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矛盾论读后感哲学这种东西,我是很崇拜的。初中时为写作文而背文章,当时读的有心灵鸡汤 、 最好的大米 、 智慧背囊1-6 辑这些书,这些书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收录了很多具有哲思的故事,故事中都普遍出现大师、智者、高僧、佛这样远离尘世的人物。可是当时我那样的年纪,少不更事,再有哲思的故事也只能当故事看,只觉得大师都很超脱,智者都很聪明,高僧都不食人间烟火。这些人说话都与众不同,而且似乎听完他一番话你只能五体投地地膜拜,因为似乎他们总是极有道理的,当时我想,这就是哲学吧。可是,到我现在的年纪,早已发现那些故事都是假的,现在看那些所谓哲思就像看童话一样,觉得离我这个世界好远好远。为什么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大
2、师、智者、高僧,为什么都是些远离尘世的角色,是不是他们所谓的哲思,只适合远离俗世的生活?如果他们的哲思都不适用于芸芸众生,那我们还学来做什么?因为我现在依然少不更事,我需要来自长辈的指导。但是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课本传输给我们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可是在网络上、电影里、小说还有音乐中,每首歌曲,每部电影,每本小说,都告诉我们还有别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观点中有些还甚至互相矛盾。是“大丈夫宁死不屈”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呢,是“绝不轻言放弃”还是“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呢,是“贫贱不能移”还是“人穷志气短”呢?看过很多质疑,听过很多说教,我不知道哪些是该相信,哪些是纯粹瞎扯,
3、所以我渐渐地产生这样一种想法,就是别人吐出来的各种道理,相信或不相信都可以,但世事究竟如何,只有自己活过才知道,那些所谓道理,你总有一天自己就会明白。我不知道这样说老师你是否能理解,你也知道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大学生都迷茫而没有信仰,说真的,是因为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什么都不对,又什么都对,我们不知道该相信什么,所以我们选择什么都不相信,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好吧,现在开始谈谈矛盾论 。先说说读这篇文章的感受。说实话,刚开始我是浮躁的,我完全不能静下心来将这篇 30 页的文章看完。如果这是篇小说,或是几篇韩寒的杂文,我可以一字不漏地看完。哲学在文字上的确是枯燥的,为什么同样是讲道理
4、的,韩寒的杂文就能又幽默又贴近生活呢?还有, 矛盾论在文字上让我看得很不耐烦,它像官话文,句句都对,但十句九空。而且现在我读文章,总是希望能从文章中看到对我的思想或人生能有指导作用的句子。老师说哲学有大用,我也深信不疑,但是我发现我理解不了课本中的理论,老实说是我根本看不进去那些理论,所以书中的哲学也不能为我所用,既不能为我所用,是不是对我而言就是无用的呢?比如这句话“ 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说得很对,但就算我知道了矛盾的这个特性,那又能怎样呢?我可以运用矛盾的这个特性去做些什么吗?我是学数学的,有时学到一些很抽象的东
5、西我会问,学到这些我可以做些什么?同学和老师都说,你别管学来能做些什么,反正有用就是了。但我还是想问,它到底能用来做些什么,要怎么用呢?假如在沙滩上我看到一颗乳白色的珠子,有人告诉我:这是“珍珠” ,它是这样形成的,它有这样的性质但如果我不知道它在现实生活中怎么用,我怎么会知道它可以拿去卖钱呢。也许你会说,先不管这些,拿回家再说,学习也是如此,先学了,以后总能用得着。但是学习是不一样的啊,珍珠可以一直放着不会腐烂,但学的知识如果不用就会忘记的啊。高中学的生物化学现在都忘记很多,那我会这样想,是不是现在已经忘记的那些知识当初如果不是为了考试的话是完全没有必要去学的呢?那同理,现在学的到将来必然要
6、忘记的知识,是不是就没有学的必要呢?以上是我粗读了矛盾论一些段落之后的疑惑,接下来抛开这些疑惑,继续谈谈矛盾论 ,仔细看了看,发现写的还挺有道理。第一节,两种宇宙观。这一节里讲了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毛主席先指出前者的错误, “说到社会发展的原因,他们就用社会外部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去说明。他们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 ”,然后他开始阐述唯物辩证的宇宙观(第一节倒数第三段) ,不可否认,这一段写得非常精彩!毛主席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这一段我非常赞同,正如同老师所说的
7、,事物的发展是呈螺旋式前进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较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更准确地解释了事物的发展。由事物的发展又引出对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的分析。第二节,矛盾的普遍性。这一节里,毛主席论证了“ 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著,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 ”。在论证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时,有一个地方我觉得值得商榷。毛主席在驳斥德波林学派的见解时说, “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著矛盾,差异就是矛盾 ”,这个说法欠妥。因为差异和矛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差异表达的是事物之间的“差别关系”,而矛盾所表达的则是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差异和矛盾的性质和特征均不相同,从差异到矛盾存在着一个转化的过程,
8、所以差异不同于矛盾,差异并不是矛盾。矛盾是差异之极,当差异被激化达到最大时才成为矛盾。那么,如果差异不等同于矛盾,德波林学派似乎就是对的了,因为他们说“ 矛盾不是一开始就在过程中出现,须待过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 ”。这样,是不是“ 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 ”这句话就错了呢?也不是。有人说了,矛盾的出现和矛盾的被发现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矛盾一开始就在过程中出现了,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所以矛盾还是存在于一切过程中的。照这个说法,矛盾一开始就隐藏在差异之中,差异总是要出现的,而差异出现的同时矛盾也就存在了。而所谓差异被激化到最大成为矛盾,也可以解释为,只有在被激化的条件下,差异中隐藏的矛盾才最
9、终被人们所发现(不是出现) 。我更倾向于这种折中的说法,既纠正了毛主席说法中的错误,又反驳了德波林学派的观点,也论证了“ 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 ”。第三节,矛盾的特殊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世上本没有相同的两件事,即任何一件事物本身都是独特的,所以矛盾的特殊性我认为是不需要证明的。毛主席提出矛盾的特殊性,目的在于说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主席还说“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这样的句子,说要全方位地看问题
10、,当然没错啊。第四节,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从开头看到这里,我发现毛主席写矛盾论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从唯物辩证的宇宙观较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更好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发展引出对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的分析,从而引出对矛盾的研究,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现在又开始分析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一步步走来,循序渐进。对主要矛盾进行分析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好钢用在刀刃上嘛!找出主要矛盾,就能对症下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解决了主要矛盾,原来的次要矛盾因时空的变迁又将转化成主要矛盾。不断地找出并解决主要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第五节,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为什么刚说完特殊性,就冒出了同一性呢?不是“世界上
11、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吗?怎么会有同一性呢?原来这里的同一性并不是“相同的性质” ,而是“一切对立的成分都是这样,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 ”即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的性质,这是很好理解的,如同太极中的阴阳,或一枚硬币的正反面。那么,什么是斗争性呢?即矛盾中对立的双方互相对抗、互相排除的斗争。而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就如同太极中阴阳的关系,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第六节,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一节毛主席写的不够明了,他没有对对抗下一个精确的定义,没有说明什么是对抗,只是浮浅地说“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到底怎样才构成对抗呢?苦思无果,翻现代汉语字典 (商务印书馆第五版)发现“对抗性矛盾”这个词,字典中给出的解释是“必须采取外部冲突形式才能解决的矛盾” 。这么看来,或许对抗可以定义为,极端化的、需要采取外部冲突形式才能解除的对立关系。好了,终于啃完矛盾论了,我学会了什么呢?此刻我脑袋一片空白,只感觉眼前浮现矛盾的各种性质,以及无所不能的一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论的大义,现在我还不能参悟,或许会在数年后的某个晌午,当我望着窗外车水马龙,重又想起今日,突然醒悟,啊,原来如此!参考陈定学:差异不是矛盾 http:/ http:/ (商务印书馆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