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439.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073134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43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43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43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43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43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物化学1.在下列氨基酸中碱性氨基酸是 A 丝氨酸 B 赖氨酸 C 谷氨酸 D 酪氨酸 E 苏氨酸 B2.维系蛋白质分子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 A 二硫键 B 离子键 C 疏水键 D 氢键E 肽键 D3.在下列氨基酸中酸性氨基酸是 A 半胱氨酸 B 脯氨酸 C 色氨酸 D 精氨酸 E 谷氨酸 E4.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 范德华力 B 二硫键 C 氢键 D 离子键E 肽键 E5.蛋白质分子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A 胱氨酸 B 羟赖氨酸 C 鸟氨酸 D 脯氨酸 E 组氨酸 C6.正常成人血液中的 Hb 主要是 A HbF B HbSC HbA 1 D HbA 2 E HbE C7.维系蛋

2、白质四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 氢键 B 肽键 C 二硫键 D 疏水键E Van der waals 力 D8.在下列氨基酸中疏水性氨基酸是 A 组氨酸 B 赖氨酸 C 谷氨酸 D 半胱氨酸E 丙氨酸 E9.参与胶原合成后修饰的维生素是 A 维生素 B1 B 维生素 C C 维生素 B6 D 维生素 DE 维生素 A B10.具有蛋白质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在一级结构分析时发现 A 具有一个以上 N 端和C 端 B 只有一个 N 端和 C 端 C 具有一个 N 端和几个 C 端 D 具有一个 C 端和几个N 端 E 一定有二硫键存在 A11.HbA 的 亚基与 O 2 结合后产生变构效应,从而

3、 A 促进 - 亚基与 O 2 结合,抑制-亚基与 O 2 结合 B 抑制 -亚基与 O 2 结合,促进 - 亚基与 O 2 结合 C 促进其他亚基与 O 2 结合 D 促进 -亚基与 O 2 结合,同时促进 -亚基与 CO 2 结合E C12.促进 Hb 转变为 HbO 2 的因素是 A CO 2 分压增高 B 氧分压增高 C 血液H + 增高 D 温度增加 E 血液 pH 下降 B13.蛋白质紫外吸收的最大波长是 A 250nm B 260nm C 270nm D 280nm E 290nm D14.下列蛋白质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柱时,最先被洗脱的是 A Mb(Mr:68500) B 血清清蛋

4、白(Mr:68500) C 牛 乳球蛋白(Mr:35000) D 马肝过氧化氢酶(Mr:247500) E 牛胰岛素(Mr:5700) D15.变性后的蛋白质,其主要特点是 A 分子量降低 B 溶解度增加 C 一级结构破坏 D 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E 生物学活性丧失 E16.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蛋白质分子都具有一级结构 B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的局部构象 C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整条肽链的空间结构 D 蛋白质分子都具有四级结构 E 蛋白质四级结构中亚基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固定 D17.下列有关 Mb 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Mb 由一条多肽链和一个血红素结合而成B Mb

5、 具有 8 段 螺旋结构 C 大部分疏水基团位于 Mb 球状结构的外部 D 血红素靠近 F8 组氨基酸残基附近 E O 2 是结合在血红素的 Fe 2+ 上 C18.Bohr 效应的生理意义是 A 提高血液运输 O 2 能力 B 维持血容量 C 在周围组织促进 Hb 与 CO 2 、O 2 结合 D 在肺组织促进 Hb 与 CO 2 结合 E Hb 和 Mb 均具有Bohr 效应 A19.血浆清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具有很强结合补体和抗细菌功能 B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C 清蛋白分子中有识别和结合抗原的主要部位 D 血浆蛋白电泳时,清蛋白泳动速度最慢 E 清蛋白可运输铁、铜等金属离子 B2

6、0.临床常用醋酸纤维素薄膜将血浆蛋白进行分类研究,按照血浆蛋白泳动速度的快慢,可分为 A 1 、 2 、 、 清蛋白 B 清蛋白、 1 、 2 C 、 1 、 2 、清蛋白 D 清蛋白、 1 、 2 、 E 1 、 2 、 清蛋白 D21.免疫球蛋白包括如下五种 A IgG、IgA、IgM、IgD、和 IgE B IgA、IgG、IgC 、IgD 和 IgE C IgG、IgA、IgM 、IgN 和 IgED IgM、IgA、IgG、IgD和 IgN E IgE、IgA、IgD、IgB 和 IgG A22.Hb 中一个亚基与其配体( O 2 )结合后,促使其构象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此寡聚体与另一

7、亚基与配体的结合能力,此现象称为 A 协同效应 B 共价修饰 C 化学修饰 D 激活效应 E 别构效应 A23.一个蛋白质与它的配体(或其他蛋白质)结合后,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使它更适合于功能需要,这种变化称为 A 协同效应 B 化学修饰 C 激活效应 D 共价修饰E 别构效应 E24.分子筛(凝胶层析)分离蛋白质的依据是 A 蛋白质紫外吸收的最大波长 280nm B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C 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 D 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是借肽键相连E 蛋白质溶液为亲水胶体 C25.电泳分离蛋白质的依据是 A 蛋白质紫外吸收的最大波长 280nm B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C 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

8、 D 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是借肽键相连 E 蛋白质溶液为亲水胶体 B26.分光光度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依据是 A 蛋白质紫外吸收的最大波长 280nm B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C 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 D 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是借肽键相连E 蛋白质溶液为亲水胶体 A27.盐析分离蛋白质的依据是 A 蛋白质紫外吸收的最大波长 280nm B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C 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 D 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是借肽键相连 E 蛋白质溶液为亲水胶体 E28.铜蓝蛋白的主要功用是 A 运输铁 B 运输铜 C 能与细胞外血红蛋白结合 D 是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 E 运输胆红素 B29.1抗胰蛋白的主要功用是

9、 A 运输铁 B 运输铜 C 能与细胞外血红蛋白结合D 是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 E 运输胆红素 D30.转铁蛋白的主要功用是 A 运输铁 B 运输铜 C 能与细胞外血红蛋白结合 D 是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 E 运输胆红素 A31.结合珠蛋白主要功用是 A 运输铁 B 运输铜 C 能与细胞外血红蛋白结合 D 是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 E 运输胆红素 C32.肌红蛋白分子中主要的二维结构 A 氢键、盐键、疏水键和二硫键 B S 形 C 加热 D 双曲线 E 螺旋 E33.血红蛋白的氧解离曲线是 A 氢键、盐键、疏水键和二硫键 B S 形 C 加热 D 双曲线 E 螺旋 B34.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稳

10、定因素 A 氢键、盐键、疏水键和二硫键 B S 形 C 加热 D 双曲线 E 螺旋 A1.下列哪一种核苷酸不是 RNA 的组分 A TMP B CMP C GMP D UMP E AMPA2.下列哪一种脱氧核苷酸不是 DNA 的组分 A dTMP B dCMP C dGMP D dUMP E dAMP D3.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 碱基和核糖 B 核糖和磷酸 C 核苷酸 D 脱氧核苷和碱基 E 核苷和碱基 C4.在 DNA 和 RNA 分子中 A 核糖和碱基都相同 B 核糖和碱基都不同 C 核糖不同而碱基相同 D 核糖相同而碱基不相同 E 核糖不同而部分碱基不同 E5.下列有关双链 DN

11、A 中碱基含量关系哪一项是错误的 A A+G=C+T B A+T=G+C C A+C=G+T D A=T E G=C B6.已知某 DNA 片段的一股碱基序列为 5ACTTGC3,另一股应为 A 5-CAAACG3 B 5-GCAAGU 3 C 5-CGTTCA3 D 5-ACAACG3 E 5-GCAAGT3 E7.自然界游离(或自由)核苷酸中磷酸最常见的是与戊糖(核糖或脱氧核糖)的哪个碳原子形成酯键 A C-1 B C-2 C C-3 D C-4 E C-5 E8.RNA 是 A 脱氧核糖核苷 B 脱氧核糖核酸 C 核糖核酸 D 脱氧核糖核苷酸E 核糖核苷酸 C9.DNA 是 A 脱氧核糖

12、核苷 B 脱氧核糖核酸 C 核糖核酸 D 脱氧核糖核苷酸E 核糖核苷酸 B10.下列有关 DNA 二级结构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双螺旋中的两条 DNA 链的方向相反 B 双螺旋以左手方式盘绕为主 C 碱基 A 与 T 配对,C 与 G 配对 D 双螺旋的直径大约为 2nm E 双螺旋每周含有 10 对碱基 B11.下列有关 RNA 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RNA 分子也有双螺旋结构 B tRNA是分子量最小的 RNA C 胸腺嘧啶是 RNA 的特有碱基 D rRNA 参与核蛋白体的组成E mRNA 是生物合成多肽链的直接模板 C12.下列有关 DNA 变性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磷

13、酸二酯键断裂 B OD 280 增高C T m 值大,表示 T=A 含量多,而 G=C 含量少 D DNA 分子的双链间氢键断裂而解链 E OD 260 减小 D13.有关真核生物 mRNA 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帽子结构是多聚腺苷酸 B mRNA代谢较慢 C mRNA 的前体是 snRNA D 3端是 7甲基鸟苷三磷酸(m 7 GPPP ) E 有帽子结构与多聚 A 尾 E14.关于 tRNA 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5端是CCA B tRNA 是由 10 3 核苷酸组成 C tRNA 的二级结构是二叶草型 D tRNA 富有稀有碱基和核苷 E 在其 DHU 环中有反密码子 D15.核

14、酸对紫外线的最大吸收峰是 A 220nm B 230nm C 240nm D 250nm E 260nm E16.tRNA 的 3端的序列为 A -ACC B -ACA C -CCA D -AAC E -AAA C17.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 rRNA 包括 A 5S、16S 和 23S rRNA B 5S、5.8S、18S 和28S rRNA C 5.8S、16S、18S 和 23S rRNA D 5S、16S、18S 和 5.8S rRNA E 5S、5.8S 和 28S rRNA B18.已知双链 DNA 中一条链的 A=25%,C=35% ,其互补链的碱基组成应是 A T 和 G60%B

15、A 和 G60% C G 和 C35% D T 和 G55% E T 和 C35% A19.真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小体。在核小体中 A rRNA 与组蛋白八聚体相结合 B rRNA 与蛋白因子结合成核糖体 C 组蛋白 H1、H2、H3、和 H4 各两分子形成八聚体 D 组蛋白 H2A、H2B、H3 和 H4 各两分子形成八聚体 E 非组蛋白H2A、H2B、H3 和 H4 各两分子形成八聚体 D20.有三种不同来源的 DNA(A、B 和 C) ,它们的 T m 值依次为 83、71和 85,由此推出它们的分子组成是 A GC% ACB B AT% ABA D GC% CAB E GC%

16、 ABC D21.DNA 变性是指 A 不同的核酸链经变性处理,它们之间形成局部的双链 B 一小段核苷酸聚合体的单链,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素来标记其末端或全链 C 双股 DNA 解链成单股 DNA D 单股 DNA 恢复成双股 DNA E 50%双链 DNA 变性时的温度 C22.T m 值是指 A 不同的核酸链经变性处理,它们之间形成局部的双链 B 一小段核苷酸聚合体的单链,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素来标记其末端或全链 C 双股 DNA 解链成单股 DNA D 单股 DNA 恢复成双股 DNA E 50%双链 DNA 变性时的温度 E23.DNA 复性是指 A 不同的核酸链经变性处理,它们之间形

17、成局部的双链 B 一小段核苷酸聚合体的单链,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素来标记其末端或全链 C 双股 DNA 解链成单股 DNA D 单股 DNA 恢复成双股 DNA E 50%双链 DNA 变性时的温度 D24.核酸杂交是指 A 不同的核酸链经变性处理,它们之间形成局部的双链 B 一小段核苷酸聚合体的单链,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素来标记其末端或全链 C 双股 DNA 解链成单股 DNA D 单股 DNA 恢复成双股 DNA E 50%双链 DNA 变性时的温度 A25.核酸探针是指 A 不同的核酸链经变性处理,它们之间形成局部的双链 B 一小段核苷酸聚合体的单链,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素来标记其末端或

18、全链 C 双股 DNA 解链成单股 DNA D 单股 DNA 恢复成双股 DNA E 50%双链 DNA 变性时的温度 B1.酶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的原因是 A 提高产物能量 B 降低反应物的能量 C 提高底物的能量 D 降低反应活化能 E 提供反应能量 D2.下列有关 K m 值的叙述,哪一项是 错误的 A K m 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B K m 值是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C 它与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有关 D K m 值最大的底物,是酶的最适底物 E 同一酶作用于不同底物,则有不同的 K m 值 D3.精氨酸酶催化 L精氨酸水解为 L鸟氨酸与尿素,属于 A 绝对专一性 B 相对专一性

19、C 立体异构专一性 D 化学键专一性 E 族类专一性 C4.下列有关酶催化反应的特点中错误的是 A 酶反应在 37条件下最高 B 具有高度催化能力 C 具有高度稳定性 D 酶催化作用是受调控的 E 具有高度专一性 C5.有关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酶活性中心只能是酶表面的一个区域 B 酶与底物通过非共价键结合 C 活性中心可适于底物分子结构 D 底物分子可诱导活性中心构象变化 E 底物的分子远大于酶分子,易生成中间产物 E6.有关结合酶概念正确的是 A 酶蛋白决定反应性质 B 辅酶与酶蛋白结合才具有酶活性 C 辅酶决定酶的专一性 D 酶与辅酶多以共价键结合 E 体内大多数脂溶性维

20、生素转变为辅酶 B7.常见酶催化基团有 A 羧基、羰基、醛基、酮基 B 羧基、羟基、氨基、巯基 C 羧基、羰基、酮基、酰基 D 亚氨基、羧基、巯基、羟基 E 羟基、羰基、羧基、醛基B8.关于关键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其催化活性在酶体系中最低 B 常为酶体系中间反应的酶 C 多催化可逆反应 D 该酶活性调节不改变整个反应体系的反应速度 E 反应体系起始物常可调节关键酶 A9.关于共价修饰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代谢物作用于酶的别位,引起酶构象改变 B 该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酶活性 C 该酶是在其他酶作用下,某些特殊基团进行可逆共价修饰 D 调节过程无逐级放大作用 E 共价修饰消耗 AT

21、P 多,不是经济有效方式 C10.有关别构调节(或别构酶)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催化部位与别构部位位于同一亚基 B 都含有一个以上的亚基 C 动力学曲线呈 S 型曲线 D 别构调节可有效地和及时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E 该调节可调整个代谢通路 A11.关于同工酶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酶分子的一级结构相同 B 催化化学反应相同 C 各同工酶 K m 相同 D 同工酶的生物学功能可有差异 E 同工酶的理化性质相同 B12.有关酶原激活的概念,正确的是 A 初分泌的酶原即有酶活性 B 酶原转变为酶是可逆反应过程 C 无活性酶原转变为有活性酶 D 酶原激活无重要生理意义 E 酶原激活是酶原蛋白质

22、变性 C13.磺胺药抑菌机制不正确是 A 增加二氢叶酸合成酶活性 B 抑制细菌核酸合成C 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酸具有类似结构 D 磺胺药属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E 药物可致四氢叶酸合成障碍 A14.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是 A K m 减小,V max 减小 B K m 增大,V max 增大 C K m 减小, V max 增大 D K m 增大,V max 不变 E K m 不变,V max 减小 D15.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是 A K m 减小,V max 减小 B K m 增大,V max 增大 C K m 减小, V max 增大 D K m 增大,V max 不变 E K m 不变,V

23、max 减小 E16.苹果酸脱氢酶的辅酶是 A NAD B FAD C 磷酸吡哆醛 D TPP E HSCoAA17.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是 A NAD B FAD C 磷酸吡哆醛 D TPP E HSCoAB18.GPT(或 GOT)的辅酶是 A NAD B FAD C 磷酸吡哆醛 D TPP E HSCoA C19.含维生素 B6 的辅酶是 A NAD B FAD C 磷酸吡哆醛 D TPP E HSCoAC20.含维生素泛酸的辅酶是 A NAD B FAD C 磷酸吡哆醛 D TPP E HSCoAE1.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水平(mmol.L) A 3.03.5 B 4.05.5 C 4.55

24、.5 D 5.06.0E 5.56.5 C2.不能补充血糖的代谢过程是 A 肌糖原分解 B 肝糖原分解 C 糖类食物消化吸收 D 糖异生作用 E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作用 A3.肝糖原合成中葡萄糖载体是 A CDP B ADP C UDP D TDP E GDP C4.糖代谢中与底物水平磷酸化有关的化合物是 A 3磷酸甘油醛 B 3磷酸甘油酸 C 6磷酸葡萄糖酸 D 1,3二磷酸甘油酸 E 2磷酸甘油酸 D5.含有高能磷酸键的糖代谢中间产物是 A 6磷酸果糖 B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 3磷酸甘油醛 D 磷酸二羟丙酮 E 6磷酸葡萄糖 B6.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能生成多少 ATPA 22B

25、 26 C 30 D 34E 38 E7.糖原合成时每增加一个葡萄糖单位需要消耗 ATP 的数目 A 1 B 2 C 3 D 4 E 5B8.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是 A 乳酸脱氢酶 B 果糖双磷酸酶 C 磷酸果糖激酶1D 磷酸果糖激酶2 E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9.糖原分子中一个葡萄糖单位经糖酵解途径分解成乳酸时能产生多少 ATPA 1 B 2 C 3 D 4 E 5 C10.能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是 A 胰岛素 B 胰高糖素 C 糖皮质激素 D 肾上腺素 E 生长素 A11.下述正常人摄取糖类过多时的几种代谢途径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糖转变为甘油 B 糖转变为蛋白质 C 糖转变为脂肪酸 D

26、糖氧化分解成 CO 2 ,H 2 O E 糖转变成糖原B1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生成 A 5磷酸核糖和 NADH+H + B 6磷酸果糖和NADPH+H + C 3磷酸甘油醛和 NADH+H + D 5磷酸核糖和 NADPH+H + E 6磷酸葡萄糖酸 NADH+H + D13.下述糖蛋白的生理功用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血型物质 B 凝血因子 C 转铁蛋白 D 促红细胞生成素 E 硫酸软骨素 E14.红细胞血型物质的主要成分是 A 蛋白质 B 寡糖 C 脂肪酸 D 核酸 E 小肽 B15.下述有关蛋白聚糖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糖胺聚糖链与多肽链以共价键相连B 体内重要的糖胺聚糖有

27、六种 C 蛋白聚糖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间的基质 D 基质内的蛋白聚糖,由于形成凝胶易使细胞通过 E 肝素可与毛细血管壁的脂蛋白脂肪酶结合 D16.下述有关糖异生途径关键酶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丙酮酸羧化酶 B 丙酮酸激酶 C PEP 羧激酶 D 果糖双磷酸酶1 E 葡萄糖6磷酸酶 B17.有关糖酵解途径的生理意义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成熟红细胞 ATP 是由糖酵解提供 B 缺氧性疾病,由于酵解减少,易产生代谢性碱中毒 C 神经细胞,骨髓等糖酵解旺盛D 糖酵解可迅速提供 ATP E 肌肉剧烈运动时,其能量由糖酵解供给 B18.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及分解各代谢途径交汇点上

28、的化合物是A 6磷酸葡萄糖 B 1磷酸葡萄糖 C 16 二磷酸果糖 D 6磷酸果糖 E 3磷酸甘油醛 A19.短期饥饿时,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 A 肌糖原分解 B 肝糖原分解 C 酮体转变成糖 D 糖异生作用 E 组织中葡萄糖的利用 D20.酵解过程中可被别构调节的限速酶是 A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 6磷酸果糖1激酶 C 乳酸脱氢酶 D 醛缩酶 E 磷酸已糖异构酶 B21.正常血糖水平时,葡萄糖虽然易透过肝细胞膜,但是葡萄糖主要在肝外各组织中被利用,其原因是 A 各组织中均含有已糖激酶 B 因血糖为正常水平 C 肝中葡萄糖激酶 K m 比已糖激酶高 D 已糖激酶受产物的反馈抑制 E 肝中存在

29、抑制葡萄糖转变或利用的因子 C22.下述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组成中辅酶,不包括哪种 A TPP B FAD C NAD D HSCoA E NADP E23.糖蛋白的多肽链骨架上共价连接了一些寡糖链,其中常见的单糖有 7 种,下列单糖中不常见的单糖是 A 葡萄糖 B 半乳糖 C 果糖 D 甘露糖 E 岩藻糖 C24.蛋白聚糖分子中含有若干糖胺聚糖,其中有二糖重复单位,体内重要的糖胺聚糖有 6 种,不包括 A 肝素 B 硫酸软骨素 C 硫酸皮肤素 D 透明质酸 E 神经氨酸 E25.糖酵解糖异生共同需要 A 磷酸果糖激酶2 B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 丙酮酸激酶 D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E 果糖双

30、磷酸酶1 B26.仅糖异生需要的 A 磷酸果糖激酶 2 B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 丙酮酸激酶D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E 果糖双磷酸酶1 E27.仅糖酵解需要的 A 磷酸果糖激酶 2 B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 丙酮酸激酶D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E 果糖双磷酸酶1 C28.仅磷酸戊糖途径需要的 A 磷酸果糖激酶2 B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 丙酮酸激酶 D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E 果糖双磷酸酶1 D29.糖酵解中催化不可逆反应的酶有 A 葡萄糖6磷酸酶 B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C 异柠檬酸脱氢酶 D 苹果酸脱氢酶 E 已糖激酶 E30.糖异生途径的限速酶是 A 葡萄糖6磷酸酶 B 磷酸烯醇式

31、丙酮酸羧激酶 C 异柠檬酸脱氢酶 D 苹果酸脱氢酶 E 已糖激酶 B31.调节三羧酸循环的最重要的酶是 A 葡萄糖6磷酸酶 B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C 异柠檬酸脱氢酶 D 苹果酸脱氢酶 E 已糖激酶 C32.肝糖原可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肝脏有 A 葡萄糖6磷酸酶 B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C 异柠檬酸脱氢酶 D 苹果酸脱氢酶 E 已糖激酶 A1.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顺序是 A aa 3 bcc 1 B a 3 bcc 1 aC bc c 1 aa 3 D bc 1 caa 3 E c 1 c aa 3 b D2.在胞浆中进行的和能量代谢有关的代谢是 A 三羧酸循环 B 脂肪酸氧化 C

32、 电子传递 D 糖酵解 E 氧化磷酸化 D3.CO 和氰化物中毒致死的原因是 A 抑制 cyt c 中 Fe 3+ B 抑制 cyt aa 3 即细胞色素氧化酶 中 Fe 3+ C 抑制 cyt b 中 Fe 3+ D 抑制血红蛋白中 Fe 3+ E 抑制 cyt C 1 中Fe 3+ B4.电子传递中生成 ATP 的三个部位是 A FMNCoQ, cyt bcyt c ,cyt aa 3 O 2 B FMN CoQ,CoQcyt b,cyt aa 3 O 2 C NADHFMN,CoQcyt b,cyt aa 3 O 2D FADCoQ,cyt bcyt c,cyt aa 3 O 2 E F

33、ADcyt b,cybcyt c,cyt aa 3 O 2 A5.体育运动消耗大量 ATP 时 A ADP 减少,ATP/ADP 比值增大,呼吸加快 B ADP 磷酸化,维持 ATP/ADP 比值不变 C ADP 增加,ATP/ADP 比值下降,呼吸加快 D ADP减少,ATP/ADP 比值恢复 E 以上都不对 C6.体内肌肉能量的储存形式是 A CTP B ATP C 磷酸肌酸 D 磷酸烯醇或丙酮酸E 所有的三磷酸核苷酸 C7.1 克分子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时,脱下的一对氢原子经过呼吸链氧化生成水,同时生成多少克分子 ATP A 1 B 2 C 3 D 4 E 5 B8.苹果酸穿梭作用的生

34、理意义是 A 将草酰乙酸带入线粒体彻底氧化 B 维持线粒体内外有机酸的平衡 C 将胞液中 NADH+H + 的 2H 带入线粒体内 D 为三羧酸循环提供足够的草酰乙酸 E 进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基作用 C9.关于 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哪项是错误的 A 直接供给体内所有合成反应所需能量B 能量的生成、贮存、释放和利用都以 ATP 为中心 C ATP 的化学能可转变为机械能、渗透能、电能以及热能 D ATP 对氧化磷酸化作用,是调节其生成 E 体内 ATP的含量很少,而转换极快 A10.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质子梯度的能量来源是 A 磷酸肌酸水解 B ATP 水解 C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D 电

35、子传递链在传递电子时所释放的能量 E 各种三磷酸核苷酸D11.有关 ATP 合成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除 、 亚基外,其他亚基有 ATP 结合部位B 在 ATP 合酶 F 1 部分进行 C F 0 部分仅起固定 F 1 部分作用 D F 1 、 亚基构成质子通道 E H + 自由透过线粒体内膜 B12.有关 P/O 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指每消耗 1mol 氧分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 mol 数B 是指每消耗 1mol 氧分子所消耗的 ATP 的 mol 数 C 是指每消耗 1mol 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 mol 数 D P/O 比值不能反映物质氧化时生成 ATP 的数目 E P/O 比值

36、反映物质氧化时所产生的 NAD + 数目 C13.细胞色素氧化酶(aa 3 )中除含铁卟啉外还含有 A Mn B Zn C Co D MgE Cu E14.有关还原当量的穿梭叙述错误的是 A 2H 经苹果酸穿梭在线粒体内生成 3 分子 ATPB 2H 经 磷酸甘油穿梭在线粒体内生成 2 分子 ATP C 胞液生成的 NADH 只能进线粒体才能氧化成水 D 2H 经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须消耗 ATP E NADH 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 D15.电子传递的递氢体有五种类型,它们按一定顺序进行电子传递,正确的是 A 辅酶黄素蛋白铁硫蛋白泛醌细胞色素 B 黄素蛋白辅酶铁硫蛋白泛醌细胞色素 C 辅酶泛醌

37、黄素蛋白 铁硫蛋白细胞色素 D 辅酶泛醌铁硫蛋白黄素蛋白细胞色素 E 铁硫蛋白黄素蛋白辅酶泛醌细胞色素 B16.体内两条电子传递链分别以不同递氢体起始,经呼吸链最后将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这两条电子传递链的交叉点是 A cyt b B FAD C FMN D cyt c E CoQ E17.如向离体完整线粒体中加入某一化合物后,检测反应体系无 ATP 生成,而耗氧量明显增加,说明此化合的可能是 A 递氢体类似物 B 递电子体类似物 C 电子传递链抑制剂 D 解偶联剂 E 抗坏血酸 D18.三羧酸循环的酶位于 A 线粒体外膜 B 线粒体内膜 C 线粒体膜间腔 D 线粒体基质 E 线粒体内膜 F

38、1 F 0 复合体 D19.呼吸链多数成分位于 A 线粒体外膜 B 线粒体内膜 C 线粒体膜间腔 D 线粒体基质 E 线粒体内膜 F 1 F 0 复合体 B20.ATP 合成部位在 A 线粒体外膜 B 线粒体内膜 C 线粒体膜间腔 D 线粒体基质 E 线粒体内膜 F 1 F 0 复合体 E21.脂肪酸的 氧化在 A 线粒体外膜 B 线粒体内膜 C 线粒体膜间腔 D 线粒体基质 E 线粒体内膜 F 1 F 0 复合体 D22.在三羧酸循环中既是催化不可逆反应的酶,又是调节点的是 A 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 B 柠檬酸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 C 柠檬酸合成酶 D 琥珀酸合成酶E 苹果酸脱氢酶

39、 A23.在三羧酸环中是催化不可逆反应的酶,但不是调节点 A 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 B 柠檬酸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 C 柠檬酸合成酶 D 琥珀酸合成酶 E 苹果酸脱氢酶 C24.催化三羧酸循环第一步反应的酶 A 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 B 柠檬酸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 C 柠檬酸合成酶 D 琥珀酸合成酶 E 苹果酸脱氢酶 C25.还原当量经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可得 A 1 分子 ATP B 2 分子 ATP C 3 分子 ATPD 4 分子 ATP E 5 分子 ATP B26.还原当量经 NAD 氧化呼吸链可得 A 1 分子 ATP B 2 分子 ATP C 3 分子 ATP D

40、 4 分子 ATP E 5 分子 ATP C27.胞液 NADH 经苹果酸穿梭机制可得 A 1 分子 ATP B 2 分子 ATP C 3 分子 ATPD 4 分子 ATP E 5 分子 ATP C28.胞液 NADH 经 磷酸甘油穿梭机制可得 A 1 分子 ATP B 2 分子 ATP C 3 分子ATPD 4 分子 ATP E 5 分子 ATP B1.脂肪动员的关键酶是 A 脂蛋白脂肪酶 B 甘油一酯酶 C 甘油二酯酶 D 甘油三酯酶 E 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酶 E2.脂肪酸 氧化发生部位 A 胞液 B 线粒体 C 内质网 D 胞液和线粒体 E 胞液和内质网 D3.酮体包括 A 草酰乙酸、

41、羟丁酸、丙酮 B 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酸C 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 D 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 E 乙酰丙酸、羟丁酸、丙酮 D4.肝脏在脂肪代谢中产生过多酮体主要由于 A 肝功能不好 B 肝中脂肪代谢障碍C 脂肪转运障碍 D 脂肪摄食过多 E 糖的供应不足或利用障碍(糖尿病酮症) E5.酮体不能在肝中氧化是因为肝中缺乏下列哪种酶 A HMG CoA 合成酶 B HMG CoA还原酶 C HMG CoA 裂解酶 D 琥珀酰 CoA 转硫酶 E 琥珀酸脱氢酶 D6.体内脂肪酸合成的主要原料是 A NADPH 和乙酰 CoA B NADH 和乙酰 CoA C NADPH 和丙二酰 CoA D NA

42、DPH 和乙酰乙酸 E NADH 和丙二酰 CoA A7.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 A 肝内脂肪合成过多 B 肝内脂肪分解过多 C 肝内脂肪运出障碍 D 食入脂肪过多 E 食入糖类过多 C8.血浆蛋白琼脂糖电泳图谱中脂蛋白迁移率从快到慢的(乳糜颗粒质量大最慢)顺序是 A 、前 、CM B 、前 、CM C 、前 、CM D CM、前 、 E 前 、CM C9.控制长链脂肪酰基进入线粒体氧化的关键因素是 A ATP 水平 B 肉碱脂酰转移酶的活性 C 脂酰 CoA 合成酶的活性 D 脂酰 CoA 的水平 E 脂酰 CoA 脱氢酶的活性 B(怎么算?)10.某脂肪酰 CoA(200)经 氧化可分解为

43、 10mol 乙酰 CoA,此时可形成 ATP 的 mol 数为 A 15B 25 C 35 D 45E 60 D11.肝中乙酰 CoA 不能来自下列哪些物质 A 脂肪酸 B -磷酸甘油 C 葡萄糖 D 甘油 E 酮体 E12.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是 A 软脂酸 B 硬脂酸 C 花生四烯酸 D 油酸 E 亚油酸 C13.食物脂肪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的主要方式是 A 甘油及 FA B DG 及 FA C MG及 FA D CM E TG D14.属于必需脂肪酸是 A 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B 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C 亚油酸、软脂酸、花生四烯酸 D 亚麻酸、硬脂酸、亚油酸 E 亚麻酸、亚油

44、酸、软脂酸 A15.脂酰 CoA 经 氧化的酶促反应顺序为 A 加水、脱氢、再脱氢、硫解 B 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C 脱氢、硫解、再脱氢、加水 D 硫解、脱氢、加水、再脱氢 E 加水、硫解、再脱氢、脱氢 B16.不参与甘油三酯合成的化合物为 A 磷脂酸 B DG C 脂酰 CoA D 磷酸甘油E CDPDG E17.FA 由血液中何种物质运输 A CM B LDL C HDL D 清蛋白 E 球蛋白D18.1mol 软脂酸(160)彻底氧化成 CO 2 和水时,净生成 ATP 的 mol 数 A 95B 105 C 125 D 129 E 146 D19.有关柠檬酸丙酮酸循环的叙述,哪一

45、项是不正确的 A 提供 NADH B 提供NADPH C 使乙酰 CoA 进入胞液 D 参与 TAC 的部分反应 E 消耗 ATP A20.脑组织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利用葡萄糖供能,只有在下述某种情况下脑组织主要利用酮体A 剧烈运动 B 空腹 C 短期饥饿 D 长期饥饿 E 轻型糖尿病 D21.乙酰 CoA 是在线粒体内产生,而 FA 及 Ch 是在胞液内以乙酰 CoA 为原料进行合成的,试问乙酰 CoA 通过何种机制由线粒体进入胞液中 A 乳酸循环 B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C 鸟氨酸循环 D 三羧酸循环 E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B22.合成酮体的关键酶 A HMG CoA 合成酶 B HMG CoA

46、还原酶 C 琥珀酰 CoA 转硫酶 D 乙酰 CoA 羧化酶 E 已糖激酶 A23.酮体利用的关键酶是 A HMG CoA 合成酶 B HMG CoA 还原酶 C 琥珀酰 CoA转硫酶 D 乙酰 CoA 羧化酶 E 已糖激酶 C24.合成 FA 的关键酶是 A HMG CoA 合成酶 B HMG CoA 还原酶 C 琥珀酰 CoA转硫酶 D 乙酰 CoA 羧化酶 E 已糖激酶 D1.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是 A HMG CoA 合成酶 B HMG CoA 裂解酶 C HMG CoA 还原酶 D 鲨烯环氧酶 E 甲羟戊酸激酶 C2.胆固醇合成的主要场所是 A 肾 B 肝 C 小肠 D 脑 E 胆 B

47、3.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 A 影响基因表达 B 合成磷脂的前体 C 控制胆汁分泌 D 影响胆汁分泌 E 控制膜的流动性 E4.胆固醇体内合成的原料 A 胆汁酸盐和磷脂酰胆碱 B 17羟类固醇和 17酮类固醇C 胆汁酸和 VD 等 D 乙酰 CoA 和 NADPH E 胆汁酸 D5.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甘油磷脂的成分 A 胆碱 B 乙醇胺 C 肌醇 D 丝氨酸 E 神经鞘氨醇 E6.下述哪种物质是体内合成胆碱的原料 A 肌醇 B 苏氨酸 C 丝氨酸 D 甘氨酸E 核酸 C7.下列物质中参加胆固醇酯化成胆固醇酯过程的是 A LCAT B LDL C LPL D LDHE HMGCoA 还原酶 A8.甘油磷脂合成最活跃的组织是 A 肺 B 脑 C 骨 D 肝 E 肌肉 D9.下列有关类固醇激素合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