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第十次党代会(摘要).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069048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鲁木齐市第十次党代会(摘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乌鲁木齐市第十次党代会(摘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乌鲁木齐市第十次党代会(摘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乌鲁木齐市第十次党代会(摘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乌鲁木齐市第十次党代会(摘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乌鲁木齐市第十次党代会(摘要)中共乌鲁木齐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朱海仑作了题为开拓创新 乘势而上 为实现首府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总结 了过去五年乌鲁木齐市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描绘了未来五年乌鲁木齐发展的宏伟蓝图。一、过去五年创造了城市巨变的辉煌朱海仑说:中共乌鲁木齐市第九届委员会任期的五年,是乌鲁木齐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上下齐心, 顽强拼搏,创造了城市巨变的辉煌。这五年,我们经受了“75”事件血与火的考验,迅速恢复社会秩序,确保了大局持续稳定;这五年,我 们克服国际金融

2、危机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圆满完成了“十一五 ”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 标;这五年,我们抓住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确定首府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思路,开启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征程;这五年,我们全面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致力环境整治,城市旧貌换新颜;今年,我们确保了首届中国一亚欧博览会安全、成功、精彩、圆满举办,极大地提升了乌鲁木齐的对外形象和影响力。五年来的实践,谱写了首府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更加坚定了各族干部群众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决心和信心。朱海仑将过去五年的成绩和经验总结为七个方面:经济总量成倍增长, 综合 实力大幅提升;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市容市貌大

3、为改观;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全面拓展;精神文明不断提升,民主法制日益健全;社会稳定经受住考验,基层基础得到巩固;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明显提高。朱海仑说:过去的五年,是乌鲁木齐改革发展步伐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地位和影响力明显提升的五年。回顾五年来的实践,有不少经验值得总结和坚持:第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执 政为民、求真务实;第二,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现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把稳定作为

4、第一责任,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第四,必须坚持把民生作为第一标准,着力办好老百姓所思所盼的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第五,必须坚持把改革作为第一动力,以变化、变革、 创新的精神,敢于善于解决发展稳定中的各种问题;第六,必须深刻认识“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只有努力才能改 变、只要努力就能改 变”,不断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弘扬新疆精神、提升新疆能力、创造新疆效率。 二、未来五年确保在全疆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对于未来五年的发展,朱海仑表示,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将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坚持“ 富民强市、和 谐稳

5、定”的总体战略方向,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速推进“ 四大战略”、构建“ 五大经济圈” 、建设“六大组团”、抓好“ 七大项 目” ,全面加快现代化建设,确保在全疆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把乌鲁木齐市建成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朱海仑将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分解为五个部分:综合实力大幅增强;发展方式实现转变;城市品质显著提升;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努力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目标,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走到西部城市

6、前列。三、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城市现代化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载体。要按照城市总规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建设功能完善、设施先进、 环境 优美、宜居宜业的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 1 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坚持规划先行和一切按规划办事,巩固已形成的规划编制成果,高水平完成各类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保证城市建设管理有规可依。完善城市分区县规划,强化各区县功能定位,形成全市整体规划、布局合理、特色 鲜 明、优势互补的建设发展格局。继续实 施“ 南控北扩、西延东进”战略,推进城市向北部新区拓展、向东西两翼延伸,尽快拉大城市发展框架。明年启动城北新区规划建设。把 规划设计标准要

7、求落实到城市建设的每个环节、每个方面,严格按规划要求进行项目选址,把所有项目纳入规划管理之中。城市设计要突出城市特色,彰显“大气现代、多元融合、风情浓郁、清新靓丽” 的城市风 格。完善规划土地市级统一管理制度,做好 规划立法和公示工作,坚决制止和惩处违法建筑及违规行为,维护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 2 全面加快城市新区建设。加快“三区六组团 ”规划建设。今后五年集中力量建设高铁、会展片区、城北新区和甘泉堡工业区,使新区成为拉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落实规划设计方案,超前建设配套设施,确保新区建设“ 一年一变化、三年大突破、五年成规模” 。大力吸引总部经济、高端商务和现代金融

8、、物流企业进驻,把高铁片区打造成以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高端商贸和总部经济集聚区,把会展片区打造成面向亚欧的国际会展中心和经贸文化交流窗口。加快甘泉堡工业区建设,在促进产业集聚的同时,强化人居和生态功能,承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 3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筹措 1000 亿元以上资金,在城 乡集中建设一批道路交通、电力通讯、水利、供排水、供热、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和生态环保等重点工程。围绕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高 铁新客站、 “两线一绕”、 “两桥一路 ”等重点工程,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推动区域同城化发展。完善城市“ 三环十二射”路网 结构,加快公共停 车设施

9、建设 。坚持新建主干道按 150米宽(包括两边各 50 米绿化带)、次干道 100 米宽(包括两边各 30 米绿化带)控制,并实施所有线网入地,地下管线要积极推进共同沟建设。大力实 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完善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建立方便快捷的现代公交体系,使市民公交出行率达到 35%以上。大力推进老城区改造升级,加快街头小游园、小绿地、小水面、休闲广场和健身场地建设,集中治理改造无物业管理院落和老旧小区,完善重点片区基础配套设施,继续实施抗震加固工程,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推进区域电网和城网改造,实施老城区主次干道电网线缆入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大西沟水库、柴窝堡湖引水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做好城市补充

10、水源和调水准备,扩大天然气气源供应和管网覆盖,保障城市用水、用气安全。加快城市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打造“ 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 4 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认真总结环境综合整治经验,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标准,完善综合整治技术导则体系,制定年度目标和工作任务,有计划分步骤地持续开展以环境卫生、城市道路、建筑立面、夜景灯光、户外广告、 电力杆线、园林 绿化等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确保三年内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把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坚 持重心下移,构建以区为主、利益挂钩、任务量化、责权明确的城市管理体制,健全城市管理法规,完善综合执法体系,大力推行网格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切 实提高

11、城市管理水平。 (五)大力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坚定四到五年治理好大气污染的决心,加大热电联产和分散燃煤锅炉拆并改造力度,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加快重点污染源整治和污染企业外迁,严格执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和严管区等规定,有效解决冬季大气污染问题。加快道路、公园、庭院、山体绿化,推进城郊防护林建设 ,按照“ 宽林带、乔灌花、高密植、看不透” 的标准要求,大幅增加城市 绿化面积。尽快提升红山、红光山、水塔山、鲤鱼 山园林绿化水平,启 动乌鲁木齐河、水磨河、头屯河、古牧地河水系改造和景观绿化,打造山清水秀的城市景观。按照建设“两型社会 ”要求,科学配置区域水资源,落实各项节水措施,扩大节水型城市建设

12、成果;大力推进南山、雅玛里克山、东山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周边森林草场、水源地、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强化资源节约与管理,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民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五年内投入 350 亿元以上用于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切实提高各族群众幸福指数。 1 努力扩大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创业。 “十二五”期间,力争安置城镇人员就业 25 万人,年度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7%以内。重点帮助困难群体、 “零就业”家庭成员

13、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 2 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强区(县)建设,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城市发展中充分预留教育用地。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加强“ 双语”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深化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建 设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发展和完善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特殊教育,力争2015 年教育整体水平走到西部城市前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

14、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证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做大做强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建设健康城市和体育强市。 3 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城乡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扩面工作。探索建立多元投入的社保筹资机制,逐步提高居民最低保障标准。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优抚安置制度,实现社会救助全覆盖。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残疾人事业和妇女儿童事业,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扶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构建多 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4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棚户区改造进度。完善以公租房为主和以廉租房

15、、经济适用房等为辅的住房保障体系, “十二五”建设保障性住房 5.8 万套。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建立市区两级房屋征收、补偿管理机构,依法加大征收改造力度。2015 年完成重点片区棚户区改造任务,安置 6 万户,惠及 25 万居民。 严 格落实国家房地产业调控政策,多渠道提供中低价房源,坚决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五)着力解决物价上涨、出行不便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强化政府调控和监管,扩大粮油和肉类储备,稳定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完善 423 个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运行服务机制,落实社会保障及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的补贴政策,保障城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把方便市民出行作为重大民生工程,采取标本

16、兼治、综合治理、建管并举等措施,从根本上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巩固改善民生 12 个方面 100 件实事成果。市区两级每年要确定若干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纳入重点民生工程,公开承诺并全力加以落实。 五、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不断促进文化融合和民族团结思想文化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先导。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思想文化工作,繁荣城市特色文化,巩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 1 吸收现代文化成果,促进文化交流融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秉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17、的时代精神,大力发展一体多元、包容多样、相互欣赏、融合开放、科学文明、具有乌鲁木齐特色的现代文化,凝聚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和力量,共同追求美好和谐。高标准建设一批能够展示现代文化内涵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扶持推出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广泛开展城市间和国际文化交流,打造面向中西亚的新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2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巩固新型民族关系。围绕“ 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 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 马克思主义“五观”和“ 三个离不开”、 “四个认同”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广泛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和

18、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党政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民族团结的模范。强化文化宣传舆论引导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各民族之间人人讲团结、个个争模范的浓厚氛围。 坚持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习俗与增强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相统一, 坚持享有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与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相统一,禁止任何民族歧视,依法惩处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充分发挥爱国宗教人士在促进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三)培育现代城市精神,共建新疆首善之城。大力弘扬“ 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 进取” 的新

19、疆精神, 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抓好文明区(县)、文明社区(村)、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企业等创建工作,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和精神文明先进典型,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培育 现代都市文明,共建新疆首善之城。搞好国防教育,巩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成果。 (四)繁荣公益文化事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大力推进“ 文化惠民” 工程,完善城乡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 “三馆”及站、室(中心)的设施设备水平、人员队伍素质和公共服务能力,继续实施社区公益电影放映和广播电视“村村通” 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 动,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抓好“红山文艺奖” 评选活动,推出更多健康有益的优秀文化产品。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

20、制改革,引进和扶持重点文化企业,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服务、演艺等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五)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建设文化强市,不仅要在理论上重视,更要在实践上下功夫,机关文化建设就是实践的重要形式,需要各级党政组织和党政干部靠能力、靠实干、靠落实来实现。要继续 巩固成果、深化内涵、 创新形式,推动全市各级机关在增强整体素质、 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塑造文明形象上见成效,充分发挥机关文化建设效益和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同时,鼓励开展社会各领域、各 层面的文化活动,形成人文气息浓厚、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风

21、貌。 六、加大改革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动力。要树立强烈的变化、变革、创新理念,大胆突破制约发展与稳定的体制机制难题,促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维。面对科学跨越的宏伟目标和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和体制机制束缚;要立足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坚 持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稳定、有利于民生,一切都可以大胆尝试、大胆突破;要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落实精心、精细、精致要求,做就做到最好,干就干出亮点。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宏观调控

22、和市场监管水平,完善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管理体制。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进 一步提高行政效能,积极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强化各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和市政、园林、规划监督局职能,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完善“区政合一”体制,做大做强两个开发区,推动开发区“ 二次腾飞 ”。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三)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和优质企业集中,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深化公用企事业单位资源整合,完善特许经营制度,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完善资本、人才和产权等要素市场,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推进社会信

23、用体系建设。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增强财政生财聚财能力,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以重大项目投资为依托、符合市场化运行规律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支持城投公司、国经公司、国投公司等融资公司尽快向实体化方向转变,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资本运营能力。推进投 资主体多元化,采取市场化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发展资金,提高投融资能力。建立城市发展引导基金,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大土地整理收储力度。 (四)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理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 团 体等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