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2013级儿科研究生 林玉聪 2015/07/23,2/18,目录,我国小儿佝偻病的现状佝偻病发生机制佝偻病的临床分期及影像学特点佝偻病的治疗,3/18,我国小儿佝偻病的现状,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2005年龚群等1在上海调查结果显示: 上海市小儿佝偻病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影响因素与城市环境污染、母乳喂养减少 年轻父母科学育儿知识缺乏等有关。,1龚群,俞淑敏,周小建等.上海市06岁小儿佝偻病的现状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52):10461-10463,4/18,佝偻病发生机制,维生素D缺乏 肠道吸收钙磷减少 血钙
2、降低刺激甲状旁腺分泌PTH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磷血磷降低血清钙磷浓度降低骨矿化受阻佝偻病,异常的骨骼X线表现,5/18,佝偻病发生机制,细胞外液钙磷不足,破坏了软骨细胞正常的增殖分化,骨基质不能正常矿化。成骨细胞代偿性增生,碱性磷酸酶分泌增加。骨样组织堆积于干骺段,骺端增厚,向外膨出,形成“串珠”、“手足镯”。,6/18,佝偻病的临床分期,一、初期(早期)多为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表现,如易激怒,烦躁等。此期无骨骼改变。二、活动期(激期)出现典型的骨骼改变表现部位与该年龄骨骼生长速度较快的部位相一致三、恢复期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四、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或秋季因婴幼儿严重佝偻病,
3、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7/18,佝偻病的诊断,正确的诊断必须依据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临床表现、血生化和骨骼X线变化检查仅依据临床表现的诊断准确率较低骨骼的改变可靠血清25-(OH)D3水平为最可靠的诊断标准血生化与骨骼的X线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8/18,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9/18,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1、手腕部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形成“手足镯”2、多见于6个月的婴儿,10/18,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1、肋骨串珠,以两侧7-10肋最明显2、多见于1岁左右的婴幼儿,11/18,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1、膝内翻,形成“O”形腿2、多见于1岁,站立行走后,12/18,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1、膝外
4、翻,形成“X”形腿2、多见于1岁,站立行走后,13/18,14/18,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头部,胸部,四肢,脊柱,病变表现,患儿年龄,颅骨软化,方颅,前囟增大,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肋膈沟,手足镯,下肢畸形,后弯侧弯,3-6个月,8-9个月,迟于1.5岁,1岁左右,1岁左右,1岁左右,1岁左右,6个月,1岁,1岁,15/18,治疗,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补充维生素D: 一般剂量为2000-5000IU,持续4-6周;之后,小于1岁的婴儿改为400IU/d;大于1岁的婴儿改为600IU/d;同时给予多种维生素治疗。,16/18,治疗,补充钙剂: 主张从膳食牛奶、配方奶和豆制品中补充钙和磷,只要足够的牛奶(每天500U),不需要补充钙剂,仅在有低钙血症、严重佝偻病和营养不足时需补充钙剂。其他辅助治疗: 应注意加强营养,保证足够的奶量,坚持户外运动。,17/18,总结,佝偻病的骨骼病变多位于骨代谢活跃的部位年龄的不同,病变表现的部位也随着改变影像学检查对佝偻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