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连墙+逆作法.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043721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连墙+逆作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连墙+逆作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连墙+逆作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连墙+逆作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连墙+逆作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地下连续墙规范地下连续墙 5.2.1 本节适用于地下工程的主体结构、支护结构以及隧道工程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条文说明: 地下连续墙主要是用作地下工程的支护结构,也可以作防水等级为1、2 级工作的与内衬结构构成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强度与抗渗性能优异的地下连续墙,还可以直接作为主体结构,但从耐久性考虑这类地下连续墙,不宜用作防水等级为 1 级的地下工程墙体。 一般项目 5.2.2 地下连续墙应采用掺外加剂的防水混凝土,水泥用量:采用卵石时不得少于 370kg/m3,采用碎石时不得少于 400kg/m3,坍落度宜为180220mm。 条文说明: 由于地下连续墙结构是在水下灌注防水混凝土,所以其水

2、泥用量比一般防水混凝土用量多一些。同时,为保证混凝土灌注面的上升速度,混凝土必须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坍落度也相应地大一些。其他均与本规范第 4.1 节防水混凝土相同。 5.2.3 地下连续墙施工时,混凝土应按每一个单元槽段留置一组抗压强度试件,每五个单元槽段留置一组抗渗试件。 条文说明: 本条文参考国标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第 4.6.5 条的有关规定。 5.2.4 地下连续墙墙体内侧采用水泥砂浆防水层、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或塑料板防水层时,应分别按本规范第 4.2 节、第 4.3 节、第 4.4 节和第4.5 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条文说明: 地下连续墙用作结构墙体时

3、,应对墙面凿毛与清洗,必要时施作水泥砂浆防水层;地下连续墙与内衬构成复合式衬砌时,应对墙面凿毛与清洗,施作卷材、涂料或塑料板防水层后,再浇筑内衬混凝土。 5.2.5 单元槽段接头不宜设在拐角处;采用复合式衬砌时,内外墙接宜相互错开。 条文说明: 地下连续墙的防水措施,主要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加大槽段的长度以减少接缝,提高防水效能。由于拐角处是施工的薄弱环节,施工中易出现质量问题,所以接头尽量少设在拐角处,防止渗漏水发生。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的接头缝和地下连续墙接头缝要错开设置,避免通缝并防止渗漏水。 5.2.6 地下连续墙与内衬结构连接处,应凿毛并清理干净,必要时应做特殊防水处理。 条文说

4、明: 施作地下连续墙与内衬构成的复合式衬砌,可用作防水等级为 1、2级的地下工程。地下连续墙与内衬结构连接处,应按本规范第 4.7.4 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由于地下连续墙和内衬结构在板的位置上钢筋连为一体,此处防水如处理不好极易形成渗漏通道,一旦内衬墙有渗漏很难找出渗漏点,因此对内衬墙的细部构造必须精心施工。 5.2.7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连续墙每 10 个槽段抽查1 处,每处为 1 个槽段,且不得少于 3 处。 条文说明: 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的检验数量,应按连续墙槽段的 1/10 进行抽查。地连续墙是以每一槽段为单元进行施工的,所以每检查 1 处就应该是 1 个槽段。主控项目

5、 5.2.8 防水混凝土所用原材料、配合比以及其他防水材料必须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条文说明: 参见本规范第 4.1.7 条的条文说明。 5.2.9 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抗渗试验报告。 条文说明: 参见本规范第 4.1.8 条的条文说明。 5.2.10 地下连续墙的槽段接缝以及墙体与内衬结构接缝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条文说明: 地下连续墙的槽段接缝方式,应优先选用工字钢或十字钢板接头,并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的锁口管应能承受混凝土灌注时的侧

6、压力,灌注混凝土时不得位移和发生混凝土绕管现象。 地下连续墙的墙体与内衬结构接缝,应符合本规范第 5.2.6 条的规定。 5.2.11 地下连续墙墙面的露筋部分应小于 1%墙面面积,且不得有露石和夹泥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条文说明: 需要开挖一侧土方的地下连续墙,尚应在开挖后检查混凝土质量。由于地下连续墙是采用导管法施工,在泥浆中依靠混凝土的自重浇筑而不进行振捣,所以混凝土质量不如在正常条件下(空气中)浇筑的质量。 为保证使用要求,裸露的地下连续墙应表面密实,无渗漏,孔洞、蜂窝累计的面积不得超过单元槽段裸露面积的 2%,而露筋不得超过 1%。否则,在施工其他防水层之前,应对上述缺陷进行

7、修整或处理。 一般项目 5.2.12 地连续墙墙体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 临时支护墙体为 50mm,单一或复合墙体为 30mm。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条文说明: 本条文参考国标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第 4.9.2 条的有关规定。地下连续墙8.3.1 地下连续墙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条件划分单元槽段,应尽量减少槽段数量。墙体幅间接缝应避开拐角部位。8.3.2 地下连续墙用作结构主体墙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宜用作防水等级为一级的地下工程墙体;2 墙的厚度宜大于 600mm;3 选择合适的泥浆配合比或降低地下水位等措施,以防止塌方。挖槽期间,泥浆面必须高于地下水位 5

8、00mm 以上,遇有地下水含盐或受化污染时应采取措施不得影响泥浆性能指标;4 墙面垂直度的允许偏差应小于墙深的 1/250;墙面局部突出不应大于 100mm;5 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清槽、置换泥浆和清除沉渣沉渣,厚度不应大于 100mm,并将接缝面的泥土、杂物用专用刷壁器清刷干净;6 钢筋笼浸泡泥浆时间不应超过 10h。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70mm;7 幅间接缝方式应优先选用工字钢或十字钢板接头,并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的锁口管应能承受混凝土灌注时的侧压力,灌注混凝土时不得位移和发生混凝土绕 管现象;8 混凝土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32.5MPa,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70kg/m3,采用碎石

9、时不应小于 400kg/m3,水灰比应小于 0.6,坍落度应为20020mm,石子粒径不宜大于导管直径的 1/8。浇筑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1.5 6m,在槽段端部的浇筑导管与端部的距离宜为 1 1.5m,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进行冬季施工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墙顶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 50%时,不得受冻;9 支撑的预埋件应设置止水片或遇水膨胀腻子条,支撑部位及墙体的裂缝、孔洞等缺陷应采用防水砂浆及时修。补墙体幅间接缝如有渗漏,应采用注浆嵌填弹性密封材料等进行防水处理,并做引排措施;10 顶板、底板的防水措施应按本规范表 3.3.1-1 选用。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停止降水,并应将降水井封堵密实

10、;11 墙体与工程顶板、底板、中楼板的连接处均应凿毛,清洗干净,并宜设置12 道遇水膨胀止水条,其接驳器处宜喷涂水泥基渗透峋 头浪 苛匣蛲磕 酆衔锼 喾浪 敖 ?8.3.3 做地下连续墙与内衬构成的复合式衬砌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用作防水等级为一、二级的工程;2 墙体施工应符合本规范 8.3.2 条 310 款的规定,并按设计规定对墙面凿毛与清洗,必要时施作水泥砂浆防水层或涂料防水层后,再浇筑内衬混凝土;3 当地下连续墙与内衬间夹有塑料防水板的复合式衬砌时,应根据排水情况选用相应的缓冲层和塑料防水板,并按本规范 4.5 和 6.4 中的有关规定执行;4 内衬墙应采用防水混凝土浇筑,其缝应与地下连

11、续墙墙缝互相错开。施工缝、变形缝、诱导缝的防水措施应按本规范表 3.3.1-1 选用,其施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1.22 条及 5.1 中的有关规定。施 工 工 艺在 挖 基 槽 前 先 作 保 护 基 槽 上 口 的 导 墙 , 用 泥 浆 护 壁 , 按 设 计 的 墙 宽 与 深分 段 挖 槽 , 放 置 钢 筋 骨 架 , 用 导 管 灌 注 混 凝 土 置 换 出 护 壁 泥 浆 , 形 成 一 段 钢筋 混 凝 土 墙 。 逐 段 连 续 施 工 成 为 连 续 墙 。 施 工 主 要 工 艺 为 导 墙 、 泥 浆 护 壁 、成 槽 施 工 、 水 下 灌 注 混 凝 土 、 墙

12、段 接 头 处 理 等 。 导 墙 导 墙 通 常 为 就 地 灌 注 的 钢 筋 混 凝 土 结 构 。 主 要 作 用 是 : 保 证 地 下连 续 墙 设 计 的 几 何 尺 寸 和 形 状 ; 容 蓄 部 分 泥 浆 , 保 证 成 槽 施 工 时 液 面 稳 定 ;承 受 挖 槽 机 械 的 荷 载 , 保 护 槽 口 土 壁 不 破 坏 , 并 作 为 安 装 钢 筋 骨 架 的 基 准 。导 墙 深 度 一 般 为 1.2 1.5 米 。 墙 顶 高 出 地 面 10 15 厘 米 ,以 防 地 表 水 流 入而 影 响 泥 浆 质 量 ( 图 1) 。 导 墙 底 不 能 设

13、在 松 散 的 土 层 或 地 下 水 位 波 动 的 部位 。 地 下 连 续 墙 泥 浆 护 壁 通 过 泥 浆 对 槽 壁 施 加 压 力 以 保 护 挖 成 的 深 槽 形状 不 变 , 灌 注 混 凝 土 把 泥 浆 置 换 出 来 。 泥 浆 材 料 通 常 由 膨 润 土 、 水 、 化 学 处理 剂 和 一 些 惰 性 物 质 组 成 。 泥 浆 的 作 用 是 在 槽 壁 上 形 成 不 透 水 的 泥 皮 , 从 而使 泥 浆 的 静 水 压 力 有 效 地 作 用 在 槽 壁 上 , 防 止 地 下 水 的 渗 水 和 槽 壁 的 剥 落 ,保 持 壁 面 的 稳 定 ,

14、 同 时 泥 浆 还 有 悬 浮 土 渣 和 将 土 渣 携 带 出 地 面 的 功 能 。 在 砂 砾 层 中 成 槽 必 要 时 可 采 用 木 屑 、 蛭 石 等 挤 塞 剂 防 止 漏 浆 。 泥 浆 使 用 方 法分 静 止 式 和 循 环 式 两 种 。 泥 浆 在 循 环 式 使 用 时 , 应 用 振 动 筛 、 旋 流 器 等 净 化装 置 。 在 指 标 恶 化 后 要 考 虑 采 用 化 学 方 法 处 理 或 废 弃 旧 浆 , 换 用 新 浆 。 成 槽 施 工 中 国 使 用 成 槽 的 专 用 机 械 有 : 旋 转 切 削 多 头 钻 、 导 板 抓 斗 、冲

15、击 钻 等 。 施 工 时 应 视 地 质 条 件 和 筑 墙 深 度 选 用 。 一 般 土 质 较 软 , 深 度 在15 米 左 右 时 , 可 选 用 普 通 导 板 抓 斗 ; 对 密 实 的 砂 层 或 含 砾 土 层 可 选 用 多 头 钻或 加 重 型 液 压 导 板 抓 斗 ; 在 含 有 大 颗 粒 卵 砾 石 或 岩 基 中 成 槽 , 以 选 用 冲 击 钻为 宜 。 槽 段 的 单 元 长 度 一 般 为 6 8 米 , 通 常 结 合 土 质 情 况 、 钢 筋 骨 架 重 量及 结 构 尺 寸 、 划 分 段 落 等 决 定 。 成 槽 后 需 静 置 4 小 时

16、 ,并 使 槽 内 泥 浆 比 重 小于 1.3。 水 下 灌 注 混 凝 土 采 用 导 管 法 按 水 下 混 凝 土 灌 注 法 进 行 , 但 在 用 导 管 开始 灌 注 混 凝 土 前 为 防 止 泥 浆 混 入 混 凝 土 , 可 在 导 管 内 吊 放 一 管 塞 , 依 靠 灌 入的 混 凝 土 压 力 将 管 内 泥 浆 挤 出 。 混 凝 土 要 连 续 灌 注 并 测 量 混 凝 土 灌 注 量 及 上升 高 度 。 所 溢 出 的 泥 浆 送 回 泥 浆 沉 淀 池 。墙 段 接 头 处 理 地 下 连 续 墙 是 由 许 多 墙 段 拼 组 而 成 , 为 保 持

17、墙 段 之 间 连续 施 工 , 接 头 采 用 锁 口 管 工 艺 , 即 在 灌 注 槽 段 混 凝 土 前 , 在 槽 段 的 端 部 预 插一 根 直 径 和 槽 宽 相 等 的 钢 管 , 即 锁 口 管 , 待 混 凝 土 初 凝 后 将 钢 管 徐 徐 拔 出 ,使端 部 形 成 半 凹 榫 状 接 状 ( 图 2) 。 也 有 根 据 墙 体 结 构 受 力 需 要 而 设 置 刚 性 接头 的 , 以 使 先 后 两 个 墙 段 联 成 整 体 。 地 下 连 续 墙 的 检 测超 声 波 地 下 连 续 墙 检 测 仪 利 用 超 声 探 测 方 法 , 将 超 声 波 传

18、 感 器 侵 入 钻 孔中 的 泥 浆 里 , 可 以 很 方 便 地 对 钻 孔 四 个 方 向 同 时 进 行 孔 壁 状 态 监 测 , 可以 实 时 监 测 连 续 墙 槽 宽 、 钻 孔 直 径 、 孔 壁 或 墙 壁 的 垂 直 度 、 孔 壁 或 墙 壁 坍 塌状 况 等 等 。 可 完 成 对 帮 助 改 善 钻 孔 质 量 、 减 少 工 作 时 间 、 降 低 工 程 费 用 ; 输 出 清 晰的 孔 以 及 槽 壁 图 像 , 是 目 前 几 种 常 见 同 类 进 口 设 备 所 无 法 比 拟 的 。 目 前 超 声 波 钻 孔 检 测 仪 无 论 从 成 图 清 晰

19、 度 、 检 测 数 据 的 准 确 、 还 是 机 械性 能 等 方 面 已 经 完 全 可 以 取 代 进 口 设 备 , 而 且 检 测 图 像 更 直 观 、 清 晰 , 对 泥浆 的 适 应 能 力 更 高 。 目 前 市 场 上 比 较 先 进 的 超 声 波 地 下 连 续 墙 检 测 技 术 参 数 为 : 测 量 精 度 : 0.2%FS; 测 量 范 围 : 0.5m - 4.0m; 最 大 测 量 深 度 : 100m(UDM100Q); 150m(UDM150Q); 最 大 深 度 分 辨 率 : 0.5cm; 绞 车 起 降 速 度 : 0-20m/min; 软 件

20、平 台 : WINDOWS98; 记 录 方 式 : 彩 色 图 像 、 数 据 文 件 ; 输 出 方 式 : 普 通 ( 彩 色 ) 激 光 打 印 机 ( 配 备 打 印 机 ) ; 绞 车 材 质 : 不 锈 钢 使 用 温 度 : 0 50 ; 工 作 电 源 : 220Vac/50Hz。逆作法施工简 介逆 作 法 施 工 技 术 是 高 层 建 筑 物 目 前 最 先 进 的 施 工 技 术 方 法 。 原 理 :先 沿 建 筑 物 地 下 室 轴 线 或 周 围 施 工 地 下 连 续 墙 或 其 他 支 护 结 构 , 同 时 建筑 物 内 部 的 有 关 位 置 浇 筑 或

21、打 下 中 间 支 承 桩 和 柱 , 作 为 施 工 期 间 于 底 板 封 底之 前 承 受 上 部 结 构 自 重 和 施 工 荷 载 的 支 撑 。 然 后 施 工 地 面 一 层 的 梁 板 楼 面 结构 , 作 为 地 下 连 续 墙 刚 度 很 大 的 支 撑 , 随 后 逐 层 向 下 开 挖 土 方 和 浇 筑 各 层 地下 结 构 , 直 至 底 板 封 底 。 同 时 , 由 于 地 面 一 层 的 楼 面 结 构 已 完 成 , 为 上 部 结构 施 工 创 造 了 条 件 , 所 以 可 以 同 时 向 上 逐 层 进 行 地 上 结 构 的 施 工 。 如 此 地

22、面上 、 下 同 时 进 行 施 工 , 直 至 工 程 结 束 。 分 类 :逆 作 法 可 以 分 为 全 逆 作 法 、 半 逆 作 法 、 部 分 逆 作 法 、 分 层 逆 作 法 。 工 艺 特 点( 1) 可 使 建 筑 物 上 部 结 构 的 施 工 和 地 下 基 础 结 构 施 工 平 行 立 体 作 业 ,在 建 筑 规 模 大 、 上 下 层 次 多 时 , 大 约 可 节 省 工 时 1/3。 ( 2) 受 力 良 好 合 理 , 围 护 结 构 变 形 量 小 , 因 而 对 邻 近 建 筑 的 影 响 亦 小 。( 3) 施 工 可 少 受 风 雨 影 响 , 且

23、 土 方 开 挖 可 较 少 或 基 本 不 占 总 工 期 。 ( 4) 最 大 限 度 利 用 地 下 空 间 , 扩 大 地 下 室 建 筑 面 积 。 ( 5) 一 层 结 构 平 面 可 作 为 工 作 平 台 , 不 必 另 外 架 设 开 挖 工 作 平 台 与 内撑 , 这 样 大 幅 度 削 减 了 支 撑 和 工 作 平 台 等 大 型 临 时 设 施 , 减 少 了 施 工 费 用 。 ( 6) 由 于 开 挖 和 施 工 的 交 错 进 行 , 逆 作 结 构 的 自 身 荷 载 由 立 柱 直 接 承担 并 传 递 至 地 基 , 减 少 了 大 开 挖 时 卸 载

24、对 持 力 层 的 影 响 , 降 低 了 基 坑 内 地 基回 弹 量 。 ( 7) 逆 作 法 存 在 的 不 足 , 如 逆 作 法 支 撑 位 置 受 地 下 室 层 高 的 限 制 , 无法 调 整 高 度 , 如 遇 较 大 层 高 的 地 下 室 , 有 时 需 另 设 临 时 水 平 支 撑 或 加 大 围 护墙 的 断 面 及 配 筋 。 由 于 挖 土 是 在 顶 部 封 闭 状 态 下 进 行 , 基 坑 中 还 分 布 有 一定 数 量 的 中 间 支 承 柱 和 降 水 用 井 点 管 , 目 前 尚 缺 乏 小 型 、 灵 活 、 高 效 的 小 型挖 土 机 械

25、,使 挖 土 的 难 度 增 大 。 但 这 些 技 术 问 题 相 信 很 快 会 得 到 解 决 。 地下连续墙及逆作法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摘要赛格广场大厦位于深圳市繁华的华强北商业街,是一座地上 72 层,地下 4 层的超高层建筑物。通过采用地下连续墙和逆作法施工,为城市建筑物密集区的超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及施工提供了经验。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地下连续墙;逆作法施工;赛格广场中图分类号TU75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498(2005)S0-0038-03赛格广场大厦分主塔楼和裙楼两部分。主塔楼地上 72 层,高 358m,总建筑面积163470m2,平面呈八边形,结构采用芯筒外

26、框体系;裙楼地上 10 层,设在主塔楼的西、南两侧,采用框架结构;楼梯间及电梯井壁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主塔楼和裙楼设地下室 4 层,设计基坑深 17.5m(内筒部位开挖深为 24.5m)。1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1.1 场地各地层的工程性质及分布情况场地原地貌属风化残丘坡地,地势北高南低,后经人工改造,现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坡积、残积粘性土层,上覆一定厚度的人工填土,下伏燕山期的粗(细)粒花岗岩,具体地层如下:人工填土褐黄、褐红色,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上部 0.20.4m 一般为路(地)面混凝土、砂石垫层,稍湿,结构稍密,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厚 0.303.10m;坡积粘土褐红、

27、铁红、黄白色相杂,网纹状结构,含 23m 的石英砾 15%30%,湿,硬塑坚硬状态,厚 1.0012.90m;残积砾质粘土褐黄、棕红色,由粗粒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含石英砾 20%40%,湿,可塑硬塑状态,厚 9.6025.30m,埋深 1.5014.20m,不规则夹有二长岩、煌斑岩等不含石英的岩脉风化的纯粘性土细脉,具有高含水(含水量 40%50%),高孔隙比(1.001.55),可塑软塑状态(液性指数 0.500.98);残积粉质粘土褐黄色,由细粒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湿,可塑硬塑状态,主要分布在场地南部,厚 2.106.60m;全风化粗(细)粒花岗岩褐黄、铁红色,岩石中矿物除石英外,其它已全

28、部风化成粘性土,保留原岩结构,岩芯呈土状。厚 0.87.80m,层顶板埋深 17.8029.70m;强风化粗(细)粒花岗岩褐红、褐黄色。岩石中斜长石、云母已风化成粘性土,钾长石呈颗粒状,保留原晶形,手捏成砂砾状。原岩结构清晰,风化裂隙极发育,岩芯呈砂土状或碎块状,岩块手可折断,厚 1.5012.20m,层顶埋深 20.5035.80m;中风化粗(细)粒花岗岩浅黄、浅肉红色。岩石中长石稍有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被铁锰质浸染。岩芯较破碎,呈短地下连续墙及逆作法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39 柱状或碎块状,岩块用手折不断,锤击难碎,厚 0.3016.40m,层顶埋深 25.5043.70m;微风化粗(细

29、)粒花岗岩肉红色,岩石中矿物未风化,仅节理面有浅铁锈色,岩芯完整,呈长柱状。岩石坚硬,断口新鲜,顶板埋深 29.3053.00m,揭露厚度0.2019.70m;微风化石英岩脉浅灰色。构造节理十分发育,岩石破碎多呈碎块状,在场地内呈脉状分布,厚 4.80m。1.2 场地地下水条件场地内坡积粘土、残积(砾质)粉质粘土和全风化粗(细)粒花岗岩为相对隔水层,强、中风化粗(细)粒花岗岩为场地内主要含水层,地下水属基岩裂隙微承压水类型,其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渗入和来自西北向的侧向补给。地下水位埋深0.602.75m,稳定地下水位标高 8.459.70m。根据群孔抽水试验,强(中)风化粗(细)粒花岗岩的渗透系

30、数 K 为 0.070.39m/d,平均 0.22m/d,影响半径 26166m,平均85m。1.3 场地内断裂构造根据钻探揭露,在拟建场地主塔楼的西南部发育一条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约 70左右的张扭性断裂,其特征为断裂两侧基岩顶板起伏变化大,岩石破碎。构造岩以碎裂岩为主,沿断裂面可见 0.701.70m 的半胶结断层角砾岩,角砾成分为花岗岩,胶结物为泥质或硅质。该断裂基本控制了后期侵入的细粒花岗岩的产状,沿断裂带分布有石英岩脉或硅质岩脉,并在微风化粗粒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的接触带中发育较多 310mm 的小孔洞,部分孔洞内生长有 13mm 的石英晶体。经分析,该断裂为区域上非活动性的北西向

31、断裂组上步断裂的次一级断裂。另外综合考虑深基坑开挖、基坑降水和人工挖孔桩施工降水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以及拟建场地位于繁华的闹市区,施工场地特别紧张而影响施工进度等问题,决定采用全逆作法施工,来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同时亦可缩短工期,节约投资。2 地下连续墙设计 2.1 地下连续墙嵌固深度确定本工程地下连续墙按其内边线与地下室周边轴线重合布置,周长 340m,替代地下室外墙。地下连续墙既是围护结构,同时兼做承重墙,在设计中验算了地下连续墙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承载力等多种安全度,也考虑了地下水的渗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最后取定地下连续墙的有效深度按25.0m(墙顶标高为设计0.00 以下 1.6m),并入

32、强风化岩内 1.0m 进行双控。2.2 导墙设计及槽段划分本工程采用“”现浇 RC 导墙,导墙厚 200mm,深1500mm。槽段的长度根据成槽机械设备的成槽能力、混凝土的供应能力、槽壁的稳定性等综合确定,且满足结构要求梁板放在槽段上。共划分为 68 个槽段,标准长 6m。对于邻近电子配套市场的一侧,相应缩短槽段的长度,增加导墙的厚度及深度。为保证地下墙的整体性和足够强度,槽段之间的接头位置必须避开地下室的拐角部位及内部结构的联结处。2.3 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地下连续墙的结构设计采用同济大学开发的三维有限元计算软件,对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进行了仿真计算,模拟逆作法施工的各个工况,共计算了 14种

33、工况。计得地下墙弯矩 Mmax=900kNm,支撑轴力 Nmax=600kN,水平位移 Smax=8mm。地下墙厚度取定为 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抗渗标号 S8,主筋按弯矩包络图配置,最大配筋 28250。地下墙墙顶设置 RC 冠梁,以加强其整体性;地下墙采用柔性接头,为改善地下室的使用和受力条件,设 200mm 厚 RC 内衬。2.4 支撑系统设计地下室结构的梁板结构为地下室逆作法施工的可靠支撑体系,其内力计算考虑其与地下墙的空间协同作用进行计算,根据地下墙计算内力校核,主体结构设计单位取定的地下室梁板结构尺寸满足要求。梁的尺寸一般为600mm1000mm800mm1200m

34、m,板厚 400600mm。施工过程中,可先做些临时水平支撑。2.5 中间支撑柱及预埋件本工程所有柱子均为钢管混凝土柱,柱最大轴力N=90000kN,对应的钢管断面为 1600 mm28mm。基础为一柱一桩布置的挖孔桩。经计算复核,本工程不专门另设中间支承柱,逆作法的中间支承柱采用工程柱。地下室结构的梁板体系与地下连续墙的连接采用预埋钢筋、预埋钢板连续。2.6 冠梁设计本工程地下墙设冠梁,将各槽段地下墙顶部连成整体,以在基坑土方开挖时,协调各单元的受力与变形。地下墙顶部冠梁高 1000mm宽 1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冠梁兼作地下室外墙一部分,因此地下墙冠梁内设预埋件,并预留各种穿墙

35、管的位置。3 地下室“全逆作法”施工3.1“全逆作法”施工工序概念设计地下室采用“全逆作法”施工,按以下工序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人工挖孔桩施工安装中间支承柱(结构钢管混凝土柱)进行正/逆作法分界层楼板(0.00 层)的施工地下、地上结构同步施工。3.2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序地下连续墙的施工顺序如下:测量放线导墙、道路修筑成槽施工清孔、吊放接头管钢筋笼制作安装混凝土水下浇筑转入下一单元槽段。3.3 地下连续墙施工3.3.1 成槽施工地下墙垂直度设计偏差1/200,采用索式抓斗、导杆抓斗进行成槽施工,抓斗抓至设计标高后,用冲击配合方锤修槽。地下室为承重墙,槽段形成后,在钢筋笼入槽前清槽,控制沉渣厚度

36、2cm;然后吊装接头管,待混凝土初凝后,顶升拨出接头管。3.3.2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在场地内设 4 个 25m6m 的钢筋制作平台,钢筋笼的制安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图纸设置预埋钢筋,确保预埋件的水平、垂直位置准确。预埋件焊接在钢筋笼上,外盖泡沫塑料板。用 1 台 136t 的主吊机结合 1 台 20t 的吊机,采用两侧铁扁担的起吊方法起吊钢筋笼。对于高大的钢筋笼分段起吊,竖向拼接,然后整体入槽。竖向拼接的位置设在墙体弯矩较小处,竖向钢筋的连接用焊接。3.3.3 混凝土水下浇筑成槽清槽检查合格后,吊装接头管和钢筋笼后,即可浇筑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开导管法水下浇筑。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 24m,随

37、浇随提升随拆,不得中断。3.3.4 中间支撑柱施工完成北侧及东侧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后,将场地划分为 2 个区,分别穿插施工地下连续墙及挖孔桩。人工挖孔桩的施工从自然地面开始。桩顶预先做好基础承台和钢管柱的杯口。所有钢管柱均先于厂家制造好后再运至施工现场。钢管柱吊装后从自然地下处插入基础杯口,经校正即可固定。钢管柱随着逆作法工序的展开而逐层接高。3.3.5“全逆作法”结构施工在自然地面将结构所有钢管柱安装就位并适当固定后,即可安装0.00 层的钢梁(钢梁与钢管柱的连接为刚性节点)和压型钢板组成的组合盖体系(在轴之间预留出土坡道),并与周边地下墙结构进行可靠连接,浇筑楼盖及钢管柱的混凝土。进行正、逆

38、作法施工的分界层楼板(0.00 结构层)施工完成后,即可按地上结构安装、地下挖土及地下结构施工的工序同步进行,这样就可以实现逆作法施工的目的。地下部分继续吊装钢管柱段,将钢管柱向上对接延伸,然后安装地上一层的梁和组合楼盖,浇筑混凝土,逐层向上施工,一般 3 层 1 根钢管柱段;地下部分首先挖土方和土方外运,挖完地下一层后,安装地下一层的梁和组合楼盖,浇筑混凝土。地上、地下结构施工同步进行,直至结构竣工。地下室土方开挖后,将地下墙清洗、凿毛、整平,扳出预埋钢筋,对漏水处进行防水处理后,绑扎钢筋,正作施工 RC 内衬墙。3.3.6 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是逆作法的一个难点,应尽可能地提高土方挖运的机械化

39、作业程度。对于本工程土方开挖基本上属于暗挖作业,土方开挖的顺利与否,对地下室的“逆作法”成功与否起决定作用。本工程结构柱网一般为 12m12m,层高 3.6m,对于土方开挖机械的工程回转半径及工作高度空间的要求是有利的。本工程选用 0.81.2m3 的中小型挖掘机械。土方开挖按地下室各楼层暗挖作业,直至底板标高,实现了全机械化施工,机械挖掘、机械转运、机械提升,大大提高了土方施工的效率。地下室1 层施工时,在轴之间预留宽约 6m 的坡道,作为土方挖运及材料进出的通道;-2、-3、-4 层施工即预留出土口,垂直运输土方。土方挖运与地下室结构分段交叉流水施工。3.3.7 通风技术为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改善施工环境,在地面布置了通风系统,从地面采风,由鼓风机送风至工作面,形成空气回流。4 建筑物沉降观测在赛格广场大厦施工期间,从 1997 年 7 月 22 日起至 2000 年 5 月 23 日止,对赛格广场大厦主体(设沉降观测点26 个)和周边建筑物(设沉降观测点 28 个)进行了 18 次沉降观测,观测结果表明:在赛格广场大厦施工期间,周边建筑物中北侧的宝华大厦始终较为稳定,沉降不大,最大沉降出现在第 10 次观测时 B3 点号,累计下沉 6.24mm,随后还有所回弹。东侧的中电住宅楼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