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课堂教学差异探究.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002537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大学课堂教学差异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美大学课堂教学差异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美大学课堂教学差异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美大学课堂教学差异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美大学课堂教学差异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题:中美大学课堂教学差异探究小组成员:张晓涵 赵娜 姜晓婷 李雁男 张红仙 胡广妮 马洪杨 刘媛媛以下是我们小组集体思考整理的相关内容:我们先从课堂教学的差异表现入手,其次为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最后是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与启示一、中美大学课堂教学师生角色差异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就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这本无可厚非,值得提倡。但是这种“师如父”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教师是强势的、权威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顺从和恭敬” 。因此,在中国大学的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 “言而不称师谓之畔, 教而不称师谓之倍” 。教师们也大多希望自己是严厉的,因为只有严厉起来,才能管得

2、住学生。中国大学的教师一般喜欢安静的教学环境,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好,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并做好笔记。整堂课教师几乎都在讲解,学生要做的就是注意力集中,保持安静,如果有问题,必须举手,教师允许后起立发言,其他学生保持安静。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之上,教师处于主动地位,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则是被动的,往往很难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美国大学的课堂教学不同于中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课堂的主角,他们把自己的角色定义为指导者,而学生则是主角。这点比较符合中国古代教育思想,韩愈的师说中就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主角,课堂的驱动力应该是学生

3、而非教师,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 ,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美国大学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和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他们可以随便提出问题,不必教师允许,不必起立。这样整个课堂气氛不压抑,轻松自然。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并且尊重学生的观点和选择,还鼓励学生要有批判和怀疑精神。师生之间不是上下级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他们教学相长,互相学习,教师只是术业有专攻而已。二、中美大学课堂教学方式差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对中美大学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后曾评价:让学生按部就班地,一项项虚心地去学习,可以把很多有用的知识吸收进去,有利于

4、应试。确实,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国大学教师都是以讲授为主,方法单一,主要手段就是板书跟 PPT 演示。教师讲授围绕教材展开, 循序渐进, 层层深入, 对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学习要求。教师在对概念和理论的介绍中,讲究逻辑严密, 前后呼应, 有连贯性与整体感。为了使学生达到 “全面掌握”和“熟练计算”等类似的要求, 要布置课后作业,并推荐课后复习教材及参考书目, 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则需要完成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练习等环节的训练。教师对题目反复讲解与训练以便学生能顺利通过考试,这种讲解方式使学生不用自己思考便对所学知识全盘地被动接受,接受这些知识的过程显得相对轻松,容易理解,但听

5、课的学生却没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几乎没有能力提出教师讲授内容之外更深刻的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所掌握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也难以灵活运用,在需要用到这些知识时显得无所适从。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学生最擅长解题,却缺乏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位美国老师在谈起给中国学生上课经历时,感慨道:不管提什么问题,中国学生都很沉默,但是要求做作业的时候,中国学生便能孜孜不倦的去查资料。恐怕,这早已严重违背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美国大学的课堂教学方式以讨论课为主,教师除使用讲授法外,还充分利用答疑、小组工作、读书报告、社会调查、

6、实习、实验等教学方法。就教育技术而言, 在使用传统的板书、幻灯、投影等基础设施的同时, 现代信息技术也为教师们所普遍采用。在第一堂课上, 教师都要将自己的 E- mail 告诉学生, 以方便师生通过 E- mail 进行交流。每堂课之前, 学生都被要求精读主导教材中的相关章节以及其他辅助读物。这些辅助读物涵盖了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分析材料, 是对教材学习内容的加强和补充。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是简要地介绍要点, 没有大量的详细讲解, 更多地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思考。教师针对具体教学内容, 或提出问题供小组讨论,或布置案例由小组研究,或由小组汇报上一次课布置的课外作业。美国前任国务卿赖斯在斯坦福大学担任

7、教师时,就采用学生参与的方式。她曾假想一些国际危机事件,让学生想出办法,如何来保全国家的安全。她的这一教学方法还获得了教学奖。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解答教师、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 介绍自己的看法和相关经验 , 提出自己的疑惑, 学生的参与通常都非常积极。不论是在哪一个教学环节, 学生可以随时举手提问题, 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提问已成为大学课堂教学的一道“风景”, 教师也十分欢迎学生提问, 哪怕是在讲授过程中, 教师也会不时地询问学生是否有问题。教师并不在意自己的讲授被学生的提问所打断, 相反, 教师会不厌其烦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直到学生清楚、满意为止。因为课堂上有较多的师生问答交流,所以

8、课堂气氛往往比较活跃。每一次课结束前, 教师都要针对下一次课的教学内容, 布置学生需要重点阅读的文献。正是这种承上启下的安排, 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备而来, 师生都希望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交流解决各种问题, 使教学富有成效。但以学生为主授课也有缺陷,有时师生漫无边际的谈论会削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巩固。三、中美大学课堂教学学生考核方式差异回顾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没有哪一次考试或者练习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而且与答案不符或有区别的回答百分之九十九都被判错,这就让我们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觉得所有的问题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所以我们拼命复习,拼命背诵,就是为了考试能写出跟试卷答案一样的回答,这样

9、就大大限制了我们的思维,限制了我们想象和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能力。我国大学教育普遍采用学分制,学生在大学期间要通过对所学科目的考试拿到相应的学分才能顺利毕业,考试和拿学分似乎成了中国大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对于一门课程的最终成绩,我们学校是采用平时成绩加卷面成绩来算的,平时成绩占 30%(其中考勤占 10%,平时作业占 20%),卷面成绩占 70%,虽然各个学校有不太一样的考核标准,但都大同小异。而在美国,对于文科类的知识,尤其在历史方面,没有所谓唯一正确的答案。例如中国人普遍认为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是正义的,因为他们废除奴隶制,维持国家统一,而且我们的历史课本也是这样教给我们的,但是美国南部的人在

10、讲述那段历史时,明显站在南方一边,但这并没有妨碍美国的统一,因为这只是一种学术争论。美国大学生不把考试当成目的,而是把求知实用当作目的,所以考试的作用就明显比中国的弱很多。例如哈佛大学在 2010 年初不再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来为某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做出结论。过去,如果教授们不打算举行期末考试时,必须先要得到校方的许可;但那时现在开始,只有他们想举行期末考试的时候,才需要获得校方的批准。他们相信,书本+评论= 真正的知识。下面附美国大学考试成绩评定表:原始分数 分数 绩点 等级考试一 23/50 46% 0.50 D考试二 31/50 62% 1.93 C考试三 29/50 58% 1.64 C-考

11、试四 32/50 64% 2.07 C家庭作业 18/25 72% 2.81 B-最终成绩 72/100 72% 2.71 B-绩点、等级、分数转换绩点 等级 分数3.85 A 90-1003.50 A- 85-903.15 B+ 80-852.85 B 75-792.50 B- 70-742.15 C+ 65-701.85 C 60-641.50 C- 55-591.15 D+ 50-540.50 D 45-49中美大学课堂教育的差别原因受多方面的影响,中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不同,社会环境和传统也不相同,评价人才的标准以及个人成长的需求等各方面都不一样,多种因素综合形成了当今不同的教育模

12、式与体制。下面主要从三方面来解释中美大学课堂教育的不同之处的原因。 一 历史原因:中国经过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才最后走进了社会主义的门槛,而美国没有经历完整的社会发展历程,直接跳过封建社会就走到了资本主义。由此美国没有封建社会产生的许多条条框框,或者来说是很自由。相对应的美国大学教育就比较开放自由,而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程虽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留下了许多根深蒂固的烙印.中国大学教育相对体系化制度化。二 社会原因 美国文化氛围自由开放,社会大环境多元性包容性较强。美国崇尚个人主义,不拘礼较随意,相当的开放和直接,尤其在学术专业的讨论中往往秉持着不同意见而争论,美国大学生独立性较强通常不喜欢依靠别

13、人,在课堂上擅于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中国文化的渊源来自中庸儒学,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洗礼,具有极强的韧性和包容性,中国人的行动准则多少有谦牧自守的传统大国观。中国大学生相对保守内敛,在课堂上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主观能动性较差。三 教育评价标准与教育价值观不同 (1)人才的标准:美国的人才标准是多元化的,更加注重学生的特长、人生观、价值观、体育好不好、有没有爱心、有没有社会责任感等等因素。这种多元化的人才标准决定了美国大学的考核方式也相对多元,不只是依靠成绩还特别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然而中国则是从小学至大学基本一个统一的标准即以学生成绩为主,学生的思想道德、兴趣爱好、主观能动性等不

14、列入考查范围,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 教育知识观 :中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美国的教育则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灌输和积累,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虽然有利于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相比较,美国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开发学生的智力及自我思考能力,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竞争力。通过中美大学课堂教育差异的对比,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反思在大学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5、我们小组结合理论与实践做出如下启示。一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教育的本质应体现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的价值的尊重。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 这种差异来自于每个人的智力和天分、兴趣爱好、认知方式等,这些因素又导致了学生的知识、能力、生产力、创造力乃至领导力等的水平各异。而学生的诸多差异性又决定了每个人发展需求的差异性。卓有成效的教育, 应该是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育必须关注每一个个体, 因材施教, 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正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孔子教育之所以成功,正是得益于他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即便是师生比例为一比三千。但

16、是与美国高等教育相比而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这方面做得还是很不够, 同质化现象仍比较严重。因此, 必须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适应个性化发展需要。其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在自觉参与、自主选择、自我设计、自我激励上。如:结合本校实际,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我设计学习; 适当的压缩必修课, 增加选修课, 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需要; 专业选修课设置分不同的模块,比如:研究型、技能型、互动型、讨论型、讲座型 供学生自由选择; 针对特长生、兴趣生专门设计培养方案等。二 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大学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训练思维、养成素质、提升修养、树立人生

17、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课堂教育效果的优劣, 是决定学生能否成长成人成才的关键。理想的课堂氛围应该是建立在平等、民主、轻松愉悦、相互学习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 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 应尊重学生的情感和自尊, 建立平等、民主、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摒弃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因袭式教育模式, 真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课堂中多点小组讨论,课堂答疑的环节,增加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共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需增加教学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于课堂的意见,对与学生有疑惑的问题可以利用课前的时间进行简

18、答,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三 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中国大学往往注重学生的应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日常的三好学生以及奖学金的评比上都是以应试的成绩为主,其余的部分占很少部分以至于平时的表现不会影响年终的评比。这样的考核方式导致了学生将最大的精力投放到学分上,而忽视了自我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死板的参考答案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两点就启示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学生考核中注重学生的能力而非仅仅是成绩,缩小成绩在评比中的比重,扩大实践的比例。同时在试卷中缩小对于概念性问题的考察,而注重发散学生思维的试题的考察。例如在我们学校中大部分选修课都是以提交论文的方式结课,但不乏有很多抄袭论文的同学,可以采用注重平时发言成绩,结课多采用问卷调查,设计性作业为主的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