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再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038240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再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再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再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再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再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再思考摘要: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是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原则的创造性运用。抓住了本质,才能真正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它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它是照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向上的灯塔。 关键词:邓小平 社会主义本质论 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 再思考 邓小平同志在 1992 年南方重要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论述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恢复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

2、中的价值秩序,为创建新的社会主义体制创立新的根本原则。 一、邓小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最高层次上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突破了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角度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根本,揭示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最紧密的本质联系,说明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最主要的功能、价值。这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2性的。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是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

3、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结果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应该说,过去我们并非不懂得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但实际上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来认识,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更明确、更自觉的水平,更加清楚地懂得了为什么社会主义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使人们懂得,不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解决不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可能建立一个合格的、让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会失去社会主义存在的依据,就更谈不上向共产主义过渡。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

4、化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必须存在着剥削现象,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说,最终是要消灭剥削现象的。消除两级分化与消灭剥削,是密切联系的。两极分化是剥削制度的必然产物,消灭了剥削制度,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源。但是,在消灭了剥削制度以后,不同地区因为各种主客观的原因,会造成经济发展速度不平衡。人们由于个人天赋、家庭人口等不同会产生贫富差别,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也会出现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的现象。我们应当通

5、过制定政策、法规和采取3其它措施,避免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结果的角度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高度统一的结果,体现了它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意义和价值。社会主义优越性除了体现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以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邓小平讲的“社会主义的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离开共同致富,离开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生产力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上来全面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既走出了几十年来流行于国际和国内片面追求抓生产关系而忽视生产力决定作用的实践误区,又防止了那种单纯只讲生产力,

6、不讲生产关系,混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错误倾向,毫无疑问,它是一种理论创新。 二、把解放、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恢复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的价值秩序 社会制度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立的,人类对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设计,都倾注了其对这一社会制度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的思想史和实践过程中,一直遇到一个非常简单但又非常深刻的问题:“搞社会主义究竟为什么”,人们对社会主义比其它社会制度有用性、有益性和合理性的理论认定就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在 19 世纪提出了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这种价值目标在价值秩序(即价值目标内部一系列要素排列的顺序)上,把生产力排在首位,作为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首要要

7、素。马克思主义认为,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追求都要建立在一个前提的基础上,即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生产力的发展是其它价值目标(如公有制,按4劳分配等)实现的充分条件。马克思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价值秩序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即社会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价值目标内部要素的排列顺序不同,关系到价值目标的性质。往往价值目标的重大转变,并不是价值目标内容发生了什么重大转变,而是价值目标内部一系列要素的排列因为人们认识的变化发生了重大变化。20 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特别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发生了变异。从表面上看,毛泽东晚年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基本内容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价

8、值目标的认识是一致的,但仔细地分析,其价值目标的价值秩序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价值秩序发生了偏离,即脱离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第一因素,也就是社会主义全部价值目标的首要前提生产力的发展条件、现状和当时可能,脱离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来建构全部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要素,使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回归到空想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上,即将抽象的所有制、平均主义、禁欲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来追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进行了认真的探索。确定了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原则,反复重申社会主义首要的第一位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

9、在 1992 年南方谈话中,在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中,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复归,把过去被颠倒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价值秩序给重新颠倒过来,在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内有秩序上重新明确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第一位置。 5三、为创建新的社会主义体制创立新的根本原则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了塑造未来社会主义体制的根本指导原则,而未来的社会主义体制究竟如何,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是没有规定的。它只是规定了一个发展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体制应该是沿着这个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社会主义本质论与过去的那种社会主义特征的理论是完全不同的。

10、过去的社会主义特征的理论在论述社会主义时不仅是偏重于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而且偏重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即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而邓小平从生产关系角度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时,仅讲了这种生产关系的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他没有像前人那样从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规定社会主义本质,从而也为后人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间。 社会主义本质论实际上带有渐进论的性质。明确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两个结论: 第一,我们应该根据社会主义本质论所提出的原则对我们原有的社会主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模式。这种社会主义模式既吸收了原有社会主义模式的优点,又吸收了当代世界各国发展和进步的新经验和成果,因而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 第二,正因为将要形成的新的社会主义模式与原有的社会主义模式有根本的区别,因此,我们就不应该再用原有的那种社会主义模式及原有社会主义的体制和特征来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解释和理解。如果这样做,那不仅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真正内涵,反而会造成不应有的误解。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