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历史必修三文化模块复习资料汇编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合儒家的形成(一)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二) 、 “百家争鸣”的概况:1 主要学派:儒家、道家(_) 、法家(韩非)墨家(墨子)2 儒家思想的演变:时代 著作 重要思想主张孔子春秋圣人”伦语*诗经 书礼 易乐 春秋a“仁 ”者爱人(核心) b 为政以德(民本思想)c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d 编撰文
2、化典籍(六经)e 人性:“性相近 ”孟子战国亚圣孟子“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A 仁政,省刑罚、薄税B“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四端说” (仁义礼智)D 性善论荀子战国儒家学说集大成荀子综合儒家、法家、道家思想A 施政主张“仁义” “王道”B 君民关系:“舟水关系”C 性恶论:但通过礼义、法治改造成君子、圣人D 主张“人定胜天”(三)历史评价:1 性质特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突出了古代中国特有的民本思想。2 作用:a 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推动了文化主流思想儒家形成b 推动古代中国社会的进步,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革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正统地位形成(一
3、)前提条件(西汉时期)经济上:西汉时“文景之治” ,经济发展,但土地兼并严重政治上:王国问题依然存在并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文化上:西汉初年推行“黄老思想”不利于思想统一主观上:汉武帝“举贤良对策”寻求新的治国之道,董仲舒改造儒学,以“天人三策”被汉武帝采纳(二)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概况:1 董仲舒:著作春秋繁露 把道家、阴阳五行思想糅合到儒家之中,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神仙体系)2 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 主张:a 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b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c 经济上主张:“ 限民名田” ,抑制土地兼并d 提出“三纲五常
4、”出世道德标准,并主张“孝道”为“天经” “地义” 。3 汉武帝的举措: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起用儒生参与国政b 兴办太学、立“博士” ,传授“五经” 、 “学而又则仕”_c 设立郡县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三)历史影响:1 西汉儒学特点:儒学神化体系形成。糅合道家、阴阳家思想,用“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把君权、神权、父权、夫权贯穿一起的神学体系。2 作用:a 标志儒学成为传统思想主流意识形态,确立儒学正统地位b 保证中央集权,儒生参政,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僚素质c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形成,巩固儒家文化的地位三 宋明理学-“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儒学哲学体系(一)儒学的
5、发展:1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佛三教并立,开始融合2 隋朝时期, “三教归儒”即“三教合一”3 唐朝时期,三教融合趋势中趋向“理学” ,并重注五经正义推动儒学新发展。(二)宋明理学概况: 程朱“理学” + 陆王“心学”主 张 特点程颐程颢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世界先理后有物B “天理者,人伦也” ,天理就是纲常道德C “仁”与万物俱生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朱熹四书章句集注A“理气论”:世界由理气构成,先理后气B“道统论”:仁义礼智也是“天理 ”的反映C“心性论”:“存天理,灭人欲” 南宋客观唯心主义2王阳明“心学” A“宇宙便是吾心”:心就是理, “心外无物”B“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
6、、 “存心灭欲” 明朝主观唯心主义(三)评价:1 性质特点:理学是儒、道、佛“三教合一” ,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进程,形成了儒学理论的哲学体系。2 作用:为中央集权政治服务+ 严格礼教严重束缚人民思想日益走向历史的反面。四、明清时期传统主流思想批判(一)历史背景:经济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新的社会力量产生政治上:专制主义统治进一步强化,封建制度日趋衰落文化上:文化专制严重束缚人们思想,反对传统思想出现:(二)概况:明清时期的四大思想家著 作 主 张李贽藏书焚书自称异端A 破除孔子的迷信,批判孔子标准B 批判男尊女卑封建礼教,倡男女平等C 赞扬历史上“异端” 行为(改革、起义、恋爱、女皇)
7、黄宗羲明夷待访录A 抨击君主专制, “君主乃天下之大害”B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 批判“君臣纲”的愚忠D 主张“工商皆本” 顾炎武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A 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 主张“经世致用” ,反对文化专制及心学的空谈理论!王夫之读通鉴论朴素唯物主义思想A 反对“天下王土” ,主张耕者有其田B 哲学上,主张物质是第一性,宇宙万物是由物质性的“气”构成,理在气中C 认识论上,批判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天命论” 、 “生知论” ,主张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三)历史意义1 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后早期市民的进步思想
8、。2 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民主思想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 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明发现的国度(一)前提条件:经济条件:发达的古代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政策条件: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统治,便于集中调动分散的人力、物力资源劳动条件:各族人民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动力外部因素:活跃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使中外文化借鉴文化因素:历代文化的积累和积淀(二)古代科技成就概况:项目 成就 地位意义四大发明司南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对内:文明标志对外:预示资本主义社会
9、到来数学1 十进制:2 圆周率:周髀算经 “周三经一”魏晋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3.141592627早于西方 1000年天文1 赤道坐标(最早)2 战国石申的天文和石氏星表 (现存早古老星表)3 天文观测仪:西汉武帝时期:浑天仪元朝郭守敬:简仪农学1 混合选择法:最早记录于_齐民要术_2 人工杂交法:有性杂交:吕氏春秋骡无性杂交:_嫁接 插条、身接、根接医学1 名医辈出:扁鹊、华佗2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之作 a 经络学说b 中医诊法:四诊法_c 中医疗法:针灸法3 其它3建筑1 特点:砖木、瓦结构2 代表:长城、故宫、赵州桥3 应县木塔(辽代建筑依存)航海指南针牵星术武备志二、 辉煌灿烂的
10、古代文学时代 成 就 意义春秋战国1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现实主义)2楚辞:屈原创“骚体” 离骚确立了中式“浪漫主义” 风格诗标志诗歌成熟汉代1 汉赋:特点:手法夸张、词藻华丽、气势恢宏,体现西汉豪迈时代精神代表:司马相如、贾谊、张衡 赵壹2 乐府民歌:质朴的现实主义风格唐代1 诗歌:鼎盛时期,二千多人,五万首诗歌代表作家:a 初唐四杰:_b 盛唐高峰:边塞派_山水派_大李杜:“诗仙 _“诗圣”_c 中唐:白居易d 晚唐:小李杜_2 散文:“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3 传奇:李娃传 柳毅传宋代1 词的兴起:新体诗,长短句,适合歌唱(两万多首)代表作家:婉约派:_豪放派:
11、_2 宋诗:陆游3 散文:“唐宋八大家”:_4 散曲:(诗歌形式)雅俗共赏 元朝1 元曲=元杂剧+散曲散曲四大家:郑_、关_、白_、马_2 戏剧成熟-元杂剧明清1 小说演变:a 兴起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b 唐代出现“传奇小说”c 宋代出现话本d 明清成熟蓬勃发展时期:2 代表作品:明清名著:明朝四大奇书:_清朝三大奇书:_三、繁花似锦的戏曲1 中国戏曲演变:元杂剧的繁荣a 春秋出现优伶b 宋代产生杂剧(滑稽戏) 、金代讲唱戏(诸宫调)c 元杂剧标志中国戏剧成熟:表演形式:音乐、说唱、舞蹈、表演熔为一炉剧本结构:“末唱本” “净唱本” (独唱本)角色:末、旦、净、丑、杂五种角色代表作品:关
12、汉卿_王实甫 马致远 白朴 2 明代传奇(戏曲)的兴盛a 宋元时期温州一带“南戏”明代发展为“传奇”b 昆曲形成:明朝中期南戏发展各种腔调,昆山腔最大魏良辅 改造为新腔“昆曲”梁鱼辰 利用昆腔创作浣纱记 推动昆曲发展,并出现昆曲一统天下局面c 明朝后期,传奇进入黄金时期代表作品:汤显祖牡丹亭3 国粹艺术清代京剧的崛起(1)昆曲的衰落:外因:地方戏兴起,乾隆时期地方戏与昆曲争雄局面形成内因:昆曲为上层社会欣赏,脱离实际(2)京剧的形成a 乾隆末年 :四大徽班进京,风行一时b 道光年间:湖北汉调进京,形成“徽汉合流” ,兼收昆曲、秦腔以及民间小调形成新剧种“京剧”c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著
13、名艺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杰”(3)京剧特点:a 题材:以历史故事为主b 乐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鼓、板、大锣等c 角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d 表演形式: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艺术体系(4)地方戏名目繁多:秦腔、越剧、豫剧、川剧、粤剧、黄梅戏4四 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一)书法艺术发展1 汉字起源和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2 书法艺术发展(魏晋为界限)第一阶段 魏晋前为“自发阶段”第二阶段 魏晋以后“自觉阶段” (隶楷草行书法艺术化)a 楷书艺术:钟繇 王羲之 颜真卿 柳公权 宋元_b 草书艺术: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盛唐张旭、怀素c 行书艺术: 王羲之的 兰亭序
14、 、颜真卿、苏轼(二)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时代 特点 代表作品1 起源:新石器时代 彩陶鹳鱼石斧图 (岩画、壁画)2 战国时期:关键 帛画3 秦汉时期 门类丰富 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魏晋南北朝(宫廷画)士大夫画家活跃顾恺之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隋唐 山水画人物画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壁画、雕塑两宋 宫廷画最活跃阶段, “画学”兴起风俗画突出成为亮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时期“文人画” 王冕墨梅徐渭黄甲图郑板桥墨竹图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一)历史背景客观原因: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政策,西方的政
15、治经济文化侵略同时进入主观原因: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装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促使了新思潮的萌发。(二)西学东渐概况:1 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器物” (抵抗派、洋务派)(1)抵抗派:a 代表: 林则徐 四洲志 、 各国律例魏源-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史地、科技、政治制度b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的“器物” )c 特点:没有具体实践,但是具有启迪作用。(2)洋务派的洋务运动:a 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b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科技、教育、赋税、武备)c 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 “求富” (巩固清政府统治)d 论战:顽固派 vs 洋务派焦点内容:如何维护统治的方式(忠信
16、礼义 vs 舰船炮利)e 实践:兴办军事工业:_民用企业:_建立近代海军:_兴办近代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委派留学生f 结果:1895 年,甲午战争中失败而告结束。2 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制度代表:(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a 早期维新派:王韜、薛福成、郑观应主张:革新政治制度,设立议会制;主张工商业、商战;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b 成熟维新派:康、梁、严复:共同主张:变法图存;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西学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三世说”,主张“升平世”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图存,伸民权,设议院严复:译著天演论 法意倡导“主权在民否定君权”
17、c 顽固派与维新派论战:“体用”之争焦点:“中体西用”vs“西体西用”即要否:“变法” ;兴民权行君主立宪;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实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中国近代历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 维新变法实践:1898.6.119.211898.6.11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9.21 慈禧太后代表顽固派“戊戌政变”失败意义:爱国性、进步性、启蒙性。(2)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代表:章炳麟、邹容、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论战:保皇派 vs 革命派焦点:三民主义(改良革命;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反封土地制度)特点: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实
18、践:辛亥革命(1911.10.10)意义:推翻清政府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民5国,颁布临时约法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帝国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资级激进民主派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1、历史背景:经济:中国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政治:袁世凯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尊孔复古,开历史倒车文化:业已启蒙资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打破封建思想束缚2、新文化运动概况:第一阶段(19151919)新文化运动前期a 标志:1915.9 陈独秀 上海创办青年杂志b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刘半农c 阵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百家争鸣” )
19、d 旗帜:“民主” “科学” (德先生、赛先生)e 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思想解放文学革命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思想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学形式白话文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倡导内容革命反封内容鲁迅 成为文学革命的典范狂人日记3 影响:进步性:中国近代史上较为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它解放了人们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局限性: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态度陷入形而上学的方法论。第二阶段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923)1 原因:客观
20、原因:十月革命影响,传来马克思主义主观原因:前期的思想启蒙和解放,新文化运动阵营分野,左派阵营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2 概况 旗帜:社会主义思潮 代表:李大钊、杨匏安 内容:a 介绍十月革命 _ b 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李大钊 杨匏安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恩格斯著作 列宁 c 主要刊物:新青年 每周评论d 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实质: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与无产阶级革命思想较量e 影响: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准备!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工人阶级接受马克思主义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上海、北京、长沙二马克思主义者形成:陈独秀、
21、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三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7.23中共“一大”:1921.7.23 组织上建党中共“二大”1922.7 思想建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第四单元: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三民主义(一)历史背景:政治: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寻求救国之路主观:孙中山其人不断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思想,实现转变:(1894 年,由改良转向革命;1924 年,由就民主革命转向新民主革命)(二)三民主义形成过程:1 萌芽:1894 年 兴中会成立, “驱、恢、创立合众政府”2 形成:1905.8“
22、中国同盟会”成立:正式形成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理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内涵: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3 论战:“立宪与共和”之争力量:保皇派 vs 革命派焦点:三民主义:(改良革命;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反封土地制度)特点: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进一步传播三民主义思想,推动民主革命高潮到来4 实践:指导辛亥革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武昌起义胜利,两千年封建帝制结束:1911.10.10b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特点: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c 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 1912-1919:二次革命、护
23、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失败5 发展:“新三民主义”思想形成a 孙中山的伟大转变:接受共产国际、中共的建议6b 1924 年 1 月 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党一大宣言c 确立三大政策:联俄、联共、辅助农工d 重释“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1) “新”的内容:_(2)评价:性质:新三民主义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畴影响: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成为大革命的指导思想。二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到来。局限性:由于阶级的局限,本纲领仍然没有彻底实现人民的权利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比较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明显的局限性)二 毛泽东思想:(一)历史背景: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
24、础: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实践基础:毛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和实践,共同创立了(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概况;A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论”+“人民民主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理论B 思想精髓:事实求实、群众路线、独立自主C 形成过程:如下-1 萌芽:大革命时期(1924-1927.7)(1)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分析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指出农民问题是革命中心问题。(2)观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观点2 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1)著作:井冈山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红_(2)思想:“工农武装
25、割据思想”形成,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3 正式形成: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1)著作: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 论联合政府(2)思想:a 人民战争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 中国革命的两步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形成完整的理论(3)中共七大:1945.4 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4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形成著作:1949 年 七届二中全会讲话、 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思想意义:为人民政协制度和新中国成立奠定理论基础5 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a“社会主义改造”思想:1953
26、 中共定“一化三改”方针b“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论十大关系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三)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1 性质特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共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 作用:a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指导了民主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共和国b 是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c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d 创造性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义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三、邓小平理论(一) 、历史背景:社会基础: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思想基础:1978 年实践是检验真
27、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导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两个凡是“左”的束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践基础:建国以来若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二)概况:1 重要讲话及思想:a解放思想_ 国特色理论宣言书b“九二南巡讲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2 形成过程和重要内容:(1) 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a 1978.12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条路线”的拨乱反正b 南巡讲话:解释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计划手段互补)(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四次会议)a 中共十二大:1982 走自己的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 中共十三大:1987 “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c 中共十四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科学的体系,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7(3)其它理论:a 外交思想:提出“和平” “发展”两大主题b“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三)历史意义1 性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 作用:a 指导了改革开放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 是当代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柱c 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二次历史性飞跃 四、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一)前提条件:1 国际形势:冷战时代的结束,多极化,国际竞争日益激
29、烈2 国内形势:改革开放多年,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3 建设中国特色的实践中,积累治党治军经验,提出新思想(二)概况1 重要讲话:2001 年“建党 80 周年大会讲话”2 主要内容及辩证关系a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基础条件b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精神动力、智力c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点和归宿3 2002 年,中共 16 大,写进党章,指导建设小康社会(三)历史意义1 性质特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建党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 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3 地位:立党治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4 作用:a 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b 是
30、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8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 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一) 前提条件1 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2 科技机构成立,党的各项政策、科技战略的推动a 中国科学院成立:1949.10 郭沫若b 国防第五研究院 1956. 钱学森3 科学家们艰苦卓绝的工作和贡献:_、_、_(二)科技成就概况1 科技战略的发展:(1) 建国初期,1949 年 中科院制定的十二年远景规划(2)1978.3 科学大会,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3)1985.3 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863 计划” 、 “星火计划” “火炬计划”(4)1995 年 “科教兴国”战略2 重
31、大的科技成就:(1)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a 核能领域:1964 原子弹、67 氢弹、秦山、大亚湾核电站b 导弹: 1960 仿制近程导弹64 自制66 战略核导弹1982 年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c 人造卫星:1960 运载火箭1970 年“东方红一号”成功 1975 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到 2001“长征”系列火箭,已经发射 70 多颗卫星d 载人航天工程:1992 年 “神舟”飞船战略1999 年2003.10.13 “神五”宇航员杨利伟 _2005.10.1315 “神六” 宇航员_、_(2)农业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杂交水稻工程a 袁隆平的科研试验:19641973 年“南优 2 号”
32、成功b 意义重大:_(3)生物技术:a 1965.9.17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b 转基因工程的突出成就c 1999 年 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三)历史意义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新中国生产力的进步2 为建设特色中国社会主义提供了保障二 文化事业的“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一)历史背景1 经济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2 政治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建设新文化3 文化方针制定:1956.4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内涵:艺术上“百花齐放” ,学术上“百家争鸣”三大自由:独立思考和辩论、创作和批评、发表和保留意见(二)文艺硕果1 学术成果: 生
33、物学领域的争论:摩尔根学派 vs 李森科学派2 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电影代表:老舍_郭沫若_杨沫 赵树理 3 文革时期的“左”的影响和错误批判a 学术问题政治化b 打击文化科学工作者4 文化事业拨乱反正:1978 年以后,处理三大关系:a 文化学术与政治关系b 文化学术与人民生活的关系c 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5 硕果累累:(略)三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前提条件1 新中国成立,教育主权的收回和重建2 国家建设的需要提高广大人民文化水平3 教育方针的制定,推动新中国教育事业a 1949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建立“人民教育事业”b 毛泽东:“三好劳动者”教育方针
34、c “两结合”方针(教育与实践、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二)概况1 建国初期的教育成就开基创业a 建立两种教育体制:全日制半工半读制b 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培养干部、小学教育、成人业余教育c 建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校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合理学制体系:全日制、业余教育、半工半读教育2 教育“左倾”错误a 教育大跃进b 文化大革命:打倒知识分子、取缔高考制度、宣称“知识无用论”3 教育事业拨乱反正:(1977 年以后今天)a 1977 年恢复高考制度,整顿恢复教学秩序b 1982 年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_c 1985 年颁布 义务教育法 d 1995 年 “科教兴国”战略
35、94 迎接挑战新时期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a 基础教育:加大投入、推行“普九工程” 、实施素质教育b 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1993 年 推行“211 工程”计划c 西部教育和民族教育:西部 20 所高校、职业教育中心、增加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实施“希望工程”(三)历史意义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 利于提高民族素质2 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6.1 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一)前提条件:1 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2 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3 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二)概况:1 自然哲学的兴起:BC 6
36、5th 研究自然界的本质(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2 智者运动:研究人类社会和关注“人”本身(BC5th 以后)(1)运动初期“智者学派” (哲人学派) 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安提丰 思想主张: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强调人的自然权利高于习俗和法律c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至高无上d 安提丰强调,所有人“生而平等”且权利平等(2)三大思想家:“古典哲学”系统化时期A 苏格拉底:强调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a 认识你自己 b 知识就是美德 c 支持寡头政治B 伯拉图:a“理念论 ” b理想国三等级:智者统治、勇者保卫、节者生产C 亚里士多德: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思想家)成就:逻辑学、物理学、哲
37、学、生物学(三)历史意义:1 智者运动是人类自我意识第一次觉醒; 2 是西方人文思想的滥觞; 3 反对奴隶制具有突出进步性。 6.2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一)历史背景1 经济因素:14、15 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2 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金融家、工场主、商人)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3 文化因素:古罗马的光荣与新的人才结构(二)文艺复兴概况时间:1416 世纪旗帜:(思想武器)“人文主义” 即主张用人性、个性解放反对神性和宗教桎梏的意识形态反封斗争。地点:开始于意大利后拓展至西欧领域:文学、艺术领域代表:“文学三杰”_“美术三杰”_(三)文艺复兴历史意义1 性质特点:文艺复
38、兴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是资产阶级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阶段。2 历史作用:A 推动新兴资产阶级冲破宗教神学桎梏,思想解放B 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C 具有一定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用普遍的“泛人性论”掩盖阶级差别和阶级剥削。二、宗教改革(一)历史背景:1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2 直接原因:资级、市民反对天主教会的政治、经济盘剥3 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二)概况:1 德意志宗教改革:1517 年 马丁路德 (路德教)a “九十五条政纲”序幕b 主张:“信仰得救”建立廉价教会,简化宗教仪式圣经高于教皇教会君主权力来自上帝而非教皇2 其它新教
39、:(加尔文教、英国国教)(三)历史意义1 性质特点: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反封建教会的政治斗争(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特点) 。2 作用:一是进一步打破天主教会精神枷锁,促使人民的思想的自由和解放; 二是打击教会的经济、经济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3 启蒙运动的兴起(一)历史背景:1 经济条件:17、18 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2 政治因素:成长中的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政治成熟,反对专制统治日益强烈,与封建势力矛盾日益加深3 文化因素: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严重挑战教会的谬误权威。(二)概况10时间:17、18 世纪 地点:欧洲(17 th 开始于英国,18 th 法
40、国成为中心、高潮)思想武器:“理性主义” ,即倡导“人权” 、 “民主” “法治”反对天主教权、专制王权,用“理性”光芒驱散现实黑暗,建立“自由” “平等” “博爱”的“理性王国”民主法制社会!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伏尔泰:哲学通讯_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_卢梭: _康德:_(三)历史意义:1 性质特点:_2 历史作用:_3 历史局限:_第七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17th20th) 前提条件:社会发生根本转型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不断进步物质基础政治条件: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保障文化条件:思维范式改变:由亚里士多德伽、牛顿实验科学范式17
41、 世纪以来的科技成就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一)经典力学的形成和发展1 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者 (意大利人)成就如下:A 创立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实验数学B 中带发现a 落体定律b 确定均速运动、匀加速运动c 发明天文望远镜、 著关于两世界体系的对话宣传“日心说”2 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牛顿(微积分经典力学)A 标志:1687 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内容:a 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_b 万有引力定律_B 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牛顿力学体系C 影响:科学预见性的威力(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D 意义:经典力学体系建立,标志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局限:无法解决物质热辐射现象物质传播媒介问题(二)
42、现代物理学的进步(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A 1905 年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狭义相对论”Emc 2 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时间和空间则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发生“迟缩效应”和“钟慢效应”B 1916 年 完成“广义相对论”:空间和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即时空会发生“空间折叠”和“时间隧道”C 意义: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建立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推动物理学思想的革命。(三)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1 前提:电子和放射现象的发现 19th 末 20th 初,为人是微观世
43、界奠定基础(1898 年伦琴发现 X 射线、居里夫人)2 量子理论提出:A 1900 年 普朗克(德)提出 “量子假说”物质辐射能不是连续的,而是以能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B 1905 年爱因斯坦提出“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 运用量子假说解释光的本质3 影响:A 推动了物理学的新发展1925 年诞生“量子力学”以后量子物理、固体物理、原子核物理B 为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奠定理论基础,推动了第三次技术革命。二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一)谁是万物的创造者1 基督世界的“神创世”说和精神独裁(二)科学进化论的创立1 历史背景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政治 1418 世纪以来的思想解放洗礼,冲击基督权威科学进步:一系列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生理学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