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鹿鸣凤栖林欲静凤林是我的丹凤乡党,也是我钟意喜爱的实力派画家。正缘于此,这些年他成了我在外自豪和阳光的名片。 去年,我去江南采风,接触文艺界不少画家提及商洛有位画鹿的刘凤林,可见其在外的影响和知名度。待后来我和新社友去他的画室,看到他笔下那些在大秦岭山水间或站、或卧、或嬉、或奔的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山鹿,一种淡然、淡定、亲昵、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在自然美景中感到了一种人文的滋养与关爱,并在山鹿的眼神中读到了善良温顺下的机敏和富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鹿与凶残的狼、狡猾的狐狸黑白分明。鹿是“禄”的使者、神化的符号、富贵的象征,这种象征意义代表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愿望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我想,这应是
2、凤林这位智慧型的东方画家主攻山鹿题材的宗义和画鹿送“禄”的本意。从这个意义上讲,画家的胸襟就非同凡响了,画家的选题也就看似一般却非同一般了,这不仅是一位画家美学视野的扩展,更是一位画家艺术视角深度的开拓、艺术品质的提升和艺术品位、艺术精神的升华。 记得那天在他的画室,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山鹿创作中的民族文化传承和本体艺术精神。用他的话来说,他的艺术追求,就是想把人与自然和谐中的大爱、大禄、大福、大寿送给人间,就是想把秦岭山中最美、最养眼、最养心的鹿儿送给朋友。他这种艺术精神和我敬重敬仰的好友平凹先生好有一比,大有异工同曲之妙。平凹先生的怀念狼 ,在2拷问人类生存意义的同时,让人们去读懂这个地球
3、需要理性回归的东西,去找回失却的精神家园,去寻求人类的精神归属。凤林的山鹿 ,则让人从一个侧面读懂了地球人需求和渴望的东西,去找回多元文化下失落的民族传承和精神归属。虽然山鹿比怀念狼从文学社会学上讲,宽度、厚度、深度欠火少许,但我从画家凤林的山鹿中读到了一位艺术家禅思后的成熟个性和成熟后生命意识的释放,以及用丹青撒爱于时代于社会的担当。 我的办公室就挂了一幅凤林的山水画,坐西向东,扑面而来的是大秦岭葱茏翠秀的色块和流贯在画作中的山脉性格以及浓郁的山地风情。而别具一格的是画作中,不是凤林的鹿,而是我的好友画家闫金祥先生神手点来的三匹悠闲的马儿行吟在山水间,更让这幅画作有了别样的情趣和厚重的人文内
4、涵。想想,一位在西部画坛出了名的学院派画家,一位在自己山水世界里只有鹿的位置的个性鲜明的本土画家,让画友的马进入自己的山水世界里,成为自己画作中的一个美学符号,这该有多大的勇气,多大的气场和胸怀,这就不是一种简单化、平面化的美德,而是一种人格立体化、画风气度化、画品人文化的上乘美德了。这幅画之所以成为我的至爱,就是它使我读到了画家的风格和性格,读到了学院实力派画家和“平民”实力派画家联袂的风度和气度。这已成为商山画坛一段美谈,亦应成为当今画坛提倡和习学的典范。 话又说回来,很多人只知道画家凤林光彩夺目的一面,可谁知道他背后的艰辛、努力、拼搏与付出,又谁知道他几十年伏案临池、淡定执著的艺海求索。
5、当然,除了自个发奋的内因“人格” ,还有先天的禀赋3“天格”和商洛这块文化沃土的“地格” 。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本土秦楚文化厚重的文化滋养,大秦岭明山秀水无忧无尘灵动的洗礼,使画家凤林从艺路上有了厚实的“地格” ;幼承家学,天资独具聪颖,盛世画坛开放和画坛众多流派的浸润,使画家凤林从艺道上有了厚重的“天格” ;孜孜不倦地追求,始终如一的写生,二进美院的深造, “中西合璧”的磨炼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精神的塑造,以及国学的哺育,聪慧善良美女夫人莉萍的映衬和拾补,使画家凤林从艺路上有了厚道的“人格” 。这“天格、地格、人格”三格的厚实、厚重和厚道,使凤林占尽了天机,占尽了卜相。故而,凤林画作中的山
6、的走向、水的流向、农舍的坐向、人和动物的面向,都有着严格的风水定位,水墨丹青中能体味到中国传统文化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彩,这也是凤林山水画之所以受人赞美,被人收藏,并己成市场“潜力股”的个中缘由。就我而言,自从结交并深交了凤林这位广纳国学之要,谙熟“风水之道” ,笃信佛学之礼的朋友,好运好事连连不断,特别是自从家里有了凤林送的鹿,和谐怡然中多有财神光临,就连昔日少得可怜的稿费也在悄然间不知不觉看涨了。看来,凤林的鹿送“禄”在我身上灵验了。 平心而论,中国画是笔墨艺术,讲究形象思维意在笔先。凤林的画,一个显明的特质是中西结合且个性鲜明,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感知和美学元素。他早期的山水画多重于笔墨色彩
7、,如今的山水画更在于意境神韵。不少画作中透出的那种田园风光美如眉的宁静与寂寥,宁静得让人醉,寂寥得让“睡” ,如道家的“恍惚”与“混沌”的至美至善。许多画作,将传统的笔墨元素和自己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用稔熟的色彩语4言,渗入了画作色彩线条的变化流动中,仿佛能听见风在流动、云在飘动、叶在摇曳、鹿在歌鸣。我就喜欢凤林的山水画,特别是浸润在其作品中的西部气韵和秦岭情结,强大的气场和真情的召唤,让人直想奔入画中静静地醉卧在山水间。 鹿鸣凤栖林欲静, “废画五千”静为先。国画大家李苦禅讲“废画三千” ,凤林老弟步其道“废画五千” ,这是一种无为入画的境界,也是一种以大静入佳境的智慧。用凤林的话说,静静地思考,静静地写生,静静地画鹿,静静地描凤,静静地作画,静静地做人。这一境界,必能成功,这种“静界”必成大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