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巴斯夫的“小小化学家”巴斯夫北京办公室的一条走廊上有一块长方形展板,上面挂着十六张妙趣横生、色彩斑斓的蜡笔画,既有绿叶盖的房子、苹果做的屋子,又有海底乐园、天堂世界,这些都是巴斯夫高级公关经理田丽君从“小小化学家”活动所收集的儿童绘画作品中一张一张地挑选出来的。每当打这条走廊经过,田丽君总会放慢脚步,孩子们勾勒绿色家园、享受实验乐趣的场景又一次浮现在她的脑海中。 2002 年,时值中德建交 30 周年,在德国政府的倡导下,全球知名化工企业巴斯夫决定把风靡欧洲的趣味化学实验启蒙教育模式引入中国。事实上,德国化学人才济济与这种启蒙教育不无联系。对于“小小化学家”而言,巴斯夫的最初构想其实很简单,
2、它要让更多的中国儿童在摆弄瓶瓶罐罐的实验过程中感受其乐无穷的化学世界。 2003 年,田丽君加入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企业传播部,小小化学家北京站的宣传与推广是她最初承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在首场活动参与人数不过 1000 人的现实面前,要让这个活动为更多的儿童和家长所熟知,考验着巴斯夫传播部的每一个人。田丽君意识到,加强媒体传播并非是提升“小小化学家”影响力的唯一办法,要让这个活动能够直接触及更多的学龄儿童,必须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地,身为家长的她首先想到了中国科技馆。直到今天,田丽君都还记得那次愉快的场地合作洽谈经历,她完全没有想到中国科技馆会如此爽快。然而,就在所有工作都按部就班2地展
3、开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非典,扰乱了田丽君所有的工作计划,小小化学家北京站活动不得不被叫停,心有余悸的田丽君更多的是无奈与遗憾。不过那一年,上海站的活动依旧如期举行。 从支持高等院校的中德研究发展基金,到培养中小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小小化学家”,巴斯夫始终把教育作为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去耕耘,对于巴斯夫的中国布局,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正是田丽君苦心经营小小化学家项目的重要原因。 起步工作的艰难是所有人都能预料到的,612 岁的学龄儿童以及他们的家长是田丽君重点沟通的对象。然而,在中国,即使是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也很少会在小学开设实验课程,加之家长们还长期受到化学有毒观念的
4、影响。为了避免孩子的胆怯和家长的担心,田丽君在对外宣传时一律用“互动实验”代替“化学实验” 。不过,对于“小小化学家”这一新鲜事物,公众并不抱有太多的期待,田丽君也没有开展大规模的传播活动,在她看来,口碑传播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在中国科技馆的头几次活动不愠不火,田丽君细心地观察着实验场地外焦急等待的家长,她在寻找着“小小化学家”能够实现突破的方法。在她脑海里,一个闪念划过,“家长其实是更重要的受众,我们如果为他们设置等候区域,为他们播放往期的实验录像,他们就会了解孩子在里面究竟在做什么,对!我们要给他们创造为孩子拍照的机会”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转变,活动渐渐火了起来。在连续举办五年后,“小小
5、化学家”在北京及上海形成气候,临近举办日期,田丽君会不断地接到咨询、预定的电话。一位网名叫“观园麦兜儿”的妈妈还召集世纪城小区的 60 个孩子来参加3活动,这个妈妈的博客地址田丽君至今都还保留着,上面有她用镜头、文字记录女儿弯弯参加“小小化学家”的经历。 去年暑假,荆门市的尹华龙和爸爸一起到北京旅游的时候,恰巧在中国科技馆与“小小化学家”相遇。尹华龙毫不犹豫地穿上围裙、戴上护目镜和橡胶手套,准备“污水变清”和“自制发胶”两个化学实验。然而,当他站在摆放着各式各样器具的试验桌前却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想不想把脏水变干净呢”?身旁的一位“小老师”志愿者轻声问道,紧接着小老师用生动、简单的语言向他们
6、讲解实验的要领,“污水变清”的谜底也因此被揭开。尹华龙开始摆弄起了眼前的瓶瓶罐罐,从用纱布过滤,到去除杂质,再到加入活性炭,浑浊的污水经过层层进化后变得越来越清澈透明。 “哇!水变干净了”,尹华龙欣喜万分地举着烧杯叫了起来。接下来的实验就有意义了,他要亲自动手为妈妈制作发胶。尹华龙不停地搅拌着配制好的各种原料,添加了香料的发胶不时有橙子的清香扑鼻而来。一些小朋友还迫不及待跑到台上展示自己用新出炉的发胶做出的超酷头型,快乐的气氛紧紧把实验室包裹住。 巴斯夫的深邃、专业与科技并非是“小小化学家”所要传达的核心信息,虽然田丽君“没有想过要让那些喜欢小小化学家实验的孩子记住巴斯夫”,但是质朴、纯真与感
7、性的巴斯夫企业魅力却悄无声息地透过活动进入中国公众的心扉。那些晦涩深奥、枯燥无味的化学理念也在趣味无穷、操作简单的实验中被孩子所理解,让他们在感受快乐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正是化学的不断创新,或者说是巴斯夫的不懈努力,才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4实际上,巴斯夫在路德维希港总部建立的儿童互动实验室是“小小化学家”的雏形,为此,田丽君还专门进行过一次实地考察。这个实验室位于莱茵河畔大约 10 平方公里的巴斯夫生产基地内,实验室里摆放的一个大烧瓶总会让她回味无穷。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摇动烧瓶的搅动棒,瓶子里的水和油两种物质一会儿融到一起,一会儿又分开了。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田丽君心中泛起片片涟漪,有一丝
8、的欣喜,还有一丝的遗憾。国内一直以暑期巡回活动的方式在运行,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参与其中,所有环节的设置都非常紧凑,他们无法按照总部求精求细的原则进行操作。那次的德国之行,让田丽君感到震撼的还有总部和谐的自然环境,从入住的酒店到办公大楼,那段只需步行 10 分钟的路程,不时会有松鼠和兔子蹦到她的身前。 “这个地方真是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翠绿的草坪,要是看不到奇形怪状的管道,谁都想不到这里是化工基地” 。田丽君说。 每年,“小小化学家”都会从德国总部引入新的实验内容。田丽君深切感觉到,虽然在公关战略制定时,德国企业更倾向于全球一致性,但是在具体活动执行时,德国企业则更加
9、注重本土化的体现。为了能够让“小小化学家”的品牌积淀下来,赢得更多利益相关者的支持,田丽君会把政府、媒体、客户和员工等等列入活动的邀请名单中。为了能够让年复一年的活动保持着新鲜的感觉,无论是活动主题和形式,还是稿件角度和类型,“小小化学家”都会以新的面孔出现。 也许很多人都不会相信,对于这样一个每天都要覆盖数百人乃至上千人的活动,北京站活动仅投入两个巴斯夫工作人员,除了田丽君以外,还有5“小小化学家”中国项目经理殷慧贤。所有的一切都是“小老师”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志愿者创造的奇迹。每一年,殷慧贤不停地奔走于“小小化学家”的各个落脚城市,从招聘,到培训,再到实践,她在每一个“小老师”的身上都投入了
10、巨大的精力。在上岗前,“小老师”王锐经历了一连串紧张的培训,那些枯燥而又乏味的实验描述他已经数不清重复了多少遍,每一台实验仪器的使用操作,每一个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每一个化学实验的深奥原理,他都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在巴斯夫严谨的企业文化中,王锐感知到了滴水乾坤的道理。 “小老师”作为巴斯夫中国的一种特有模式,是田丽君和她的同事在这些年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伴随着“小小化学家”的成长,“小老师”已经从普通志愿者转化为巴斯夫的重要受众,成为巴斯夫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忠实参与者和传播者。 每当提到化工企业,人们总会忍不住联想到刺鼻难耐的气味、暗淡无色的天空,震耳欲聋的噪音和浑浊不清的污水,一直以来巴斯夫默默无闻地改变着中国公众的固有偏见,通过一种别样的沟通方式小小化学家活动,一个特殊的沟通群体少年儿童,一个重要的时代议题启蒙教育,一系列意义深远的主题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矢志不渝地向公众展示其创造美好生活的步伐。如今,“小小化学家”的足迹已经遍及北京、上海、南京、香港、沈阳、广州等城市,这些天田丽君正忙着和中国科技馆的工作人员一起商定今年北京站的活动场地、选择新颖的活动方案,我们期待“小小化学家”的别样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