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油运现状与链网主要咽喉要道.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008020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世界油运现状与链网主要咽喉要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世界油运现状与链网主要咽喉要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世界油运现状与链网主要咽喉要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世界油运现状与链网主要咽喉要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世界油运现状与链网主要咽喉要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1世界油运现状与链网主要咽喉要道 1.1世界能源运输随着能源需求量增加与供应链不断扩大 而持续发展 据美国纽约媒体 2004年 6月来自美国能源部最新报告 称,世界能源竞争有增无减,至 2025年全球日均消费量将是 现在的 150%,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产量将增加一倍多, 从现在 2700万桶增加到 5600万桶。目前全球石油生产地主 要是中东、前苏联、非洲、加勒比地区;而主要消费地在欧 洲、北美、东亚地区,由此成本低效率高和便捷的海上运输 成为能源进口运输方式第一选择,占世界油运总量 3/5;而运 输成本显著低于铁路 、公路、水运的管道运输成为第二选择, 其通过量约占世界油运总量 2

2、/5。为减少海运风险抢先控制油 气资源核心地区并加快重构陆路管道油运干网增加陆向管道 运输供应量,成为世界新一轮石油地缘政治一大热点。 1.2世界油运咽喉要道不太平 ( 1)曼德海峡。位于非洲东北角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和 亚洲阿拉伯半岛南部也门之间是连接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 湾咽喉要冲,是经过苏伊士运河连接欧洲、北美与亚洲东向 主干航线的必经通道。日通行油船载运量 320 330万桶。 ( 2)博斯普鲁斯海峡(即伊士坦布尔海峡)。位于土尔 其境内,长 31.5km,是欧亚分界线,黑海和地中海之间惟一 通道。年均船舶通过量 5万艘次,其中油船 5 500艘,日均 通过油船载运量 200万桶,业已超

3、过 180万桶最大限量。 ( 3)巴拿马海峡。位于巴拿马境内东西向,连接巴拿马 城到加勒比海边科隆出口处。年均通过商船超过 13600艘, 货运量超过 1.94亿吨,占全球海运量 4%,日均通行油船载 运量 61.3万桶占货物总运量 16%。 ( 4)跨巴拿马输油管线。一旦巴拿马运河停止通航该管 线可以重新启用,全长 130km,在靠近哥斯达黎加边境巴拿 马境内从太平洋沿岸查库阿珠尔港到加 勒比海沿岸博卡斯 德尔托罗港。日均输油 86万桶,于 1996年 4月由于阿拉斯 加油田大幅减产而封闭。 ( 5)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与港口。以莫斯科为 中心,前苏联形成的向欧洲输送供应石油和天然气运

4、输管道 链网,分布广泛。乌克兰黑海水底管道出口欧洲,通过链接 原有和新建管道直接把里海原油及其附近油田出产的原油输 送到地中海,以减轻油船通过博士普鲁斯海峡遇到政治经济 和交通运输压力。俄罗斯生产的 90%天然气通过乌克兰黑海 水底管道,其码头等能力饱合;日输送量 10万桶,预计 2010 年达 20万桶, 2015年达 30万桶。 ( 6)霍尔木兹海峡(目前是世界战略地位最重要能源运 输要害咽喉)。位于阿曼和伊朗之间,进出口航道宽 3.7km, 并有一条备用宽 3.7km航道,是链接波斯湾、阿曼和阿拉伯 海必经海上通道,主要流向美国、西欧和东亚日本;海峡一 2 旦封闭石油和天然气将改道沙特管

5、道到红海延布港、也门亚 丁港或通过土耳其、黎巴嫩或叙利亚输送到地中海。日均通 行量 1 300万桶。 ( 7)马六甲海峡(世界日通过量最大海峡)。位于马来 西来、新加坡和印尼苏门答腊之间,全长 800km,链接印度 洋南中国海和太平洋海上大通道和捷径, 流向日本、中国、 韩国和太平洋其他国家。年均大型船舶通行量为 5万艘次, 日通过量 2 600万桶,年运量 95亿桶。 ( 8)苏伊士运河和苏麦德输油管。位于埃及是连接红海、 苏伊士湾和地中海要道,主要流向欧洲、美国。日均运量 380 万桶,其中输油管 250万桶,运河 130万桶。 (以上资料据张荣忠世界能源运输线的咽喉要道,港口经 济, 2

6、004年第 5期, 3638页) 1.3东亚在建与拟建油气通道意义重大、竞争剧烈 其中包括:一是哈萨克斯坦经我国新疆与我国西气(油) 东输,至东部沿海大通道相连接;二是由俄罗斯经我 国满洲 里、沈阳,由大连下海至韩国的天然气管道;三是尚未定论 的由俄罗斯远东安大线,即安加尔斯克至大庆经我国满洲里 /大庆与我国东北(大庆铁岭大连或华北秦皇岛)输油管 相连和安纳线(俄罗斯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港)及泰纳线 (俄罗斯泰舍特至纳霍德卡港),实现俄石油对日美韩等直接 出口;四是俄罗斯在库页岛兴建年产 980万吨液化石油天然 气并辟建南下日本管道(用于发电,并增加对韩国和中国台 湾地区供应)和西进管道(萨哈林

7、哈巴罗斯克)天然气管 道有可能延伸至中国黑龙江。 2世界海上油运现状及展望 2.1海上油运 总量及主要航线 2.1.1海上油运总量 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原油海运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业 已在 1994年突破 14亿吨( 14.03亿吨), 1997年突破 15亿 吨( 15.18亿吨), 2000年突破 16亿吨( 16.07亿吨), 2001 年下降至 15.92亿吨, 2004年将突破 17亿吨(预计), 1993 年至目前年均增长率为 2%左右。 2.1.2主要进出口地区 主要出口地区是中近东、非洲、加勒比、东南亚和北海 地区;主要进口地区为西北欧、地中海、北美和东亚。 2.1.3石油海运主

8、要航线 ( 1)中东至西北欧、地中海 、北美、日本和亚洲其他国 家与地区;( 2)北非至地中海;( 3)西非至北美;( 4)加勒 比地区至北美。 2.2总体基本走势与特点 ( 1)世界原油海运量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将有 2.0%年均增长率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到 2010年、 2015年世 界海运量将达到 19亿吨和 21亿吨。 3 ( 2)世界原油出口将越来越依赖中东地区,亚洲将成为 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区,中东亚太航线运量将快速增长。目 前中东地区原油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近一半,其中运往亚 洲的原油占中东出口量的 63%。据有关预测, 2025年中东产 油将从现在 2 700万桶 /天增加到

9、 5600万桶 /天,中东在世界 供油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加上亚太地区石油需求增长强劲, 到 2005年消费量将达 12.6亿吨,将超过北美成为世界第一 大消费地区,又由于本地区主要产油国增产乏力,供需缺口 进一步加大,使之成为世界原油进口主要地区。届时中东至 亚太航线运量和占中东地区出口份额都将随之快速增加,并 把亚太推向世界石油市场中心高位。 2.3国际油运船队结构 2.3.1国际油运船队及总体构成 2002年世界油船共有 7 311艘,载重量 3.079亿吨。油 船平均载重量 41 476吨,与 1992年相比船数增加 21.1%, 载重量增加 13.1%,平均吨位下降 5%,油运占世界商

10、船比重, 船数由 17.6%上升到 18.1%,吨位由 40%下降为 37.9%, 世界油运船队数量与构成表明,在 10个吨级中,一是有 7个段油船运力增加,增长最多的 15万 20万吨级,其次是 25万 32.5万吨级,分别增长 41%和 31%;二是有 3个段运 力比 10年前减少,减少最多的是 20万 25万吨级,减少 2/3, 而 32.5万吨级以上的特大油船( ULCC)减少 30%;三是大 吨位船减少幅度超过了增加幅度,小吨位船增长超过减少 幅 度,使油船平均吨位有所下降。 2.3.2油船运力在不同吨级中的大幅度增减引起世界油运格 局变化 ( 1)万吨以下小油船增长表明沿海成品油船

11、运输兴旺。 ( 2) 1万 2万吨级运力萎缩, 2.5万 5万吨级运力增长, 表明中距离(近洋)成品油船大型化,即由灵便型向大型灵 便型转移。( 3) 20万 25万吨级油船大幅度减小,与 25万 32.5万吨级油船大幅度增长表明,不受苏伊士运河与马六甲 海峡限制的远洋油船大型化趋势及以 25万 32.5万吨级 ( VLCC)在远洋油船的主体地位确定。( 4) 5万 7万吨级 运力停滞与 7万 10万吨级、 10万 15万吨级运力增长表 明,远洋成品油船正在向巴拿马型与苏伊士型转移加快; 15 万 20万吨级油船高速增长,反映出通过马六甲海峡原油船 舶明显大型化趋势。( 5) 32.5万吨级以

12、上 ULCC 萎缩及其船 龄超过 20年,加上苏伊士运河重新开通不再绕行非洲好望 角,已不适合目前海上油运格局需要。 2.3.3油船船队国家(地区)分布与构成 世界油运船队按国家(地区)或船籍国分布其现状与发 展走势如下: ( 1)目前世界油运船队为海运传统国家和经济发达国家 所控制,这些国家占总吨位量 68%,主要是希 腊、日本、挪 4 威、美国、丹麦、瑞典、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德国;其 次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如新加坡、韩国和中国香港油 运船队占 10.74%;石油输出国组织沙特、伊朗、科威特油船 船队占 5.6%;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西油运船队占 4.73%; 俄罗斯占 2%。

13、( 2)船队规模超过 1000万吨船队,由 1998年递减到 6 支,其中原有的瑞典、美国和沙特,分别减少 34%、 31.6% 和 8.4%;新加坡增加 39.3%,拥有千万吨级船队;增长最快 的德国和比利时两国都增长了 1倍多;此外俄罗斯与丹麦分 别增长了 77.2%和 68.7%。 ( 3)方便旗和本籍船队吨位量比为近 2( 1即 63 37), 方便旗比例最大的是比利时达到 99.9%;大于 90%的还有中 国香港( 98.2%)、德国( 95.4%)、沙特( 93.9%)和瑞典( 93.5%); 小于 10%比例的国家有伊朗( 1.9%)、印度( 7.2%)、科威特 ( 7.9%)、

14、巴西( 8.5%);中国居中( 42.8%)比 1998年减少 了 4%。 ( 4)船舶平均载重吨位。最大的为沙特阿拉伯( 13.75 万吨),超过 10万吨的还有伊朗( 12.52万吨),科威特( 12.49 万吨)、中国香港( 11.96万吨);最低的是俄罗斯( 1.82万吨); 偏小的有中国( 2.11万吨)、意大利( 2.16万吨)和德国( 2.39 万吨)。 ( 5)油运船队船龄。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第 1 期苏德勤等:世界油运市场与中国能源安全 1 偏低,如日本( 8.4)、德国( 10.8)、韩国( 11.7)、丹麦( 12.3)、 中国香港( 12.2);只有美国(

15、 16.6)较大;而石油输出国和 发展中国家船龄较高,如沙特( 17.1)、科威特( 14.7)、伊朗 ( 15.0)、印度( 16.6)、中国( 18.8)、俄罗 斯( 17.7)。 2.4油船市场主要影响因素及特征 2.4.1油船的发展沿革与散装船舶大型化 自 1886年石油作为能源应用以来至今近 120年,大体经 历了 6个阶段,一是二战前对石油开发生产和应用处于初级 阶段,油运船舶最大吨位由 1886年 3000吨、 1914年 1.0万 吨,增加到 1942年 2.0万吨。二是二战后 50年代后( 1953 年 1960年)由于世界经济处于工业化恢复时期,石油消费 急剧增长,加上苏伊

16、士运河封锁,运距增长,船舶最大载重 量大幅度上升,由 1955年的 5.5万吨增加到 10万吨。三是 1961年 1966年,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并进入重化工业发展 时期,加上石油消费持续增长,造船技术由于计算机应用有 了长足进步,出现了 20万吨级油船。四是 1967年 1975年 石油运量增长迅速,苏伊士运河再度关闭,加快了油船大型 化进程, 1968年出现了 32.6万吨油船, 1973年第二次石油 危机后出现了 47.7万吨油船,以及后来超过 50万吨的改装 油船。五是 1975年 2002年(“ 9 11”前后)世界再次经 历两次石油危机油价上涨,世界各主要石油消费国采取节能 5 措施

17、,寻求石油代用品,使海上原油运量连年下降, 平均海 运距由长向短转化,油船大型化格局开始重构。六是伊拉克 战争后油价屡创新高,并直逼每桶 60美元,给世界经济带来 重大影响,出现新型能源危机。减小对石油特别是中东石油 的过度依赖并把多渠道中长期稳定供应安全作为主导战略, 由此,以中东为主要战场的石油地缘政治争斗更扩大到确保 油运链网特别是大通道安全更大范围,使以海运为主,辅以 陆海管道运输,总体油运格局开始形成。 2.4.2未来一段时间内油船市场主要影响因素及发展走势预测 ( 1)由于能源利用多元化,石油在世界能源总量比重将 有所减少,从现在 40%左右降 到 2020年 38%左右,但石油

18、仍然是不可替代的能源。 ( 2)由于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多元化,加上陆上及近岸油 田生产进入后期,海洋油气开发生产成为未来主战场,其短 程航线和大型海上集油船需求增加。 ( 3)由于世界对原油需求增加,产油国就近增加石油加 工能力并发展精细化工增值业,将使原油运输在石油总量中 的比重有所下降;与此同时重质原油出口国产量增加,使航 线和船队格局进一步重构。 ( 4)苏伊士运河加深,使 25万吨级以上的超级油船将 相应减少,可通过苏伊士运河大型油船数量将有增加。 ( 5)油船船型结构将向大、中 、小船舶协调发展,过剩 或超龄船舶特别是 ULCC 船舶将退出市场。 ( 6)为减少油船空载航行,提高经济效

19、益,兼用船舶将 扩大有效范围。当苏伊士运河加深后, 6万吨级 O/B/O兼用 船舶在石油贸易中将成为有效的船型选择。 2.4.3油船市场基本态势与主要特征 ( 1)油船市场为各大石油公司所垄断,属于不完全竞争 市场。二战前油船市场作为不定期船市场一部分,基本属于 完全竞争市场,而二战后特别是在后期石油贸易中大石油公 司占主导地位,其海上油运需求所占份额已足以控制市场并 影响运价水平;与此同时货主自有船队占有很大比 重,一些 大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垄断石油市场,并通过自己的船 队、码头和代理自成体系,大部分石油交给自己船队承运, 由于在市场找船的货主所占比例很小,作为一个独立的船东 难以在市场

20、中生存,由于这种垄断,租船人占主导地位,使 船东与大公司港口,租船合同往往被采用租方指定且对租方 有利的合同范本、特殊条款、乃至保函格式等。 ( 2)成也市场败也市场。油运船舶市场往往是竞争剧烈 大起大落的市场。石油作为战略物资资源,其石油贸易必然 受到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因素的重大影响,使石油海运市场 出现剧烈波动、运价大起大落, 如船东能够把握市场走势抓 住繁荣与萧条变化的有利时机,把油船买卖纳入经营取得客 观效益,但效益大风险也大,或成船王或淘汰出局。 6 ( 3)油运市场的租船活动多在相对程序化和规范化条件 下进行,由此油运市场是运行规范化的市场。 ( 4)国际油船防污染规则对船舶市场将

21、起到足够的影 响,其中包括造船市场、二手船市场、修船市场、乃至油船 运费市场,成为影响油船的一大主要因素。 ( 5)油船市场多元化需求,特别是航线、船舶、运量、 运力和运价差别需求个性化。把握这些需求差异成为搞好油 运经营的主要条件。 ( 6)经济全球化和区 域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都面临着 油运市场及其要素市场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严峻挑战,面向全 球物流供应链提供全程网全过程成“一站式”客户化服务, 将加快油船市场资源要素重构和油运企业的再造,推动各大 油运企业从油运承运商到物流服务商角色的战略转变。 3中国油运安全与对策建议 3.1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责任义不容辞 ( 1)自主建立油气多渠道、中长

22、期稳定供应安全链网迫 在眉睫。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遭遇资源能源短缺和环境污 染巨大压力的瓶颈制约。中国的煤炭资源丰富,有别于世界 大多数国家,是世界上以煤炭为主的少数三个国家 之一,从 根本上讲对能源进口依存不大( 5%),但由于经济持续高速 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加上汽车进入 家庭业已从导入期到加快期等原因对石油需求不断增加,近 10年来平均增长 5.5%以上。然而我国在世界总量比重中, 石油储量仅有 2.3%,天然气储量 1.0%,石油消费量占 6%到 7.5%, GDP 产出占 4.5%,生产增长率仅维持在 1.2%,供求 缺口不断增加且主要依靠进口补充,对石油进口依存

23、度不断 增加,将由 2004年的 40%增加到 2005年的 45%和 2030年 14世界海运 第 28卷 的 76.9%;进口总量业已由 2002年突破 6000万吨, 2003年 突破 9 000万吨, 2004年将突破 1.1亿吨,同比增长 21%, 外加 4 000万吨成品油,同比增长达 40%。加上油价居高不 下,对中国经济带来冲击影响深远。另据国内国家能源所、 科技部、中石油、中石化各家预测,我国石油总需求量 2010 年将突破 3亿吨, 2020年将达 4亿吨,其进口总量分别将达 到 1.5亿吨和 2.4亿吨。由此自主建立油气多渠道中长期稳定 供应安全链网业已迫在眉睫。 ( 2

24、)中国实施世界能源战略核心问题是海运供应安全。 目前我国进口原油 主要来源中东占 60%,非洲占 20%,亚太 地区(主要是东南亚),欧洲、中亚占 6%。情况表明,陆路 进口不到 10%,海运占 90%以上,其中 80%来自战事不断的 中东海湾地区和动荡不安的非洲,使港航海运成为我国进口 原油主渠道的战略地位更加突现。 ( 3)加快中国全球油运船队建设,提高进口油气自承运 竞争能力势在必行。目前由中国船队承运的进口原油份额不 到 10%,主要航线份额中东为 6.8%,非洲几乎为 0,到 2010 7 年自承运能力至少应增加到 30%或更多。 3.2相关对策建议 ( 1)合理布局并抓紧进口石油专

25、业深水中 转分拨中心港 口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由于我国对进口原油依存度不断增加, 且主要依赖来自中东和非洲远程海上运输,大型油船成为降 低运输成本的主要途径,必须尽快增加与此相适应的港口接 ( 2)以进口原油转运仓储基地为核心功能区,以港航、 石油加工仓储企业为主体,加快我国油运物流链网体系建设。 面向全球供应链,以石油及制品市场需求为主导,以交易为 龙头,以产权为纽带,由港航加工企业牵头,关连产业企业 参加,组建多元投资油运物流专业企业,使之成为真正意义 的市场主体,做强本地网,做大本土网,拓展国际网,为培 育我国油运 专业物流品牌龙头企业准备条件。 ( 3)抓好目标市场定位和油运综合物流链网

26、中枢结点空 间布局规划与建设,以适应原油海上远程运输需要为主,不 断增强成品油和石油液化气供应保障能力以及对海洋石油开 发物流服务支持能力,加强石油及制品综合物流链网配套建 设。 ( 4)转变体制机制,加快港航油运物流企业角色的战略 转变,增强在国内外两大市场竞争能力。国有港航运输企业 是我国油运物流主体,突破计划经济非市场化制约,进行组 织、技术、产品和市场化的改造,转换体制机制,转变增长 方式,加快从传统物流运输承运服务商向现代物流服 务提供 商角色的战略转变,并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实时决 策及快速反应能力,成为增强产业(企业)竞争能力的当务 之急。 ( 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专项发展基金,不断完善 投融资体制,是加快油运物流业规模化、集群化、集约化、 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