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校越来越“小”,学生越来越少,老师越来越“老”城市教育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校“大班额”比比皆是。这一系列问题,是在当前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教育改革引发的一种必然的普遍的阵痛与无奈,值得关注和思考。带着这一课题,今年6月中旬至8月底,本报两名记者走访了我省陕北、关中、陕南的近20个县40所乡村学校,与基层教育职能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教育研究者等多个层面的近百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访和调查。详细没有了学生的乡村学校乡村教育现状2005年前后,陕西农村展开新一轮旨在提升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几年过去了,从某个角度看
2、,农村教育出现一种颇为奇特的衰败景象:乡村小学越来越“小”、老师越来越老、学生越来越少,甚至在一些学校里老师比学生多,最终不得不“关门大吉”详细评论好好教吧教完这个就没得教了团结奋进,唯一的学生惠毛小根本没有可以团结的对象了,他连个伴儿都没有。详细没羊放的老师自己都觉得没劲“ 娃娃少了,老师教书都似乎没了信心” 。没了学生“何校 为”? 就像是放羊,羊多总是要操心;只有几只羊,放着都没劲。详细农民进了城乡村娃娃也进了城“ 现在,不只是农民进了城,乡村的小娃娃也进了城。 ”就图城里条件比农村好。详细撤与不撤之间一年1600万差距西乡县搞了个调研,将撤与不撤做了个对比。一笔账居然算出撤与不撤之间,
3、是每年是不是要多掏1600多万元的差距。详细倾斜的城乡教育“天平”乡村教育症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乡村学校生源骤减?说到底,教育是否公平是乡村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这不仅关系到农村是否能实施高水平、高质量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全局,更与每一个教育及受教育的个体老师、学生、家长息息相关。 详细评论富孩子穷孩子都有“向上的心”将孩子从农村转到城镇学校、从城镇一般学校转到重点学校、从县城转到大城市学。且并不只是有钱人想给子女以好的教育,只要家长有能力就把孩子送到延安等地读书,他们携家带口在当地租房住。 详细老教师的“挖人 ”行动乡村教育无奈之举当教育基础设施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速度时,一些“民间高手”,为挽救学校危局而采取救急的尝试,无奈而尴尬,凸显着教育均衡发展的紧迫。详细评论空壳学校的典型性“样本”乡村教育乡村小学和很多西部县城的乡村小学一样,下二十里铺乡的书所乡村小学也不得不面对“生源荒”的残酷现实。当生源一点一点衰减的时候,经受考问的不只是学生,还有家长对学校逐渐丧失的信心以及乡村老师们对未来或多或少的迷茫。 详细 落寞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