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公共卫生 与 传染病 知识 考试复习 参考 资料 一、 公共卫生 1.公共卫生定义 : 组织社会共同力量,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2.公共卫生体系的组成: 主体 :由卫生部门、公共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机构)和卫生保健的提供者(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组织)。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指不可预 测、直接关系到或潜在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急性中毒、群发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职业、化学)中毒、放射事故、水(环境)污染及恐怖事件。 4.医疗机构医
2、务人员 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有: 传染病疫情报告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 感染性疾病科设置与传染病预检分诊 ; 发热呼吸道门诊 、 肠道门诊、肝炎门诊 规范设立; 不明原因肺炎及早期预警症状监测 ; 艾滋病诊断; 职业暴露防护 ; 肺结核的发现与治疗管理 ; 疟疾诊断与治疗 ; 血吸虫病、 AFP、性病、麻风病等监测 ; 死亡慢性病监测 ; 35 岁内科门诊首诊测血压 ; 放射卫生管理 ; 综合 医院精神卫生服务 ; 妇幼卫生管理 ; 医院感染控制与消毒管理 ; 实验室生物安全 ; 健康教育 ; 食品、饮用水卫生管理 ; 医院空调系统运行与管理 等 33 项。 5.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3、 :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凡 3 人以上群体发病如不明原因群体发热、法定传染病及其他传染病 3 例以上发病或短期内明显增加, 3 人以上的食物中毒、职业性中毒,接诊医务人员应 立即报院防保科、医务科、院办公室,非上班时间报院总值班。 6.公共卫生任务奖惩规定: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及奖惩办法( 2007)规定,发现迟报 或漏报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慢性病、死亡,每例扣发奖金 50-100 元。同时在科室每年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 规定相关任务 ,年终考核按分数扣罚奖金。 在疾控检查中 被通报的科室处以 500-1000 元处罚。 2 二、传染病 防治与
4、 报告 管理 : 1. 传染病报告责任人: 规定,医疗机构中所有的工作人员 (临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后勤人员 )均为传染病报告责任人。 2.传染病防治中 必须执行 的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 理办法、艾滋病防治条例 等有关法律法规 。 医疗机构或人员违反相关法律,可依法给予追究刑事责任,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给予降级、撤职,吊销责任人职业证书,对其他直接负责人给予降级、开除等处罚。 3.传染病防控的关键: 早 发现、早诊断、早 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 , 临床医护人员执行预检分诊制度 。传染病的基本环
5、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主要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4. 法定传染病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 年 8 月 28 日修订, 2004 年 12月 1 日起实施。总章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原为 37 种,现共计 39 种)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
6、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 h1N1 流感。 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肺) 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公布。 3 5.结核病: 医疗机构发现肺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 疑似病例 或确诊病例 应立即报告并填写3 联转诊单将患者转至定点医院(杭州市定点医院为市
7、二医院、红会医院、浙一医院)进行确诊或治疗。 肺外结核报纸质的肺外 结核卡后可 进行抗结核治疗。 肺结核可疑症状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午后低热、盗汗 ,可疑症状时间超过 2 周,需胸片检查及痰涂找抗酸杆菌 。 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为 3 月 24 日。 DOCT(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是当今最有效的控制结核病的技术策略。 6.艾滋病 : 艾滋病 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输血、母婴传播 。在艾滋病防治中医务人员要重点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加强职业防护,不要歧视病人,可疑病例及时报告。 检查 HIV,必须记录患者详细信息,尤其是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 HIV 初筛阳性患者,应告知待复查,通知
8、患者来医院抽取第二份 血,两份血同时送疾控做确诊试验。确诊后立即报 传染病卡。 7.疟疾 : “三热”既:不明原因发热、可疑疟疾发热、疟疾发热 的患者必须采集并制作血片检查有无疟原虫 。疟疾的传播媒介为蚊子。 8. AFP(急性迟缓性麻痹) : AFP 常见的病例 一般为 15 周 岁以下 儿童, 被卫生部规定列为必报的 14 种 AFP 病例如下: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格林巴利综合症(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神经根炎,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单神经炎
9、,神经丛炎,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软瘫,高钾软瘫,正常钾软瘫),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急性多发性肌炎,肉毒中毒,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短暂性肢体麻痹。 发现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病例后,应以最快方式报告预防保健科,由预防保健科在 2 小时 内报告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各科室在报告的同时还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同时采集粪便标本,标本采集要求如下:( 1)采集时间在麻痹出现 14 天以内;( 2)采集两份大便标本;( 3)两份标本间隔 24-48 小时;( 4)每份标本重约 8 克;( 5)标本需在 2-8冷藏,运送。 9. 血吸虫病 : 血吸虫病 的主要症状有发
10、热、肝肿大、周围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 10. 梅毒: 无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检验指标是: TPPA 阳性 +RPR 阳性 ,必须填写诊断依据。 1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 学生、幼托儿童、工人、干 部职员、民工必须填写 “职业 ”。 乙肝、丙肝 、血吸虫病的病例分 类需注明急性或慢性。 霍乱、 艾滋病、脊灰的病原携带4 者必须填写报告卡报告。 12.肠道门诊管理规定: 肠道开设时间为每年的 5 月 1 日到 10 月 31 日,肠道门诊开设期间所有腹泻病例必须检测霍乱弧菌。 13.发热呼吸道病例与不明原因肺炎: 发热呼吸道病例: 发热( 38C,体温测量标准,
11、医用标准水银体温计测试腋下体温 5分钟的读数再加 0.5 度。) 同时伴有 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 ( 咳嗽、呼吸困难、气短 ) 。 发热肺炎病例: 发热呼吸道病例 +肺炎影像学特征。 不明原因肺炎 病例: 发热呼吸道病例 +肺炎影像学特征 +经抗生素规范治疗 3-5 天,病情无明显改善 +不能 做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 +发病早期的白细胞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 需要在 24 小时内报告。 三、慢性病及死亡监测 : 1.必须报告的四类慢性病是: 糖尿病、恶性肿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冠心病急性发作:急性心肌梗死(致死性、非致死性);心性猝死;其他类型的冠心病死亡。脑卒中发作
12、:致死性脑卒中和非致死性脑卒中(珠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及慢性脑动脉硬化。 2.死亡监测报告要求: 医生宣布患者死亡后,立即填写 死亡医学证明书。必须用蓝黑钢笔填写并字迹端正,所有项目经过调查后如实填写。 7 天内将 1、 2 联上交防保科。 3、4 联交患者家属用于殡葬和销户口。 5 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孕产妇死亡要在 24 小时内填写相应的儿童死亡报告卡和孕产妇死亡卡报防保科。孕 28 周以后出生的婴儿,有评分的必须报死亡证明,信息按照父母的信息填写。 四 、 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详见内网 医疗管理 预防保健) :首先局部
13、处理、立即检测疾病相应指标同时报告科室负责人, 24h 内报职业暴露监管科室(防保科 或院感科)。 五 、其他 各类 报告的内容及要求: 报告内容 时 限 程 序 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3 例) 立 即 电话报告医务科、防保科 中暑(体温超过 38.5 ) 2 天 填写中暑病例报告卡。(每年 6-9 月) 其 他 检验科 抗酸杆菌登记本、 性病实验室登记本、爱滋抗体初筛阳性登记 阳性报告 防保科 病理科 肿瘤病理报告(每周、每月) 防保科 放射科 结核登记、异常报告 防保科 药剂科 做好结核药管理,每月检查结核药使用情况 报告注意事项: 1.传染病及慢性病报告卡:门诊病例通过门诊诊间,住院病例通过医生工作站上报。 2.其他报告:通过电话或纸质报告。 3.报告信息必须填写完整,病人的住址及联系电话必须填写及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