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现【内容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开放性的活动,传统教学注重现成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往往只强调“抓纲务本”,把书教好,把课上好,而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要真正搞好教学,不仅要重视研究教师的教法,也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法 ,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社会和个人具有越来越重大意义的今天,数学教师利用这门“思想体操”课来训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显得非常重要.【关键词】激发兴趣 诱发兴趣 巩固兴趣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小学生对数学课的认识,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深
2、厚的兴趣及丰富的情感的基础之上的。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圆的认识”一节时,有的学生说:“球是圆的。 ”课堂立即发生了争论,有的说:“球不是圆的。 ”这就要正面引导,告诉学生不能只说:“是”与 “不是” ,而是要说是与不是的理由来。于是有的同学说:“球是可以滚动的,所以球是圆 的。 ”有的“球是滚滚圆圆的球体,不是圆的。 ”还有的说:“我们站在高处,从上往下看球是圆的。 ”但谁也说服不了谁。为了使学生争论的问题引入深入,我就拿实物和图片进行观察,其中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三角形、球体、正方体、长方体
3、等,让学生把它们区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类,结果学生把圆形划在平面图形一类,而把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划为一类。这时就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领会“把圆规有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再把装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平面上画成的那条首尾相接的曲线叫做圆。因此,圆是平面图形,而球不是圆,它和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占有一定的空间,是“体”的一种。学生通过演示、争论对圆的认识更深一步。这样学生有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主动求知过程中,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探索、细心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情绪高涨,从而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二、设置悬念,诱发兴趣。
4、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 ”而学生的积极的思维往往是以疑开始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创设恰当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时,教师出示了幻灯片,于是我指着一个“大月饼”说:“中秋节军军的妈妈买了一个大月饼,让爸爸、妈妈、军军一起中秋赏月,并嘱咐让爸爸分得这个月饼的1/3,妈妈分得这个月饼的 2/6,军军分得这个月饼的 3/9。你们想想,这样分,谁分得最多?”有的说:“军军分得多。 ”有的说:“妈妈分得多。 ”还有的说:“他们分得同样多。 ”同学们相互争论起来。但是,由于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驳不倒谁。于
5、是我看时机成熟了,拿出一个大月饼分别找三位同学,扮演角色,并让他们亲自动手,爸爸分走 1/3,妈妈分得 2/6,军军分走 3/9。没等月饼分完,同学们已是一片欢呼声:“分得同样多!” 、 “相等!”接着又是一片惊奇的声音:“怎么会同样多呢?”顿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真想多知道知识的奥妙。请教老师的心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我抓住这一极好的教学时机授新课。通过老师的指导,结合实例反复观察,终于发现这三个分数原来是由于它们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数(零除外) 。我告诉他们,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接受了新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再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
6、公式”时,教师出示了幻灯片,于是我指着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说:“同学们,这是一个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5 厘米,高是 4 厘米,那么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时很多同学很快得出:10 平方厘米。这时我趁机问:“你是如何得到的?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这样同学们情绪高涨,强烈的求知欲充分地调动起来,积极主动地投身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三、善用课件、激发兴趣。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习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7、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是受到学习兴趣制约的。因此,我们数学教学要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多媒体引进数学课堂。计算机多媒体是集声、光、色、效为一体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动静结合的功能,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向学生展示形成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感情认识,不仅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而且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节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圆,将它分成红蓝各半,再将其平均分成 8 等份,展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再把它平均分成 16等份、32 等份、64 等份,依次演示 16 等份、32 等份、64 等份拼成
8、的近似长方形,同时出现三幅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边就越趋平直,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这感情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联想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与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学生能找出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从而利用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大胆的创新,自主建构出圆的面积公式。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的教学过程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学生的信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能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提升。四、动手操作,巩固兴趣。小学生的思维是直观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的思维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解
9、决好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为学生创设一个动手操作的环境。在学习中,让学生多动手、动脑,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形成表象,再利用表象中的中间作用,把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同时,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启迪了学生独特的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把一根绳子截成 5 段需要几次”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根绳子和一把小剪刀,学生会在浓厚的兴趣中一边剪一边数,当绳子剪成 5 段时,他们就会发现共剪了 4 次。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并印象深刻。又如,讲授“分数初步认识”时,学生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后,我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它的 1/
10、2。学生出现不同的折法:如横向纵折、纵向对折、沿对角线折。这时一个同学手里拿着一张纸在比划着,在琢磨。一会儿,她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经过中心这点的任意一条线都能把它平分。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都来了兴致,纷纷折起来,结论和那个同学说的一样。富有创意的操作,不仅激励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创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知识。实践证明利用情境激趣,寓教于乐,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以饱满的创新热情去积极思索、探索和大胆的想象。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得到充分发展,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参考文献:小学教学研究 江西省教育出版社 2008 年小学教学设计 山西省教育厅 2007 年衢州教育 衢州教育局 2007 年数学新课程标准首都师范大学 200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