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校基层党组织推动教学、科研水平提升的途径研究摘 要:教学、科研是推动高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根本动力。正确地处理好党的建设与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的关系,是高校教工党支部工作成败的关键。本文结合浙江省某高校教工支部建设经验,归纳高校基层党组织推动教学、科研水平提升的主要成效,探索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作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学;高校;学科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基层党组织处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一线,他们了解本部门、本单位的基本情况,既能直接反映师生员工在
2、教学、科研、管理、学习、生活中的基本情况,以及对上级党政部门的工作要求,又能及时反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各项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承担着直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大责任。 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应正确处理好党的思想、组织等建设与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的关系,重视将支部建设与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有效结合,使其真正成为富有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坚强战斗堡垒,这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推进高校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支部基本情况 2高校教工党支部以学科所在的党员组成,是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党员队伍。支部
3、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建促教育的原则,支部紧密围绕学校、学院的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党员学习能力,提高知识素养,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近年来,该支部坚持把党小组建立在教学、科研团队上,坚持以党建促业务,以和谐促发展,不仅使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以不断增强,而且推动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以党支部建设推动教学、科研水平提升的途径 (一)设置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党的基层组织,在高校形成健全严密的党组织网络,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4、之一。高校院(系)围绕教学、科研开展党建工作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浙江财经大学经贸一支部的设置,并非按照传统的系、教研室等自然单位来划分,而是按照学科专业相近、工作业务联系紧密的经济学学科进行组织,充分体现了经济学的学科特点,为组织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支部还把党小组建立在教学、科研团队上,切实把党的工作与教师的日常业务、把党员个体作用发挥与教师团队合作结合起来,有效增强了党的凝聚力。 (二)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理念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大学教育不但要求教师能够掌握基本的3教学技能,而且对教师自身的知识存量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支部建设过程中
5、,支部党员树立起“本领恐慌”意识,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提升学习效果。 该支部除了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外,也十分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近三年来,有 5 位教师考取博士生,在多领域展开新的学习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积极发表报告参与研讨。通过攻读学位、学术讨论等活动,支部党员已经切实树立起全员学习、自觉学习的理念,开始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团队学习、相互学习的理念,充分调动党员教师融入团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支部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学习优势、智能优势;树立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行结合的理念,以兴趣领着学,带着问题学,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
6、维、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探索与学科背景相适应的研讨内容 针对该支部党员都是从事经济学教学、科研工作的特点,支部把学科专业知识和党员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不定期地开展党员思想交流和学术讨论,并灵活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来探讨新时期党员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实际问题。 每一次讨论会上,支部的党员同志们结合专业知识,从党员的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准则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通过讨论,党员教师认为,共产党员也是普通人,是“经济人”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共产党员是用先进理论武装的、有着崇高理想的人;坚定“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和谐共生、相互促进,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
7、的基本前提”4的价值理念,也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处理好党员与“经济人”关系的保障;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干一行爱一行,充分在教学科研岗位中发挥带头作用,一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同时教会书本知识,为人师表,为社会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在学院这一集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集体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做大集体利益这块“蛋糕” ,也只有集体蛋糕的做大才能获得更大的“个人蛋糕”。 (四)建立与目标要求相适应的交流机制 该支部在保持原有工作特色的同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点的新方式,结合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特点,不断构建教育新载体。 1.结合“综合导师制” ,开展师生“党
8、支部共建”活动。 为帮助学院党员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支部与学生支部之间架起了沟通和了解的桥梁,这对学生们了解国情、民情,并运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积极开展师生支部共建,不定期举行党员师生座谈会,就专业学习、生活、思想动态与党支部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结合综合导师推行的现状和经验,在综合导师的基础上积极实行“党员学导制” ,支部每一位党员教师在担任综合导师的指导学生中同时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党员教师在完成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指导任务外,结合党员“三联系制度” ,我们还明确综合导师指导学生中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的比例要求;结合5学业阶段任务、大学规划目标以及思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引导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以优秀共产党员标准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提升专业基础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觉悟和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