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中药治 咳嗽 一、咳嗽的概念及源流 1.咳嗽的概念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2.咳嗽的源流 咳嗽病名 最早见于内经 ,该书对咳嗽的成因、症状、证候分类、病理转归及治疗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如素问 宣明五气篇说: “ 五气所病 肺为咳。 ” 对咳嗽病因的认识,素问 咳论篇指出咳嗽系由 “ 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 , “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 肺也。 ” 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咳嗽候有十咳之称。 明 张介宾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景岳全
2、书指出:“ 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至此,咳嗽的辨证分类渐趋完善,切合临床实用。 二、咳嗽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本篇所论重点是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现代医学中急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咽炎等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其他疾病如肺痈、肺痿、风温、肺痨等兼见咳嗽者,须参阅有关篇章辨证求因,进行处理。 咳嗽 的 病因病机 一、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 外因:六淫之邪,侵袭肺系 。常以风为先导,或夹寒,或夹热,或夹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内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
3、肺脏自病。他脏及肺有饮食不调、情志不遂。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 二、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 咳嗽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基本病机为 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 病理性质: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有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之分。且可发生演变转化。如风寒 化热、风热灼津化燥、肺热蒸液成痰等。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 “ 痰 ” 与“ 火 ” 。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火可互为因果。虚实之间有先后主次的不同。他脏及肺者,多因实致虚。如肝火犯肺,气火炼液为痰,灼伤肺津。痰湿犯肺者,久延则肺脾气虚,气不化津,痰浊更易滋生。甚则病及于肾,不能主
4、气、纳气。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如肺阴不足,阴虚火炎,灼津为痰;肺气亏虚,气不化津,津聚成痰。 病理演变: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为病。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肺脏劳伤,逐渐转 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在气候转冷时尤为明显。久则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实转虚。 咳嗽的 辨证论治 一、咳嗽的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他脏见证。 2.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一般均属邪实;而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其中痰湿、痰热、
5、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咳嗽则属正虚,或虚中夹实。 二、咳嗽的治疗原则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治以 祛 邪利肺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以 祛邪止咳,兼以扶正 。 三、风寒、风热、风燥咳嗽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一看咳痰,二看感,寒热燥湿仔细观 1.风寒袭肺证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 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 2.风热犯肺证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 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 ,咳时 汗出,常
6、伴 鼻流黄涕,口渴,头、身痛,或见恶风,身热 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桑菊饮加减。 常用药: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枇杷叶。 3.风燥伤肺证 主症: 干咳,连声作呛 ,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 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 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加减。 常用药:桑叶、薄荷 、豆豉、杏仁、前胡、牛蒡子、南沙参、大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 另有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
7、,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 四、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痰湿蕴肺证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 咳声重浊 ,痰多,因痰而嗽, 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 ,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 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 ,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 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药: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川朴、杏仁、佛耳草、紫菀、款冬花。 2.痰热郁肺证 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 痰多质黏厚
8、或稠黄,咯吐不爽 ,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 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加减。 常用药: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杏仁、大贝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射 干。 3.肝火犯肺证 主症:上气 咳逆阵作,咳时面赤 ,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 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常用药: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栀、丹皮、青黛、海蛤壳、粳米、甘草、苏子、竹茹、枇
9、杷叶。 4.肺阴亏耗证 主症: 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 ,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 午后潮热,颧红,盗汗 ,口干,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甘草、川贝母、甜杏仁、桑白皮、地骨皮。 五、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 久咳苑百部,风热黄芩母,咽痛射干豆,津伤沙粉芦。 风寒荆苏姜,寒遏膏芩桑,痰湿半朴苓,六荷是暑伤。 风寒袭肺证,胸闷、气急等肺气闭实之象不著,而外有表证者,可去麻黄之辛散,加荆芥、苏叶、生姜以疏风解表;若夹痰湿,咳而痰黏,胸闷,苔腻,加半夏、川朴、茯苓以燥湿化痰;咳嗽迁延不已
10、,加紫菀、百部温润降逆,避免过于温燥辛散伤肺 ;表寒未解,里有郁热,热为寒遏,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黏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加生石膏、桑皮、黄芩以解表清里。 风热犯肺证,肺热内盛,身热较著,恶风不显,口渴喜饮,加黄芩、知母清肺泄热;热邪上壅,咽痛,加射干、山豆根、挂金灯、赤芍清热利咽;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质红,加南沙参、天花粉、芦根清热生津;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 风燥伤肺证,津伤较甚,干咳咯痰不多,舌干红少苔,配麦冬、北沙参滋养肺阴;热重不恶寒,心烦口渴,酌加石膏、知母、黑山栀清肺泄热;肺络受损,痰中夹血,配白茅根清热止血。 痰湿蕴肺证,咳逆气急,痰多胸闷,加白前、苏子、莱
11、菔子化痰降气;寒痰较重,痰黏白如沫,怯寒背冷,加干姜、细辛、白芥子温肺化痰;久病脾虚,神疲,加党参、白术、炙甘草;症状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以资调理,或合杏苏二陈丸标本兼顾。 痰热郁肺证,痰热郁蒸,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象贝母、冬瓜子、苡仁等清热化痰;痰热壅盛,腑气不通,胸满咳逆,痰涌,便秘配葶苈子、大黄、风化硝泻肺通腑逐痰;痰热伤津,口干,舌红少津配北沙参、天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肝火犯肺证,肺气郁滞,胸闷气逆,加瓜蒌、桔梗、枳壳 利气降逆;胸痛配郁金、旋覆花、丝瓜络理气和络;痰黏难咯加海浮石、知母、大贝母清热豁痰;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北沙参、麦冬、天花粉、诃
12、子养阴生津敛肺。 肺阴亏耗证,肺气不敛,咳而气促,加五味子、诃子以敛肺气;阴虚潮热,酌加功劳叶、银柴胡、青蒿、鳖甲、胡黄连以清寝热;阴虚盗汗,加乌梅、瘪桃干、浮小麦收敛止涩;肺热灼津,咯吐黄痰,加海蛤粉、知母、黄芩清热化痰;热伤血络,痰中带血,加丹皮、山栀、藕节清热止血。 咳嗽的 预防和转归 一、咳嗽的预防 对于咳嗽的预防,首应注意气候 变化,防寒保暖,饮食不宜甘肥、辛辣及过咸,嗜酒及吸烟等不良习惯尤当戒除,避免刺激性气体伤肺。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平素易于感冒者,配合预防感冒保健操,面部迎香穴按摩,夜间足三里艾熏。 二、咳嗽的转归 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其病尚浅而易治,但燥与湿二者较为缠绵。因湿邪困脾,久则脾虚而致积湿生痰,转为内伤之痰湿咳嗽。燥伤肺津,久则肺阴亏耗,成为内伤阴虚肺燥之咳嗽,故方书中有 “ 燥咳每成痨 ” 之说。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其病较深,治疗难取速效。痰湿咳嗽之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反复病久, 肺脾两伤,可出现痰从寒化为饮,病延及肾的转归,表现为 “ 寒饮伏肺 ” 或 “ 肺气虚寒 ” 证候,成为痰饮,咳喘。至于肺阴亏虚咳嗽,虽然初起轻微,但如延误失治,则往往逐渐加重,成为劳损。部分患者病情逐渐加重,甚至累及于心,最终导致肺、脾、肾诸脏皆虚,痰浊、水饮、气滞、疯瘀互结而演变成为肺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