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综述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体,其职业幸福感和满意度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更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追求一种幸福而完满的教师生活”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目标。 一、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种研究取向,即主观幸福感SWB(Subjective well-being)和心理幸福感 PWB(Psychological well-being) 。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也促使幸福感研究的两种取向出现整
2、合的趋势。 (一)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最初的含义界定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情感被普遍认为是单一维度,分别为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而Bradburn 认为幸福感应理解为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之间的平衡,所以幸福感是在减少负性情感的同时增加正性情感。二战之后,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 “生活质量”这一概念不断地被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着重强调精神生活水平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1976 Andrews 和 Withey 提出了认知维度,即生活满意度。认知维度成为了衡量主观幸福感的第三个重要维度。Diener 认为主观幸福感的主要成分是生活满意度与情感平2衡。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
3、活的综合判断和总的概括认知;而良好的情感平衡则是积极情感占优势的情绪主动掌控状态,是个体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总体情感反应。 (二)心理幸福感 20 世纪 90 年代,一些心理学研究者从西方哲学中的实现论出发,对幸福的含义进行了新的阐释,提出幸福不仅仅是获得快乐,而且包含了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的完美体验。他们认为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仅局限于人们的情绪感受,并不等同于健康向上的生活,因此提出另一术语“心理幸福感” ,用以与主观幸福感区别。心理幸福感认为主观的快乐并不完全等同于幸福,当那些能使个体产生快乐但对人类发展无益的愿望实现时,并不能产生幸福感。因此,幸福并不只是情感上的体验,而应该更关注个人
4、潜能的实现。Waterman 认为幸福涉及人们与真实的自我协调一致;幸福发生在人们从事与深层价值最匹配的活动中,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 Ryff 也从实现论引申并探索了幸福感问题。他认为幸福感应该被定义为“努力表现完美的真实的潜力。 ”并根据人的发展理论建立了幸福感的多维模型,区分出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并提出心理幸福感的六个维度:自我接受、个人成长、生活目的、良好关系、环境控制、独立自主。Ryan 和 Deci 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幸福感满足的三个关键因素为自主需要、关系需要、能力需要,它们不仅仅是心理健康的最低要求,也是社会环境必须提供给人们的基本心理养料。这两个理论都认同幸福是机能的充分发
5、挥,而不仅仅是欲望的满足;它们对幸福感内容的认识也3是一致的。但是,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这些维度是促进幸福的主要因素,而 Ryff 等则是用这些需要来界定幸福的维度。 (三)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整合的趋势 一部分研究者认为,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并没有联系.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尽管在定义和哲学基础上存在不同,但二者的研究问题有重叠也有补充。综合学者们的观点,幸福虽然是主观心理体验,却是一种对于需要、潜能是否得到满足的客观的、必然的、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心理体验。 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一)概念的界定 束从敏(2003)在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中指出:教师
6、职业幸福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檀传宝(2002)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也称教育幸福。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味构成教师的幸福感。 Joan E.van.Horn 和他的合作者(2004)认为职业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工作的各个方面的积极的评价,包括情感、动机、行为、认知和身心幸福五个方面。 姜艳(2008)认为职业幸福感与幸福感是相对应的,教师职业幸福感就个体对自己职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主观心理体验,表现在对工作情感、躯体健康、工作热情
7、、友好关系、成效感、从业动机等方面的积极4评价。个体对这些方面的评价越高,职业幸福感越强,反之,则体验到的幸福感越弱。 陈艳华(2003)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 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对其职业生活各个方面的主观心理体验。主观心理体验包括物质需要的满足和精神需要的充实两个方面,其中精神需要是指教师自身潜能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职业生活则不仅限于教学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个人生活,学校发展,学校文化生活等方面都会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 (二)教
8、师职业幸福感现状的研究 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显示许多教师机械被动工作,教师的生活质量和职业幸福感令人担忧。肖杰(2004)研究表明不同级别的学校的教师的幸福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如被调查者中,来自省级示范性小学、市级示范性小学、一般小学的教师体验到幸福感的比例分别为:64.7%、54.5%、20%。 束从敏(2003)研究结果显示:在工作中总是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占总调查人数的 4.4%;经常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占总调查人数的45.6%;偶尔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总调查人数的 50.0%;从来没有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为 0 人。说明广大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还是能体验到幸福感。但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
9、感现状不容乐观。 姜艳(2006)对苏州市在职小学教师进行调查,从研究结果来看,苏州市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5总体上处于一般和比较幸福之间。感到非常幸福和非常不幸福的教师都占少数,多数教师处于一般和比较幸福之间。 李郭保(2007)对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做了调查,从研究结果来看,秀洲区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在同事及学生关系中能够获得较强的幸福感,从职业认同、学校管理、社会支持方面获得的幸福感偏低,从收入福利方面很少能获得幸福感。 谢鞅(2006)研究结果表明:从对工作现状满意程度来看,有 68.2%的初中教师感到很不满意或不太满意,有 27.7%的教
10、师感到比较满意,而仅有 4.1%的教师感到非常满意。而 78%的初中教师经常或者有时会产生职业倦怠感,而仅有 5.7%的教师从来不会产生职业倦怠感。70.4%的初中教师经常或着有时会因为工作中的不开心而想辞职。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看,教师对职业幸福的自我感受情况不容乐观,半数以上的老师几乎体验不到幸福感。不同年龄的教师幸福感不同,不同性别的教师幸福感不同,不同学科的教师幸福感不同,不同级别的教师幸福感不同等。 (三)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李郭保(2007)表明 24.9%的教师选择了获得幸福感是基于对基础教育事业的热爱,有些教师为农村教育献出自己的青春岁月,一辈子物质贫乏,却仍然能在艰
11、苦的教育环境中为人生价值的实现而满足,为自己桃李满天下而自豪。 苏海清(2014)讲到大多数教师认为“非教学会议活动太多让我感6到疲惫不堪,不堪重负,工作几乎占据我全部时间,连假日都难得休息” 。总体来看,新疆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对幸福感有较大的影响。 魏艳(2010)总结到良好的职业认知、工作环境认知、社会认可、学生认可、家长认可、薪酬待遇、专业成长是教师职业幸福感获得的主观因素;而聚居区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普遍较差、文化生活单调匾乏、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这些都成为了影响了教师职业幸福获得的主要因素。王梅对上海市泰州地区教师进行研究发现,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获得主要因素依次为:教师的工资待遇,工作
12、压力,工作本身,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家长的不配合,学生的素质因素,教师自己心中对自己职业的评价也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一个因素。 现有的文献研究表明,总体来讲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获得的因素主要有:工作性质稳定、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提升专业技能、集体关系融洽、工作中成就感。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有:工作量大烦琐机械、学生难管教,家长不配合、社会地位低且要求高,薪酬和付出不相配等主要因素。 (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策略的研究 檀传宝认为,教师的幸福是一种能力,教师的幸福能力及其培养实际上就是教师幸福的实现问题。教师幸福的实现需要两个方面的前提条件:一是狭义幸福能力的培养;二是广义幸福
13、能力的培养。 李郭保认为培育和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方式有:提高酬劳维护教师声誉;减轻工作压力、融洽同事关系;提升教师职业认同、促进专业发7展;实行人本民主管理,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完善教师人格特质,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 曾抗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努力提高个人的职业素质和修养,从自身寻找工作和生活中的快乐,提升自己对幸福的感受能力;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正面引导社会公众对教师有正确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对于学校管理者,实施学校文化管理,在管理方法、激励方式等方面都要以师为本。 此类研究中,对于如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出的策略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国家政策及财政支持;社
14、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学校人性化制度的建立;教师幸福能力的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和提升等。 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职业幸福对教师自身具有终极意义,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幸福感和全面和谐的发展,关系到社会整体幸福。幸福的实现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需要学校的人文关怀,更需要整个社会的认同与尊重。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2). 3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4肖杰.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4. 85魏艳.贵州务川仡佬族聚居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报告D.四川师范大学,2010. 6谢鞅.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