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双龙桥惜字库塔传奇.docx

上传人:ng****60 文档编号:3069308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泉双龙桥惜字库塔传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龙泉双龙桥惜字库塔传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龙泉双龙桥惜字库塔传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龙泉双龙桥惜字库塔传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龙泉双龙桥惜字库塔传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龙泉双龙桥惜字库塔传奇龙泉张华志 龙泉乡位于盐亭县的南大门,距离县城三十八公里。因右有金龙山,左有金凤山,场镇在两山之中,故取名为龙凤场。淸同治十三年(1875 年)兴场,民国三十一年(1943 年)设乡,一九五一年建立人民公社,一九八一年拆公社建乡时,因双龙桥的泉井而更名为龙泉乡。该乡为盐亭县的高灯镇、玉龙镇、射洪县的仁和镇、天仙镇两县四镇的交汇处。地属浅丘,海拔 430.7m。境内山峦起伏,河谷纵横,梯田层叠,山水秀丽,林桑并茂、粮油皆丰。龙泉乡双龙桥惜字库塔(地属龙泉乡双龙村) ,离龙泉场镇 2 公里。惜字库塔座落在原龙泉初级中学(今龙泉敬老院)旁约 10m 处,龙高公路从学校和惜字库塔

2、之间穿过。惜字库塔、双龙古桥、双龙泉水三景相隔仅 10m。塔基在与桥头仅 4m 之隔的桥头成直线座落。该塔东至马鞍山墨水岩,西至金龙山,南至灵泉山(笔架山) ,北至佛爷山猫儿寨,水泥路四通八达,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该塔四面群山环抱,林茂草丰,山花烂漫,鸟唱蝉鸣,四野一片原始风光,举目眺望,山上山下农家星罗棋布,炊烟袅袅,桑田碧浪,赛过蓬莱。侧耳细听,牧童笛音翠,村姑歌声美,真乃人间仙境矣。塔旁一株数百年的黄桷树,树高 30 米,冠盖 40 米,虬枝茂盛,生机盎然。东起墨水岩的小溪从塔旁的双龙桥下奔腾不息地向西流去,桥下茶杯粗细的泉水直泻溪中,潺潺的水声惊起溪中鱼儿跃出水面,一圈圈的波纹由近及远

3、,微风荡起轻轻的涟漪无不令人遐想万千。双龙桥惜字库塔,据该塔现存的残碑记载(该残碑由黄氏第十七世孙黄高弟撰写) ,始建于清顺治六年(1650 年);清乾隆十四年(1750 年)黄高曾等补修;嘉庆四年(1800 年)黄志高(进士)复修此塔。该塔向青龙,坐白虎,外形为六面六角六级攒尖楼阁式中空石塔。塔高 10 米,占地面积为 20 平方米,塔基每边为 2 米,每层塔面有塔碑一块,塔角镶嵌撑鼓一个、灵兽一尊。六角飞檐高翘,下坠铜铃,其第一至第三层为中空式建筑,每层中雕塑神像一尊,第一层的六面均有假门、假窗及人物雕塑,第二层正面有一个 0.35 米见方的化字口,二、三层六面均有杨家将 、 连中三元 、

4、 花鼓闹庙等川剧人物和戏剧场景浮雕,第四五层为警言警句,第六层雕塑有观音菩萨、文昌帝君、魁星点斗三尊神像,面向三个方位,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塔第一层正面基脚石上竖有高 1.2 米、宽 0.9 米、厚 0.1 米的塔碑 2 块,皆为所有捐资人的功德记载。微风吹过,每层六角下的铜铃发出的叮咚声响彻数里。塔顶雕塑的三尊神像,观音镇百邪,文昌帝君、魁星点斗均为文人化身,寓意乡人崇文惜字,尊师重教,期盼地方人才辈出、金榜题名、出仕升迁、升官发财。塔的东面一公里处,有近二十米高的悬崖上从岩顶往下近 2 米的缝隙中挂着一条乌金一般的飞瀑,名为“墨水岩” 。岩下墨水田近 3 亩面积,常年大半块田水为漆黑色,但

5、仍能稻米年年丰收,所产稻米分外香甜。塔对面的印把山白虎坝有一块高 3 米、长 2 米、宽 1.5 米的砚台石与墨水岩对峙。塔南面建有黄氏宗祠二座,称为上祠堂和下祠堂,上祠堂门前竖有木质桅杆 2 根,杆高 10 米,杆顶有一直径 50 厘米的圆形银顶子,光彩夺目,用近 3000 克纯银雕塑。杆顶下方 1 米处,有宽 1.3 米,高 0.5 米的四方木斗一个,杆顶塑有孔圣人、魁星、仓颉神像,寓意魁星点斗、金榜题名的期盼。木斗四角下边有铜铃一个,木斗四周有雕刻人文戏剧图像,非常精美。木桅杆四周有滚龙抱柱浮雕,活灵活现,美不胜收。下祠堂门前竖有石质桅杆2 根,装饰雕刻与上祠堂门前木质桅杆相同相似。这就

6、是世人相传“李家湾的银子,双龙桥的顶子”的由来。该塔现仅存有第一、二、三层,其余两层和木桅杆、石桅杆均于一九六六年文革中被红卫兵砸毁。双龙桥惜字库塔、双龙桥、双龙泉、石桅杆、木桅杆、墨水岩、砚石台、跑马田、侍郎湾、黄氏宗祠有三十二道牌匾,这些人文地理,古籍实物、建筑形制实属国内之独一无二,罕见非常。双龙桥离惜字库塔仅 3 米,与塔平行。查考建筑时间与塔同年同时。该桥由六块长 3.45 米、宽 1 米、厚 0.65 米的大青石砌成,当中有桥墩 2 个,每个桥墩上雕刻金龙一条,龙尾向西,龙头向东,栩栩如生,口衔宝珠,张牙舞爪似腾空飞行,背驼石桥在此三百余年,与惜字塔为邻,和双龙桥相伴,在大黄桷树的

7、陪伴见证下,共享世态炎凉,同度人间冷暖。双龙泉,传说皇帝来西陵迎娶王凤时路过该地,见当地百姓吃水困难,取出随身宝剑往地上一插,便有泉水喷涌而出,至尊真龙赐水,故名龙泉。当地村民饮此泉水,均身康力健,颇多长寿,目前该村八十岁以上老人有 40 多位,且有一位黄列桥老人已年 103 岁,仍耳聪目明,此泉实为长寿之灵泉。双龙泉原为本地世族赵姓人家所有,在元末明初(1367-1368 年)黄姓家族人丁兴旺,县、州、府、朝官员倍出,强行“改河梳道” ,将属于赵姓人家的泉水强行圈入黄姓地界。此泉不论冬夏,均有比茶杯粗的泉水不停涌出,黄姓人家以泉建井,并在井台雕一龙头,乡民生活用水之余便从龙嘴中向外喷泻。连

8、2008 年 5.12 汶川大地震后此泉喷涌的气势都未减弱半分。该泉于一九九五年经“成都理工学院”化验确认为真正的富含多种矿物质的“天然矿泉水” 。据传说,清朝顺治年间,黄氏一先祖偶得一梦,梦中自己在跑马田田间劳作,突遇一仙风道骨的白发老者向前乞讨水喝,他便将仅剩的半碗水送与老者,并用水烟袋殷勤招待,闲聊中老者告诉他,双龙桥这个地方是一个典型的“五马归槽”的好龙脉,况有笔架山、墨水岩、印把山、砚台石,是一个出文官的上好“地脉龙神” 。后请风水先生堪舆地理环境,定位在此修建一个“寄马桩” (字库塔) ,寓意拴住神马,借驻“笔架山”而掌握“印把子” ,以盼后人高考得中、金榜题名。传说归传说,但现在

9、已存在的墨水岩、墨水田、跑马田、侍郎湾、碑罩子、石木桅杆、黄氏宗祠的三十二道牌匾, “双龙桥的顶子”的传说等皆可佐证。据黄氏族谱记载,建塔数百年来,列入宗谱的黄氏子孙获得“生员”到“进士”学位的就有 48 位,其中进士 5 位,文官武将辈出。列入宗谱解放后的大学生有35 位,修谱后还未计入。古代百姓想要出仕升迁只能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跃出农门” 、升官发财,故“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崇文重教、崇拜文化进而演化为对文字的崇拜也就能顺理成章了。传说是那么的遥远,梦想是那么的神奇。据八十左右高龄的黄昭前、黄丕衡等老太爷述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双龙桥伯春沟印把山白虎坝上有一座小庙,在维建填土时,将白蚁塑一纱帽(官帽)挖烂,从此墨水岩的墨水断流,印把山白虎坝的砚台石倒。在上世纪“文革”中,双龙桥村民黄昭前等人在石岩上写宣传标语时,还用小盆到墨水岩下去接从高岩缝隙中流下的“墨水”用作在其他岩石上写标语的墨水,仍非常清晰,与当代的墨汁无异。为了真实了解该塔、桥、泉、石木桅杆的故事,笔者多次实地走访世居当地的村民黄昭前、黄先绪、黄先映、黄昭松、黄丕衡、赵德齐等老人,口述整理。此资料多来自黄氏族谱及双龙桥老年人的口述和实地查验而作,真实可信。二零一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