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烈光:开出中医养生一片天.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084435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烈光:开出中医养生一片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烈光:开出中医养生一片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烈光:开出中医养生一片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烈光:开出中医养生一片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烈光:开出中医养生一片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马烈光:开出中医养生一片天马烈光是个大忙人忙得应接不暇! 身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养生研究中心主任, 养生杂志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四川省中医药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他的工作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教学、门诊、参加学术与社会活动、外出讲学举办讲座、撰写教材与科普文章、应对约稿、应邀出访他就是长出三头六臂,恐怕也应付不过来。今年二月记者与他通过几次电话,深感他的忙碌强度之大:三月下旬将应邀去南京办讲座,四月上旬将应邀赴美国传养生,还有许多邀请没法应约,只得一一解释、道歉! 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探寻他的历程与精彩! 奋力攀登中医典籍之山

2、去年 10 月,马烈光来南京参加第三届生活方式与健康国际论坛,他的精彩发言引起海内外代表赞赏。在第三次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会联合总会会员大会上被选为总会名誉会长。记者便在会议间隙采访了他。不料,采访一开始就“很不顺利” ,他出口就是名言警句,中医典籍里的、古今名人的、自己创编的,信手拈来,妙语如珠。 “大珠小珠落玉盘” ,记者难以记下,不断请他写清楚。这使记者十分惊讶:他怎么能记那么多?!怎么能记那么熟?!便请他谈谈这方面情况 马烈光是四川都江堰市人,1952 年 3 月诞生在一个“家徒四壁少吃2穿”的穷人家里。父母为了使他长大后学有所长,能过上好日子,就让还在读小学的马烈光拜当地名医方玉祥为

3、师学习中医。在那段时间里,他完成学校课程之余,就在师傅那里学习。方玉祥读过私塾,懂四书五经,就让马烈光从背大学开始学国学,然后要他背中医经典,还要求抄方剂、识药性。虽然很紧张,但马烈光从不偷懒,从小学到中学,他都按要求完成两种学习任务,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中医药基础。 后来,马烈光 1977 年成都中医药学院毕业留校时,基础教研室主任李克光劝他到内经教研室,还说,你现在可能不乐意,几十年后你会感谢我的。本想早点参加教学及临床的马烈光,听从了。他重新读经典、打基础。他按要求先背黄帝内经 。记者请他背一段听听,他当场背了起来,背得如行云流水、抑扬顿挫!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那几年,马

4、烈光看啊背啊,书山上登,学海里游,历代中医经典不知诵读了多少,记下了许许多多经典论断论点,把中医基础打得扎扎实实。随着时间的推移,马烈光越发感激恩师李克光。在李老 90 岁的时候,马烈光专门为他写了篇颇有感触、表达感激的文章。 养生思想之光照亮奋斗方向 在钻研国学及中医经典的过程中,马烈光逐渐地感觉到养生思想的强烈亮光。从易经里“君子思患而豫防之” ,未病先防、居安思危的预防为先的思想,到中医典籍里“上工治未病” ,再到其他众多非医界人士的著作中,都贯穿着这条光线,各部分相互融汇、相互辉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养生思想! 3马烈光在钻研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许多懂养生者高寿,如历算家张苍 105

5、岁,医学家扁鹊 104 岁、孙思邈 102 岁、王冰 95 岁、孟诜 93岁、杨济时 99 岁,等等。他在报刊上看到不少因不懂养生而英年早逝的案例,比如企业家王均瑶去世时 38 岁、小品演员高秀敏逝世时 46 岁、香港艺人梅艳芳逝世时 40 岁、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去世时54 岁、著名演员傅彪逝世时 42 岁高寿者、早逝者都让马烈光震惊,使他进一步看到中医养生思想对人类保持健康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的极端重要性。 马烈光在门诊中目睹许多患者为“看病贵、看病难”所困,小病拖重、治病缺钱,住不起医院、吃不起好药的窘境,心情十分沉重,更加深切地感到懂得养生、预防为主对于普通百姓健康与生活的

6、迫切性,养生问题还事关人类财富的大幅度节省与更合理分配。 马烈光下定决心,扑下身子在中医养生领域开拓一片天! 为形成中医养生学体系呕心沥血 马烈光虽然中医理论根底深厚,但真要建起一座养生学大厦,他自感力不从心。他明白,建树养生学离开中华文化的国学思维方式与术语系统,根本无法表达、无法思考。可以断言,无国学则无国医,遑论养生! 马烈光开拓思路,着力在儒释道等国学经典中继续挖掘。他博览群书,古代天、地、生、文、史、哲广泛涉猎。随着文献整理范围的不断扩大,不少非中医书籍列入了他的研读书目中。诗歌也在他的研究范围,他从中发现了不少养生佳句,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自静其心延4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7、,北宋思想家邵雍的诗句“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知君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 ,南宋陆游的诗句“吾身本无患,卫养在得宜。一毫不加谨,百疾所由滋” 。还有“遇事始知闻道晚,抱疴方悔养生疏” ,等等。他还从民间谚语俗语中汲取养生思想营养。 他还研究各类高寿者。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还有文人哲士,很多人都是养生有成的高寿者,也都有养生经验记录。远如春秋战国时的老庄与孔孟,近如清朝乾隆、曹廷栋等。马烈光大量搜集和研读这些高寿者的资料,从中挖掘他们的养生精髓。他还到四川彭祖山实地考察研究,了解据称活了八百岁的彭祖的养生术。在遮天绿荫中拾阶而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琢磨实物、图画、文字,他

8、从环境、饮食、房事、导引等多方面得到了启示。 马烈光十分留意养德养心对于健康长寿的重大作用,认为这是中医养生的一大特色。他搜集了许多这方面的论述及名言。如庄子说的有修养的人“平易恬,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荀子说的“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孔子指出“大德必得其寿” ;孙思邈认为“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 “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他告诉记者,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概念,就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了养德养仁养心的内容。中华养生学是对人类身心健康的一大贡献。 马烈光像是当代徐霞客,在国学、中医领域里踏破铁鞋,跋山涉水,探险寻宝。随着思路的逐渐清晰和资料的不

9、断丰富,马烈光开始撰写养5生方面论文与讲义。他的成果逐渐引起上下各方关注。 竖起一座中医养生学大厦 成都中医药大学于 20 世纪 80 年代建立中医养生康复学科,马烈光当时已是学科创始人之一。大转折发生在 2003 年。当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护理专业范围内,编写一本养生康复学规划教材,这个任务落在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又指派到马烈光身上。经过一番艰苦努力,养生康复学在 2005 年 8 月出版并在当年新生中使用。这本书汇聚了马烈光几十年来研究成果,也汇聚了编委们的心血。2006 年,该教材被评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从此,马烈光在校内外声名渐著,先后又主编出版了中医养生保

10、健学 、 汉英双语?中医养生学等规划教材。 2011 年秋,供本科使用的“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养生学主编编写任务又落在马烈光身上。此时的中医养生学,又经过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成果十分丰富,教材内容急需更新。因此,马烈光启用了许多年轻教师,倡导将符合生命规律、切合中医理论、适合实际运用的新养生理论及方法补充入新教材中,强调要对学生和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中医养生学第一页第一句话是:“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创造。 ”这句话是马烈光经过深思熟虑后新加入的内容。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着对养生的热烈追求,汇集至今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医养生学。为了更准确地表述“养生

11、”概念,马烈光付出了极大的精力。他说:“当时只要有空,就会想6这些定义应如何更加精确表述,有时候躺下了都在思考,真有那种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感觉。 ”他还多次与自己的研究生开会讨论,最终经过大家的“头脑风暴” ,将养生概念确定下来:“养生是人类为了自身良好的生存与发展,有意识地根据人体生长衰老不可逆的量、质变化规律,所进行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虽然与以前比改动不大,但更加精炼准确。 他还主编出版了黄帝内经读本 、 黄帝内经通释 、 黄帝内经养生宝典 、 中医养生大要 、 中华实用养生宝典等学术专著 30 余种;主持、主研 10 余项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项目;多次主持召开国际、国

12、内养生学术研讨会。马烈光主编的教材,一直受到学界的欢迎,更为许多普通养生爱好者争相购买。记者发现,有人还在百度留言求索。 有这些成果积累,争取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独立的中医养生学学科。 传扬中医养生思想不遗余力 马烈光深知,中医养生学应成为大众的常识与工具,才能真正起作用。为此,他首先在教学上下功夫。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毕业留校以来,马烈光一直从事黄帝内经和中医养生学的教学工作,平均每年在校内承担教学任务 200 余课时。他善于因材、因人施教,无论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外国留学生,在听完他的课之后,都有如沐春风受时雨之化的感受。马烈光说:“教书不看对象,无异痴人

13、说梦;治学不明方向,犹如盲人夜行。 ”如讲到春季养生应该多接触自然时,他先讲授这一养生方法的根据和来源,7即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 ,然后用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孟浩然的“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等诗句来形象说明,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他曾总结说:“教学与治学之道,既要知于文,还要工于医;既要深入于内,还要浅出其外;既要有相当的博,还要有相当的专;既要有卓越的识,还要有精湛的术;既要有深厚的学,还要敢大胆地问。 ”多年来,他共带出了十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不仅基本功扎实,在养生方面也颇有造诣。 积极撰写、编辑养生科普著作,也是马烈光

14、传扬养生思想的着力点。2007 年岁末,成都中医药大学与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提出要编撰一套养生保健丛书 ,分为“食、乐、浴、居、性、动、静、火、药、摩”十本分册,最终确定马烈光担任丛书的执行总编和食 、 乐两本分册的主编。该丛书已于 2010 年 12 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2 年初,马烈光去北京参加会议,化工出版社杨骏翼编审希望马烈光编写几本养生科普书籍,还希望马烈光担任主编。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 2013 年2 月在该出版社出版了他主编的看体质喝汤 、 茶包小偏方速查全书两书,共 54 万字。 马烈光撰写的论文、文章、著作,大约有几百万字,有力弘扬了中医药与中医养生思想。 引导患者

15、走好养生保健之路 马烈光是“四川省名中医” ,慕名找他看病的自然不少。但他从仁爱出发,从不给患者过度检查、过度开药,让患者多掏钱。相反,总是耐8心介绍养生知识,尽量少用药、少花钱,或花小钱把病治好。遇到慢性病患者,除了开药,还会讲许多养生知识,鼓励患者开阔心胸,乐观心情,树立信心。 2009 年,马烈光门诊接诊了一位早期肝硬化伴脾肿大的患者,是一个集团的董事长,年近 40 岁。他曾多方医治,自知病情较重,颇觉了无生趣。马烈光除开药外,给他讲了许多养生知识。并叮嘱他坚持实行,告诉他虽然药物只能缓解症状、延缓发展,但只要坚持平日保养,带病延年、带病长寿也是有极多先例的。这位董事长因病情需要,平常就

16、十分注意搜集养生知识,此时再经马烈光点拨,顿时对生命重燃信心。再加上马烈光所开药物有效缓解了症状,他病情趋稳好转。 由此,对方产生了合作的想法。恰巧集团准备创办一份养生杂志 ,董事长便趁复诊时,盛邀马烈光出山,担任杂志主编;并利用杂志平台,共同推广养生之道,做大养生事业。马烈光本就很忙,但考虑到这是一件利己利人的善举,就欣然应允了。合作至今已 4 年, 养生杂志也逐渐成熟,为业内外各界人士广知,也使得更多人通过杂志了解养生、喜好养生、践行养生,一步步实现了合作初衷。马烈光甚为欣慰。 身边簇拥着朋友、 “粉丝”群 马烈光名气越来越大,找他演讲、参会的学者、官员和团体愈来愈多。他经常在电视、电台做

17、养生专题演讲,还应邀在多个报刊开辟养生科普宣传专栏。他待人接物随和可亲,不喜名利角逐,身上带有一股儒雅之风,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恬愉状态。他的演讲、文章又风趣实用,广受欢迎,因此拥有众多“粉丝” ,结交了许多专家学者乃至大师级人物,9与不少人成了朋友。 2011 年,广东与台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养生高峰论坛”在台湾圆山饭店召开,马烈光应邀参加。作大会主旨演讲时,他借两岸实现“三通”的话头,提出“养生贵在三通”的题目,顿时引起听众好奇。他引经据典,诗词歌赋和历代养生名家名言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将养生当“观念通、气血通、思想通”的“三通”内容讲得淋漓尽致。在台下就坐的年近九旬的香港道教养生大师

18、朱鹤亭老先生十分震惊。待马烈光演讲完毕,朱老便拉住他的手兴奋地说:“马先生,我终于找到真正懂养生的人了!”两人交流中,十分投缘,结成忘年交。此后,一直电话、书信、邮件往来不断,朱老还将平生所著悉数发来,也为马烈光多次题字。书信中常以“愚兄” 、 “贤弟”相称,非常客气。 2012 年 8 月 13 日,马烈光应邀赴香港参加世界中联国际药膳食疗研讨大会,正逢朱鹤亭老先生为国学大师饶宗颐祝寿。经朱老引荐,马烈光见到了饶宗颐老先生。面对 97 岁高龄的国学大师和长寿老人,马烈光求解若渴,请教养生问题。饶老以手指心,马烈光便说:“您是说养生重在修心吧?”饶老点头同意。马烈光接着感慨地说:“饶老,养生重

19、在修心,也难在修心啊!”饶老立即伸出大拇指表示十分赞同。两人也是十分投缘。 2011 年 5 月 20 日,在北京大学博雅苑召开了“第一届诚信大会” ,特邀请马烈光参加。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馆员、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先生受邀作了题为“诚实守信,返本开新”的主旨演讲。会议休息时间,马烈光专寻汤先生攀谈,两人谈得十分投机。汤先10生对于马烈光给予了赞赏,更对他主编养生杂志表示了肯定和支持。谈到养生的文化性和存在的社会问题,两人共识颇多。汤先生欣然手持养生杂志 ,与马烈光合影留念。之后,汤先生还派人主动联系马烈光,为文史馆及多个中央部门订阅了养生杂志 。 折服海外众多听众、专家 马烈光

20、多次公派出国讲学,把中医养生文化撒播到了异国他乡,产生了重要影响,赢得了广泛赞誉,吸引了众多听众与合作者。 日本专家破惯例 日本对中医十分珍视与喜爱,时常邀请中国各大中医院校的知名专家去讲学交流,但同一学者一般不连续邀请两次。1998 年 10 月,马烈光应邀赴日讲学。除讲临床经典方剂的运用心得外,还涉及不少合理运用养生和治未病的知识。这一领域,引起了日方的极大兴趣,打破惯例请马烈光翌年再访日本讲养生,并希望专讲孙思邈的养生术。归国后,马烈光仔细整理孙思邈的养生经验,还原出一套“真人关节导引术” ,亲自表演,制成录像。1999 年 10 月,马烈光在日本既作演讲,又放录像,还当场演示导引动作,现场气氛热烈非常。 已逾八旬的日本中医学泰斗小川新、主办方代表小高修司会长听后激动不已,均表敬佩。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社长和日本自然疗法协会会长专程前来,希望马烈光能担任学术顾问。马烈光成为这两家特邀学术顾问,与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至今,马烈光还时常收到日方发来的电子邮件和节日贺卡。 欧洲友人求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