区已经成为中国人口素质和 密度 最高、经济和文化教育最发达、科技力量和工业基础最雄厚的地区之一 1。 渤海港口具有分布密度高,大型港口及能源出口港多,自然地理条件好,经济发达,腹地广阔,资源丰富等优势。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十分丰富,整个渤海地区就是一个巨大的含油构造,滨海的胜利、大港、辽河油田和海上油田连成一片。而且由于渤海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8、,渤海沿岸河口浅水区营养盐丰富,饵料生物繁多,是经济鱼、虾、蟹类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 随着对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已形成了海洋渔业、 海洋油气开采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沿海造船和海盐业等海洋经济产业部门。渤海海洋经济地位在国内举足轻重,其产值长期占全国 1/3 左右 。 但是渤海的大力开发,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相应的环境问题,在渤海,较为突出的生态退化、油气污染、陆源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已经摆在眼前,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和谐发展的今天,如何改善渤海环境污染问题,做到渤海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和谐发展已成为渤海可持续发展的一大课题。而且由渤海环境 保护中 折射的一

9、系列问题为我国的近海保护提供了经验教训,我国近海保护 应 以渤海为鉴,做好开发与保护的 两手抓,做 到我国海洋经济开发 的可持续发展。 一 、 渤海污染现状 及污染源 渤海水质肥沃,营养盐含量高,饵料生物十分丰富,浮游植物年生产量 1.4 亿吨, 鱼类年生产量 49 万吨。渤海是黄渤海渔业的摇篮,是多种鱼、虾、蟹、贝类繁殖、栖息、生长的良好场所,故有 “ 聚宝盆 ” 之称。对虾、 毛虾 、 小黄鱼 、 带鱼 是最重要的经济种类。 但是 70 年代中期后渤海渔业资源开始过度利用,加上水域污染的影响,一些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开始不同程度的衰退。到 90 年代,渤海传统经济渔业种类资源,有的严重衰退,有

10、的已经枯竭。具体表现为:渤海渔 业资源量下降、渔获质量下降、种间更替频繁等一系列问题。比如说莱州湾小清河口海域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耐污种逐渐增多。整个莱州湾鱼卵仔鱼数量呈下降趋势,小清河口海域已不适宜鱼卵仔鱼的生长发育。 2008 年渤海 6 个生态监控区总面积约 1.4 万平方公里,生态类型包括海湾和河口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双台子、滦河口 北戴河、渤海湾和黄河口生态监控区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锦州湾和莱州湾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因此, 养护渤海生物资源,保护渤海资源与生态环境, 不仅是长远发展之策,更是科学发展之路上不可忽略的课题。 (一) 陆源污染 造成渤海环境质量下降的最重要

11、因素是海洋污染,而海洋污染主要是陆源污染。由于环渤海地区工业发达,尤其是重工业较为发达,排入渤海的陆源污染物特别是工业废水污染物数量较大。据统计,近岸海域的污染物 90%来自陆地,抓紧抓好陆源污染的防治,是实现渤海3 碧海目标的根本和关键,而流域周边的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和农药及化肥污染则构成了陆源污染的三大因素 2。 2008 年,共监测陆源入海排污口 96 个。渤海陆源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情况依然严重,超标率为 82。陆源污染物排海量的持续增加导致我国近 50%的领海水域受到污染, 排污口邻近海域劣四类水质占监测总面积的 82%,河口、海湾和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环境恶化的趋势加

12、剧。环渤海地区入海污水总量中,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所占比例基本持平。沿海城市生活污水已成为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入海江河流域和沿海的农田、果园等每年施用的各种农药、化肥、植物生长素等陆源污染物流失严重。这些污染物往往由地面径流和河流携带入海,使入海河口和近岸海域环境受到农业污染的威胁。多数陆源排污口的长期超标大量排放,导致我国河口、海湾和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环境恶化的趋势加剧, 主要河口、海湾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均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 沿海地区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将大量污染物携带入海,给近岸海域,尤其是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由于渤海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环境的自

13、净能力脆弱,污水污染对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固体废弃物 环渤海地区的固体废弃物 滨海旅游、生活垃圾污染也是形成渤海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具有持久性的、人造的或加工的固体废弃物。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威胁航海安全,而且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果。 渤海海面的垃圾主要以生活垃圾、海滩垃圾为主,来源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人类海滩娱乐活动所丢弃的垃圾;第二种是海上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垃圾随潮水冲到海滩上;第三种是陆源入海河流携带而来,包括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橡胶类、木制品类、织物类,而还有一些来自弃置物、航运、捕鱼等海上活动带来的 3

14、。渤海的滨海旅游、生活垃圾污染成为了渤海海域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三) 海上油气勘探 、 海上事故 随 着海上经济的不断开发,海上油气勘探、海上事故造成严重的渤海油气以及有毒物质的污染。渤海海上石油开采是我国海洋石油开发的先驱, 全区共有油气功能区 96 个,石油总产量 653.45 万吨,天然气总产量 85593 万立方米,油气总产值约 1085849 万元。但是渤海的油气开发同样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1998 年底的胜利油田发生油井倒塌,持续已有近六个月。溢油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而且对水产业和旅游业也造成了数以亿计的损失。 2008 年,渤海共发现 12 起小型油

15、污染事件,事故发生次数较 2007 年有所上升,其中 6 起为船舶用重质燃料油。海上油气开发造成的溢油事件和海上事故引起的溢油事件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而且对水产 业和旅游业也造成了数以亿计的损失。 二 、 渤海 环境 的 保护 现状 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渤海环境的保护现状 由于渤海是我国的内海,自身水动力条件较差决定了它自净能力有限,水交换能力差,更新周期长达 15 年,几十年的污染积累很难在几年内消除,环境的压力愈来愈大,但是,在人们既追求经济发展又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积极应对渤海环境危机。 4 首先,通过海洋立法,制定相关法律文件,为海洋环境保

16、护提供了立法保障。针对渤海海域以及沿海地区的污染现状,已经制定了 75 部与渤海海洋环境相关的国家和地方级的各类涉及海 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完善了相关制度。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2008 年 2020 年)已报经国务院批准。渤海湾地区以及沿海各个省市制定了许多保护渤海环境的法律规章,从围海填海、海洋倾废、海洋渔业、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个规定,为渤海海洋环境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切实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同时也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海洋管理部门参与管理,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执法保障。针对渤海的环境问题,沿海各省海洋管理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渤海保护方针,不断加强行政执

17、法,重点对渤海的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 发、海洋倾废、海砂开采等行为开展海洋环境保护执法工作。其中包括对重点海洋工程项目实行全程监管,对渤海石油勘探开发及其输油管线安全进行定期巡查。而且沿海个省市以本地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努力探索渤海治理与保护的有效措施。各沿海城市海洋管理部门的努力,是渤海环境从一定程度上的得到了改善。 第三,划拨专项资金,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资金保障。在渤海环境的治理中,沿海各省市对于内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生态渔业和生态养殖、生态建设与农业面源治理、 海上污染管理与技术支持等各个污染处理方面进行了投资。环渤海 13 个城市的各类渤海 环境治理行动项目投资共完成 188.3 亿元,

18、占计划投资的 57%。有效的为渤海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资金支持,在渤海环境治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公众的积极参与,加强了渤海海洋环境保护的力量。渤海环境的治理不仅是相关海洋管理部门的职责,更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职责。而且社会成员的参加,不仅增强了海洋污染治理的力量,更能够在海洋污染治理方面的政策措施、工作部署等发面祈祷更好的群众监督作用,从而使政府得到更好的信息反馈,从而使各个方面治理渤海海洋环境污染更加有效。 (二)渤海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渤海地区 以及 入 海河流周边城市采取了一些列措施 , 来治理和保护渤海的海洋环境,而且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渤海环境有所改善,但是渤海的海

19、洋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 形势依然严峻。渤海的海洋环境质量一直处在下降状态,海洋生态也每况愈下 ,主要问题表现为污染压力居高不下 、 生态环境丧失 严重、 生物多样性 持续降 低 。 形成这些原因主要是: 1.缺少具有权威性的 海洋 管理机构 在中央层面上缺乏一个具有权威性和综合性的海洋管理与海上执法部门。 相关职能部门多头管理、缺少明确职能安排。 在管理中主要是根据海洋资源的属性及相关开发产业的不同所辖区部门,采取以 行业部门为主的管理模式 4。而且根据现行法规,海洋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由国家海洋局、国家环保总局、交通部、农业部、海事等部门以及沿海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部门根据分工对不同类型

20、的污染源实施监督治理。尽管法律明确规定了涉海各部门的职权范围,但各部门职能交叉、机构重复设置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机构间和部门间缺少协作。环保、海洋、海事、渔政、军队环保部门共同参与海洋污染治理,互相扯皮的现象随之产生,影响了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各个部门机构重叠,各部门很大一部分工作实际是在进行重复 劳动,管理难以形成合力 、 有效的处理海洋环境污染。 2.临河地区政府治理不力,大量污水 入 海 5 区域沿岸一般由两个以上省市分属管辖,环境保护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只能是对本级政府负责,致使区域环境缺乏必要的统一监督管理机制。 同一条河流如果流经不同地区省份

21、,需要在每段河流的截面检测水质决定责任,再做处理,不利于管理。而且由于各临河政府管理区域与责任不明确,更是不利于有效的整治污水排放。 2008 年监测的渤海主要入海河流(黄河、小清河、大凌河、小凌河、大辽河等)入海污染物总量为 47 万吨 。入海河流沿河 地区排放的工业和生 活污水将大量污染物携带入海,给近岸海域,尤其是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2008 年,实施监测的陆源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中,高达 83%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不能满足所处的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 3.海 洋执法 部门执法力度不 强 执法 、 监督、处罚不严,难以有效遏制陆源污染。 国家海洋局每年承担常规海洋环境监测,以及

22、两次污染基线调查、陆源污染及重点排污调查、几个海湾的海洋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调查,以对近岸海域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目前,海洋环境容量的大小和污染源的对应关系仍不清楚,还不能有针对性地控制污染物质的排放,从 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另外,在监测的空间和时间覆盖范围方面体现出执行力不足的问题,海洋环保法实施 18 年,累计达6000 多天, 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海洋部门两天才出动一次船舶, 4 天才派出一架飞机,且飞行不足 5 小时,其发现某一船只违章排污的概率相当小。 为了保护和有效开发海洋资源,国家先后颁布海洋法规二十几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开发环境保

23、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 5,但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形成完整而系统的海洋 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法律体系。而且已有的法律法规,绝大多数是单项法规,且基本上是陆上法规向海上的延伸,没有真正起到依法治海的作用。 而且相关制度对于海洋污染的赔偿太低,处罚过轻,无法真正的起到规范和监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海洋多元化开发、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局面,原有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海上执法管理体制,形不成海上执法 “ 合力 ” ,是海洋的执法力度不够,执法不严, 使 渤海的陆源污染难以遏制,近海环境污染不断加深。 4.沿海地区居民海洋环境保护意

24、识不强 增强全民的保护意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虽然渤海政府管理部门以及我国全国的海洋管理部门经过了几年的努力,人们的保护意识已经有所加强,群众性的海洋保护形式良好。 但是目前我国公民参与的保障措施不足,落实也难以到位,缺乏政府与公众的的互动。首先,没有完善的公民参与机制,公民没有相关渠道表达自身的利益和要求,公民如何参与,以什么形式参与等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是公民利益无法得到满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民的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而且政府部门对公众参与海洋保护的忽视,对于群众的诉求和不同意见视而不见或心存抵触,导致难以调动公民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其次,公民自身海洋保护的意识薄弱,海洋

25、保护观念缺乏,积极性不高。对海洋经济的发展造成的沿海环境和沿海生态严重破坏,沿海地区的居民感触极深,他们期盼不断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与管理;但是另一方面,沿海居民的海洋法律意识和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却相当薄弱。 三 、 加强渤海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6 如上所述,造成目前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如入海河流周边城市的忽视和盲目,是大量的陆源污染物流入海洋;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不注重绿色 GDP 观念的落实;对海洋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因此,我们的各级政府要发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认真、切实的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在创建良好政绩的同时,还要十分关注海洋及海洋环境的保护,因此,我们应该做

26、到以下几点: (一 )加强海洋管理,促进海洋环境 管理部门 的综合管理 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一个统一的、具有高度权威性的海洋管理机构,同时赋予渤海以及各个地方海洋海洋管理部门更大的权利,明确政府部门间的责任,从而加强海洋管理,提高部门间的协调能力,加强综合管理能力。首先要政府层面统一行政管理权,在中央建立最高海洋管理机构,并且要在国家和省、市级建立更具权威性的海洋行政管理部门 6,使其海洋管理部门切实 的起到海洋环境保护的作用。其次,要明确各个涉海管理部门的职责,由中央海海洋管理机构统一指挥,防 止 出现各自为政、职责不清的状况。 (二) 不断加强海洋 执法 部门执法 、 监督和处罚管理力度 严

27、格执法,加大对违法排污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力度,对法律进行适当的修改,加大对海洋污染这的处罚力度,巨额的罚款和严厉的处罚措施有利于警示和规范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巡查和执法力度,防止船舶和海上油气采输、海岸工程、海洋工程污染。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使各沿海省市的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网和海洋环境监测网 成为环渤海环境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陆域环境监测网共同组成从流域到海洋的有效的环境监测体系 7。特别是加强对重点河口、港口、重点海域、重要渔业水域以及赤潮的监测能力,建立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制度。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度,加强对海上石

28、油平台和海上倾倒区的管理。 建立一支统一的、力量更强的海洋执法 队伍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长抓不懈 , 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校的教育优势。普及海洋生态环境知识、海洋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知识,最重要的是向社会培养和输送高 水平的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海洋经济建设中去。为各海洋管理部门提供具备管理学、海洋法学、海洋科学等专门的人才一充实海洋行政管理队伍,加强海洋管理的力量,扩大海洋执法队伍,不断提高我国海洋综合管理的人员能力和监督管理的水平 8。 (三) 环渤海地区以及各地方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海洋环境保护的责任 加强区域合作交流机制 。

29、对于污染海域的整治与管理,则应与当地政府配合,建立 “ 当地政府负责制 ” ,并且纳入当地经济规划,各个地方政府 要切实担负起海洋环境保护的责任。以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基础,实行 “ 谁 开发,谁保护 ” 、 “ 谁污染,谁补偿 ” ,制定一系列排污收费制度。在国家的资助下,分阶段、有计划地整治污染海域 ,积极配合其他沿河省市管理部门治理工作,做到多交流,多沟通,统一河流污水处理步伐,不断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在加强海洋污染治理试验区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首先,要完善机构,增添设备,实行核心区全封闭保护,进行系列生态研究,把所有已选划的保护区尽早地建立起来。要防止各种人为侵袭,使自

30、然生态质量不下降,保护对象基本安全。其次,对少数不合格的保护区,要采取降级或限期整顿;对遭受严重破坏,已失去保护 价值的保护区要予以撤7 销;定期对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分期、分批地进行调查,摸清区内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结构,包括群落组成、分布特征以及非生物环境要素的状况,并建立数据库,以利于以后比照。积累保护区资料,以逐步进入规范化的科学管理轨道。环渤海地区以及其他个地方政府针对渤海以及我国海域环境现状,应该 担负起海洋环境保护的责任。 (四) 调整渤海地区产业格局,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这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不同的海洋产业结构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从海洋第一产业

31、、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 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 9。我国多年来的海洋产业结构一直是以海洋第一产业为主,今后应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在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过程中,使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断 的优化和升级。二是优化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沿海地区所产生的 “ 三废 ” 绝大部分通过直接入海,河水和地表径流、酸雨等形式流入近海,影响着近岸海域的环境,近岸海域的环境状况和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变化有着高度的相关性。从 “ 三废 ” 排放的一般情况来看,工业废水、废气占全部污染物的 50%左右,所以第二产业对环境压力最大。而沿海地区是我国 目前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第

32、二产业在三个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这种产业结构严重地影响着近岸海域环境,应进一步加以调整,使之不断地优化和升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沿江沿海企业管理机制, 实现高污染企业的关停并转,坚决杜绝高污染企业在沿海地区落户建设。 搞好沿江沿海工业布局,积极引导和发展起点高、能耗少、技术含量高和经济效益好的工业产业 10;对能耗大、污染重、经济效益差的工业产业要严格限制或取缔。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海洋优势进行合理的工业产业布局,严禁把海洋当作垃圾池,以牺牲海洋环境为代价的现象发生。环 保部门则要充分发挥自身权利,加强对落户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必要时可以对 污染企业的实行关停并转,从而从源头上控制陆

33、源污染对海洋环境的不断破坏,促进渤海环境的改善。 (五) 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引导和教育公民积极参与海洋保护 渤海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环渤海各省市、相关内陆省市以及全社会各行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共同努力,并采取有效的行动。广大人民群众在海洋环境保护中能够发挥重大作用,因此在政府不断加强自身职能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支持、发动和动员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海洋环境的管理中。不断完善公民的参与机制,为公 民参与海洋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在海洋开发中,是公民参与到方案的立项、审批等程序,是公民利益能够进入海洋管理的决策层。是公民真正认识到海洋保护的责任和义务。争取社会各界对渤海环境保护工作的

34、关注与支持。使国家和社会各界都能从渤海的可持续利用中受益。 另外,要在环渤海地区各级领导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强调和贯彻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相协调的指导思想,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政府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能建设,建立起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在制定海域开发利用规划,调整海洋产业和生产力布局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 效益,进行充分的环境影响评价,避免决策失误,从源头上控制住渤海环境问题的产生。其次,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增强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民众积极投入到保护和修复渤海自然生态的活动中去,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六) 各级政府要树立海洋 “ 绿色 GDP” 观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8 海

35、洋 “ 绿色 GDP” ,是对现有的海洋 GDP 核算方法进行改革,使过去体现生态、自然、环保等绿色 GDP 要素违背统计进去的做法得以纠正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 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实施绿色 GDP , 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 观的重要路径之一。各行各业、各级领导 , 必须坚决执行。要通过各种媒体和社会管道,对沿海地区的干部、群众进行科学发展观的灌输 , 使越来越多的人认知绿色 GDP。一定要摒弃片面追求 GDP ,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 GDP 决定一切 , 以 GDP 为中心的错误观念,摒弃追求短期经济成就、搞所谓”形象工程”的片面的政绩观。 海洋

36、“ 绿色 GDP” ,是对现有的海洋 GDP核算方法进行改革,使过去体现生态、自然、环保等绿色 GDP 要素违背统计进去的做法得以纠正。各地政府在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指标时,上级政府在评价下级政府的海洋经济成就时,一定 要把海洋 GDP 的增长率与该地方政府所属海域海洋环境的改善,海洋生态优化的指标统一起来,综合评价海洋经济的成就。要提倡在经济发展中,不刻意追求 GDP 的增长速度,不盲目追求上大项目,建大工程,而是比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科技进步的速度,比海洋资源使用的有效性,比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 各级政府要树立海洋绿色 GDP,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进行科学的海洋经济考核,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

37、发展道路。 结语 渤海是我国沿海诸多海域中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海域,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污染和破坏问题最为突出。 通过加强个海洋管理部门的执法监察处 罚力度,不断加强各沿海沿河地方政府的责任,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法律处意识等,切实 保护好、治理好渤海 生态环境。渤海环境的有效治理和保护对于 我国整个海洋国土的环境保护具有借鉴意义,从而促进我国在大力开发海洋经济的同时 ,加强全国 海洋环境 的保护,走 可持续发展 之路 。 参考文献 1张耀光,关伟,李春平,董丽晶 .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持续利用 N.自然资源学报 ,2002(11),(NO.6). 2保建云 .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动因与制度安排

38、 渤海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分析 J.生态经济 .2000(3):18-21. 3李毅 .渤海环境治理途径探索 J.海洋环保 :108-111. 4李百齐 .对我国海洋综合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J.中国行政管理 2006(12):51-52. 5 全永波 .构 建 我 国 海 洋 立 法 体 系 的 思 考 N. 燕 山 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版) ,2008.(4),(NO.4) 6李百齐,张光成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J.海洋开发与管理 :36-40 7耿相魁 .实施海洋行政管理战略的几点思考 N.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人文科学版 ),2008,(3),(NO.1) 8全永波 .论我 国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J.海洋开发与管理 :120-127. 9于淑文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 J. 中国水运, 2009(12):33-34. 10付翠莲 .舟山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J.海洋经济 ,2008(10):24-26. 11李百齐 .新形势下构建和谐海洋的基本构想 J.中国行政管理 ,2007(5):64-66. 12崔旺来,李百齐 .海洋经济时代政府管理角色定位 J.中国行政管理 ,2009(12):55-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