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影视改编摘 要 导演们在对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进行改编之时,大多在忠诚地再现了原作者创作意图的大体思路的同时,又考虑到了主流意识形态或艺术表现的需要,对原作进行了一定增删调整。对这些影视作品进行剖析,可了解文学如何对影视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及文字影像化的着重点何在。文章从黑人历史处境的具象呈现,黑人女性外在命运与形象的银幕塑造,黑人女性内在觉醒过程的影像解读三方面,分析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影视改编。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美国;影视;改编 黑人女性由于自身就拥有着给她们在美国社会中带来无数悲欣际遇的黑人身份,因此她们比白人女作家们更能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来关注非裔美国人
2、尤其是黑人女性的历史处境、外在的形象与生活以及内在的心理意识变化,为观众掀开了另一个世界的一角。其中如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等人更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青睐。一方面是一系列黑人在思想与政治上的平权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另一方面是美国黑人女作家在文坛上的不断探索,这些充实了当代美国文学史的经典作品自然无法被影坛所忽略。导演们在对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进行改编之时,大多在忠诚地再现了原作者创作意图的大体思路的同时,又考虑到了主流意识形态或艺术表现的需要,对原作进行了一定增删调整。对这些影视作品进行剖析,不仅可以了解美国黑人如何不懈地捍卫自己的肤2色荣誉,不断与命运进行抗争的过程,同
3、时对了解文学如何对影视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文字影像化的着重点何在也颇有裨益。 一、黑人历史处境的具象呈现 美国社会中,在禁止种族歧视成为明确的社会共识和道德底线之前,黑人一直是被压迫、被损害的族群。这样的情况直到电影诞生也没有得到扭转,如被认为对于美国现代电影有着开创性贡献的导演大卫?格里菲斯亦始终坚持南北战争的责任在于黑人,在他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中甚至宁愿选用白人来饰演片中的黑人角色。1可以说,电影同样属于媒介的战场,电影的话语代表了某种已经具备了一定影响力的社会话语,黑人要在其中拥有一席之地必须先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一旦黑人在获得能够“发声”的地位后,对于之前那一段被迫“失语” 、艰难
4、生存并被任意代言或书写的历史自然会有所回应。 在这样的情况下,黑人女性文学对于影视的渗入便是从戏剧开始的,戏剧成为影视与文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如肯尼?里恩执导的电影阳光下的葡萄干 (A Raisin in the Sun,2008)便改编自黑人女作家洛琳?汉斯贝利的同名作品。1959 年, 阳光下的葡萄干一经问世便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原著本身的剧作性质,其在被改编为电影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其作为戏剧与观众见面仅仅两年后,导演丹尼尔?皮特里就将其改编为同名黑白电影,影片也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提名。近半个世纪之后,这一感人故事再次被搬上大银幕,成为黑人生活片之中的代表作。电影的背景设置在
5、 20 世纪 50 年代,主人公一家刚刚搬到了芝加哥。一笔意外的十万美元保险金激发了全家人不同的“美国梦” ,如3沃特希望能用钱来做投资,沃特的妹妹柏妮莎想用这笔钱来学医,而丽娜奶奶则将钱用来买了一套白人区的房子。不料搬家之后,白人区的生活又给他们带来了诸多麻烦,以至于家庭内部也出现了矛盾。在电影之中,黑人女性的代表人物如丽娜奶奶早已有了基督教信仰,并且向往白人区的生活,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安全感,而柏妮莎则一心寻找自己的非洲文化之根,他们所遇到的种种矛盾皆是与他们当时的处境息息相关的。 与之类似的还有乔纳森?戴米的真爱 (Beloved,又译作“宠儿” ,1998) ,影片改编自托妮?莫里森
6、获得诺奖的同名小说。电影的时代背景则要更早,被设置在南北战争刚刚结束时。女主人公塞斯曾经是黑人女奴,在自己被奴役之时因为不愿意后代重复自己悲惨的命运,她悲痛地用斧头“杀死”了自己可爱的女儿宠儿,并且一直生活在杀女的痛苦之中。18 年后,奴隶制土崩瓦解,塞斯也开始了新生活,然而宠儿却还魂归来,并且不断报复着曾经放弃自己的母亲。原本塞斯与宠儿都是奴隶制的受害者,然而无力反抗命运的她们却彼此折磨,如塞斯没有自杀的勇气却宁可杀婴,又如宠儿有意引诱母亲的情人保罗等。这样一出人伦悲剧正是奴隶制这一历史问题造成的恶果,黑人女性的悲剧并没有因为南北战争的结束而结束。 二、黑人女性外在命运与形象的银幕塑造 黑人
7、女性在银幕上的形象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变迁过程。最早出现在电影之中的黑人女性形象当数 1914 年的默片汤姆叔叔的小屋之中的女性黑奴,以及 1939 年乱世佳人之中的黑人保姆南妮等。2这一4时期的黑人女性或是忠诚、温和而勤劳的女奴、保姆形象,或是凭借年轻及良好身段色诱白人男主人的“荡妇” 。无论是汤姆叔叔的小屋抑或是乱世佳人 ,其原作者都为白人女性,换言之,黑人女性在述说自身的命运,塑造自身的形象时是没有话语权的。上述形象既是黑人所经历的奴役历史的再现,也不可避免地带有白人女性主观性的刻板印象。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黑人女性作家崛起,在电影之中也出现了更多更为丰满、多元的黑人女性形象,随着这些有血有肉的
8、形象在银幕上出现,更多人对于黑人女性的观念有了改变。 以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紫色 (The Color Purple,1985)为例,影片改编自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Alice Walker)的同名小说。电影中讲述了多位黑人女性的命运,如莎格、索菲亚、南蒂等,但这些人都是作为主人公西丽的陪衬出现的,她们在西丽生命的不同阶段出现,成为西丽命运出现转折的关键人物。西丽原本是逆来顺受的黑人女性,并且她也有意这样要求自己的女儿。西丽嫁给了性情粗暴的黑人男子亚伯特后一直忍受着对方的虐待,而西丽却和亚伯特的情人莎格成了好朋友,并且受莎格的独立坚强影响,终于萌生了反抗的勇气。西丽在一番挣扎之后收拾行李
9、离开了亚伯特,创建了生意红火的裁缝店自力更生。当她收获幸福后,幼年时无忧无虑玩耍的那片紫色花海再次出现在她的面前。 相比起早期的黑人作家略显操切地希望迅速变更自己所属族裔当前的地位,当代黑人女作者并不一味地唤起接受者的怜悯,也无意将黑人女性展现为纯粹的“善良、坚强”的完美形象,而是能够正视黑人女性的诸多缺陷,以不卑不亢的态度暴露她们的真实形象,反而能5拉近与接受者的距离,取得更好的接受效果。3对于电影人来说,这种坦然真诚的心态也是需要继承的,这样方能避免电影中黑人女性形象的脸谱化。以改编自萨菲尔的处女作推 (Push)的珍爱(Precious,2009)为例,电影中的女主人公珍爱无疑是命运多舛
10、的,她不仅有着贫困,目不识丁,被男性强奸继而怀孕成为单身母亲等与其他黑人影片中女性形象类似的遭际,这一形象更能够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她并不漂亮,甚至因为肥胖而显得颇为丑陋,至少就主流审美观而言,这使得她丧失了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的机会。但珍爱并没有熄灭对于生活的热情,她文化水平不高,只是依照着主流审美有着略显“虚荣”的梦想,即变得白皙、美丽,能够在舞台上展现自己迷人的舞姿,为万众瞩目。只是命运依然没有眷顾她,反而让她发现自己罹患了艾滋病。从丑陋而乐观的珍爱身上,电影告诉观众黑人女性生活的真正残酷和挣扎。影片中还有一个黑人女性形象,即珍爱的母亲,她的形象则带有更大的负面意味,她是生活的受害者,但她又不
11、断地侮辱、谩骂自己的女儿,不断地在家庭中制造压抑的氛围。但她更多的是虚张声势,因为她又在经济和精神上都依赖着珍爱。尽管相对于原著而言,母女敌对的气氛已经被处理得极为克制(如使用黑屏和活泼的音乐等) ,但观众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绝望之情。在影片的最后,珍爱头也不回地离开母亲。母亲的悲剧感相较于珍爱而言层次更深,母亲这一形象的复杂性也为其扮演者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女配角奖。 三、黑人女性内在觉醒过程的影像解读 相比起外在的生命波折和形象变迁,女性内在的思想转变则是难以6影像化的。相比起文字能够较为清晰地为读者剖析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电影如不使用解说性的旁白,就需要导演精心安排情节、剪辑画面以及设置恰到好处
12、的音像搭配,使观众能够对主人公的情绪、思维等心领神会。 以达内尔?马丁的凝望上帝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2005)为例,影片改编自“黑人女性文学之母”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发表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重要作品他们眼望上苍 。4女主人公珍妮?克劳福德的一生经历了三次觉醒,这三次觉醒是由她的三次婚姻带来的,珍妮在更换自己的感情和生活伴侣之时始终坚守着“爱情是流动的,就像海一样,在每个海岸都不一样”的理念。在她 16 岁第一次结婚时,她的定位是一匹骡子,她的丈夫丑陋暴戾的中年男子洛根?基利克斯将珍妮当成了自己的性工具和任劳
13、任怨的女仆。珍妮本能地意识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在第二任丈夫乔?斯塔克斯出现时,珍妮义无反顾地与其私奔,从而不仅卸下了劳动的重担,还成为衣食无忧的镇长夫人。在原著之中,珍妮是在切土豆时与乔相识的,然而在电影中,两人的相遇场景却被改编为衣服邋遢破烂,但是面容却不见悲戚的珍妮怀抱着臭烘烘、脏兮兮的猪。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珍妮的美貌依然使乔惊为天人,于是乔立刻上前与珍妮搭讪。而对于观众来说,这一场景也比切土豆更有视觉冲击力,观众也更能理解乔对珍妮的惊艳、怜惜之情。 也正是因为乔对于珍妮的感情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珍妮的美丽,因此珍妮很快发现了乔将她当成了一件精致的,可以用来对他人炫耀的摆设。7此时的珍
14、妮也感觉到了这段关系的不足,但是她并没有解决的方式,直到乔死后,珍妮遇到了平等爱她,尊重她的穷小子迪?凯克,才获得了自己从 16 岁起便真正期待的爱情。尽管好景不长,迪?凯克因为染上狂犬病而被珍妮开枪打死,但珍妮已经完成了她的成长,她虽然失去了爱情和婚姻,却终于能够平静地躺在水中凝望上帝,因为她已经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也脱离了曾经禁锢她的枷锁。三段婚姻之中,珍妮的服饰也在不断变化,从第一段的女仆装,到第二段时始终严严实实束缚着自己的头巾,再到第三段时可以和男人一样穿牛仔裤,导演用这样可视、直观的方式给观众展现了珍妮内心的自我释放。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珍妮固然是一名黑人女性,但是被当成劳
15、动工具,再被当成玩偶,最后才被视作需要平等对待的人,这一经历实际上并不是只可能发生在黑人女性身上。电影中的叙事带有一定的浪漫气息,珍妮获取自由的途径似乎稍显单一和顺利,但是它所传递出来的有关于女性地位的思索是跨越了种族界限,值得人们为之深思的。 女性尽管在文学上已经获得了讲述自己的故事,评价自身命运的权力,但是在电影之中,叙事往往还是脱离不了男权核心,影像表现,甚至受众主体还是以男性为主的。即使是在爱丽丝?沃克本人担任编剧的紫色之中,斯皮尔伯格对于主流社会现存思维、结构的妥协仍然十分明显。黑人女性在争夺话语权上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黑人女性在继续通过文学获得独立的同时
16、,也必将在影视创作、编导上一露峥嵘,而根据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也势必将从边缘日益靠近主流,从稚嫩日益走向成熟。 8基金项目 本文系华北电力大学中央高校基金“精神分析视角下莫里森小说中的女性主体建构” (项目编号:916171400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谭昕.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的晴雨表评好莱坞的无声故事片一个国家的诞生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2 祝虹.美国黑人问题电影纵横谈J.当代电影,2013(09). 3 刘英.赫斯顿与沃克: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史上的一对“母”与“女”兼谈美国女性文学传统的建构、继承与发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02). 4 李一赫.凝望上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05). 作者简介 张赛(1982 ) ,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