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的辨证治疗.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037326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头痛的辨证治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头痛的辨证治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头痛的辨证治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头痛的辨证治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头痛的辨证治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头痛 的辨证治疗 头痛一病,按 病因 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按经络可分为三阳头痛和三阴头痛,按病情、病程、发作规律、疼痛部位可分为真头痛、头风、偏头痛、雷头风、脑风、颠顶痛。此外还有头胀,也归为头痛一类。分述如下: 一、外感头痛 外感 头痛包括 感冒 头痛 、厥逆 头痛 、风寒 头痛 、风热 头痛 、风湿 头痛 、湿热 头痛。 感冒头痛 :因外感风邪所致 。 症见头痛、鼻塞、声重,自汗,恶风,脉浮缓。治宜祛风解表,方用芎芷香苏散(吴克潜古今医方集成:川芎、白芷、陈皮、香附、苏叶、苍术、甘草)、十味芎苏 散( 清沈金鳌 杂病源流犀烛 :川芎 6 克,半夏 5 克,赤茯苓、紫苏叶、柴胡、葛根各

2、 4 克,陈皮、枳壳、甘草各 2.5 克,桔梗 2 克,生姜三片,大枣二枚,共为粗末,水煎服 ) 等,若挟寒、挟热、挟湿者,则参照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疼痛论治。 厥逆头痛 :又称脑逆头痛。由寒邪犯脑所致 。 症见头痛连齿。治宜温散寒邪。方用羌活附子汤( 明王肯堂 证治准绳:黄芪、麻黄、羌活、苍术、防风、升麻、甘草、黑附子、白芷、白僵蚕、黄柏)、白附子散(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麻黄、天南星、乌头、白附子、朱砂、麝香、干姜、全蝎)等。 风寒头痛 :由风寒之邪外 袭所致。症见头痛,或连及项背,恶风寒,骨节酸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疏风散寒。可用桂枝羌活汤( 金刘完素 素问病机气宜保

3、命集:桂枝、羌活、防风、甘草)、祛邪立效散( 清罗国纲 罗氏会约医镜: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川芎、荆芥、羌活、防风、桂枝、细辛、苏叶、生姜)等。 风热头痛 :由风热上扰所致。症见头胀痛 , 恶风,发热,或鼻塞流浊涕,或齿痛,或目赤面红,口渴喜饮,便秘尿赤,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用 清 空膏 (金李杲兰室秘藏:川芎 20 克,柴胡 26 克,黄连、防风、羌活各 40 克, 炙甘草 20 克,黄芩 110 克,为末,每服 8 克。治风湿热上壅头目、偏正头痛年久不愈者) 、石膏散(证治准绳:川芎、白芷、石膏)、桑菊饮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桑叶 10 克,菊花 4 克,杏仁 8 克,连翘

4、 6 克,薄荷 3 克,桔梗 8 克,甘草 3 克,苇根 8 克,水煎服 ) 等方。 风湿头痛 :由风邪外袭、湿浊上蒙所致。症见疼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腹胀,恶心纳呆,口干少饮,苔腻,脉濡或浮缓。治宜祛风化湿。可用加减神术散( 清罗应章 经验医库:苍术、藁本、防风、甘草、白术、陈皮、半夏、川芎、细辛、白芷、茯苓、生姜)、羌活胜湿汤 ( 李杲内外伤辨惑论:羌活、独活、炙甘草、藁本、川芎、防风、蔓荆子 ) 等方加减。 湿热头痛 :由湿热熏蒸、上蒙清窍所致。症见头痛而重,心烦身重,肢节疼痛,或面目、四肢浮肿,舌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化湿。可用清空膏,或三仁汤 (温病条辨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滑石、

5、通草、竹叶、厚朴、半夏) 加减。 二、内伤头痛 内伤头痛包括气虚头痛、血虚头痛、阳虚头痛、阴虚头痛、肝阳头痛、肾虚头痛、肾厥头痛、 瘀血头痛、痰湿头痛、痰厥头痛、痰火头痛、 伤食头痛、伤酒头痛。 气虚头痛 :由脾胃不足,气虚升化无力所 致。症见头痛耳鸣,九窍不利,神疲乏力,饮食无味,脉弱或大而无力,遇劳头痛更甚,治宜健脾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 (李杲脾胃论: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或四君子汤 (宋和剂局方: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 加黄芪、蔓荆子等。 血虚头痛 :由血虚不能上荣所致。症见眉尖至头角抽痛,善惊惕,脉芤;或头隐隐作痛,头晕目花,面色晄白,心悸等。治疗以

6、补血为主,可用四物汤(和剂局方: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加味。 阳虚头痛 :由阳气不足、清阳不能上升所致。症见头痛隐隐,眼睛怕光,畏 寒肢冷,体倦无力,食欲不振,舌淡,脉微细或沉迟,或虚大。治宜益气扶阳,方用附子理中汤 (宋和剂局方:炮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 、芎术汤 (明董宿原奇效良方:川芎、生地、附子、白术、肉桂、甘草、生姜、大枣) 、补中益气汤等。 阴虚头痛: 由阴虚火动所致。症见头痛而兼心烦内热,面红升火,失眠 ,舌红,脉弦细数。治宜滋阴降火,方用滋阴八味丸(即知柏八味丸、知柏地黄丸 ,清医宗金鉴: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知母、黄柏 )、玉女煎 (明 张景岳景

7、岳全书: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等 加减。如阴虚火不旺者,可用六味地黄丸 (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 ) 、四物汤、左归饮 (景岳全书: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茯苓、炙甘草)、左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 等。 肝阳头痛: 由肝阳上扰所致。症见头角及颠顶掣痛,眩晕烦躁,易怒,睡眠不宁,脉弦。治宜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 ( 胡光慈 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生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珍珠丸 (又名珍珠母丸,宋 许叔微普济本事方:珍珠母、当归、熟地、人参、

8、酸枣仁、柏子仁、犀角、茯神、沉香、龙齿) 。若兼肝阳火盛者,可用龙胆泻肝丸 (兰室秘藏: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当归) 、当归 龙 荟丸 ( 元朱震亨 丹溪心法 :当归、龙胆草、芦荟、栀子、黄连、黄芩、黄柏 、 大黄、木香、麝香,一方加柴胡、川芎,一方加青黛 ) 等。 肾虚头痛 :由肾虚、髓海不足所致。肾阴虚为主者,症见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治宜滋补肾阴为主,方用左归丸、大补元煎 (景岳全书:山茱萸、炙甘草、炒山药、杜仲、当归、枸杞 子、人参、熟地) 加减。肾阳虚为主者,头痛而畏寒,四肢无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治宜温补肾阳,方用右归丸 (景岳全书:熟地、山

9、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 加减。 肾厥头痛 :由于下虚上实,肾气厥逆所致。症见头顶痛不可忍,四肢逆冷,胸脘痞闷,多痰,脉弦。治宜温肾纳气,可选用玉真丸(证治准绳:硫磺、石膏、半夏、硝石)、来复丹 (和剂局方:硝石、硫磺、玄精各 37 克,五灵脂、青皮、橘皮各 75 克,醋煮米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 30 丸,空腹粥饭送下) 、黑锡丹 ( 和剂局方 : 沉香、炮附子、酒炒葫芦巴、 阳起石、炒茴香、煨补骨脂、肉豆蔻、川楝子、木香、肉桂、黑锡、硫磺 ) 等方。 瘀血头痛 :由头部外伤或因久痛入络、瘀血阻滞脉络所致。症见头痛如锥刺,痛处固定,时发时止,经久不愈,或

10、面色晦滞,舌有瘀斑,脉涩等。 清代王清任 医林改错云:“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 忽犯忽好,百方 不效 ”,属于瘀血。治宜活血化瘀为主,常用通窍活血汤 (医林改错:赤芍、川芎、桃仁、红花、 老葱、大枣、鲜姜、麝香,酒、水煎服 )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当归、生地、红花、牛膝、桃仁、枳壳、赤芍、桔梗、川芎、 柴胡、甘草) 加减,气虚者加黄芪,痛甚者加全蝎、蜈蚣、地龙等。本证可见于西医所谓血管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 痰湿头痛: 由痰湿上蒙所致。症见头部沉重、疼痛如裹,胸脘满闷,呕恶痰多,发作有时,舌苔白腻、脉滑。治宜化痰祛湿。可用导痰汤 ( 宋陈自明妇人良方:制半夏、茯苓、陈皮、甘

11、草、枳实、制南星), 或合芎辛汤 ( 宋陈言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生附子、生乌头、天南星、干姜、炙甘草、川芎、细辛、生姜、茶芽 ) 加减。 痰厥头痛: 由痰厥上逆所致。症见头痛如裂 , 眩晕 , 身重 , 心神不安 , 语言颠倒 , 胸闷恶心 , 烦乱气 促 , 泛吐痰涎或清水 , 四肢厥冷 , 脉弦滑。治宜化痰和中为主 。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脾胃论:姜半夏、麦芽、神曲、白术、苍术、人参、黄芪、橘皮、茯苓、泽泻、天麻、干姜、黄柏) 、芎辛导痰汤 (证治准绳:川芎、细辛、天南星、陈皮、茯苓、半夏、炒枳壳、甘草、生姜)等。 痰火头痛: 症见头痛脑鸣 , 或偏侧头痛 , 胸脘满闷 , 呕恶 ,

12、泛吐痰涎 , 心烦善怒 , 面红目赤 , 口渴便秘 , 舌苔黄腻 , 脉洪滑数。治宜化痰泻火。方用礞石滚痰丸 (丹溪心法附余) 、芎芷石膏汤 (医宗金鉴: 川芎 、 白芷 、 石膏 、菊花 、 羌活 、 藁本 ) 。 伤食头痛: 由饮食停滞脾胃所致。症见头痛,胸脘痞闷,嗳腐吞酸,恶食,或见身热,脉滑实。治宜消食导滞。方用香砂枳术丸 (景岳全书) 、治中汤(宋朱肱类证活人书:人参、干姜、白术、甘草、陈皮、青皮,各等份,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服) 、保和丸 (丹溪心法) 等加减。 伤酒头痛: 由饮酒过量所致。症见头痛昏眩,恶心呕吐,口渴,甚则神昏,脉数。治宜和胃解酒。方用葛花解酲汤 (兰室秘藏:木

13、香 2 克,人参、猪苓、茯苓、橘皮各 6 克,白术、 干姜、神曲、泽泻各 8 克,青皮 12 克,砂仁、白豆蔻、葛花 各 20 克,为末,每服 12 克,冲服 ) 。 三、六经头痛 六经头痛包括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阴头痛、少阴头痛、厥阴头痛。 太阳头痛 :一指伤寒太阳病头痛,症见头项强痛,恶寒,发热,脉浮。无汗用麻黄汤 (伤寒论: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有汗用桂枝汤 (伤寒论: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 ,或用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二指头痛位于在太阳经脉循行部位,症见疼痛自前额至颠顶,项强,腰脊痛,用羌活、麻黄等引经药。 阳明头痛 :一指伤 寒阳明病头痛。症见头痛

14、,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宜用白虎汤 (伤寒论: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加白芷,或用升麻、葛根、石膏、白芷等,腹满便秘者,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大黄、炙甘草、芒硝) 加减。二指头痛位于阳明经循行部位,痛在额前,常痛连眼珠、眉棱骨,用白芷、升麻为引经药。 少阳头痛 :一指伤寒少阳病头痛,主要症候为寒热往来,脉弦细。方用小柴胡汤 (伤寒论: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 加减。二指头痛位于少阳经循行部位,痛在两头角或颞部。用柴胡为引经药。 太阴头痛 :由痰湿困脾,清 阳不升所致。症见头痛而重,痰多身重,或腹部满痛,脉沉缓。治宜燥湿化痰。可用苍术除湿汤( 明秦景明 症因脉治:苍 术 、厚

15、朴、白术、白茯苓、陈皮、甘草、半夏曲)加味。 少阴头痛 :因寒邪侵犯少阴经所致。症见头痛,足寒 , 气逆,心痛,烦闷,脉沉细。治宜温经散寒。可用麻黄细辛附子汤、独活细辛汤(症因脉治:独活、细辛、川芎、秦艽、生地、羌活、防风、甘草)等加减。 厥阴头痛 :一指伤寒厥阴病头痛,主症为头项强痛,干呕,吐涎沫,四肢厥冷等,方用吴茱萸汤 (伤寒论: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二指头痛位于厥 阴经循行部位,痛在头顶,用吴茱萸为引经药。 四、其他类型头痛 这类头痛包括真头痛、头风、偏头痛、雷头风、脑风、颠顶痛以及头胀等。 真头痛: “真头痛”一名出自黄帝内经。灵枢厥病篇云:“ 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

16、至节,死不治。 ”说明真头痛的症候为头痛剧烈,满脑尽痛,并伴手足逆冷至四肢关节,属危重病候。 难经云:“ 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 ”可见,真头痛是由风寒入脑所致。治宜回阳救逆。急灸百会穴,服黑锡丹及大剂参附汤 。 头风 :明方隅医林 绳墨:“浅而近者曰头痛,深而远者曰头风。” 痛在一侧者曰偏头风、两太阳连脑痛者曰夹脑风。 多因风寒或风热侵袭,及痰瘀郁遏头部经络所致。 痰厥头痛、肾 厥 头痛、湿热头痛等经久不愈者,亦属头风。症状:头痛反复发作,病势一般较剧,兼症不一:或目痛甚至失明,或鼻流臭涕,或恶心、眩晕、耳鸣,或头部麻木或项强。治宜祛风通络为主,兼散寒、清火、化痰、逐瘀等。方药选用消风散(杂病源流犀烛:荆芥、甘草、人参、白茯苓、僵蚕、川芎、防风、藿香、羌活、蝉蜕、陈皮、厚朴、细茶) 、芎辛导痰汤(杂病源流犀烛:川芎、细辛、陈皮、南星、茯 苓、半夏、枳实、甘草)、血府逐瘀汤等加减。本证可见于西医所谓青光眼、血管性头痛、鼻及鼻旁窦炎、脑肿瘤、神经性头痛等多种疾病。 偏头痛: 通常泛指疼痛偏于一侧。本文介绍的偏头痛,又名偏头风,病名出自丹溪心法,指头风之痛偏于一侧者。其痛多在颞部或头角,或左或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