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为引擎 助推农民增收.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040948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科技为引擎 助推农民增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科技为引擎 助推农民增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科技为引擎 助推农民增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科技为引擎 助推农民增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科技为引擎 助推农民增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以科技为引擎 助推农民增收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川出台了 四川省统筹城 乡发展科技行动纲要(2009-2020 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在新的形势下,立足农村科技的现状,因情施策,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至关重要。一、当前我市农村科技工作现状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认真落实惠农政策,保持了农民增收的好势头,我市农民人均收入总额高于全省水平。但就当前来看,农村科技工作的现状总体上讲是喜忧参半。值得肯定的有:一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日趋增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广大农民群众尝到了科技致富

2、的甜头,科技意识日趋增强,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空前高涨,一大批良种良法得到较好推广。二是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我市农科所、农技站、种子管理站、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等在内的全民事业性农技单位有效地承担起了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及项目推广工作。三是农业科技贡献率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增粮增收“ 三百” 科技示范工程、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近年来,农村科技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总目标来看,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农民科技素质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亟待加强。泸州常年外出务工人员 120 万人,占农

3、村劳动年龄内劳动力总数的 52。留守农村的人员多为学生和老年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差。据统计,我市从事农业产业的劳动力,21-40岁农村劳动力外出率竟然达到了 91.1;从事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小学和文盲比例占到了 85.5。每万名农业从业人员有农业技术人员 24.8 人,远远低于全省平均的 80.6 人。2目前全市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虽已初步完成,农技队伍工资已经纳入财政预算,但是各区县的乡镇农技站不同程度存在工作手段落后、办公条件简陋、福利待遇较差等问题。乡镇农技中心队伍稳定性较差,在岗人员被抽调从事其他事务的较多,导致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弱化。多数乡镇在岗农技人员大多年龄偏大

4、、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率较低。一方面受农民文化程度、思想状况和农技推广条件的限制,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非常困难,先进农业生产技术难以直接普及到农户、到地块。另一方面,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一些农业科研人员、技术服务人员没有真正深入农村,深入田间地头,一些农业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导致农业科技产、供、销脱节,特别是供需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农业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能力不高。三是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地方财力不足,对农村科技的投入和扶持资金非常有限,必需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仪器设备严重不足。据调查了解,大多数县每年对农村科技的地方财政投入不会超过 100

5、 万元。二、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投入的几点建议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农民增收工作要坚持面向“三农” ,以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农业和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一)切实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一要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多元化。要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涉农民营科研机构和专业合作组织、全民事业性农技单位,根据市场需求和科研条件,制订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活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扶持和激励政策。强化政府及其科技

6、、农业等职能部门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引领、协调职能,开拓农业科技创新的合作途径,搭建多种多样的科技合作平台,增加交流、沟通和合作的机会,着力促使县内各类组织和机构与国内外科研院3所以多种形式联合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在充分发掘县内创新潜力的同时,积极借助外地的科研力量和科技成果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发展现代农业。二要拓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根据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趋势,重点研究动植物新优品种的培育或引进、繁育、筛选及推广;优质高产高收益种养技术和套种套养模式的研究与推广;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引进和深加工适销新产品开发。还应不失时机地拓展到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引进与推广;种养技

7、术和设备设施的现代化;科学施肥与科学用药;信息化技术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应用等。农业龙头企业应以企业增收为目标、以进一步提升加工品的质量档次和开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为重点,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农业科技的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进而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全民事业性农技单位也应积极地创造条件向集成创新、原始创新迈进。(二)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规划及监管机制。一要加强领导与监管。建立县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领导小组及其例会制度。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县农业科技创新的中长期规划;审定县直部门及其下属农技单位、各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的年度农技创新及推广工作计划,向县政府提出县财政扶持资金使用

8、方案;考评和督促县级、乡镇级全民事业性农技单位的创新及推广工作。二要建立事业性农技单位开展农技创新与推广的工作计划制订及报审制度。县农业局、农机局、水利局直属的站、所和乡镇农技服务中心,都要根据本县或本区域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本单位的职能和本单位开展农技创新与推广的可能,制订本单位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年初上报县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领导小组审定,年终接受县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领导小组考评、督查,其考评成绩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乡镇和县级部门政绩考核的计分范畴。三要建立农技推广人员责任制度。根据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性质,将现有县级、乡镇级农技人员分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

9、员、责任农技员三类进行管理,明确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制定并落实相4关的管理、考核及督察制度。建立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探索农技干部基层工作时间、业绩与职称评定和收入挂钩的方式。(三)改善对事业性农技人员的人事管理和培训激励。一要确保农技单位有必要的工作人员专职从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根据各乡镇的农业特色及发展趋势,分别核定各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中负责种植、林果、畜禽、水产、农机、水利等农技和农经的人员编制额,配足配强农办人员尤其是农技人员。贯彻落实农技人员人事管理实行“以块为主、条 块结合” 的规定,县级或乡镇农技单位因人员转岗、退休、辞职等所产生的缺编名额,原则上由县人事局面向全社会招考高

10、等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予以补充。二要提升素质更新知识。县级农技主管部门要重视对农技人员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继续教育,每年向农技人员提出自学任务,组织开展请专家授课、横向交流、外出参观考察等集中培训,选送农技骨干赴国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短期进修。要积极引进高素质农技人员,应优先招用农业、林业、水产、畜禽、农机专业硕士生和本科毕业生,以提升农技队伍的整体素质。三要加大对农技创新与推广的激励力度。为调动农技人员开展农技创新与推广的积极性,要适当放宽全民事业性农技单位农技人员评聘高级职称的名额限制;由县科技局每年组织评选的县级“科技进步奖”、 “科技创新 奖” 等要适度放宽农业类科技创新与推广得奖名额总数

11、,以鼓励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弱质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推广。同时要缩小事业性农技人员与机关行政人员的待遇差,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四)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资金支持力度。一要适当增加对先进农业机械购置和农业设施建设的财政补助资金。加快先进农业机械和现代化设施在农业生产与加工中的应用和普及。二要逐步改善农技人员开展科技创新的设备条件。每年新安排农技科研仪器设备购置专项经费,使县级农技单位能根据需要逐年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同时,将县农业局、质监局、环保局等部门及相关下属单位中有关农产品分析检测的仪器设备,让县内分属于不同部门、不同经济成分的单位共享,为5企业、民营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组织和

12、事业性农技单位低收费地提供分析、检测、鉴定等服务。三要加大对各类组织申报并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的支持力度。为促使全社会重视农业科技创新,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涉农专业合作组织、涉农民营科研机构和全民事业性农技单位积极申报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支持其开展科技创新与推广活动,财政加大对农业类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的资金扶持;县科技主管部门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适当降低其列入县科技创新扶持计划的“门槛” ,增加列入县级科技创新扶持计划的项目数,并适当提高其资金支持额度。(五)、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农业园区建设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有效途径。农业的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有助于改变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农业园区建设可以降低业主土地流转交易难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集中力量打造江阳区通滩镇高粱、叙永县麻城镇洋芋、古蔺县护家镇玉米、龙马潭区特兴镇生姜、江阳区华阳乡白湾蔬菜、纳溪区大渡镇甜橙、合江县合江镇荔枝、叙永县红岩村茶等10 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各区县、乡镇也要层层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示范点狠抓资金整合、技术组装、项目管理,促进科技运用、推广,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