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类答题模式.doc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3048471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词鉴赏类答题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典诗词鉴赏类答题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典诗词鉴赏类答题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典诗词鉴赏类答题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典诗词鉴赏类答题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古典诗词鉴赏类答题模式一、分析形象类型。(一)人物形象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主观形象(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2、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

2、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3、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以下是人的形象分析的基本思路: (1)形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是什么形象; (3)形象的意义或作用。例题分析: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

3、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 、 “关河梦断” 、 “身老沧州” ,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

4、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 “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步骤二)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步骤三) 2【练习】: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移家虽带郭,野

5、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二)分析景物形象类型。1、 “景物形象”题目类型: “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 “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 “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鉴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的步骤: (1)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

6、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象(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要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3)剖析作者思想感情。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等。答题示例: 月 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问:简要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7、。答:夜深人静,朦胧月光斜照,一户人家的院墙半是月光半是暗影。此景更衬托出月夜的静谧。辽阔的天空中,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星和南斗星在暗自流转。窗外虫鸣透过窗纱传到屋内, (步骤一)这首诗意境清明静谧。 (步骤二)此诗写景有动有静,以动衬静,表现了对春天来临的喜悦。 (步骤三)【练习】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诗人。台城,旧址在南京市鸡鸣山南,六朝时曾经十分繁华。(注释:烟笼,柳枝茂密,如烟雾笼罩大地。 ) 问:“江雨霏霏江草齐”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和意境? (三)鉴赏诗歌中的物象(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

8、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1鉴赏时应抓住事象中关键的动词与形容词,挖掘物象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讽喻意义,体味出物象内在的品格与精神气质。蝉(唐虞世南) 咏蝉(唐骆宾王)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3蝉(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问:三首诗中蝉的形象有何不同?解析: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

9、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虞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 垂緌”状和“流响”声; “清露”之洁、 “疏桐”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这样,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寄托之笔,便水到渠成了;骆宾王的咏蝉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既是指蝉,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我们自是不难从“露重”、 “风多”中窥见作者那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楚的心境。至此,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也就顺理成章了;李商隐的蝉则情调与前两首相异,李诗借“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

10、性清高而孤苦无告的凄苦之情。 “高难饱”和“很费声”哀中有恨, “疏欲断”之声和“碧无情”之树两两相对,无理反衬,这哪是咏蝉呢,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嘛!至此, “我亦举家清”的长叹才会令人扼腕。2抓意象的特殊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如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之意,鸿鹄、骏马、大鹏喻志

11、向远大的人,鹧鸪、寒蝉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羁旅伤感,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秋风往往表思归之意等。3、鉴赏诗歌中的物象的步骤。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分析步骤:分析形象的基本含意;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效果;或指出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理想。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1)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2)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

12、物的特点。例题讲析: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一)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 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二)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步骤三)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诗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13、4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有悲鸣和凄凉之意。 (步骤一 分析基本含意)这首诗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描写杜鹃的啼叫声,便很好地传达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步骤二)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请回答这首诗的主旨,并具体分析。、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二、鉴赏语言类型。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

14、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 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

15、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如,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一)分析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

16、妙。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果是比较类题目在最后应加上另外一个词“不能起到这一作用”之类的话。答题示例: 南 浦 别 (白 居 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5回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

17、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练习】(2005 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 分)(2006 年福建卷)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 分) (二)回答“诗眼”类试题。1、答题分析。一般地说,“炼字”着眼于句,“诗眼”着眼于“篇”,是全篇最精练、最生动、最传神的字眼,(能够表现中心形象特征,或者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有时是理解全诗的锁钥。这是区别于“句中”的炼字之所在

18、。古典诗歌最常见的是炼实词,如动词、形容词、名词、数量词;但是也炼虚词。如“有”“自”“犹”“与”等等。诗眼之作用大体可从“创造意境”“增添情趣(使物人格化、化动为静)”“加强形象”等方面分析。炼字炼句的目的还应归于炼意。 2、答题步骤: 1、表明看法,首先肯定是哪一个字是诗眼。若问哪一个更好,则先肯定哪一个更好。一般地,都可以讲得通的; 2、有时还要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诗句中描摹景象; 4、展开联想和想像,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等。举例分析(2003 高考题): 过香积寺 王维

19、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步骤一:表明看法)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二:解释作为诗眼的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描绘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步骤四:联想想象,意境,感情,艺术效果) 【练习 1】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

20、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练习 2】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问:前人说,第二联中“疾”“轻”二字是诗眼,用得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6(三)分析关键词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应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第一步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第二

21、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提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回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题。(8 分)(四川卷)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问: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

22、析。 【练习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辽宁卷)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 问: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 分) 三、诗歌的语句含义理解的类型。(一)句意类试题的答题步骤 。1、阐明诗句的语表意,有时还要发掘它的深层(语里)义; 2、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 (明确该句使用的表达技巧) 。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举例分析】 (2005 年全国卷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

23、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 问: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题思路: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 ,显得形影相吊。 (步骤一:阐明诗句的语表意和深层义。 “抱膝”的动作、 “灯” “影”和“身”关系,这些是语表意;灯影下的这种坐姿有种什么样的意味,这是深层义。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步骤二:指出诗句表达了什么感情。冬至这样的节日里,

24、孤身一人,形影相吊,结合诗题“思家” ,自然而然可以分析出这句诗中所包含的感情:孤寂。 )【练习】 (2005 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7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释: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 问:前人认为, “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二)分析语言特色型模式。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应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

25、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春怨 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回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26、【练习 1】 (2004 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练习 2】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四、回答表达技巧类型试题。(一)表达技巧类型试题答题要领。1、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 ; 2、结合诗句说说为什么(如何)使用了这种手法; 1、 指出

27、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笼统说修辞手法的作用,再具体分析此8手法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方面以及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案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早”?有何效果? 答题思路:此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说说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练习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雪 白居易 已讶

28、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夜雪”? 五、回答主旨类型试题。(一)答题要领: 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主旨往往依附于诗歌所写的景物与人事,所以我们在分析时,要先分析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抓住重点词、关键字整体把握、理解整首诗。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不仅要注意诗歌所写的景物特征和人事性质,把握情由景出,情由事生等普遍性规律,还要注意诗歌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借古讽今等手法的运用情况。(二)答题步骤:1、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所写之景; 2、结合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暗寓了什么主旨。【答题示例】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

29、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问: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 答:花正红,春正浓,兴游上苑,前呼后拥,侍者如云。何曾见此番景象?一切皆在昨夜梦魂中。 (步骤一 :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所写之景)梦游故国,极尽繁华热闹,醒时哀叹,竟是一介囚徒!诗人越是对往昔繁华眷恋,越能反衬作为囚徒生活的无限凄凉。我读到的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凄凉吟唱和永远挥之不去的悲情。 (步骤二:分析所抒之情,所寓之旨。 )【练习 1】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问:这是首隐喻诗,诗人借画眉鸟这个形象表达怎样的主旨和思想感情? 【练习 2】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问:这首诗题为“咏柳” ,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