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预览是为了方便您快速了解附件内容,并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重要附件请务必下载后查看。“凤凰牡丹”图像研究彭云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 “凤凰牡丹”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源远流长的艺术母题之一,它的形成和嬗变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社会风尚息息相关,亦与吉祥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沈从文先生曾说它充满着“永久青春生命” ,本文通过历史溯源来寻找这一吉祥图像获得永恒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并从中探索中国吉祥艺术的发展脉络。关键词:凤凰牡丹、吉祥艺术、民间艺术、巫文化在中国的民间艺术中, “凤凰牡丹”可算是最经典也最源远流长的艺术母题之一。这个母题包括凤穿牡丹、凤啄牡丹、凤戏牡丹、凤
2、栖牡丹、凤喜牡丹、双凤牡丹、四凤牡丹、凤蝶牡丹等多种组合形式。作为一个图像组合, “凤凰牡丹”已然存在了几千年,并且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剪纸、刺绣、印染、木雕等多种传统艺术样式之中,甚至在现代工艺品中也丝毫不减风采。沈从文先生在谈挑花中就写到 “挑花绣最有新鲜生命值得注意的,是方团式或椭圆式凤穿牡丹花或团式串枝莲图案,真可说充满永久青春生命。 ”这种“永久青春生命”来自何处?它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通过追溯历史我们也许可以找到答案。“凤凰牡丹”图像大约出现于隋唐时期,于宋朝时形成稳定组合并成为吉祥图像,明清时在民间艺术中完成了它的成熟。 “凤凰牡丹”的形成及转变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社会风
3、尚息息相关,亦与吉祥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凤形象的世俗化 凤图像的出现远远早于牡丹图像,凤鸟最初是作为 “神”的形象出现的。这种虚构的“神鸟”与代表着人间欢乐的“牡丹” 最后形成组合,可看作是其自身世俗化的一个结果。一般认为,凤图像在史前便已出现雏形,如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新石器时代的象牙碟形器上刻画的鸟纹图像便被认为是“双凤朝阳”图案的前身。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及自然知识的匮乏,人们对自然中存在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一切都充满着神秘感,因此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加上对人类自身起源及繁衍的无知,于是产生了图腾崇拜。凤鸟最初正是从原始氏族崇拜的鸟图腾演化而来,是火、太
4、阳、百鸟等的复合体。早期的(凤)鸟图像体现的是原始宗教的拜物心理和祖先崇拜,象征光明、生命和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代表着可敬畏的“神权” 。人们相信,通过对具有神性的事物(如凤鸟)的描绘可以获得那一事物神力的庇护,生命得以保障。这种列维布留尔归结为“互渗律”的定律是以原始意识在极其多样的人和物之间确立的神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这种 “人造物可影响自然”的认识,虽是建立于“神崇拜”的基础上,但也是对人类自身力量的肯定,是对神力的利用。以“万物有灵”为认识前提,用幻想思维形式构建因果联系链条,力图把握自然规律、掌握自身命运的知识或意识,就是巫术意识;而运用巫术意识与技巧以实现某种现实目标的行为模式,就是
5、巫术。先民的这种“描绘神物获得其神力”的行为,显然也是属于一种具有明确功能性的巫术行为。这种行为使图像创造的意义大大超出了审美(装饰)的范畴,直指生存的神圣目的,这也是原始图像及纹饰能够进入民俗并传承千万年的根本原因。人类祖先的巫文化心理后来演化为同样“直指生存”的吉祥观念,因此可以说,早期的巫文化是吉祥艺术的肇始,而巫符则是吉祥图像的源头。商周时期,国家形成。由于统治的需要,这一时期巫风更盛、祭祀更为频繁,王(人)权与神权开始重合,图像的功能性也愈加突出。氏族社会的“鸟”图腾转变为具有国家意义的神话形象“凤” ,承载着神权与王权的双重意义。因此商周时期的凤鸟一般被描绘为圆目钩喙的猛禽,造型以
6、雄浑、肃穆、稳健为主要风格特征。图 1 这些威严的凤鸟图像有着崇拜和镇邪的巫术功能,同时被用来代表神权皇威震慑民众 ,成为了帝王的象征。可以说,从这个时候起,鸟王凤凰的形象才真正开始形成。凤鸟所承载王权涵义,意味着 “人的意识”的初步觉醒,同时也是凤鸟“富贵荣华”这一吉祥寓意的源头。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新经济与新文化的兴起,凤鸟形象有了新的风貌。如图 2,是河南信阳战国楚墓出土乐器上的漆绘凤纹,这种秀美的风格明显与之前的肃穆庄严之风大异其趣。这种变化一方面展现了当时更为开放多元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凤鸟精神内涵的转变:作为审美对象的装饰功能日益凸显,神圣的威严转变为世俗的华美,凤凰开始了世
7、俗化的进程。秦汉时期的凤鸟形象已经相当具体丰满,且进一步世俗化:原始神圣化的图腾性质逐渐退去,转变为民俗性的吉祥符号,成为当时开始确立的吉祥象征体系的一部分。如四川出土的“凤凰出”砖,在长方形砖体上镌刻一只娟秀美丽的长尾大鸟, “凤凰”两字在头部前方, “出”字在尾后下角处。这是典型的吉祥图像,它反映了人们认为文字和图像(人造物)可带来吉祥的观念,这与原始社会的巫文化心理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吉祥艺术更加贴合“人的需要” ,体现了社会进步及“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至此,凤凰已不再是神台上那个威严的神邸,而成为人间幸福与美的象征。2、 “凤凰牡丹”组合的出现与转变魏晋南北朝,由于佛教的盛行,花卉缠枝
8、纹样广泛应用,受此影响,凤鸟亦多采取在清新的花卉图案之中展翅飞翔或衔花而舞的形象,显得格外潇洒柔美、轻盈曼妙。这种充满着宗教意味的形式并未使凤凰图像回归神圣,却使得花鸟组合的图案样式成为风尚,这种风尚为“凤凰牡丹”组合的出现提供了样式上的准备。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牡丹开始作为欣赏植物栽培并入画,牡丹图像开始出现。隋代,牡丹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至唐代,已成为皇宫后院的宠儿。牡丹雍容华美的姿态及宫廷花卉的身份使其不仅拥有 “百花之王”和“国色天香”的美誉,并且成为了繁荣昌盛、幸福美好的象征。此时的凤鸟形象也具有时代特征:羽翼丰美,体态轻盈、充满着欢乐昂扬的生活情趣,装饰及审美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各种
9、新的形式脱颖而出,共同表达着欢乐和美的生活氛围。同时,带有浓郁佛教色彩的(凤)鸟衔花、 (凤)鸟穿花样式在隋唐继续风行,母题则逐渐本土化,出现了中国特有的花卉图像,其中就包括时人所爱的牡丹, “凤凰牡丹”以佛教题材的面目出现。图 3 正如那一时期的其他装饰图案一样,虽是宗教纹饰,但“凤凰牡丹”华丽的造型和幸福吉祥的内涵显然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的世俗需要而非信仰需求,其世俗性并不因宗教题材而减少。宋朝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尤其是陶瓷业和雕版印刷业的繁荣) ,吉祥图纹得到迅速普及,吉祥艺术蓬勃地发展起来, “凤凰牡丹”也随之转变为更具民俗性的吉祥图像。作为吉祥图像的凤凰牡丹,因
10、其华丽外形和富贵内涵的高度契合而成为“大富大贵”这一寓意的最佳表达:皇家贵族将其视为自己尊贵地位和财富的标志,普通民众则将其视为富足美好生活的寄托。明清以后,吉祥艺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步向高潮,而广大农村及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吉祥艺术也在这一时期蓬勃地发展了起来。可以说,这是中国吉祥艺术的成熟期:一方面吉祥图像的主流形式基本定型,形成固定的造型模式。如“凤凰牡丹”中的凤凰,就有“凤有三长,眼长、腿长、尾长” 、 “首如锦鸡,头如藤云,翅如仙鹤”的口诀和规定。另一方面,各地区各民族开始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和风格,为吉祥艺术加入丰富多彩的变调。例如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公共母题的“凤凰牡丹
11、”就衍生出了应和民间思维的另一重要主题:男女和合。这一新主题与民间婚俗结合起来,便有了婚庆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形式的“凤凰牡丹” 。图 4 人们对 “和合美满”的强烈期盼是“凤凰牡丹”图像衍生新内涵的根本原因,而用吉祥图像来表达现实愿望则同样源于巫术意识:人们相信,对一件事情的描绘或模拟(即使是以象征的形式)可以使此事成真。这正是弗雷泽所说的“交感巫术”中的“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 。3、结论在对“凤凰牡丹”这一吉祥图像的历史追溯中,我们可以看到:吉祥艺术是一种源于远古巫术思维的艺术,它的产生及发展都是“人的需要”或者说人类“掌控自然的欲望”这一内驱力使然。这股力量也是巫术及图腾得以产生、巫术观
12、念转变为吉祥观念,以及凤凰与牡丹图像形成组合并发生嬗变的内在动力。或许, “凤凰牡丹”及其他吉祥图像得以获得“永久的青春生命”的真正原因便在于此。(此论文为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凤凰与牡丹湖南民间艺术中的“凤凰牡丹”图式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X2010B202)注释:左汉中中国吉祥图像大观湖南美术出版社,第 13 页注释: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自谢康乐始言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 ,而刘宾客嘉话录谓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 ,则此花之从来旧矣。 ”由此可知到两晋、南北朝时代,牡丹己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并且入画。参考书目:1、列维-布留尔(Levy-Bruhl)著,丁由译.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第 1
13、版2、(英)詹姆斯乔治弗雷泽(J.G.Frazer)著,徐育新等译.金枝大众文艺出版社,3、左汉中.中国吉祥图像大观湖南美术出版社4、濮安国.凤纹装饰中国传统艺术 续中国轻工业出版社5、(美)E. 潘诺夫斯基(E.Panofsky)著,傅志强译.视觉艺术的含义.辽宁人民出版社6、林河.中国巫傩史.花城出版社插图:商代妇好墓出土的凤纹玉饰(凤纹装饰中国传统艺术 续第 2 页 濮安国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年第 1 版) 河南信阳战国.楚墓出土乐器上的漆绘凤纹(凤纹装饰中国传统艺术 续第 4 页 濮安国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年第 1 版) 唐大智禅师碑石刻上的凤鸟牡丹边饰纹样(凤纹装饰中国传统艺术 续第 102 页 濮安国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年第 1 版) 贴在新房的民间凿花“凤戏牡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