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复习大纲.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082431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复习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复习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复习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复习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复习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导论1 商业银行的定义,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经营短期存贷款为基本业务、综合性和多功能的金融企业。2 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的最基本的性质是企业,具体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商业银行是一个特殊的企业(经营内容:经营的是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交易形式:以货币形式的资本购买货币形式的资金)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与中央银行相比,客户不同,创造货币的性质不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能否吸收活期存款,能否提供综合性服务是金融体系的主体)3 银行业的产生;4 商业银行形成的三条途径:早期银行演变以股份制形式组建由国家组建5 商业银行发展的两种模式:英国式融通

2、短期资金模式德国式综合银行模式6 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通过负债和资产业务,充当资金闲置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作用:使闲散货币转为资本使闲置资本得到充分利用续短为长,满足社会对长期资金的需要。支付中介,利用活期存款账户,充当客户之间各种货币清算和转移的中介人,作用使商业银行能够持续拥有比较稳定的廉价资金来源;可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金的投入。转账结算是商业银行发挥信用创造职能的必要条件之一。信用创造:利用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创造存款货币,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作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支付手段的需要,使央行向社会提供一种“有弹性的货币”的目

3、的得以实现。金融服务:作用,满足了社会对金融服务不断增长的需要,同时也有力地保证了信用中介这一基本职能的更充分的发挥。调节经济:作用,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工具。7 建立银行制度的基本原则:竞争、安全、适度规模8 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和内部组织体系;9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安全性,流动性,流动性 (协调 p27)第五章 贷款业务主要知识点:1、贷款的含义:贷款是指银行按照偿还、计息的原则向借款人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对银行的意义:经营活动的主体、盈利主要手段 参与经济活动主要途径)2、贷款种类的划分及其意义。(详见书 114)贷款期限:活期、定期、

4、透支(有利于反映贷款的流动性,有利于银行对贷款进行流动性监控和管理)贷款保障:信用、担保、票据贴现(可反映贷款的安全性,有利于信用风险管理。 )贷款对象:工业、商业、农业、科技开发和消费贷款(反映贷款的投向结构及各类贷款不同的自偿性)贷款用途:流动资金、固定资金贷款(周转特点、还款来源不同,有利于分别监控两类贷款的偿还风险)偿还方式:一次偿还和分期偿还两种方式。 (利于考察贷款本金的回流状况,有利于流动性管理。 )质量(风险):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反映贷款的损失程度和真实价值,有利于贷款的风险管理。 )发放贷款的自主程度: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有利于明确银行在贷款行为中所承担

5、的经济责任。)贷款数额:(可反映贷款的集中程度,也可据以划分审批权限。 )3、贷款政策;贷款政策是指商业银行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的各项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内容 9 点)4、各类贷款管理要点和还款来源(笔记)流动资金周转的特点,贷款数额的核定,管理要点,还款来源;固定资金、抵押、贴现、消费贷款的管理要点和还款来源;5、贷款信用风险的直接原因;借款人方面因素(还款意愿+还款能力)银行方面因素(对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未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者没有及时作出应有的反应)6、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信用分析,建立预警体系,贷款分类和呆帐准备金制度,内部制约和控制制度。第七章 租赁业务主要知识点:1、租

6、赁业务的含义,租赁是指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出让物件使用权的经济行为。2、4 个发展阶段:古代租赁传统租赁近代租赁现代租赁(详见书 181)3、现代租赁同其他信用形式的比较;与银行贷款、分期付款的比较(书 183)4、融资租赁及其特征,现代租赁也称融资租赁或金融租赁,它是以融资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租赁活动。本质是融资,但却是通过融物的形式实现。中长期融资方式。特征:设备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以分期偿还租金的形式偿付本息资金运动与物资运动紧密结合承租人对设备和供货商具有选择的权利和责任5、期满租赁资产的处理方式:留购、退回、续租6、经营租赁和维修租赁的区别:维修租赁兼有融资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两种性质,即在

7、融资性租赁的基础上再加上技术及维修的租赁服务。维修租赁可归入融资租赁。因此两者区别大体上即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区别(详见书 187)7、融资租赁的分类:直接租赁,转租赁,回租租赁(企业急需周转资金) ,杠杆租赁(资本密集型设备长期的长期租赁) ;关系图(详见书 187189)8、租赁的程序:选定租赁设备-申请租赁-租赁谈判(3 方)-签订租赁合同(2 个)-购进设备-收取租金-租赁设备处理9、租金的构成,计收原则,计算方法的分类,期末等额年金法;租金构成:租赁资产的购置成本设备原价+运输费+保险费租赁期间的利息费用筹资的基本利息+筹资风险+利率风险租赁手续费(营业费用)包括必要利润计收原则:租

8、金的计收原则是将总租金额分为若干份,由承租人分期支付。期末等额年金法: 详见书 19710、融资租赁的主要风险及管理。融资性租赁由于其期限较长、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租金分期收取等特点,商业银行经营租赁业务面临的风险主要有违约风险和利率风险。信用风险(违约风险):主要的违约形式,对于银行来说,为了规避信用风险,在订立合同时,要求承租人提供担保,同时在合同条款中规定对违约者给予严厉的惩罚。利率风险:由于融资性租赁期限往往较长,所以利率风险难以避免。规避利率风险可采用的方法有:在计算租金时加入利率风险金,采用浮动利率等。第八章 中间业务主要知识点:1 中间业务的范围:凡是不进入资产负债表的业务,就是

9、中间业务。2 基本性质: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的时候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出现,即并不直接以债权人或债务人的身份参与。3 外部特征及其发展:(1)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银行的资金不占用或不直接占用客户的资金以接受客户委托的方式开展业务以收取手续费的形式获得收益外部特征发展:出售信用、承担风险、出现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和新的权利义务形式4 中间业务定义: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5 中间业务分类:业务性质:结算性、管理类、服务类、承诺类、融资类、衍生金融工具是否与信用活动有关:信用性、非信用性(对于银行的经营管理和监管机构的监管很有现实的意义)6 结算工具和结算方法

10、;结算工具:汇票、本票、支票。结算方法:汇款、托收、信用证结算7 承诺类业务的主要种类(详见笔记)担保业务(备用信用证、商业信用证) 、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8 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基本种类(详见笔记)远期、期权、期货、互换9 中间业务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一、对损益管理的影响中间业务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其各项损益也往往表现为是潜在的,不一定会直接反映在损益表内。中间业务有同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不尽相同的成本特点和收益特点。 (非即期、非货币)中间业务的开展,为银行的损益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成本的特点:种类多样投入内容和方式多样成本结构和表内业务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成本核算有不同特点,能够进入损益的只是中间业

11、务全部成本的一部分2. 收益的特点中间业务的收益包括直接收益、间接收益和潜在收益。目前,直接计入损益而又算在中间业务帐上的只包括中间业务的直接收益。二、对流动性管理的影响流动性需求的特点信用性中间业务由于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转化为表内业务,从而随时有可能对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带来冲击,也随时有可能造成额外的流动性需求。在进行流动性管理的时候,必须对这种潜在的流动性需求进行管理,并对它可能发生的流动性需求作好资金上的准备。对流动性供给的影响中间业务的开展对流动性供给也有影响。不少中间业务的开展会为银行带来额外的流动性供给,从而改善了银行的流动性状况。三、对经营风险管理的影响1.风险的特点隐藏性;多样性

12、;更大的不确定性。2.风险的种类信用风险;利率和市场风险;环境风险和责任风险;内生风险;法律风险四、对内部管理的影响1.中间业务产品的特点存在形式:产品往往是以服务的形式存在;产品种类:种类众多,且个性化特点明显;生产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在银行内部滞留时间长、涉及的部门多;权利义务关系:中间业务涉及到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银行来说,很多是潜在的、无形的。2.各类中间业务对内部管理的不同影响信用性中间业务基本上可以仿照表内业务的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非信用性中间业务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尚需作大量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五、中间业务对合规经营的影响1.中央银行监管的关注点(1)社会信

13、用总量(2)金融机构的支付能力(3)其他:保护消费者,保护公平竞争2.不同中间业务合规经营的重点信用性中间业务尤其是承诺性中间业务应关注对社会信用总量的冲击和自身的支付能力。非信用性中间业务应关注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同业的公平竞争。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策略经营管理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全面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资金来源的水平和结构是银行不可控制的外生变量,强调银行经营管理重点主要放在资产方面,通过资产结构的调整,实现“三性”的协调,达到银行的经营目标。商业性贷款理论:西方商业银行发展初期,18 世纪的英国 书 309认为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应集中于短期

14、自偿性贷款,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交易作基础。基本观点产生的客观条件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积极意义为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提供了理论依据贷款能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对资金的需求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缺陷没有认识到活期存款余额的相对稳定性;没有考虑到贷款需求的多样化;没有注意到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不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节。资产转移理论:一战后、1918 莫尔顿 书 309强调商业银行应考虑资金来源的性质而必须保持高度的流动性,认为可以通过持有可转换的资产来保持,从而,银行可放宽资金运用的范围。1、基本观点产生的客观条件资产转移理论的积极意义找到了保持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的新方法为商业银行经营证券投资、不动产贷

15、款和长期贷款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商业银行减少了非盈利的现金资产促进了短期证券市场的发展资产转移理论的缺陷对银行短期资产的变现能力缺乏全面的认识没有考虑变现的市场因素没有考虑变现的货币政策因素预期收入理论:二战后、赫伯特V普罗克诺于 1949 年 书 3101、基本观点2、产生的客观条件预期收益理论的积极意义该理论为商业银行在更宽的领域内选择资产组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具体表现为:深化了人们对贷款清偿的认识促进了贷款形式的多样化促使银行对保持流动性有了新的、更全面的认识。促使银行增强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意识。预期收益理论的缺陷预期收入的预测容易带有主观随意性;预期收收入具有不可测性。负债管理理论基本观点,

16、两种不同的负债管理;书 313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50 年代美国出现 ,60 年代达到极盛时期流动性:实际上就是银行的对外支付能力满足流动性的途径:积极从外部筹集资金商业银行能够依靠在市场上借入或购入资金来保持和扩大其资产规模,从而维持与客户的信贷关系,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2、负债管理种类(1)资金市场净额负债管理短期借入款来弥补提取的存款(2)贷款净额负债管理以借入款来应付增大的贷款需求负债管理理论的积极意义提供了保持银行资金流动性的新的理论和方法为扩大银行的资产规模创造了条件较好地解决了银行资金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矛盾负债管理理论的缺陷提高了银行经营成本增加了银行经营风险刺激银行

17、片面扩大负债,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资产负债全面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70 年代该理论的基础,是资产的流动性管理;管理的目标,是在市场利率经常波动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资金应如何在各种金融资产之间进行分配,才能保持高度的流动性和获得最大的盈利。资产负债全面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从资产和负债全面地考虑,不可偏重一方;以资产负债对称原则为基础,协调各种不同资产和负债在利率、 期限、风险和流动性等方面的搭配,以实现银行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商业银行应以最低的成本来筹措资金,以最大的利润来安排剩余资金。2、产生背景利率敏感性资金:指在一定期间内展期或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定期重新定价的资产或负债。利率敏感性缺

18、口和利率敏感性比率,GAP 与 NII 的关系,NIIRSAiRSLiGapi (变动关系)进取性管理策略和防御性管理策略(1)进取性策略也称冒险性策略。是指保持利率敏感性缺口的存在,利用利率变动获取收益的做法。通常当银行能够对今后的市场利率走向作出预测时选择进取性策略(2)防御性策略也称稳健性策略。是指使利率敏感性缺口为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利率风险的做法。通常当银行无法对今后的市场利率走向作出预测时选择防御性策略。基本缺口和标准化缺口,基本缺口 GapRSARSL,标准化缺口RSAEiaRSLEil局限性:对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的评价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的优点是计算模型设计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其

19、缺点主要有:利率预测有较大难度。在调整利率敏感性缺口时受到一定的限制。利率敏感性缺口本身并不能准确地反映资金流量。没有考虑存贷款提前解除合约的因素。忽略了资产与负债的市价变化存续期,指以期限加权计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资产市值(即资产现值)的比率。存续期表现为金融工具的价格利率弹性。存续期和收益免疫,即某种资产在其存续期这一时点上,其再投资风险和价格风险是相等的,两者可以互相抵消。这叫收益免疫(收益对利率变动的免疫)存续期和资产的市值:对于有既定收益现金流的资产,其市值决定于市场利率水平和该资产的存续期。存续期缺口,DgapDADL存续期间缺口与股权市场价值,书 321 变动图示与融资缺口管

20、理的关系,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其利息收入或支出随市场利率的变动而变动;非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其市场转让价格随市场利率的变动而变动。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和存续期缺口管理,分别是对因市场利率变动而导致的这两种收入变化的管理方法对存续期间缺口管理的评价。优点为利率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综合性指标存续期比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的时间间隔更为合理缺陷未来现金流的数值较难取得利率变动时间和幅度的预测比较困难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频繁,会提高银行经营成本第十二章 商业银行绩效评估1 资产负债表的形式、作用、特点、基本内容和平衡关系;形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商业银行在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报表,是静态财务报表。它

21、是以平衡表的方式,按余额编制的存量报表。作用反映资产总量(资金运用的数量)和结构;反映资金来源的数量和渠道(结构) ;总体上反映该行资金实力、清偿能力;连续期间的资产负债表可反映银行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特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原理与一般工商企业基本相同。但反映的具体内容上有其自身的特点:金融债权比重大,固定资产比重小负债比重大,资本比重小原因:银行经营的对象是货币的使用权资金,而非物质形态的生产资料。负债经营,资本用来抵御风险的功能突出。基本内容 详见书 330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部分。平衡关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 损益表的形式、作用、基本内容和

22、平衡关系;形式:损益表是用以反映商业银行在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实现情况的财务报表。它以平衡表的形式,按发生额编制的流量表。作用总括反映在会计期间的业务经营成果;分析考核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根据;提供财务预测资料;提供纳税依据。基本内容 一般包括收入、支出和利润三大部分。平衡关系是:收入成本利润(或亏损)具体编制收益费用配比法,或称分步法一步法3 现金流量表的形式、作用和基本内容,项目归类的特点;形式: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和流入情况的财务报表。它主要报告银行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收支情况。现金流量表也是以平衡表的形式,按发生额编制的。平衡关

23、系是“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作用:真实反映当期现金实际流出流入量及净额,结合损益表,可正确评价经营成果。可分析银行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股息的能力。可分析银行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帮助了解银行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基本内容:现金来源和现金运用 书 3374 企业价值的贴现模型:考察银行经营目标实现程度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银行获利情况;二是风险程度。这是设计绩效评估指标的基本出发点。5 银行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和内容,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的核心是绩效评价指标,方法是进行同业比较和趋势比较。通过同业比较可以反映出一家银行经营中的优势和不足;通过趋势比较可以看出一家银行的经营发展趋势。在比较时要注意比较对象的规模应与本行相似,还应注意表外业务的情况。综合分析法产权收益模型(杜邦分析法) ,两因素、三因素、四因素分析。详见书 3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