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 医 药治干眼症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眼睛作为人体的一个器官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身体各方面的疲劳都会表现为眼睛不舒服。对于常用电脑的人来说,更容易出现 干眼症 。 干眼症主要表现为眼睛发干、刺痛,有烧灼感和异物感。干眼症不是细菌感染造成的,所以消炎药无效,忽视正规治疗会导致角膜干燥,严重的还会引发角膜和结膜上皮角化,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现在很多人眼药 水不离手,眼睛一发干就点上几滴,但这并不能根本解决眼睛干涩、红肿、流泪、视力下降和头疼头晕等 症状 。 中医 认为,人的泪液“由五脏六腑所生,由肝肾所主”,所以只要“肝肾精气充足,津液上荣,目得以滋
2、润”。因此,中医治疗干眼症需要综合调理,从调节全身阴阳入手,“滋补肝肾,气血流畅,津液敷布正常,阴平阳秘”,最终达到“目不干涩,诸症消失”的目的。 综合调理包 括耳穴埋豆、中药内服和 健康咨询 等, 1 个月 1 个疗程,每周治疗 3 次,隔日治疗。 中药熏蒸 将霜桑叶 1520 克洗净,水煎去渣,放凉后用干纱布浸药液敷患眼。一般每日 3 次, 23天见效。亦可用霜桑叶煎水温洗,有润眼明目之功。 牛奶敷眼 将纱布折叠成小片,在牛奶中完全浸透,覆盖在眼皮上 2030 分钟,能增强眼部肌肉活力,解除眼睛酸涩疲劳。 药物性角 结膜干燥症 【辨证】肺热邪毒,灼伤阴液,精气不能上荣,目失所养。 【治法】
3、滋阴润燥,益气生津。 【方名】增液润燥汤。 【组成】生地 20 克,元参 20 克,麦冬 10 克,乌梅 15 克,沙参 15 克,五味子 12 克,当归 12 克,知母15 克,天冬 12 克,地骨皮 15 克,白芍 15 克,玉竹 20 克,党参 10 克,甘草 3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出处】李纪源方。 贴敷疗法治疗外麦粒肿 治疗方法: 鲜蒲公英 20 g 捣碎,直接外敷于患部(注意不要使药物进入眼中)。 2 次 /天, 30 分钟 /次, 5 天一疗 程。 引起 麦粒肿 的主要原因是脾 胃 蕴热或心火上炎,有外感风热,气阻血瘀,火热结聚引起眼睑红肿。 蒲
4、公英具有祛风解毒、清热散瘀的功效。 用蒲公英直接敷患处,可宣通行表,消肿散淤,使患部增加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渗出尽快吸收而散瘀消肿。 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慢性 结膜炎 或睑缘炎者,应彻底医治。 有 糖尿病 或其他慢性病时也应该加以控制。注意营养,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对治疗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地魄汤 【来源】血证论卷八引黄坤载。 【组成】甘草 3 克 半夏 麦冬 芍药 玄参 牡蛎各 9 克 五味子 3 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清火降逆,养阴生津。 【主治】吐血、咯血、咳血日久,肺脏气阴两伤者。 灯火灸治疗麦粒肿 (一 ) 取穴 主穴:肩胛间区。
5、 (二 )治法 令病人反坐在靠椅上,暴露背部,寻找反应点 (寻找方法同上 )。待选好部位后,取灯芯草一段,蘸以香油或其他植物油适量,点燃后对准反应点迅速灸灼一下,此时可听到“啪”的一声,表明施灸成功此为 1 壮。灸处可有小块灼伤,宜保持清洁。灸处一般 5 天左右结痂脱落,不留斑痕。每次只灸 1 壮。 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 治疗方法: 常规消毒耳轮外皮肤,捏紧耳轮与耳屏,用三棱 针迅速刺破双侧耳尖,用手在其周围挤压,并用酒精棉球擦去血,约 3 4 滴血。每日 1 次。 3 次为 1 个疗程。 麦粒肿 是指睑腺急性炎症,属中医“ 针眼 ”、“偷针”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外有外感风热,内有脾 胃
6、 积热,循经而上,攻于胞睑,蓄积成脓。 治宜疏风清热解毒。证治准绳 ?七窍门云 :“土疳症脾胃上生毒,俗称偷针是也。世传眼眦初生小包,视其背上即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 灵枢 ?经脉载有足太阳经支脉至耳上角“耳为宗脉之所聚”。内经又云:“血实者宜决之”。 耳尖放血,实乃泻法,具有开导疏泻足太阳经之功,太阳经气疏通,气血得行,肿胀自消。用此法治疗麦粒肿,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耳尖放血疗法简便、安全、效验、价廉,具有其他疗法不 可比拟的优越性。 中药外敷内服双效治麦粒肿 麦粒肿 患者会出现眼睑痒、痛、胀等不适感觉,多见于青少年,治疗麦粒肿愈后无损于视力。但是一些
7、反复或多发者,则会影响眼睑外观或功能。 中医 治疗麦粒肿采用中药外敷和内服法,能有效的治疗麦粒肿。 中医药治疗麦粒肿: (1)外治法: 在麦粒肿患者的眼睑上外涂 玉枢丹或清 火眼 丸。取药研磨成汁,涂于结肿部位。 (2)内治法: 风热外侵:睑部肿物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伴 头痛 , 发热 ,全身不适等,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 方药:金银花、连翘 15 克、桔梗 12 克、薄荷 6 克 (后煎 )、淡竹叶 10 克、甘草 6 克、防风, O 克、天花 粉 12 克、牛蒡子 10 克、芦根 10 克。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 热毒壅盛:眼睑红肿痛难睁。兼有口干,头痛, 发烧 ,尿黄
8、, 便秘 ,舌苔黄、舌质红,脉数有力。 治法:泻火解毒。 方药:穿山甲 12 克、栀子 10 克、连翘 15 克、黄连 10 克、黄芩 10 克、白芷 10 克、天花粉 12 克、皂角刺 12.克、归尾 12 克,甘草 6 克、赤芍 12 克、金银花各 15 克、大黄 5 克、芒硝 10 克。 中成药:连翘败毒丸或牛黄解毒丸。 温馨提示: 麦粒肿局部切忌挤压,以免炎症扩散,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海绵窦栓塞,危及生命。 睑弦赤烂的诊断要点 1睑弦红赤溃烂,灼热刺痒,病程长,易复发。局部潮红,分泌物 多。若睫毛根部有糠皮样白屑附着,睑弦潮红干燥,频喜揉擦者,为鳞屑性睑缘炎,若睫毛根部溃疡、出血,有黄色痂
9、块堆积,羞明流泪,眵泪胶粘,痛痒并作,睫毛乱生或脱落者,为溃疡性睑缘炎;若病变位于两眦部睑缘,眦部白睛红赤,睑缘糜烂,灼热奇痒者,为眦角性睑缘炎。 2本病须与风赤疮痍相鉴别。二者均有胞睑部红赤溃烂、灼热刺痒,但本病发病部位仅局限于睑弦部,后者则为胞睑皮肤受累,不波及睑弦。 睑弦赤烂的辨证分析 本病多因脾胃湿热蕴积,外受风邪,风湿热三邪攻于睑弦,或耗伤津液而化燥,或心火素盛,风邪引动心火,灼伤睑 眦。此外,由于化学、物理刺激,不讲卫生,屈光不正,以及素体虚弱、营养不良等亦可诱发本病。 本病发病位于睑缘,在脏属脾,多为实证热证。证见睑弦溃烂,眵泪胶粘属湿;睑弦赤痛属热,刺痒属风。病变位于眦部,为风
10、邪引动心火,故以风湿热三邪为主。治疗总原则是祛风清热除湿。 睑弦赤烂的辨证论治 风热为犯型 【证见】 自觉眼灼热刺痒,干涩不适。睑弦红赤,睫毛根部有糠皮样白屑附着。 【治法】 祛风止痒,凉血清热。 【方药】 1主方银翘散加减 处方:参见 “ 针眼 ” 之风热外袭型方药。 若睑弦红赤明显,加黄芩 12 克、栀子 10 克。痒甚者,加地龙干 10 克、白花蛇10 克。病程日久,睑弦干燥结痂肥厚,睫毛稀疏者,加天花粉 15 克、玄参 15克、玉竹 15 克。兼头晕唇淡,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者,为气血不足,加何首乌30 克、鸡血藤 20 克、党参 15 克、白术 10 克。 2中成药 (1)防风通圣丸,
11、口服,每次 6 克,每日 2 次。 (2)银翘解毒丸,口服,每次 5 丸,每日 2 3 次。 湿热偏重型 【证见】 睑弦红赤溃烂,痛痒并作,眵泪胶粘,或睫毛成束。舌苔黄腻,脉缓。 【治法】 祛风清热除湿。 【方药】 1主方除湿汤 (黄岩眼科纂要 )加减 处方:连翘 10 克,滑石 15 克,车前子 12 克,黄芩 10 克,黄连 8 克,木通 10克,枳壳 10 克,荆芥 10 克,防风 10 克,茯苓 15 克,赤芍 15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 2中成药 (1)金菊五花茶,口服,每次 1 包,每日 2 3 次。 (2)甘和茶,泡服或煎服,每次 1 2 包,每日 2-3 次。 心火上炎型
12、 【证见】 眦部睑弦红赤糜烂,灼热奇痒,伴眦部白睛红赤,舌尖红,苔黄。 【治法】 清心泻火祛风。 【方药】 1主方导赤散 (孙思邈银海精微 )加减 处方:生地黄 15 克,木通 12 克,甘草 6 克,竹叶 9 克,栀子 9 克,黄连 9 克,知母 9 克,灯心草 9 克,蝉蜕 6 克,防风 9 克,赤芍 15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 若眦部红赤不显,干裂涩痛,伴有心烦失眠者,为心阴不足,虚火上炎,宜滋阴降火,去栀子、黄连、竹叶,加麦冬 15 克、天冬 15 克、玉竹 15 克。 2中成药 (1)牛黄解毒丸 (片 ),口服,大蜜丸每次 1 2 丸,片剂每次 3-4 片,每日 2 3次。适用
13、于实火证。 (2)天王补心丸,口服,每次 6 克,每日 2 次。适用于虚火证。 3单方验方祛风除湿汤 (赖锦端验方 ) 处方:荆芥 9 克,防风 9 克,蝉蜕 9 克,黄芩 12 克,连翘 9 克, 滑石 15 克,木通 9 克,赤芍 12 克,牡丹皮 12 克,土茯苓 20 克,甘草 6 克。水煎服。 本方适用于各证型。若睑弦刺痒甚,酌加僵蚕 9 克、蚕砂 9 克、乌梢蛇 9 克。睑弦溃疡,红赤刺痛甚者,酌加黄连 6 克、金银花 12 克、蒲公英 15 克。睑弦湿烂,分泌物胶粘者,酌加苍术 12 克、苦参 15 克、萆薜 15 克。病变位于眦部者,加栀子 9 克、黄连 6 克。白睛红赤者,加
14、桑白皮 15 克。食欲不振,大便烂溏,舌苔白者,去黄芩、滑石,加厚朴 9 克、白术 9 克。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神疲纳呆,舌淡脉弱者,去黄芩、滑石,加党参 15 克、白术 12 克、鸡血藤 20 克。睑弦红赤,痂皮干结者,去黄芩、滑石,酌加天花粉 15 克、麦冬 15 克、生地黄15 克。兼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9 克 (后下 )、玄明粉 9 克。兼头晕心悸,或妇女月经不调者,去黄芩、滑石、木通,合四物汤。 睑弦赤烂的外治法 1用以下药物煎水外洗:防风、千里光、蛇床子、野菊花、秦皮各等量。也可用内服中药复渣再煎熏洗。 2用上药液洗净睑弦后,用万金膏或鸡蛋黄油膏外擦。 3地肤子 15 克,自矾 3
15、 克,清水适量。煎汤过滤外洗,每日 2-3 次。 4复方千里光洗剂 (黄淑仁眼病的辨证论法 ) 千里光 60 克 (鲜者加倍量 ),秦皮 15 克,水 500 毫升,煎沸后加入硫酸锌 5 克,去渣取汁。待温后用棉球洗敷局部,每日 3 4 次,每次半小时许。此药液加温后可反复应用数次。 睑弦赤烂的其他疗法 1睑弦赤烂的饮食疗法 (1)银花薏苡仁粥 :金银花 15 克,净薏苡仁 30 克。将金银花水煎 3 次,去渣取汁;另将薏苡仁加水煮粥,待薏苡仁粥七八成熟时,入药汁共煮熟至成粥,入冰糖适量调味。每日服 2 次,连服 3 日。 (2)绿豆老鸭汤 :绿豆 120 克,老鸭 1 只,土茯苓 24 克,
16、油盐酌量。将老鸭剖开洗净去内脏,将绿豆、土茯苓同老鸭一起放入锅内,用清水 5 碗,约煮 4 小时,调味服食。 2睑弦赤烂的预防调护 (1)本病有一定传染性,必须注意眼部卫生,节制饮食,少吃辛辣肥腻之品。 (2)素有屈光不正,应及时配戴合适眼镜。排除诱因,增强身体素质,治疗全身伴随疾病。 (3)已患病者,避免因眼痒而揉擦,应及早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葶苈丸 5 【来源】普济本事方卷四。 【组成】甜葶苈 15 克 (炒令香 ) 郁李仁 (浸,去皮、尖,熬紫色,称 )22 克 (与葶苈二味别研如膏,令极匀 ) 白术 15 克 牵牛子 15 克 (一半生用,一半熟用 ) 赤茯苓 (去皮 ) 桑白皮 (
17、蜜炙,锉 ) 羌活 (洗去土 ) 汉防己 陈橘皮 (去白 ) 泽泻各 22 克 【用法】上为细末,与前二味同研,炼蜜和入臼内杵之,丸如梧桐子大。初服 10 丸,空腹时用生姜、橘皮汤送下,每日二次。不知,加至 20 30 丸,以知为度。 【主治】腹中湿热,目下作肿,如新卧起蚕之状,两足胫微肿;中满气急咳嗽,喘息有音,每就卧则右胁有气上冲,肩腋与缺盆牵引不快,少思饮食。 古方八阵 1-10 编号 1 (仲景大承气汤一 ) 方剂组成 大黄 , 四两 . 厚朴 , 半斤 . 枳实 , 五枚 . 芒硝 , 三合 主治功效 治阳明太阴伤寒 , 谵语 , 五六日 不大便 , 腹满烦渴 , 并少阴舌干口燥 ,
18、 潮热脉实者 . 刘河间加甘草 ,名三一承气汤 作者见解 右以水一斗 , 先煮厚 , 枳二物取五升 , 去滓 , 内大黄 , 煮取二升 , 去滓 , 内芒硝 , 更上微火一两沸 .分温再服 , 得下 , 余勿服 编号 2 (仲景小承气汤二 ) 方剂组成 即前大承气汤减去芒硝 主治功效 治病在太阴 , 无表证 , 汗后潮热狂言 , 腹胀脉实 , 六七日不大便 , 喘满者 作者见解 水煎服 编号 3 (仲景调胃承气汤三 ) 方剂组成 大黄 , 芒硝 , 甘草 , 各五钱 主治功效 治太阳 , 阳明 不恶寒 , 反恶热 , 大便秘结 , 日晡潮热者 . 凡阳明病有一证在经者 , 当解肌 ; 入腑者
19、,当攻下 作者见解 此从近法 . 每服三 , 五钱 , 水一大盏 , 煎七分 . 温服 编号 4 (仲景桃仁承气汤四 ) 方剂组成 桃仁 , 十二枚 , 去皮尖 . 官桂 , 甘草 , 各一钱 . 芒硝 , 三钱 . 大黄 , 半两或一两 主治功效 治伤寒畜血 , 小腹急 , 大便黑而不通 作者见解 此从近法 . 右 B3 咀 , 作一服或分二服 . 水一大盏 , 煎七分 . 温服 编号 5 (桃仁承气汤五 ) 方剂组成 桃仁 , 半两 , 去皮尖 . 大黄炒 , 一两 . 甘草 , 二钱 . 肉桂 , 一钱 主治功效 治瘀血小腹作痛 , 大便不利 , 或谵语口软 , 漱水不咽 , 遍身黄色
20、, 小便自利 , 或血结胸中硬满 , 心下手不可近 , 或寒热昏迷 , 其人如狂 作者见解 右姜 , 水煎 , 发日五更服 编号 6 (当归承气汤六 ) 方剂组成 当归 , 大黄 , 各四钱 . 甘草 , 芒硝 , 各二钱 主治功效 治燥热里热 , 火郁为病 , 或皮肤枯橾 , 或咽干鼻干 , 或便溺结閟 , 通宜此方 作者见解 右 B3 咀 . 入姜煎服 编号 7 (仲景大柴胡汤七 ) 方剂组成 柴胡 , 半斤 . 半夏 , 半升 . 黄芩 , 芍药 , 各三两 . 生姜 , 五两 , 切 . 枳实 , 四枚 . 大黄 , 二两 . 大枣 , 十二枚 主治功效 表证未除 , 里证又急 , 汗
21、下兼行用此 作者见解 擘 . 右七味 , 以水一斗二升 , 煮取六升 , 去滓再煎 . 温服一升 , 日三服 编号 8 (陶氏六一顺气汤八 ) 方剂组成 大黄 , 枳实 , 黄芩 , 厚朴 , 柴胡 , 甘草 , 芍药 , 芒硝 主治功效 以代大小承气 , 大柴胡 , 大陷肫等汤之神药也 . 此汤治伤寒热邪传里 , 大便结实 , 口燥咽干 , 怕热谵语 , 揭衣狂走 , 斑黄阳厥 , 潮热自汗 , 胸胁满硬 , 脐腹疼痛等证 , 效不尽述 作者见解 水煎服 . 欲峻者 , 大黄后入 . 凡伤寒过经 , 及老弱或血气两虚之人 , 或妇人产后 , 有下证 , 或有下后不解 , 或表证尚未除而里证又
22、急 , 不得不下者 , 用此汤去芒硝下之则吉 . 盖恐硝性峻急 , 故有此戒 . 经云 :转药孰紧 ? 有芒硝者紧也 . 今之庸医 , 不分当急下 , 可少与 , 宜微和胃气之论 , 一概用大黄 , 芒硝乱投汤剂下之 , 因兹枉死者多矣 . 仲景云 : 荡涤伤寒热积皆用汤液 , 切禁丸药 , 不可不知也 编号 9 (仲景大陷胸汤九 ) 方剂组成 大 黄 , 四钱 . 芒硝 , 三钱 . 甘遂末 , 二分 主治功效 治大结胸手不可按 作者见解 此从近数 . 用水一钟半 , 先煎大黄至一钟 , 内芒硝 , 煎一二沸去柤 , 内甘遂末和匀服 , 得利则止 . 此药极峻 , 必不得已而用之 . 原方用大黄六两 , 芒硝一升 , 甘遂末一钱 , 水六升 , 如前法煮二升 , 分二服 . 得快利 , 止后服 编号 10 (小陷胸汤十 ) 方剂组成 方在寒阵十六 主治功效 方在寒阵十六 . 治小结胸 , 正在心下 , 按之则痛 , 脉浮滑者 作者见解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