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等式(上)【考点梳理】一、考试内容 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二、考试要求1.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掌握证明不等式的几种常用方法,掌握两个和三个(不要求四个和四个以上) “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这两个定理,并能运用上述性质、定理和方法解决一些问题。2.在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的基础上初步掌握其他的一些简单的不等式的解法。3.会用不等式|a|b|a+b| |a|+|b|。三、考点简析1.不等式知识相互关系表2.不等式的性质(1)作用地位 不等式性质是不等式理论的基本内容,在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2、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高考中,有时直接考查不等式的性质,有时间接考查性质(如在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中就间接考查了掌握不等式性质的程度) 。准确地认识、运用基本性质,并能举出适当反例,能辨别真假命题是学好不等式的要点。(2)基本性质 实数大小比较的原理与实数乘法的符号法则是不等式性质的依据。在不等式性质中,最基本的是:ab bb,bc ac(传递性)ab a+cb+c(数加) (ab,c=0 ac=bc))(0, 数 乘cbacba 与等式相比,主要区别在数乘这一性质上,对于等式 a=b ac=bc,不论 c 是正数、负数还是零,都成立,而对于不等式 ab,两边同乘以 c之后,ac 与 bc 的大小
3、关系就需对 c 加以讨论确定。这关系即使记得很清楚,但在解题时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错用这一性质,尤其是需讨论参数时。(3)基本性质的推论 由基本性质可得出如下推论:推论 1:ab0,cd0 acbd 推论 2:ab0,cd0 推论bda3:ab0 anbn(nN)推论 4:ab0 (nN)nba对于上述推论可记住两点:一是以上推论中 a,b,c,d 均为正数,即在x|x 是正实数中对不等式实施运算;二是直接由实数比较大小的原理出发。3.不等式的证明(1)作用地位 证明不等式是数学的重要课题,也是分析、解决其他数学问题的基础,特别是在微积分中,不等式是建立极限论的理论基础。高考中,主要涉及“a,b
4、0 时, a+b2 ”这类不等式,以及运用不等式性质所能完成的简单的不等式的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与ab自然数有关命题的不等式难度较大。(2)基本不等式定理 1:如果 a,bx|x 是正实数,那么 (当且仅当 a=b 时取“=”号)定理 2:如果 a,b,cx|x 是正实数 ,那么 (当且仅当 a=b=c 时取“=”号)定理 3:如果 a、bx|x 是正实数,那么 (当3cba ba12ba2且仅当 a=b 时取“= ”号)推论 4:如果 a,b,cx|x 是正实数 ,那么 (当且仅当cba133acb322cbaa=b=c 时取“=” 号)由上述公式还可衍生出一些公式4ab(a+b) 22
5、(a 2+b2),a、bR (当且仅当 a=b 时等号成立)a 2+b2+c2ab+bc+ca,a,b,cR(当且仅当 a=b=c时等号成立)a 2+b2+c2 (a+b+c)2ab+bc+ca,a,b,cR (当且仅当 a=b=c 时等号成立)| + |2(当且仅当|a|=|b|时取“=”号)31 ba0,b0,a+b=1,则 ab 等。4(4)不等式证明的三种基本方法比较法:作差比较,根据 ab0 ab,欲证 ab 只需证 ab0 ;作商比较,当 b0 时,ab 1。ba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有时根据题设可转化为等价问题的比较(如幂、方根等) 。分析法:从求证的不
6、等式出发寻找使该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对于思路不明显,感到无从下手的问题宜用分析法探究证明途径。综合法:从已知的不等式及题设条件出发,运用不等式性质及适当变形(恒等变形或不等变形)推导出要求证明的不等式。4.不等式的解法(1)作用与地位:解不等式是求定义域、值域、参数的取值范围时的重要手段,与“等式变形”并列的“不等式的变形” ,是研究数学的基本手段之一。高考试题中,对解不等式有较高的要求,近两年不等式知识占相当大的比例。(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是解其他各类不等式的基础,必须熟练掌握,灵活应用。3)高次不等式:解高次不等式常
7、用“数轴标根法” 。一般地,设多项式 F(x)=a(xa 1)(xa 2)(xa n) (a0)它的 n 个实根的大小顺序为 a10时有:在奇数区间内,F(x)0。在偶数区间内,F(x)0 f(x)g(x)0 0(xgf)(xgf0)(xgf(5)无理不等式:两类常见的无理不等式等价变形: g(x) 或 ag(x) f(x)1 时 a(fx)ag(x) f(x)g(x) logaf(x)logag(x) f(x)g(x)0(7)含参数不等式:对于解含参数不等式,要充分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对参数的讨论,要不“重复”不“遗漏” 。5.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1)作用与地位:绝对值不等式适用范围较广,向量
8、、复数的模、距离、极限的定义等都涉及到绝对值不等式。高考试题中,对绝对值不等式从多方面考查。(2)两个基本定理定理 1:|a|b|a+b| |a|+|b| (a、bR)定理 2:|a| |b|ab|a|+|b| (a、bR)应理解其含义,掌握证明思路以及“=”号成立的条件。(3)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常用方法讨论法:讨论绝对值中的式于大于零还是小于零,然后去掉绝对值符号,转化为一般不等式。等价变形:解绝对值不等式常用以下等价变形|x|0),|x|a x2a2 xa 或 x0)一般地有:|f(x)|g(x) f(x)g (x)或 f(x)0, =x2+y2+z2x 2+ = +x2= x2x+ ,矛1
9、)(2zy)1(31盾。设 x,y,z 三数中若有最大者大于 ,不妨设 x ,则: =x2+y2+z2x 2+32)(zy=x2+ = x2x+ = x(x )+ ,矛盾。故 x,y,z0, 。)1(113注:本题证法甚多,最易接受的方法是证法一的判别式法,因为该法思路明晰,易于操作,技巧性不强。不等式( 下)例 3 已知 i、m、n 是正整数,且 1 ,所以 即 miAniniAmi(2)由二项式定理有nkini(1+m)n=1+Cn1m+Cn2m2+Cnnmn (1+n)m=1+Cm1n+Cm2n2+Cmmnm 由(1)知 miAniniAmi (1niCmi (kim ,mmCnm nm
10、Cmm, mm+1Cnm+1 0, mmCnn 0, 1+ Cn1m + cCn2m2+ Cnnmn 1+ Cm1n+ Cm2n2 + Cmmnn,即(1+m) n(1+n)m 成立。注 本题是 2001 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上述证明方法关键是配对。除了上述证法外,本题还有许多另外的证法,下面另举两种证法。(1)法一:令 n=m+k,(kN)对自然数 t=1,2,i1,tm(m+k) m(m+k) 21f(n+1)f(n)当 k3,kN 时,f(k)单调递增,又 )(nf12)n1)(n12)(n12)(nk k+1(k+1)k,即 k (k+1) 于是经过有限次传递,必有:(n+1) (1+
11、n)m 法二:(1+m) n(1+n)m nlg(1+m)mlg(1+n) 令 f(n)= ,n2)lg()l(lg又 ,即 (1+n)n+1(2+n)n)1()ff )lg(1)2l( )n2(1 )n1n2, 1由贝努利不等式得(1 ) n1 = 221n ,f(n)单调递减,又mm(1+m) n )4(例 4 解下列关于 x 的不等式:(1)a 2x+1a x+2+ax2 (a0);(2)log a(1 )1(a0 且 a1) 。解在解指、对数不等式时,常要对底数 a 进行分类,然后依据其函数的单调性来实现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注意不等式解的等价性。(1)原不等式等价于a2x (a2+a2
12、)ax+10(axa 2)(axa 2 ) 0(i)当 01 时,a 2a2 ,a 2 a xa 2即2x2(iii)当 a=1 时,x 为一切实数。综上所述:当 01 时,原不等式的解为x|2x2 ;当 a=1 时,解集为 R。(2)(i) 当 a1 时,原不等式等价于1 a 1aax0xx1a1 时,原不等式解集是x| 1 时,原不等式等价于1 a 0 且 b1),ax21(1)求 f(x)的定义域;(2)当 b1 时,求使 f(x)0 的所有 x 的值。解 (1)x 22x+2 恒正,f(x) 的定义域是 1+2ax0,即当 a=0 时,f(x)定义域是全体实数。当 a0 时,f(x)的
13、定义域是( ,+ )a21当 a1 时,在 f(x)的定义域内,f(x)0 1 x22x+21+2axax12x22(1+a)x+10其判别式 =4(1+a) 24=4a(a+2)(i)当 0f(x)0 x0xR 且 x1若 a=2,f(x)0 (x+1)20x 且 x14(iii)当0 时,即 a0 或 a2 时方程 x22(1+a)x+1=0 的两根为x1=1+a ,x2=1+a+若 a0,则 x2x 10 或af)(2ax21若 a0 恒成立,故 21sinco0csin41so 解之得:2k+ 2k+ , (kZ) 。25注 二次函数的在区间上最大值、最小值,只要考虑两个端点及区间中对
14、称轴所在位置之点。例 8 设函数 f(x)= ax,1x(1)解不等式 f(x)1;(2)求 a 的取值范围,使函数 f(x)在区间 0,+ 上是单调函数。)解 (1)不等式 f(x)1,即1+ax12x0)(xa所以:(i)当 0a1,所给不等式的解集是 x|0x21a(ii)a1 时,所给不等式的解集是 x|x0 (iii)当 a=0 时,所给不等式的解集是0(iv)当1a0 时,所给不等式的解集是 x| x02(v)当 a1 时,所给不等式的解集是x|x0(2)在区间 0,+ 上任取 x1,x 2,使得 x1x 2)f(x1)f(x 2)= )(1a=(x1x 2)( )x21而要使 f
15、(x)在 0,+ 上单调)只须 f(x1)f(x 2)在 0,+ 上恒正或恒负。又x 2x 10,x 1x2 0,+(0,1)21a1 或 a0例 9 设函数 f(x)=ax2+8x+3 a0 。对于给定的负数 a,有一个最大的正数 l(a),使得在整个区间0,l(a)上,不等式|f(x)|5 恒成()立。问:a 为何值时,l(a)最大?求出这个最大的 l(a),证明你的结论。解 f(x)=a(x+ )2+3 a0,f(x) max=3a416a16(i)当 3 5,即8a0 时,l(a)是方程 ax2+8x+3=5 的较小根, 2146)( al(ii)当 时,即 a8 时,l(a)是方程
16、的较大根,513a 5382xa即 l(a)= 2648= =0a215当且仅当 a=8 时,等号成立。由于 ,因此当且仅当 a=8 时,l(a)取最大值 。215 215注 本题是一个典型的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综合题。数形结合利于开拓思路,找到解法。例 10 设a 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 n是其前 n 项和,(1)证明: lgS n+1;2lgn(2)是否存在常数 C0,使得=lg(Sn+1C)2)lg()l(CSnn成立?证明你的结论。解 (1)a 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a 10,q0 当 q=1 时,S n=na1,Sn+2=(n+2)a1Sn+1=(n+1)a2SnSn+2=n
17、a1(n+2)a1=n2a12+2na12n 2a12+2na12+a12=(n+1)a12=S2n+1S nSn+2S 2n+1当 q1 时Sn= Sn+2= Sn+1=qa)(1q)(1qn)(1S nSn+2= 22222 )()(annS2n+1=11qan于是,S 2n+1S nSn+2= =a12qn0221)(综上所述:S 2n+1S nSn+2lgS n+1lgn(2)证法一:(i)当 q=1 时(SnC)(S n+2C)(S n+1C) 2=(na1C)(n+2)a 1C(n+1)a 1C 2=a 120 故这样的 C0 不存在。(ii)当 q1 时(SnC)(S n+2C)
18、(S n+1C) 2=a 1qna1C(1q)a 10,q0,a 1qn0 C= q1C0,0q1,但当 0q1 时,S n 0,这与条件(2)中 矛盾,故这样的 C0 不存在。a1 0CSn证法二:(反证法)假设存在常数 C0,使得 =lg(Sn+1C)成立,则必有2)lg()l(n 21212 )()(0SCSnnnn由式得:SnSn+2S 2n+1=C(Sn+Sn+22S n+1)另一方面:Sn+Sn+22S n+1=(SnC)+(S n+2C)2(S n+1C)2 2(S n+1C)=0)(CS nSn+2S n+12,矛盾故这样的 C0 不存在。注本题是一道数列、不等式、函数的综合题。解题过程中特别要注意 q=1 与 q1 的讨论。(2)中的反证法,综合体现了不等式知识的灵活实用,具有较高的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