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政治经济学胡滨摘 要 :20世纪70年代以后,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受到国际贸易规则的限制,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国际贸易趋向自由化,各种关税壁垒被逐步削减、非关税壁垒逐步被取消,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受到国际贸易规则的限制和约束。突破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已成为必然。本文着重分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和特点,并总结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最后提出了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关对策建议。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经贸政策;影响一、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及形式(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
2、1、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工具。2、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中形成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当前全球新贸易保护
3、主义迅速发展,严重威胁世界公平贸易,影响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受到国际贸易规则的限制,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国际贸易趋向自由化,各2种关税壁垒被逐步削减、非关税壁垒逐步被取消,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受到国际贸易规则的限制和约束。突破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已成为必然。新贸易保护主义在此背景下诞生,它是一种新式贸易保护主义,其目的仍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1、以环境保护为名筑起“绿色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借口为保护环境
4、和国民健康,对进口商品提出带有歧视性、针对性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准,如达不到这些标准,进口国有权扣留、退回、销毁、索赔等;或不规范的使用国际公认的标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协定规定,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为保存有限的天然资源,允许对贸易进行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以此为借口,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制定了一系列苛求的环保措施和高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环境质量标准,作为市场准入条件,对本国的市场甚至某些夕阳工业加以保护,构筑起所谓“绿色壁垒”。其主要形式有:一是环境许可证制度;二是禁止进口与坏境贸易制裁;三是绿色补贴制度;四是繁杂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五是绿色包装和标签制度。2、
5、凭借技术优势构建“技术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那些超越公认的不合理和非科学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确定商品的某些特征的规定、标准和法规,以及旨在检验商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和确定商品质量及其适应性能的认证、审批和试验程序所形成的贸易障碍。各国对产品生产标准的技术法规及生产产品的管理体系认证的标准、评审程序和认证制度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不透明性,对其他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设置重重障碍。一是严格的产品准入条件。主要集中在对产品制订严格的甚至是苛刻的标准、法规作为市场准入条件,广泛涉及产品适用度、安全、卫生等方面。二是技术认证。随着著名的 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在全球的推广和普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又不
6、失时机地推出了 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体系。该体系的推出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企业和社会团体的环境意识,规范其环境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实行过于严格的认证标准和要求,在发展中国家全面推广尚有一定难度。这就给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造成障碍,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和服务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33、对外贸易管理和反倾销新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干预本国对外贸易,来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最著名的是1988年美国国会修订并通过的综合贸易及竞争办法法规。该法案301节包括了所谓“超级301条款”和“特别301条款”。前者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办事处对世界上美国认为“自由贸易”方面做得不够的国家和地区提出名单和
7、报告,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谈判”迫使其采取符合美国要求的开放措施,否则将对其进行报复;后者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办事处,对未适当有效保护其知识产权的国家以及未给予依赖知识产权的美国企业公平进入市场机会的国家进行调查和考虑实施报复。以上条款事实上已成为美国政府向其他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武器。新贸易保护主义另一表现形式是把反倾销作为控制进口的有效而便利的手段。新贸易保护主义运用反倾销战略,将受指控方原本符合公平竞争原则的比较利益优势消除殆尽,彻底违背了世贸组织关于反倾销协议所规定的准则。除此之外,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劳工标准、区域性协议、关税升级保护和“灰色区域”措施等也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所采取的手
8、段。二、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兴起于发达国家,以高新技术的发展为载体,以技术壁垒为核心,体现出更复杂、更隐蔽、更歧视、范围更广的新特征和健康、安全、环保等新内容向着多边贸易规则发展的动态趋势。(一)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深层性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主要是因为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不作为,对新自由主义的崇拜,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失衡,过度超前消费的观念等,与以前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抬头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有着深远的蘖生基础。(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全球性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加速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通过金融体系、国际分工体系、贸易和服务的渠道,经
9、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结合在一起,其结果使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正传递和经济波动的负传递机制加快。居于经济全球化火车头地4位的美国,其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正通过经济全球化的各种渠道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蔓延,使危机带有世界性。由此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连锁和示范效应,引燃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之火。(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虚伪性20世纪30年代超贸易保护主义的惨痛后果,资本国际化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约束,理论推导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使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都对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进行谴责,但在实际行动上有些虚多实少,言不由衷。如2008年11月15日,包括美国、日本、欧盟等20国集团领袖承诺至
10、少12个月内不会实行保护主义措施。领袖们的共同声明墨迹未干,参会的许多国家就把承诺放在脑后,美国首先食言。奥巴马总统一上台,就率先采取“购买美国货”的保护市场的措施。世界贸易组织报告,2008年秋天以来,在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冲击下,有22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采取了提高关税、支持国内产业发展政策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世界银行2009年3月17日研究显示,20国集团会后有17个国家实施了47条限制贸易的措施。有些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一方面表示要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同时曲解和滥用反倾销、反补贴、一般保障和特殊保障措施;在“科学和合理”名义下,本国独立设置带有歧视性的技术性和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等。(四)新贸易
11、保护层次和手段多样性1、贸易保护领域加宽。贸易保护领域从货物向服务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和知识产权延伸。其次,贸易保护从国家向贸易集团延伸,经济贸易集团开放型出现向封闭和排他性逆转的趋势。2、贸易保护手段繁多。在货物贸易上,保护手段从关税措施到非关税措施到环保、社会责任措施;在服务行业,在产品移动,人员流动和开业权等方面设置更多限制,出现排外劳工等;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上,非理性的维权和任意侵权现象更多出现。3、出现资本保护主义。为弥补虚拟经济带来的金融断链,一些国家鼓励本国银行主要为国内资产投资,把银行给国外的贷款调回国内。在与贸易有关的投资上,鼓励资本回流和排斥外资。(五)新贸易保护主义应对
12、的复杂性新贸易保护主义应对的复杂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51、层出不穷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超出世界贸易组织现有协定与协议的约束范围,应对和解决起来难度加大。2、以判断名义繁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的是非,有些保护贸易措施鱼目混珠,如为了环保、国民健康、安全和社会责任等确立的贸易保护措施难以判断正当还是不正当。3、由于科学技术、资金和检验能力的相对落后,在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面前,发展中国家将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三、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陷入低迷,此时新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全球范围内抬头,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正面临严峻挑战,贸易自由化受阻,参与经济全球
13、化的国家都深受其害,我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破坏了已形成的经济全球化格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特别是世界性市场的形成,使资本超越了国家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经济全球化不仅增加了世界总产出和消费者福利,而且其产生的经济驱动力导致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这种调整促使不同产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局面,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协调程度。正是这种相互依赖,使每一个国家都很难独立完成一件完整的产品。例如一部手机的生产,它的芯片来自美国,主板由台湾或者韩国制造,而组装却是在中
14、国。正是在全球化的分工合作体系下,手机这件产品才能以更经济的方式完成,销往世界各地。而贸易保护必然会打断全球化所形成的生产价值链及正常的分工体系,这将意味着世界经济的整体倒退。(二)带来了要素市场的严重扭曲各国的贸易保护,扭曲了商品、服务及投资的自由流通,妨碍了资源的自由配置,打断全球正常的分工格局,损害了世界消费者的利益。全球化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深化,发展到今天,全球的生产价值链已经形成,每一个国家都很难在完整的产品上独立完成。那么,此次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6护主义的兴起将强力切断生产要素和商品的自由流通,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打断了已经形成的全球分工格局。由于贸易保护妨碍了全球生产要素和商品的自由
15、流动,破坏了正常的国际市场竞争规则。对他国低价格产品的进口限制,使得国内消费者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价格,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三)增加了我国的就业压力,失业人口增多据测算,我国目前在城镇要求就业的,包括当年新增城镇劳动力和上一年结转下来未能就业的有2400万人,而每年提供城镇就业岗位只有1200多万个,再加上每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大约800万人,劳动就业的供需缺口依然十分庞大。在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从总的方面来看,基本保持着稳定甚至在某些方面略有改善的状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8年1-8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4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
16、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4万人。2008年前9个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36万人。9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0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这两项均与上年底持平。然而,在这种貌似平稳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减缓,2008年10月份以来一向稳定的就业释放出令人忧虑的信号: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下滑,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总量矛盾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2009年的就业形势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峻
17、的挑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预计,本次经济危机的出口下降导致的非农就业减少为1763万,其中服务业664万,制造业969万。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称,2009年中国的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实际失业率可能接近10%。(四)对外贸易摩擦越来越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下,我国必然会频繁遭遇更多的反倾销、反补贴、各种保障措施的限制以及形形色色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国内幸存外贸企业生存环境更加恶劣,蒙受更大损失。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2009年1-4月,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
18、“两反两保”调查38起,案件数同比上升267%,其中反倾销24起,反补贴2起,7保障措施7起,特保5起。2009年8月份以来,美国轮胎特保案更是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2009年9月9日,美国商务部刚刚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石油用钢管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税率为10.90%至30.69%。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的轮胎特保案做出最终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这一特保措施于2009年9月26日正式生效。(五)造成我国贸易及经济急剧下降如果在危机中某个国家(一般是贸易大国)率先实
19、施严厉的贸易保护,会使向其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骤降。随之产生的连锁反应是,作为拉动出口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贸易的迅速萎缩会导致大量出口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大幅上升,从而拖累该国经济快速滑坡。特别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将会受到更大的影响。以中国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方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学说和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凭借对外出口鼓励使经济获得成功的诱导下,中国一改过去30多年采取的“进口替代型”对外贸易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现了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贸易模式的转换。因此,在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必将导致我国的出口额大大下降,这将导致我国经济的急剧下降。在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全球范围内新贸易
20、保护主义盛行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而且可能会越来越突出。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0%,为2003 年以来最低水平。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增速分别为10.6%、10.1%、9.0%和6.8 % ,其中第四季度增速创近六年来新低。四、 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全球泛滥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肆虐,我国要积极行动应对挑战,同时捕捉有利的契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和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全球贸易保护主义
21、逐渐抬头,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必须联合世界各国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首先,应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8战略,把国家整体利益放在首位,但也必须兼顾其他贸易国家的利益。2009年2月下旬,中国赴欧采购团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责任,体现了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第二,应坚持采取适度贸易保护政策,积极倡导国际经济合作,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第三,应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订和修改,推进符合各国利益与多边贸易体制的 WTO 多哈回合谈判,通过多边贸易规则来约束和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二)积极扩大内需,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早期的国际贸易中,我国还没有成为贸易大国时。
22、“出口创汇”是适应那一时期的发展状况的,但在我国发展强大之后,这个一时的战略却带给我们很多的误解,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非常的充足,已经度过了出口创汇阶段。我国出口增长过快和巨额的贸易顺差对一些国家的国内市场和产业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已经成为中外国际贸易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时可能会导致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情况。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过度的依赖国际市场而使我国国内市场需求形成支持不足,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不能保障。所以,我国在宏观调控时应更多的放在扩大内需上。重新配置投资、出口和内需这三大经济成长动力之间的比重,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尤其农村市场也是减轻这种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威胁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形势下,扩大内
23、需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提高消费需求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一方面有助于改变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格局,改进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出口需求下降的背景下,扩大消费为主的内需,可以缓解经济增长受到外需下降的冲击。另一方面,增加消费,降低过高的储蓄水平,将有助于缩窄贸易缺口,削减贸易顺差,从而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三)培育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竞争己经开始从产品竞争转入到品牌、营销、管理等综合实力的竞争。必须看到,许多贸易壁垒都是针对我国出口商品档次不高、技术水平低提出的。我国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出口方式,尽快由粗放式出口转变为集约式出口,
24、从盲目追求出口数量转变为追求产品质量的提高。并制止低价倾销和盲目竞争行为,加快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品牌的商品出口,大力提高商品附加值。企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创新能力,大力提高劳动生产9率。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尽快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产品质量,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四)加强国际合作,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正如英国首相布朗所表示的,现在不是从全球化转向保护主义的时候。诉诸保护主义手段并不能解决目前的金融危机。各国应团结一致,加强合作。中国应积极依托国际贸易组织和各种国际机制,通过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在充
25、分体现多元主体发展差别和利益诉求的基础之上,加强对各国救市计划的监督和审议,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毒瘤。无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大的环境氛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要做到真正的世界贸易强国,就必须要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市场的制定标准。与国际接轨,加速我国国际贸易物品的质量,达到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标准必不可少。同时,多国设计、多国生产、多国销售的新营销观念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为进一步占有市场打下基础。(五)完善我国技术标准,应对更为隐蔽的技术壁垒应该承认,作为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手段的技术标准,常常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国际标准,而目前我国的很多技术标准还大大低于国际标准,这也
26、是我国产品屡遭技术壁垒的原因之一。发达国家基于国家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原因而采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我国必须大力推行国际标准化战略,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和规则意识,加快国内技术标准和措施的国际标准化进程,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使国际标准尽量反映我国的意见和要求。企业也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结论:实践证明,只有经济全球化才可以带动当代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贸易保护主义是行不通的。当前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是中国家,我们共同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各个国家联合起来,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新贸易
27、保护主义,努力保持国际经济贸易的畅通,才是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的根本。参考文献:1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02008:280-396 2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44-863蔡珍贵.WTO 时代的国际贸易新壁垒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22-27 4张维迎.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44-465白宇飞.全球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新格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37-456韩光宇.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2-17 7李晓西.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98-1018张鸿.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