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营养餐宣传材料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深化教育改革的指示精神,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光是教育部门的事,和学校卫生也有密切关系。如何将学生营养餐作为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加强学生营养,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反过来,通过促进学生营养,推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本文将着重讨论的问题。 一、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体质健康水平显著改善,营养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我国曾是世界上营养不良儿童人数最多的国家。 1949 年时,学龄儿童少年中的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高 达 35% 40%,其中 1/3 是缺乏热量 -蛋白质导致的恶性营养不良(“夸希奥
2、科氏病”);营养不良和急性传染病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当时的婴儿死亡率高达 250 , 5 岁以下小儿死亡率达 300, 6 14 岁儿童死亡率超过 110( 20 世纪末已分别下降为 34、 43和 9.4);当时流传的民谣“只见娘怀胎,不见儿走路”,就是该悲惨状况的真实写照。解放 50 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儿童营养工作,将其列为“国家营养计划”核心内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制定干预措施,使儿童营养显著改善。各种干预措施的力度,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市化、工业化、生活现代化等重大社会变革,使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大幅提高,出现普遍而强劲的生长长期变化( secular
3、 growth changes),突出表现在体格发育上。但是,传统的学生常见病依然存在,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且这些疾病和问题大多和营养状况有关。综合分析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中,常见营养性疾病的患病率约为 25% 40%,按发生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二)营养不良 按国际通行标准,儿童营养不良可分两类:一类是以“消瘦”( wasting)为主要表现的现时性营养不良 ,原因是膳食热量 -蛋白质摄入不足,依据 BMI 筛查标准检出;另一类见于小学生,由自幼开始的长期性营养不良引起,主要表现为身高发育不足,也称“生长发育迟滞”( stunting),依据同性别 -年龄身高百分位数标准(低于 P
4、3)检出。 第一类营养不良在我国学生中依然普遍存在。 2000 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该患病率在我国大城市中小学生中约为 13% 15%;中小城市为 14% 20%;一般乡村为 18% 24%;中下水平乡村为 20% 30%,西部贫困农村多数仍在 30% 35%左右。须说明的是:( 1)上述标准参照国际标准 、根据国情制定;略高于以往标准,但实践证明对提高营养不良防治力度有利。( 2)尤其城市,多数患儿( 70%以上)属轻度,但依然表明营养不良问题的普遍性。( 3)农村地区,尤其西部贫困农村地区,依然是影响我国学生体质全面提高的主要瓶颈制约。 2000 年全国调研还显示,在我国北京、上海
5、等沿海经济发达大城市,小学生生长迟滞检出率已从 1985 年的 3.2%降到 1%以下,不再构成威胁。但在其他城市(包括多数省会市), 7 12 岁检出率依然为 2% 3%,一般乡村为 4% 6%,而西部贫困地区仍高达 10%(男)和 12%(女)。这一现 象给人以两点重要提示:一,改善我国学生营养不良的任务依然艰巨,重点应放在西部贫困农村地区。二,及早发现小学生中长期性营养不良导致的身高发育迟滞,及早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如学生营养餐),通过青春期阶段的赶上生长而获得彻底改善。 (三)缺铁性贫血 儿童缺铁性贫血因缺乏蛋白质和铁引起,是世界范围的公共营养问题。目前我国多数中小学生群体中,贫血检出率
6、已从原来的 40%以上降为 20% 30%左右。尽管其中大多数属轻度贫血(甚至可能只是血红蛋白浓度略低于正常界值的“边缘性贫血”),但就普遍性而言 ,仍属于世界卫生组织( WHO)规定的“中度流行区”( -WHO 贫血公共卫生标准:低血红蛋白检出率 40% ,“重度贫血地区“; 20%39.9%,”中度流行区“; 5.0 19.9,“轻度流行区”; 4.9 ,“正常地区” ),提示我国学生的贫血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对学生贫血的长期研究带来三点重要启示: 首先, 即使轻度贫血也会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 1)导致细胞呼吸障碍,耐力和劳动能力下降;( 2)输氧功能减弱,脑组织慢性缺氧
7、,影响学习效率;( 3)干扰神经递质代谢,损害智力发展,引发行为问题;( 4)免 疫功能下降,疾病(尤其呼吸性疾病)抵抗能力降低;( 5)体温调节功能活动受阻;( 5)增加对有害重金属(铅、镉等)吸收;因此,各国学者都将缺铁性贫血纳入儿童重要的营养性疾病范畴。 其次,我国城乡不同群体间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差异并不显著,仅主要表现为农村(尤其西部贫困农村)的程度更为严重。原因是贫血的原因发生变化:在贫困农村地区,主要原因依然是膳食蛋白质摄入不足,蛔虫、钩虫等寄生虫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而大城市则主要与学生的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膳食结构不合理等有关。全面加强学校营养教育,提高家长和学生的
8、营养知识水平,日益成为改善学生贫血的关键性措施。 第三,儿童膳食中一般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入增加不能满足铁需求,必需相应增加含铁量多、吸收率高的富铁食物摄入。除瘦肉外,这些食物(如猪肝、鸡鸭血汤、鱼肉等)中有不少可能因偏食、挑食等原因而摄入不足;摄入富含维生素 C 的蔬菜水果,可显著增加膳食铁的吸收和利用。这些措施,在一般家庭膳食中常难以做到。 综上可见,提供营养丰富的午餐,配合膳食结构调整,增加富铁食物摄入,加之在午餐中进行营养知识技能教育,是消除学生缺铁性贫血的最有效途径。 (四)城市儿童为主体的肥胖、超重流行 趋势 近 15 年来,在我国城市地区中小学生营养大幅度改善的同时,超重、肥胖开始大
9、幅度流行。在北京、上海等沿海特大都市,儿童肥胖、超重正以每 5 年翻一番的速度迅速增长,目前已达到超重检出率 16% 20%,肥胖检出率 10% 15%的水平,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北京每 5 6 个男小学生中即有一名肥胖儿。在这些发达城市,肥胖正 逐步取代营养不良,成为小学生首要的健康危险因素之一。制定营养改善策略和措施,一定要充分注意对这些群体的针对性,将干预重点逐步向肥胖、超重防治转移。 在一般城市群体(包括中小城市、中西部省会市)中,营养 不良的改善幅度明显低于上述大城市,但群体中营养分布的“双峰现象“十分明显,即:一方面继续存在着较多的营养不良和贫血现象,另一方面超重、肥胖(目前主要为
10、超重)也在迅速增长。因此,制定营养改善策略和措施要两头兼顾。 肥胖、超重主要因膳食热量摄入过多、体力活动消耗减少、“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不良饮食行为等综合因素导致。因此,应同样将肥胖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营养性疾病来对待。在学生营养午餐中给予高度重视。 应针对肥胖、超重的发生原因 ,研究制定一系列“对因治疗”的膳食防治“处方” ,进行有针对性的膳食防治。 (五)特殊类 型的营养缺乏症 目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开始将儿童营养性疾病的防治重点,从单纯的热量 -蛋白质营养不良,向多种不同类型的、因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而导致的营养缺乏症的方向转移。我国学生中以往这些缺乏症就很普遍,只是没有引起充
11、分的重视。例如:大样本人群测试结果表明,我国多数儿童膳食钙的摄入达不到中国营养学会颁布的“膳食营养素摄入标准”,其中约 1/3 摄入量达不到标准的一半;缺钙不仅导致生长潜力不能充分发挥,身高矮小,而且对肌肉力量、耐力、各种生理机能等的正常发育也有严重影响。目前,尤其城市中小学生的食物有越 来越趋向精细化的趋向,粮食加工太细,精米白面,蔬菜烧煮时间太长,都造成 B 族维生素、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食物加工过程即损失过半。我国尤其农村学生,主食单一、副食品种欠丰富,以致维生素 A、胡萝卜素、维生素 E 等的摄入量距供给标准还相差甚远,由此产生的夜盲症、坏血病、赖皮病等,依然普遍存在。为防治这些营养
12、缺乏症,日本营养学家曾在学校午餐的指导手册中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天至少要吃 30 种以上的食物类别,以避免钙、锌、铬、硒等元素的缺乏;美国政府白皮书也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应吃 4 5 种原粮,以克服食物品种单调对儿童健康带 来的不利影响;我国营养学会也特别强调主食要粗细搭配,以保证 B 族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素的需要。 (六)其他学生常见病和营养缺乏 一些学生中常见的疾病和问题,表面上各有明确的病因,但就其诱因和严重程度上,也与营养素缺乏、膳食结构不合理,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例如:学生中常见的脊柱弯曲异常,重要的病因之一是膳食缺乏优良蛋白质和钙。视力不良和近视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负担过
13、重、视近工作时间过长、视近工作环境不良;但过于精细的膳食,加之钙、锌、硒、铬等长期摄入不足的不良影响作用也很大。浙江医科大学曾为解决该问题 专门设计营养餐食谱,实行一段时间后做暗适应测定证明对视力改善的帮助很大,受到我国学生营养餐创始人、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老的赞扬。龋齿的直接病因是致龋菌、菌斑和不清洁的口腔环境,但因缺钙、氟、铬、镁等导致的牙齿发育钙化不良,牙釉质抗龋力低下,对龋齿的发生、龋患的严重程度等也有直接影响。此外,学生中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症状,如 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直立性晕厥等,有的病因未明,有的则属器质性病症的先兆症候群表现,其主要影响因素也大多与他们日常的膳食结构
14、不合理、营养失衡等有关,应该认真探索通过学生营养餐等干 预途径,对这些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平衡膳食性的“对因”治疗方法。 二、学生营养餐对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改善学生营养的有效途径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营养的主动干预,改善其营养状况,则可通过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对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教改成果,起非常重要的促进重要工作。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学生营养的改善,各中央部委、社会团体近年来纷纷推出各项学生营养促进活动,如学生营养午餐、科学早餐、课间加餐、学生奶、国家大豆计划、学生营养日宣 教活动等。其中,以学生营养午餐的干
15、预方式最规范、干预强度最大,既符合学生日常活动需求,也便于学校组织实施,应成为以学校为基地的学生营养改善活动的主体。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高度重视,在近几年来的一系列批示和讲话中得到充分体现。例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就强调:“ 人的素质要从小培养,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要在中小学生中推广营养餐,北京要带头把这个工作做好, 还要在全国推广。要把这个事情做个宣传,使全国各地方、社会都能意识到这个事情的重要,并大力推动 .”。 (二)营养健康教育 的良好场所 日本是世界公认的开展学校午餐最成功的国家;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利用午餐的机会,由班主任老师向学生进行营养教育。每位班
16、主任都非常重视利用这一机会,从开始准备、就餐到收拾饭盒都和学生一起做,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大多数情况下,教育以“拉家常”的方式进行,内容视学生吃饭时的表现而定。例如:为什么不吃胡萝卜?胡萝卜营养非常丰富,尤其它所含的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 A,能促进骨骼和全身组织的生长发育。又如:为什么吃肉吃得那么快,而蔬菜却难以下咽?由此谈到各种食物分别含不同的营养成分,各起各的作用;再从食物的多 样性谈到合理膳食结构和营养素平衡的重要性。这些教育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形式多样活泼,不象上课那样严肃,老师也格外平易近人,所以她 /他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特别听得进,记得牢。 日本学校保健学会在举办的学术年会
17、中,都专门辟有关于学校午餐营养教育的专栏,鼓励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校卫生工作者、学校午餐配餐中心的营养师、制作午餐的企业界代表、学校护士们一起交流健康教育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欧洲、北美、澳大利亚,还有亚洲一些新兴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也非常重视学校午餐中的营养健康教育;内容根据国情、地区特点而不同 ,大致可归纳为四类:( 1)以东南亚国家为主,利用午餐机会大力宣传喝牛奶和成长的关系,鼓励多喝牛奶,吃奶制品;( 2)主张从小学开始,将午餐时机作为学校营养健康教育的主课堂,编印教材,从每一种食品开始,系统传授科学营养知识;( 3)主要针对小学生,通过共进午餐,着重纠正挑食、偏食、过多吃零食
18、等不良饮食习惯;( 4)主要针对中学生,从学习挑选食品开始,传授实用的生活、生计技能,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介绍一些最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技能;学生一旦毕业走上社会,这些技能立即就可用于日常生活。尽管采用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各有侧重, 但各国学校营养工作者在以下观点上惊人一致:学校午餐绝不是简单地围在一起吃饭,还应包括教育,包括营养知识的传授,树立牢固的膳食结构概念,纠正和消除不良饮食习惯,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模式。 (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我国学校卫生工作者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学生营养午餐可以成为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 ( 1)推行学生营养餐制度,首要目标是通过科学配餐,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营养成分。(
19、 2)依靠集体进餐,可适时、适量向孩子提供营养科学知识教育,纠正厌食、偏食、挑食现象,保证膳食结构合理,营养素平衡。( 3)通过营养餐制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纠正教师随意拖堂、随意增加课外作业负担的错误做法。 福建惠安县实验小学张国安校长等撰文介绍了他们以开展学校营养餐为契机,大力实施活动课计划,促进学生“共性”和“个性”和谐发展的经验。许多地方在实施营养午餐的同时,建立少年军校、武术、舞蹈、航模、鼓号队、铜管乐队、美术等文艺科技体育活动基地,每天下午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有些地方利用营养午餐,为加强文艺体育活动提供了体质保障、时间保证;有些学校
20、则以素质教育为契机,建立了文学社、 种植、养殖、乒乓球、钢琴、刺绣剪纸、地理地质等活动基地,使活动项目覆盖全校各班级,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学校真正变成了他们的乐园、花园和健康成长的摇篮。 (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营养午餐对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深远意义还表现在:它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构件,对儿童情绪、个性、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作用往往被人疏忽,但实际作用很大。学生若有心理问题,即使再聪明也难以有成就;若存在的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将给终生健康投下阴影。 现代的儿童少年,绝大多数不愁吃,不愁穿, 蹦蹦跳跳,生活无忧无虑;实质上,他们承受着各种表面
21、上看不到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来自家庭、社会和个人等方面。根据北大儿少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调查,在导致中小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家庭因素方面,家长期待值过高、家庭作业压力大、家长粗暴对待等分别排前三位。学校因素方面,期末考试排名、学习负担沉重、升学考试、厌学、老师责罚、同学讥讽等为主要原因的占 60%以上。就学生个人而言,由于独生子女已成为人群主体,自幼即位居全家的中心,凡自己所期望的,家长都会当作天大的事尽心竭力去办,完全不用自己操心;许多孩子从小没有知心伙伴,没 有榜样参照,不善人际交往,缺乏经受挫折的经历。从入学那天起,当他们必须和小伙伴平等相处时,心理压力油然而生。他们中的许多人,脆弱、任性
22、、退缩等消极个性成分较多,而大胆、开朗、助人为乐等积极个性成分较弱。加之作为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儿童, 情绪表现有两个特点:一是不稳定,易波动,易走极端;二是比较脆弱。尤其是青春期少年,正在加快自我意识的完善;渴望得到别人认可,对他人的批评和讥讽很敏感,对失败则难以适应。中小学生在意志上也普遍存在以下弱点:( 1)意志较薄弱,坚持性差;( 2)缺乏自觉性;( 3)易受暗示,不加选择地模 仿别人。因此,面临来自学校、家庭等诸方面的有形、无形压力时,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 -行为问题。 调查表明,目前 中小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很多,约占总数的12%。可大体分以下三类:( 1)情绪障碍,如退缩
23、、孤独、抑郁、焦虑、沮丧、猜忌、嫉妒、不安全感和疑病症等;( 2)行为问题,如多动症、学校恐怖症、啃咬手指甲、破坏公物、偷窃、说谎、逃学、夜不归家和暴力行为等。( 3)生理性不成熟,最典型的如口吃、挤眉弄眼、遗尿症等。 营养午餐等集体活动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表现在直接的和间接的作用两个方面。 直接的 作用较显而易见:人每天都要吃饭,而日复一日的午餐必然会促进学生间、学生和老师间日常的亲密交流,产生三种作用:一, 营养丰富的午餐,为各种集体活动,提供了体质和时间保障。二,集体午餐的准备和进行,需人人出力,合作分工,由此体验相互帮助带来的喜悦和温暖。三,集体就餐比课堂教学气氛轻松,可促进
24、相互间无拘无束的亲密交流。开展营养午餐有实践经验的人都体会到,学生在午餐中比在课堂上更敢于提问,更愿意相互提醒和帮助。有人专门对开展、未开展营养午餐的两个学校的初一班进行对比,两类班的同学开学时均有 80%以上的陌生面孔。结果是 在已开展营养餐的班,不到一周大多数学生都能叫出 90%的同学名字,而未开展营养餐的班需一个多月才能基本叫出大多数同学的姓名。有的学校经历一段时间的素质教育试点后,以问卷方式征求学生意见:学校最近组织的哪些教改活动最受你欢迎?给予正面回答的,第一是课外活动,第二是营养餐。可见,营养餐作为一项集体活动,所起的人际交流促进作用,比营养餐自身的营养作用更为直接和迅速。 考虑间
25、接作用时,一定不能把营养餐和素质教育分割开来。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它是素质教育整体中的一个构件;换言之,只有在那些认真贯彻党和政府的素质教育指示, 真心实意实施素质教育,并在诸如改革教材和课程、减轻学习负担、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等方面同时取得实效的环境中,营养餐才能长期坚持,越办越好,越取得学生的真心欢迎。反过来,营养餐办得好,对素质教育也是有力的支持。有位 教师在谈及学校营养餐的意义时说:“这是一个比课堂更能了解学生性格特征的好机会,就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为我们老师实行因材施教提供了依据。孩子年龄越小,性格的可塑性越大,越有机会来塑造良好性格。现在我懂了,对那些“兴奋型“的孩子,要着重培养其耐
26、心、沉着、仔细和自控能力;对”活泼型“的,要培养脚踏实地 、有始有终、不尚浮华的作风,还要帮助他们克服懒惰的习性;对”安静型“者,要着重培养敏捷的作风,乐于助人、敢承担责任;对”抑郁型“者,则应通过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去除自卑,建立自信和勇敢、大胆进取的精神。”可见, 将学校营养餐的作用单纯局限在营养范畴,而忽视其在创造良好学校氛围、培育良好环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积极、深远影响,对推进营养餐的健康进展反易产生不利影响。 三、全面推进学生营养午餐工作的几点建议 我国近 10 年来在开展学生营养餐方面,取得成绩巨大,对此应充分肯定。与此同时,在前进过程中也发生一 些问题,突出表现为,有些地方
27、的学生营养餐名不符实,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影响到学校营养餐的发展速度。原因大致有以下方面:( 1)重创办,轻管理;( 2)只重宣传,成品则名不副实;( 3)打着营养餐口号 ,实际 以经济盈利为目的;( 4)餐食色香味形不理想 ,使得不爱吃营养餐的学生越来越多;( 5)食品卫生管理不严,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6)地方政府管理干预力度不足,以致营养餐与学生、家长想象中的差距较大。由于存在以上一些问题 ,使不少学生在吃学校营养餐时出现吃不好、吃不了又吃不饱的奇怪现象。 我们要坚定信念:一定要把学生营 养餐这一新生事物扶植好,要正面对待营养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群策群力,认真地逐条予以解决,
28、以便真正把学校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为此,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进一步提高 对学生营养工作的认识,把学生营养餐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措施纳入教育工作,统筹安排。要真正理解: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把学生营养工作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具体行动,并将其纳入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规划。 2加强法制建设 我国现行的学生营养餐工作大都在适应市场经济的特定环境下,按学校后勤社会化模式来运作,因而对过去多年
29、中所暴露的问题 ,只有通过制定相应法规,依法行政,才能真正解决,由此推动学生营养餐事业的稳步发展。日本、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都有实施学校营养餐法的几十年成功经验,而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学校午餐立法。这是一个明显的缺陷,但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根据目前的现实状况,我们建议分以下三步走:( 1)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法规的积极作用。例如: 1991 年 ,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制定了中国学生营养“护苗系统工程”方案 ,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全国推行学生营养用餐。 1996 年以来卫生部先后颁发的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学生营养午餐营养素供给量、学生营养餐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2001 年国家经贸委、卫生部、教育
30、部联合下达的关于推广学生营养餐的指导意见等,都就学生营养餐的管理方案、办法和标准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是强化我国学生营养餐的科学规范管理的重要基础。各地学生营养餐领导小组,都应会同有关部门和组织,根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 ,各司其职 ,齐抓共管 ,共同推进我国学生营养餐工作的快速、稳步发展。( 2)高度重视地方立法。北京、上海、长春、哈尔滨等许多城市 ,在试点推广营养餐的工作中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各地管理部门应充分运用这些地方法规,应严格依法行政,规范学生营养餐生产企业的行为。( 3)条件成熟时由人大立法。多年实践表明,我国学生营养午餐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应加快速度,有计划、有领导地进行
31、,使学生营养餐逐步由民间行为向政府行为过渡,最终形成以政府行为为主,民间行为为辅的工作格局。条件成熟时,应尽早制定儿童营养法、学生营养午餐法。也可首先考虑国 务院颁发有关条例,逐步完善后再正式立法。对营养餐等营养干预措施,法律的保障非常重要。对学校营养午餐的推广,生产者的规范生产,教育部门的积极组织,社会各有关部门的配合,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要重视明确各方面的责、权、利,保障营养午餐的有序发展。 3要进一步 加大对学生营养工作的宣传力度。向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和科学引导,营造一个全社会重视学生营养工作的大环境。当前,学生营养工作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32、但要使学生营养工作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变成社会、学校、家长的自觉行动 ,还远远不够。必须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让全社会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了解学生营养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必要的营养科普知识,建立科学的营养观念,自觉、主动地支持和参与学生营养工作,形成有利于学生营养工作开展的大环境。 4重视 学校的营养健康教育,将其作为对全体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培养科学营养观和饮食习惯的重要途径。尤其要做好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的营养健康教育。各级中小学校都必须落实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每周 0. 5 课时的健康教育时间,其中安排必要的营养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活动(如 班队、课外、
33、读书等),广播、板报及张贴营养宣传挂图、印发营养科学知识小折页等多种教育形式,传授营养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的营养观念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5加强 对学生食堂的营养指导。应以营养午餐工作为契机,科学指导营养配餐。饮用牛奶和豆奶是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有效措施。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沿海地区及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在安排营养餐时引导学生饮用牛奶和豆奶是完全可行的。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沿海及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应将营养餐、 “学生饮用奶计划”和“学生豆奶计划”等统一进行研究和部署,抓一批示范点; 在试点基础上 ,逐步推进在营养餐中实施学生饮用奶和豆奶。营养午餐不仅要满足就餐学生基本的营养需要,还要努力增加食
34、物的花色品种,改善食物的色、香、味。要对学校食堂炊管人员进行营养知识方面的培训,使之逐步按照营养配餐方案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农村地区的学校食堂,要充分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的大豆资源,加工成豆腐、豆浆及其他豆制品等,做到学生每人都能吃到一定数量的豆制品。要结合劳动技术教育 ,发展校园经济,养猪 (鸡、鱼 )、 种菜,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能吃到一定量的肉类食品,经常吃到多种类的新鲜蔬菜。 6提高学校营养午餐的科技含量 ( 1)建立营养师制度。合格的营养专业人员是提高午餐营养质量必备的人力资源。我国尚未建立营养师制度,对他们的教育、编制、工作、待遇等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和法律保证,促使该队伍稳定发展。营养餐供餐单位的饮食服务人员必须接受经常性的规范化培训;为提高营养餐的口味,还应加强厨师的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