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乃忠 让民族音乐走向世界推广中国的民族音乐,我想最重要是让别人尊重我们。 关乃忠 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主要作品包括交响乐四部、各种乐器之协奏曲二十首、大型乐队作品十五首、舞剧三部、交响大合唱三部,中小型乐队作品、古典及民间乐曲之改编曲、舞蹈音乐及电影音乐及歌曲等超过百首 拉萨行先后两度获得香港作曲和作词家协会颁发的年度最广泛演出古典乐曲奖 月圆花灯夜也获得香港作曲和作词家协会颁发的年度最广泛演出古典乐曲奖 孔雀获选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近年来,指挥中国音乐学院华夏民族乐团、天津民族乐团等几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中国新春音乐会 指挥台上的他舞动着他的双手,随着他的指挥,音乐时而激扬澎湃,时
2、而婉转低沉,让笙这个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散发出了它特有的魅力。音乐如一股远古的长风,扑面而过,拨动心弦,让听者的内心深处涌动着理性的2深情,并久久醉在他营造的声场之中。一个春天的下午,笔者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排练室不起眼的角落里,聆听了这场由关乃忠先生指挥“钟之岳笙专场音乐会”的排练。 走下指挥台,刚擦拭完额头的汗水,还没来得及休息,这位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就和笔者聊起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因为“虚荣”,走上音乐之路 “如果那时,我选择去北大,可能这辈子就不会和音乐结缘了。幸好当时的虚荣心让我进了音乐学院,现在能够为观众奉献美妙的音乐。 ” 关乃忠 1939 年出生于北京,父亲关紫翔是当时知名小提琴家。
3、5 岁时,关乃忠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琴,当时师从德国教授古柏克。9 岁时,他像很多的孩童一样,开始叛逆了,对音乐深恶痛绝。他说:“当时我就想当个科学家,像爱迪生一样搞发明,现在想想那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但又是很美好的。 ” 但严格的父亲,并没有就此让他放弃音乐,在父亲和老师的严格教育下,年少的关乃忠不得不坚持学着音乐。 考大学时,理工科非常好的他,在当年的高考中,考上了北大理论物理系,但却因为一个小小的意外,进入了中国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走上了音乐之路。说起这个转折,关乃忠说,当时北京市在举行中学生音乐比赛,他们学校原定弹钢琴的学生,正好生病了,实在没人上,他只有硬着头皮上场,演出下来,同学们
4、都说好,便怂恿说,“如果你不学音乐,就是人才的浪费” 。3年轻气盛的他,听到这样的夸奖,心想说不定我真是音乐的天才,就这样走进了中国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那年他 17 岁。 回忆起这段往事,关乃忠笑着说:“如果我不爱好虚荣,说不定我和其他的同学一样,现在正在从事科研呢。 ”但也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虚荣”,让他能给观众带来那么多优美、动听的音乐。 音乐创作是对美好幻想的描述 “你可以说我是最多产的作曲家之一,但我并不是最优秀的作曲家,想到这点我就有点汗颜。 ” 关乃忠是是一位高产的作曲家,他曾创作过交响乐四部、各种乐器之协奏曲二十首、大型乐队作品十五首、舞剧三部、交响大合唱三部,中小型乐队作品、古
5、典及民间乐曲之改编曲、舞蹈音乐及电影音乐及歌曲等超过百首,其中既有拉萨行等写实、民族风格的作品,也不乏有路 、第一二胡协奏曲等追求纯音乐表现的作品,他指挥、作曲与编曲的唱片超过四十张。 但对于自己的这些成绩,他却很谦虚地告诉笔者,“我的这么多作品中,其中有不少的烂作,有时候想想这些作品有可以流传下去,就很内疚。 ”“我有时候也会为了一点私欲,写一些商品化的出卖自己的作品。 ” 关乃忠把自己的创作风格分成三个阶段,其早期作品多写实和富民族风格,如拉萨行 云南风情 管弦丝竹知多少等;中期则探索乐曲形式和乐队色彩的变化,如白石道人词意组曲 山地印象等;其后又4转向追求纯音乐的表现,如大提琴协奏曲路
6、第一二胡协奏曲 第二交响乐等。对于这样的变化,关乃忠解释道:“创作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音乐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内容改变了,作品能不改变吗?” “有时候我的作品为了让更多的观众接纳,也会加入现代音乐的元素,这算是一种尝试,也算是音乐的创新吧。 ” 关乃忠有很多写实方面的作品,如拉萨行 云南风情 山地印象等,当谈到创作这些作品的灵感时,他幽默地笑着对笔者说:“这些作品都是我瞎编的,你相信不?”随后,他又很严肃地告诉笔者:“我的很多作品,真的没有身临其境,我只是在想象中,描绘那些地方,把我的想象用音乐的形式倾诉出来。这就是我创作的灵感。 ” 他开心地说起他是如何创作拉萨行的,创作这部作品时,他
7、并不在拉萨,而是在澳门的一个小旅馆里,心情并不很好的他,偶然间听到电视台里一个音乐前奏,就给了他创作拉萨行的灵感。 “有些记者说我创作这支曲子时,怎么去了拉萨,在那里又有怎么的心情,其实都是瞎编的。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去过西藏。 拉萨行描述的是我心中的拉萨。 ” 音乐就是这样,描绘出心中最美好的渴望,而这种渴望却是每个人都向往的,这样的音乐就能引起共鸣。 “为我发出你们的声音” “我的经验和教训告诉了我,好的指挥家是让乐团成员心甘情愿地为5你发出他们的声音,而不是你强迫他们发出声音。 ” 关乃忠除了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还是一位知名的指挥家,他曾任东方歌舞团指挥、香港中乐团总监、台湾省高雄市国乐
8、团指挥,近年来他又指挥中国音乐学院华夏民族乐团、天津民族乐团等两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中国新春音乐会。 作为一位指挥家,关乃忠谦虚地说,其实指挥家看似很光鲜,但对一个乐团来说,最没用的也就是指挥家。对于如何做一个好的指挥家,关乃忠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他有一句名言:“指挥是让乐团为你发出声音。 ” 年轻时,在指挥台上,他也是很想去表现自己,但常常适得其反,乐团并不听从他的指挥。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乃忠慢慢了解到,想当一个好的指挥家,就要学会调动乐团,而不是去强迫乐团。 就如这次他面对的是一群水平并不是很高的学生乐团一样,开始的一盘散沙,各自为战,在关乃忠的指挥下变得井井有条,问起他秘诀在哪里,关乃
9、忠笑着说:“秘诀就是在团员们演奏出错时,你把头转到另一方当作没听到。 ” “学生们演奏错了,作为指挥,并不能一味地指责他们。每一个有自尊心的人都会很快地修正自己的错误,他们会明白要努力做好。 ” 推广民族音乐,先要赢得尊重 “怎么去推广中国的民族音乐,我想最重要是让别人尊重我们,赢得了尊重,是对我们音乐最大的认同。 ” 近年来,关乃忠指挥中国音乐学院华夏民族乐团、天津民族乐团等在6维也纳、慕尼黑、汉诺威、汉堡、米兰、罗马、悉尼、琉森、纽伦堡、卢森堡、开罗、亚历山大等世界著名音乐厅演出中国民族音乐会。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声音。可对于这些,他却说自己真的没有做出过什么贡献。他很心痛地告诉笔者,中国的
10、民族音乐要想得到世界的认同,必须先让世界认同中国、尊重中国。他回忆起当初在国外的一场演出,其中演奏了中国的民乐百鸟朝凤,演出结束后,国外的观众却是对我们发出“咕咕、咕咕”公鸡啼叫的声音。 “当时听到这些声音时,真的很心酸。 ”但当中国的民族音乐被别人认同时,关乃忠很开心。他说起了曾经在维也纳中国新年音乐会上他指挥天津民族乐团的演出,演出的曲目有他最喜欢的琴咏春秋中短歌行和咏雪,当时就引起了轰动。音乐会后的酒会上,作为琴咏春秋的演奏者的他的夫人问汉莎航空公司的财务总监说:“你们那样欢迎那首琴歌,你听得懂我们在唱甚么吗?”那个外国人给了个很有趣的回答:“在你们听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时你们会知道它其中的
11、每一句唱词吗?所以我也无需知道你哪一句在唱什么,你的音乐已经告诉了我一切。你的音乐在触摸我的心。 ” 因为太太是古琴演奏家,他对于古琴非常熟悉,有一种使命感要为古琴创作出时代的声音。关乃忠说:“古琴如今似乎被视为一种文化,而不是乐器,不可演奏,但事实上古琴是一件乐器,其神秘感是由于过去的记谱法比较难明,把作曲家及听众吓住了,以为由孔夫子到宋徽宗,再到清代,琴都是属于文人的艺术,之后较少人写,不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嘛。 ”关乃忠用历史人物诗词写成曲琴咏春秋里的琴歌部分,他选取了四位我国著名历史人物的诗词,计7有刘邦的大风歌 、曹操短歌行 、陆游咏梅及毛泽东沁园春?雪及卜算子?咏梅,他觉得这几
12、位人物在历史上叱咤风云,他们的诗词也都是一流,实在太棒了。 积极在海外推广民族音乐的同时,关乃忠也频繁地出现在两岸三地,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他在大陆、香港、台湾都生活过,说起这三地民族音乐的发展,他很客观地说:“台湾发展得很好。 ”“那里学民乐的孩子都很刻苦,比如我的丰年祭,那么长的谱他们都能背下来。 ”关于民族音乐在两岸三地的未来,他很有信心地说,“有那么多热爱音乐的人,一定会发展的更好。 ” “授人以渔”的慈善情怀 “我不记得我是否参加过公益音乐会了,但对慈善事业,我认为应该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 ” 音乐和慈善一样,都可以鼓舞人心。关乃忠在工作之余,也会去参加一些公益音乐会,但
13、对这些事情,他却淡淡地说:“有这些事情吗?我都忘记了。 ” 他说自己并不是一个慈善家,因为他认为真正的慈善而不是简单的“给”,而是让他们能有一技之长,“给得了他们一时,你能给他们一世吗?一时的给予反而让他们更加地懒惰,这样可以就毁了他们一生。 ” “慈善事业应该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 ”关乃忠很沉8重地说。 听关乃忠先生聊他的音乐人生,如同听故事一般,但就这一个个小故事串成了他的音乐之路。笔者在想,这位戴着老花镜、头发中已有丝丝白发、长年旅居国外的满族老头,几十年如一日醉心于民族音乐,在他朴实、平淡的外表背后,到底蕴含了多少的能量?今年已经 70 岁的他,还在世界各地不停地奔走,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